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裹脅全軍四萬餘人和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這一震驚朝野的事件,史稱“淮西兵變”。淮西兵變是南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情之一,相當於全國十分之一的兵力集體叛變,投降了敵人,被視為巨大的過失。

宋朝以兵變建國,對武將權重十分忌憚。在此背景下,削減武將兵權逐漸被擺上議程。但畢竟處於戰爭時期,不可能不用武將,而劉光世治軍不嚴,作戰不利,浪費錢糧,自然成為合理的罷免對象。

"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裹脅全軍四萬餘人和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這一震驚朝野的事件,史稱“淮西兵變”。淮西兵變是南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情之一,相當於全國十分之一的兵力集體叛變,投降了敵人,被視為巨大的過失。

宋朝以兵變建國,對武將權重十分忌憚。在此背景下,削減武將兵權逐漸被擺上議程。但畢竟處於戰爭時期,不可能不用武將,而劉光世治軍不嚴,作戰不利,浪費錢糧,自然成為合理的罷免對象。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六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張浚渡江巡視江北諸軍,撫慰將士,軍聲大振。在回到臨安府後,張浚向宋高宗說劉光世沉迷酒色,不恤國事,與他討論出兵恢復中原,他就很不高興,建議宋高宗將劉光世罷去兵權,以警誡其他將領。宋高宗表示同意。九月,在張浚的堅持下,宋高宗決定移駐建康府,向朝廷內外表明抗金決心,鼓舞軍民士氣。同時,此行也要相機解決劉光世問題。這年冬天,張浚指揮各軍大敗金齊聯軍,宋朝抗金態勢發展到一個高峰。此時的劉光世已經覺察到朝廷的意圖,就上書稱病,請求解職,宋高宗回覆他說一切問題到建康府面商。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三月初九,宋高宗至建康府。劉光世在到達建康府之後,再次主動請求辭去軍職,並獻自己所管金谷一百萬以助國用。二十二日,頒佈詔書,少保、護國、鎮安、保靜軍節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少保、節度如故,改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封榮國公,不再領兵。張浚將劉光世所部分為六軍,由兵部尚書、都督府參謀軍事呂祉節制(都督為張浚)。

"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裹脅全軍四萬餘人和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這一震驚朝野的事件,史稱“淮西兵變”。淮西兵變是南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情之一,相當於全國十分之一的兵力集體叛變,投降了敵人,被視為巨大的過失。

宋朝以兵變建國,對武將權重十分忌憚。在此背景下,削減武將兵權逐漸被擺上議程。但畢竟處於戰爭時期,不可能不用武將,而劉光世治軍不嚴,作戰不利,浪費錢糧,自然成為合理的罷免對象。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六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張浚渡江巡視江北諸軍,撫慰將士,軍聲大振。在回到臨安府後,張浚向宋高宗說劉光世沉迷酒色,不恤國事,與他討論出兵恢復中原,他就很不高興,建議宋高宗將劉光世罷去兵權,以警誡其他將領。宋高宗表示同意。九月,在張浚的堅持下,宋高宗決定移駐建康府,向朝廷內外表明抗金決心,鼓舞軍民士氣。同時,此行也要相機解決劉光世問題。這年冬天,張浚指揮各軍大敗金齊聯軍,宋朝抗金態勢發展到一個高峰。此時的劉光世已經覺察到朝廷的意圖,就上書稱病,請求解職,宋高宗回覆他說一切問題到建康府面商。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三月初九,宋高宗至建康府。劉光世在到達建康府之後,再次主動請求辭去軍職,並獻自己所管金谷一百萬以助國用。二十二日,頒佈詔書,少保、護國、鎮安、保靜軍節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少保、節度如故,改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封榮國公,不再領兵。張浚將劉光世所部分為六軍,由兵部尚書、都督府參謀軍事呂祉節制(都督為張浚)。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時太尉、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岳飛入朝奏事,隨同宋高宗至建康府。在得知劉光世稱病的時候,岳飛就向宋高宗請求由自己率領劉光世的人馬,再加上自己原來的人馬,先取關陝,以三年為期。宋高宗藉口要用劉光世所部防守兩淮,沒有同意。岳飛因此賭氣,在回到自己軍中的時候經過江州,就私自棄軍上廬山守墓,搞得趙構、張浚急忙派人去勸解。

