話說千里沱江將淮口古鎮一分為二,東岸是山丘,是當前淮口的主城區,存留的景點自然也就非常多——古塔、會館、老街,一應俱全;街上的人文也很厚重,據說宋代名儒謝湜和當代著名數學家蒲保民,都是這一帶的人。(回顧淮口東岸的美麗傳說,點擊此處——漫步淮州丨淮口東岸的美麗傳說)

當然,遠觀淮口古鎮,這還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那層層疊疊、依山傍水的建築,飛簷斗拱,鱗次櫛比,從江邊一直壘築到山頂,屋舍儼然,層次分明,古韻悠悠,讓淮口古鎮獲得了“金堂小山城”的美譽。

漫步淮州丨淮口西岸的傳奇故事

然而,讓淮口真正得名的懷安軍,卻實實在在一直駐紮在河的西岸。所以,要探究淮口古鎮的悠久歷史,要印證史書畫卷中的懷安軍雄風,西岸才是我們要挖掘的主戰場。

雲頂石城

雲頂石城是南宋名將餘玠於公元1243年為抵抗蒙軍而建的防禦城堡,號稱“川中八柱”之一,是南宋阻止蒙古騎兵一路南下的軍事重鎮。

巴蜀軍民們依靠這險要地勢,揚長避短、以靜制動地跟蒙古軍隊鏖戰,一次次打退了“蒙古鐵騎”的進攻。直到五年之後(1258年),由於守將姚世安開城投降,雲頂石城這顆沱江邊唯一的銅牆鐵壁才最終被蒙古軍隊攻下。而云頂易手之後,四川各地隨即相繼失守,這也再次證實了雲頂山這個關鍵點位的重要性。

漫步淮州丨淮口西岸的傳奇故事

如今的雲頂石城內,城牆高築,門洞大開,隨時歡迎各方遊客的光臨。城內還有一座川西著名寺廟——慈雲寺,暮鼓晨鐘,雲頂曉嵐,身居其中,倒也能體會一方真正淨土的寧靜悠然。寺內現存4根鏤雕蟠龍抱柱、數十幅清代彩畫和幾通石碑。其中,七佛坊為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年)所建,青石雕砌,三間四柱,上浮雕7尊坐佛、人物故事和花鳥蟲魚圖案,是少有的石刻之精品,有“雄軒壯麗,甲於西川”的讚譽,能一睹芳顏,也不枉此行。

雲頂石城不僅風景優美,還頗有故事。說它是一步一故事,一峰一傳奇,一點也不誇張,因為雲頂山就是一部百翻不厭的歷史教科書。據縣內一些學者考證,梁武帝時號稱“畫家三祖”的張僧繇就是這雲頂山的人。而且除了張僧繇之外,張玄、張景思、張光贊等佛像畫界高手,都是這雲頂山人。如今,雲頂山上還有一口叫洗墨池的小水池,據說就是張僧繇及其他幾位張姓大師洗筆練畫的處所。宋代陸游,黃庭堅,日本沙門東昇,明楊升庵,清高辰,民國後的于右任、張大千、賀麟等古今名人學士,也都曾遊歷過這裡,並留下了不少的墨寶或故事。可見,這雲頂山,被譽為“金堂第一峰”實不為過。

漫步淮州丨淮口西岸的傳奇故事

陸游

在慈雲寺的大雄寶殿後,兩株百年大銀杏樹旁,還有一處古蹟,就是頗有名氣的“後主劉禪讀書處”。實話實說,閒篇也扯,中國的山峰眾多,有名有氣的也不少,但能沾點皇家氣的山,估計也寥寥可數。說句不靠譜的話,只要是瓷器,但凡沾了“御窯”二字,身價都會猛翻幾番。原以為這千年聖山——雲頂山,因有劉皇帝到此讀書,也可以藉機名揚天下,享譽九州。結果,沒想到他老人家一句“此間樂,不思蜀”,搞得雲頂山都自感顏面大丟,幾千年來都想跟劉皇帝撇清關係。這也難怪,在這小小的雲頂山上,僅僅刻了一塊不打眼的“後主讀書處”石碑以作留念。除此之外,還真難以尋到有關阿斗的遺蹟與美麗傳說。

漫步淮州丨淮口西岸的傳奇故事

享皇洞

雲頂山還出產一種沙蔘,叫金堂明參,又名土明參、明沙蔘、紅黨蔘。相傳明朝洪武年間,山上慈雲寺開山祖師雲華長老獻此藥於皇帝朱元璋,食後有明目、旺神、精力飽滿之功效,便賜名為“明參”。國家質檢總局於2010年7月20日在國家地理標誌網上以2010年第70號公告,正式批准對金堂明參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金堂明參”是著名中藥材,可燉豬蹄、雞、鴨等,具有滋陰補肺,健脾及解毒等特點,湯味鮮香,營養豐富,是很多家庭冬季必備之佳品。金堂明參珍貴,但價格不貴,尋山問道,買一點回去贈送友人,不僅是一份情,也是一份心。

淮糖原產地

記得有一首樂府歌唱到:“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側。酒無沙糖味,為他通顏色。”