岳飛的部隊如果一下子擴充到了又近8萬人,對朝廷而言是一個隱患,所以宋高宗改變了主意,並且岳飛是幾大統帥中資歷最淺的,把劉光世部隊交給岳飛,難免張俊和韓世忠等人會有不滿情緒,將來不好協調多方的關係。因此宋高宗收回了讓岳飛接收行營左護軍的命令,只是輕描淡寫地讓岳飛找張浚解決這個事情。本來雄心勃勃的岳飛被澆了一盆冷水,軍人的脾氣和他的個性使得岳飛和張浚的談話非常不愉快,結果是岳飛意氣用事,擅自脫離部隊,獨自上了廬山。

雖然經過多方解勸,宋高宗還多次下旨催促,岳飛才總算下山和張浚化解了矛盾,向宋高宗“具表待罪”,宋高宗和張浚雖然都極力淡化了這件事的影響,但岳飛也為自己的率性而為埋下了日後的災禍。

張浚離開建康府,前往淮西巡撫劉光世將士。樞密使秦檜與知樞密院事沈與求不滿劉光世軍由都督府節制,請求由武將統領,言官們也跟風上書。於是,朝廷命劉光世愛將相州觀察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為劉光世諸將之首,而呂祉坐鎮廬州,調護諸將。

五月,張浚回朝,上書陳述任用王德的不便之處。劉光世軍多由以前的潰兵、盜匪招安組成,將領驕悍難制,統制中侍大夫、武泰軍承宣使酈瓊原本是盜匪首領,與王德關係不好,劉光世在軍中的時候,因為酈瓊屢立奇功,將他與王德同等對待。王德升任都統制後,酈瓊就心生不安,朝廷得知後,就把酈瓊升為副都統制,但兩人的矛盾依舊無法解決。

再說呂祉。呂祉和張浚關係很好,一直被認為是張浚的心腹之一,對治理政務很有能力,但卻無治軍經驗,而且輕視武將。有人勸張浚換用他人,張浚沒有同意。於是,將領間的不和、呂祉的治軍無謀逐漸醞釀出危機。

"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裹脅全軍四萬餘人和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這一震驚朝野的事件,史稱“淮西兵變”。淮西兵變是南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情之一,相當於全國十分之一的兵力集體叛變,投降了敵人,被視為巨大的過失。

宋朝以兵變建國,對武將權重十分忌憚。在此背景下,削減武將兵權逐漸被擺上議程。但畢竟處於戰爭時期,不可能不用武將,而劉光世治軍不嚴,作戰不利,浪費錢糧,自然成為合理的罷免對象。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六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張浚渡江巡視江北諸軍,撫慰將士,軍聲大振。在回到臨安府後,張浚向宋高宗說劉光世沉迷酒色,不恤國事,與他討論出兵恢復中原,他就很不高興,建議宋高宗將劉光世罷去兵權,以警誡其他將領。宋高宗表示同意。九月,在張浚的堅持下,宋高宗決定移駐建康府,向朝廷內外表明抗金決心,鼓舞軍民士氣。同時,此行也要相機解決劉光世問題。這年冬天,張浚指揮各軍大敗金齊聯軍,宋朝抗金態勢發展到一個高峰。此時的劉光世已經覺察到朝廷的意圖,就上書稱病,請求解職,宋高宗回覆他說一切問題到建康府面商。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三月初九,宋高宗至建康府。劉光世在到達建康府之後,再次主動請求辭去軍職,並獻自己所管金谷一百萬以助國用。二十二日,頒佈詔書,少保、護國、鎮安、保靜軍節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少保、節度如故,改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封榮國公,不再領兵。張浚將劉光世所部分為六軍,由兵部尚書、都督府參謀軍事呂祉節制(都督為張浚)。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時太尉、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岳飛入朝奏事,隨同宋高宗至建康府。在得知劉光世稱病的時候,岳飛就向宋高宗請求由自己率領劉光世的人馬,再加上自己原來的人馬,先取關陝,以三年為期。宋高宗藉口要用劉光世所部防守兩淮,沒有同意。岳飛因此賭氣,在回到自己軍中的時候經過江州,就私自棄軍上廬山守墓,搞得趙構、張浚急忙派人去勸解。

岳飛的部隊如果一下子擴充到了又近8萬人,對朝廷而言是一個隱患,所以宋高宗改變了主意,並且岳飛是幾大統帥中資歷最淺的,把劉光世部隊交給岳飛,難免張俊和韓世忠等人會有不滿情緒,將來不好協調多方的關係。因此宋高宗收回了讓岳飛接收行營左護軍的命令,只是輕描淡寫地讓岳飛找張浚解決這個事情。本來雄心勃勃的岳飛被澆了一盆冷水,軍人的脾氣和他的個性使得岳飛和張浚的談話非常不愉快,結果是岳飛意氣用事,擅自脫離部隊,獨自上了廬山。

雖然經過多方解勸,宋高宗還多次下旨催促,岳飛才總算下山和張浚化解了矛盾,向宋高宗“具表待罪”,宋高宗和張浚雖然都極力淡化了這件事的影響,但岳飛也為自己的率性而為埋下了日後的災禍。

張浚離開建康府,前往淮西巡撫劉光世將士。樞密使秦檜與知樞密院事沈與求不滿劉光世軍由都督府節制,請求由武將統領,言官們也跟風上書。於是,朝廷命劉光世愛將相州觀察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為劉光世諸將之首,而呂祉坐鎮廬州,調護諸將。

五月,張浚回朝,上書陳述任用王德的不便之處。劉光世軍多由以前的潰兵、盜匪招安組成,將領驕悍難制,統制中侍大夫、武泰軍承宣使酈瓊原本是盜匪首領,與王德關係不好,劉光世在軍中的時候,因為酈瓊屢立奇功,將他與王德同等對待。王德升任都統制後,酈瓊就心生不安,朝廷得知後,就把酈瓊升為副都統制,但兩人的矛盾依舊無法解決。

再說呂祉。呂祉和張浚關係很好,一直被認為是張浚的心腹之一,對治理政務很有能力,但卻無治軍經驗,而且輕視武將。有人勸張浚換用他人,張浚沒有同意。於是,將領間的不和、呂祉的治軍無謀逐漸醞釀出危機。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六月,酈瓊尚書舉報王德的罪過,王德知道後,率領自己的人馬入朝。趙構召見王德,王德稱諸將驕橫,可能生變。對此趙構雖然表示吃驚,但還是覺得有些危言聳聽,只是把王德留在建康府。

呂祉到廬州後,酈瓊等繼續向他陳述王德的罪過,呂祉告諭他們:“若以君等為是,則大相誑。然張丞相但喜人向前,儻能立功,雖有大過,彼亦能闊略,況此小嫌疑乎。”同時,呂祉密報朝廷,請求罷去酈瓊與另一員統制靳賽兵權。於是,八月,詔少保、鎮洮、崇信、奉寧軍節度使、江南東路宣撫使張俊為淮南西路宣撫使、盱眙軍置司,保成軍節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楊沂中為淮南西路制置使,右武大夫、開州團練使、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劉錡為淮南西路制置副使,並廬州置司,同時召回酈瓊等人。

"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裹脅全軍四萬餘人和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這一震驚朝野的事件,史稱“淮西兵變”。淮西兵變是南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情之一,相當於全國十分之一的兵力集體叛變,投降了敵人,被視為巨大的過失。