可見,沙塘的出現,已經頗有一段漫長曆史了。其中砂糖精品中的精品——淮糖,就是指以淮口為集散地的沱江流域所產沙糖。而淮糖中的上品,就主要出自淮口以下的幾個衝擊平原,比如同興壩、石燕壩、史家壩、傅家壩等等,沿著沱江一直蔓延到簡州、內江。

漫步淮州丨淮口西岸的傳奇故事

沖積平原同興壩

在唐代,四川的沙糖是很有名的,主要產於益州(今成都)、蜀州(今崇慶縣)、梓州(今三臺縣)、遂州(今遂寧市),均為上貢之物。同興壩子是淮口地區最大的衝擊平原,自然也就是淮糖的主產區了。當然,淮糖作為一種品牌,鑑於本地的產量有限,按理說其影響力不應該有多大。不過,沱江作為當年重要的水道,淮口又是川東地區重要的水路碼頭,周圍十里八鄉產的蔗糖也就紛紛匯聚到這裡,品質穩定,產量豐饒,就使得淮糖的名氣越來越大了。

漫步淮州丨淮口西岸的傳奇故事

沱江兩岸土地肥沃,特別適宜甘蔗生長。這裡出產的甘蔗甜度高,又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等。據說用沱江兩岸的甘蔗熬糖,晶粒較大,晶面明顯,色澤有紅褐、赤紅、青褐、黃褐等。由於淮糖是沒有經過高度精煉的蔗糖,它除了具備碳水化合物的功用,還可以提供較多的熱能,更含有不少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如鐵、鉻和其他礦物質等。雖然淮糖表面上看有些其貌不揚,但營養價值卻比白糖高得多,曾一度被朝廷的官宦人家視為珍品。淮糖煮醪糟蛋,至今仍舊是川東地區產婦坐月子的首推補品,家庭條件好的,一吃40天,家庭條件差的,三五天無論如何,也得來一碗。可見,淮糖在當地是多麼地深入人心,以至於家喻戶曉。

隨著時代的變革,因為耗工耗時、程序複雜等因素,淮糖生產的利潤越來越低。老百姓要發展,在國家允許,又不違背道德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無可厚非的。於是,同興壩子種甘蔗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這裡的人就開始種蔬菜,種食用菌。然而,也就是這其貌不揚之地,還真是幹一行成一行。同興壩子還一度是成都市區的蔬菜供應基地,也是全國有名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後來,隨著淮口城市化的大力推進,整個同興壩子就完全蝶變,徹底由過去的農業社會,快速步入了城市化軌道。如今的同興壩子,工廠、學校、醫院、會所等等,應有盡有,白天車水馬龍,夜晚燈火輝煌,簡直無異於大都市的熱鬧氣象。

淮安軍遺址

《宋史》中記載:“懷安東達於潼遂,西達於成都,蓋東西之衝,而山川之要會也。”

因有山川之要與東西通達之利,淮口自古即為成都平原東部兵防要地,自然也是水陸交通樞紐。因此,各朝各代在淮口駐紮一支機動部隊,確保川東之穩定,是非常必要的。其實,即便在解放後,淮口也曾經駐有兩支部隊。記得一支在興隆街附近,一支就在東門灘進去大約幾百米的山坳裡。“山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雲在轉”。但不論時光怎麼轉,淮口的重鎮地位,還真不是一轉了之的。如今,淮口真是轉到了最風光的時候,成為成都“東進”的主戰場之一

漫步淮州丨淮口西岸的傳奇故事

淮安軍遺址

懷安軍遺址位於淮口鎮州城村,始建於晉義熙九年(413年),作為州、郡、軍、縣治所達870餘年。全城呈葉狀,面積約4萬餘平方米,古城遺址現殘存部分城牆、護城河、練兵場、點將臺、大堂遺址等,1988年被定為縣級文保單位。

懷安軍古城東臨沱江,西、北兩面城基已湮沒,東、南兩面城基尚存部分。懷安軍故城先後出土的文物有:“大宋懷安軍重修建北禪院記” “武寧第十一指揮第四都朱記”銅印一方、大堂樑家院子出土石獅一對、1976年曾出土“開元通寶”3000餘斤,農耕出土陶瓷殘片、碑刻、柱礎殘石等無數。由此可見,曾經的懷安軍是多麼地輝煌。

2008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又對懷安軍遺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相繼發現了遺址內的北城門、衙署、民居院落、街道、水井等。其中北城門的發現,被十多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員、教授共同認為這是四川省乃至全國範圍內宋代城市考古的重要發現,意義非常重大。

淮口未來

2014年淮口鎮被列入成都市小城市規劃,啟動了《淮口鎮總體規劃》修編,該次規劃將淮口城市性質定位為“金堂縣域副中心、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主導的小城市”,形成“一核兩軸一帶、一心六組團”的空間結構。其定位為“成渝發展軸上的成都東北門戶城市、蓉歐開放驅動軸與東進產業經濟帶、交會處的現代化、國際化產業新城、融合川西特色與新中式風貌的山水宜居家園。”

可見,未來的淮口,將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淮口,在這裡,必將積澱更多的故事與傳說。


文:肖水泉

編校:野妹兒工作室

編審:趙霞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