宋朝以兵變建國,對武將權重十分忌憚。在此背景下,削減武將兵權逐漸被擺上議程。但畢竟處於戰爭時期,不可能不用武將,而劉光世治軍不嚴,作戰不利,浪費錢糧,自然成為合理的罷免對象。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六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張浚渡江巡視江北諸軍,撫慰將士,軍聲大振。在回到臨安府後,張浚向宋高宗說劉光世沉迷酒色,不恤國事,與他討論出兵恢復中原,他就很不高興,建議宋高宗將劉光世罷去兵權,以警誡其他將領。宋高宗表示同意。九月,在張浚的堅持下,宋高宗決定移駐建康府,向朝廷內外表明抗金決心,鼓舞軍民士氣。同時,此行也要相機解決劉光世問題。這年冬天,張浚指揮各軍大敗金齊聯軍,宋朝抗金態勢發展到一個高峰。此時的劉光世已經覺察到朝廷的意圖,就上書稱病,請求解職,宋高宗回覆他說一切問題到建康府面商。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三月初九,宋高宗至建康府。劉光世在到達建康府之後,再次主動請求辭去軍職,並獻自己所管金谷一百萬以助國用。二十二日,頒佈詔書,少保、護國、鎮安、保靜軍節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少保、節度如故,改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封榮國公,不再領兵。張浚將劉光世所部分為六軍,由兵部尚書、都督府參謀軍事呂祉節制(都督為張浚)。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時太尉、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岳飛入朝奏事,隨同宋高宗至建康府。在得知劉光世稱病的時候,岳飛就向宋高宗請求由自己率領劉光世的人馬,再加上自己原來的人馬,先取關陝,以三年為期。宋高宗藉口要用劉光世所部防守兩淮,沒有同意。岳飛因此賭氣,在回到自己軍中的時候經過江州,就私自棄軍上廬山守墓,搞得趙構、張浚急忙派人去勸解。

岳飛的部隊如果一下子擴充到了又近8萬人,對朝廷而言是一個隱患,所以宋高宗改變了主意,並且岳飛是幾大統帥中資歷最淺的,把劉光世部隊交給岳飛,難免張俊和韓世忠等人會有不滿情緒,將來不好協調多方的關係。因此宋高宗收回了讓岳飛接收行營左護軍的命令,只是輕描淡寫地讓岳飛找張浚解決這個事情。本來雄心勃勃的岳飛被澆了一盆冷水,軍人的脾氣和他的個性使得岳飛和張浚的談話非常不愉快,結果是岳飛意氣用事,擅自脫離部隊,獨自上了廬山。

雖然經過多方解勸,宋高宗還多次下旨催促,岳飛才總算下山和張浚化解了矛盾,向宋高宗“具表待罪”,宋高宗和張浚雖然都極力淡化了這件事的影響,但岳飛也為自己的率性而為埋下了日後的災禍。

張浚離開建康府,前往淮西巡撫劉光世將士。樞密使秦檜與知樞密院事沈與求不滿劉光世軍由都督府節制,請求由武將統領,言官們也跟風上書。於是,朝廷命劉光世愛將相州觀察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為劉光世諸將之首,而呂祉坐鎮廬州,調護諸將。

五月,張浚回朝,上書陳述任用王德的不便之處。劉光世軍多由以前的潰兵、盜匪招安組成,將領驕悍難制,統制中侍大夫、武泰軍承宣使酈瓊原本是盜匪首領,與王德關係不好,劉光世在軍中的時候,因為酈瓊屢立奇功,將他與王德同等對待。王德升任都統制後,酈瓊就心生不安,朝廷得知後,就把酈瓊升為副都統制,但兩人的矛盾依舊無法解決。

再說呂祉。呂祉和張浚關係很好,一直被認為是張浚的心腹之一,對治理政務很有能力,但卻無治軍經驗,而且輕視武將。有人勸張浚換用他人,張浚沒有同意。於是,將領間的不和、呂祉的治軍無謀逐漸醞釀出危機。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六月,酈瓊尚書舉報王德的罪過,王德知道後,率領自己的人馬入朝。趙構召見王德,王德稱諸將驕橫,可能生變。對此趙構雖然表示吃驚,但還是覺得有些危言聳聽,只是把王德留在建康府。

呂祉到廬州後,酈瓊等繼續向他陳述王德的罪過,呂祉告諭他們:“若以君等為是,則大相誑。然張丞相但喜人向前,儻能立功,雖有大過,彼亦能闊略,況此小嫌疑乎。”同時,呂祉密報朝廷,請求罷去酈瓊與另一員統制靳賽兵權。於是,八月,詔少保、鎮洮、崇信、奉寧軍節度使、江南東路宣撫使張俊為淮南西路宣撫使、盱眙軍置司,保成軍節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楊沂中為淮南西路制置使,右武大夫、開州團練使、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劉錡為淮南西路制置副使,並廬州置司,同時召回酈瓊等人。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呂祉在廬州將士面前舉止高傲,不被將士所喜。直祕閣、淮南西路轉運判官韓璡以前是劉光世幕僚,但是不受待見。呂祉到廬州後,對韓璡很信任,韓璡因此挾私報復,軍情更加不安。這次呂祉密奏罷免酈瓊、靳賽兵權,卻被一個叫朱昭的小吏透露給酈瓊。酈瓊大懼,派人至沿途驛站,果然得到呂祉密奏,遂與靳賽等人密謀兵變。參與密謀的還有統制王師晟、康淵、統領王世忠、張全等人。

"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裹脅全軍四萬餘人和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這一震驚朝野的事件,史稱“淮西兵變”。淮西兵變是南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情之一,相當於全國十分之一的兵力集體叛變,投降了敵人,被視為巨大的過失。

宋朝以兵變建國,對武將權重十分忌憚。在此背景下,削減武將兵權逐漸被擺上議程。但畢竟處於戰爭時期,不可能不用武將,而劉光世治軍不嚴,作戰不利,浪費錢糧,自然成為合理的罷免對象。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六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張浚渡江巡視江北諸軍,撫慰將士,軍聲大振。在回到臨安府後,張浚向宋高宗說劉光世沉迷酒色,不恤國事,與他討論出兵恢復中原,他就很不高興,建議宋高宗將劉光世罷去兵權,以警誡其他將領。宋高宗表示同意。九月,在張浚的堅持下,宋高宗決定移駐建康府,向朝廷內外表明抗金決心,鼓舞軍民士氣。同時,此行也要相機解決劉光世問題。這年冬天,張浚指揮各軍大敗金齊聯軍,宋朝抗金態勢發展到一個高峰。此時的劉光世已經覺察到朝廷的意圖,就上書稱病,請求解職,宋高宗回覆他說一切問題到建康府面商。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三月初九,宋高宗至建康府。劉光世在到達建康府之後,再次主動請求辭去軍職,並獻自己所管金谷一百萬以助國用。二十二日,頒佈詔書,少保、護國、鎮安、保靜軍節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少保、節度如故,改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封榮國公,不再領兵。張浚將劉光世所部分為六軍,由兵部尚書、都督府參謀軍事呂祉節制(都督為張浚)。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時太尉、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岳飛入朝奏事,隨同宋高宗至建康府。在得知劉光世稱病的時候,岳飛就向宋高宗請求由自己率領劉光世的人馬,再加上自己原來的人馬,先取關陝,以三年為期。宋高宗藉口要用劉光世所部防守兩淮,沒有同意。岳飛因此賭氣,在回到自己軍中的時候經過江州,就私自棄軍上廬山守墓,搞得趙構、張浚急忙派人去勸解。

岳飛的部隊如果一下子擴充到了又近8萬人,對朝廷而言是一個隱患,所以宋高宗改變了主意,並且岳飛是幾大統帥中資歷最淺的,把劉光世部隊交給岳飛,難免張俊和韓世忠等人會有不滿情緒,將來不好協調多方的關係。因此宋高宗收回了讓岳飛接收行營左護軍的命令,只是輕描淡寫地讓岳飛找張浚解決這個事情。本來雄心勃勃的岳飛被澆了一盆冷水,軍人的脾氣和他的個性使得岳飛和張浚的談話非常不愉快,結果是岳飛意氣用事,擅自脫離部隊,獨自上了廬山。

雖然經過多方解勸,宋高宗還多次下旨催促,岳飛才總算下山和張浚化解了矛盾,向宋高宗“具表待罪”,宋高宗和張浚雖然都極力淡化了這件事的影響,但岳飛也為自己的率性而為埋下了日後的災禍。

張浚離開建康府,前往淮西巡撫劉光世將士。樞密使秦檜與知樞密院事沈與求不滿劉光世軍由都督府節制,請求由武將統領,言官們也跟風上書。於是,朝廷命劉光世愛將相州觀察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為劉光世諸將之首,而呂祉坐鎮廬州,調護諸將。

五月,張浚回朝,上書陳述任用王德的不便之處。劉光世軍多由以前的潰兵、盜匪招安組成,將領驕悍難制,統制中侍大夫、武泰軍承宣使酈瓊原本是盜匪首領,與王德關係不好,劉光世在軍中的時候,因為酈瓊屢立奇功,將他與王德同等對待。王德升任都統制後,酈瓊就心生不安,朝廷得知後,就把酈瓊升為副都統制,但兩人的矛盾依舊無法解決。

再說呂祉。呂祉和張浚關係很好,一直被認為是張浚的心腹之一,對治理政務很有能力,但卻無治軍經驗,而且輕視武將。有人勸張浚換用他人,張浚沒有同意。於是,將領間的不和、呂祉的治軍無謀逐漸醞釀出危機。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六月,酈瓊尚書舉報王德的罪過,王德知道後,率領自己的人馬入朝。趙構召見王德,王德稱諸將驕橫,可能生變。對此趙構雖然表示吃驚,但還是覺得有些危言聳聽,只是把王德留在建康府。

呂祉到廬州後,酈瓊等繼續向他陳述王德的罪過,呂祉告諭他們:“若以君等為是,則大相誑。然張丞相但喜人向前,儻能立功,雖有大過,彼亦能闊略,況此小嫌疑乎。”同時,呂祉密報朝廷,請求罷去酈瓊與另一員統制靳賽兵權。於是,八月,詔少保、鎮洮、崇信、奉寧軍節度使、江南東路宣撫使張俊為淮南西路宣撫使、盱眙軍置司,保成軍節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楊沂中為淮南西路制置使,右武大夫、開州團練使、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劉錡為淮南西路制置副使,並廬州置司,同時召回酈瓊等人。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呂祉在廬州將士面前舉止高傲,不被將士所喜。直祕閣、淮南西路轉運判官韓璡以前是劉光世幕僚,但是不受待見。呂祉到廬州後,對韓璡很信任,韓璡因此挾私報復,軍情更加不安。這次呂祉密奏罷免酈瓊、靳賽兵權,卻被一個叫朱昭的小吏透露給酈瓊。酈瓊大懼,派人至沿途驛站,果然得到呂祉密奏,遂與靳賽等人密謀兵變。參與密謀的還有統制王師晟、康淵、統領王世忠、張全等人。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八月初八,早晨,諸將謁見呂祉。剛剛坐下來,酈瓊拿出呂祉的密奏,對中軍統制張景說:“諸兵官有何罪,張統制乃以如許事聞之朝廷邪?”呂祉這時從旁邊一瞧,見是自己的密奏,不禁大驚,脫身不得,遂被酈瓊拿住。酈瓊部下有一名黃衣士兵不滿酈瓊兵變,偷襲酈瓊,用刀砍中他的後背,但還是被酈瓊用鐵檛擊中,殘忍殺害。酈瓊與亂黨又殺害中侍大夫、榮州防禦使、熙河蘭廓路兵馬都鈐轄、都督府提舉一行事務喬仲福及其子武略大夫喬嗣古、武功大夫、恩州刺史兼閣門宣贊舍人、行營左護軍中軍統制張景、武功大夫、果州刺史、行營左護軍統制劉永、武功大夫、吉州刺史、行營左護軍統制衡友,挾持呂祉及直徽猷閣、前廬州知州趙康直、祕閣修撰、廬州知州趙不群、閣門袛候劉光時北行。走到城東樓下的時候,呂祉對酈瓊說:“若祉有過失,當任其咎,奈何乃如此負朝廷。”酈瓊不從。不久亂黨以趙不群剛剛上任,與軍中無怨,將他放了回來。於是酈瓊遂率大軍四萬渡淮北上。

"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裹脅全軍四萬餘人和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這一震驚朝野的事件,史稱“淮西兵變”。淮西兵變是南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情之一,相當於全國十分之一的兵力集體叛變,投降了敵人,被視為巨大的過失。

宋朝以兵變建國,對武將權重十分忌憚。在此背景下,削減武將兵權逐漸被擺上議程。但畢竟處於戰爭時期,不可能不用武將,而劉光世治軍不嚴,作戰不利,浪費錢糧,自然成為合理的罷免對象。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六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張浚渡江巡視江北諸軍,撫慰將士,軍聲大振。在回到臨安府後,張浚向宋高宗說劉光世沉迷酒色,不恤國事,與他討論出兵恢復中原,他就很不高興,建議宋高宗將劉光世罷去兵權,以警誡其他將領。宋高宗表示同意。九月,在張浚的堅持下,宋高宗決定移駐建康府,向朝廷內外表明抗金決心,鼓舞軍民士氣。同時,此行也要相機解決劉光世問題。這年冬天,張浚指揮各軍大敗金齊聯軍,宋朝抗金態勢發展到一個高峰。此時的劉光世已經覺察到朝廷的意圖,就上書稱病,請求解職,宋高宗回覆他說一切問題到建康府面商。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三月初九,宋高宗至建康府。劉光世在到達建康府之後,再次主動請求辭去軍職,並獻自己所管金谷一百萬以助國用。二十二日,頒佈詔書,少保、護國、鎮安、保靜軍節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少保、節度如故,改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封榮國公,不再領兵。張浚將劉光世所部分為六軍,由兵部尚書、都督府參謀軍事呂祉節制(都督為張浚)。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時太尉、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岳飛入朝奏事,隨同宋高宗至建康府。在得知劉光世稱病的時候,岳飛就向宋高宗請求由自己率領劉光世的人馬,再加上自己原來的人馬,先取關陝,以三年為期。宋高宗藉口要用劉光世所部防守兩淮,沒有同意。岳飛因此賭氣,在回到自己軍中的時候經過江州,就私自棄軍上廬山守墓,搞得趙構、張浚急忙派人去勸解。

岳飛的部隊如果一下子擴充到了又近8萬人,對朝廷而言是一個隱患,所以宋高宗改變了主意,並且岳飛是幾大統帥中資歷最淺的,把劉光世部隊交給岳飛,難免張俊和韓世忠等人會有不滿情緒,將來不好協調多方的關係。因此宋高宗收回了讓岳飛接收行營左護軍的命令,只是輕描淡寫地讓岳飛找張浚解決這個事情。本來雄心勃勃的岳飛被澆了一盆冷水,軍人的脾氣和他的個性使得岳飛和張浚的談話非常不愉快,結果是岳飛意氣用事,擅自脫離部隊,獨自上了廬山。

雖然經過多方解勸,宋高宗還多次下旨催促,岳飛才總算下山和張浚化解了矛盾,向宋高宗“具表待罪”,宋高宗和張浚雖然都極力淡化了這件事的影響,但岳飛也為自己的率性而為埋下了日後的災禍。

張浚離開建康府,前往淮西巡撫劉光世將士。樞密使秦檜與知樞密院事沈與求不滿劉光世軍由都督府節制,請求由武將統領,言官們也跟風上書。於是,朝廷命劉光世愛將相州觀察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為劉光世諸將之首,而呂祉坐鎮廬州,調護諸將。

五月,張浚回朝,上書陳述任用王德的不便之處。劉光世軍多由以前的潰兵、盜匪招安組成,將領驕悍難制,統制中侍大夫、武泰軍承宣使酈瓊原本是盜匪首領,與王德關係不好,劉光世在軍中的時候,因為酈瓊屢立奇功,將他與王德同等對待。王德升任都統制後,酈瓊就心生不安,朝廷得知後,就把酈瓊升為副都統制,但兩人的矛盾依舊無法解決。

再說呂祉。呂祉和張浚關係很好,一直被認為是張浚的心腹之一,對治理政務很有能力,但卻無治軍經驗,而且輕視武將。有人勸張浚換用他人,張浚沒有同意。於是,將領間的不和、呂祉的治軍無謀逐漸醞釀出危機。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六月,酈瓊尚書舉報王德的罪過,王德知道後,率領自己的人馬入朝。趙構召見王德,王德稱諸將驕橫,可能生變。對此趙構雖然表示吃驚,但還是覺得有些危言聳聽,只是把王德留在建康府。

呂祉到廬州後,酈瓊等繼續向他陳述王德的罪過,呂祉告諭他們:“若以君等為是,則大相誑。然張丞相但喜人向前,儻能立功,雖有大過,彼亦能闊略,況此小嫌疑乎。”同時,呂祉密報朝廷,請求罷去酈瓊與另一員統制靳賽兵權。於是,八月,詔少保、鎮洮、崇信、奉寧軍節度使、江南東路宣撫使張俊為淮南西路宣撫使、盱眙軍置司,保成軍節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楊沂中為淮南西路制置使,右武大夫、開州團練使、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劉錡為淮南西路制置副使,並廬州置司,同時召回酈瓊等人。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呂祉在廬州將士面前舉止高傲,不被將士所喜。直祕閣、淮南西路轉運判官韓璡以前是劉光世幕僚,但是不受待見。呂祉到廬州後,對韓璡很信任,韓璡因此挾私報復,軍情更加不安。這次呂祉密奏罷免酈瓊、靳賽兵權,卻被一個叫朱昭的小吏透露給酈瓊。酈瓊大懼,派人至沿途驛站,果然得到呂祉密奏,遂與靳賽等人密謀兵變。參與密謀的還有統制王師晟、康淵、統領王世忠、張全等人。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八月初八,早晨,諸將謁見呂祉。剛剛坐下來,酈瓊拿出呂祉的密奏,對中軍統制張景說:“諸兵官有何罪,張統制乃以如許事聞之朝廷邪?”呂祉這時從旁邊一瞧,見是自己的密奏,不禁大驚,脫身不得,遂被酈瓊拿住。酈瓊部下有一名黃衣士兵不滿酈瓊兵變,偷襲酈瓊,用刀砍中他的後背,但還是被酈瓊用鐵檛擊中,殘忍殺害。酈瓊與亂黨又殺害中侍大夫、榮州防禦使、熙河蘭廓路兵馬都鈐轄、都督府提舉一行事務喬仲福及其子武略大夫喬嗣古、武功大夫、恩州刺史兼閣門宣贊舍人、行營左護軍中軍統制張景、武功大夫、果州刺史、行營左護軍統制劉永、武功大夫、吉州刺史、行營左護軍統制衡友,挾持呂祉及直徽猷閣、前廬州知州趙康直、祕閣修撰、廬州知州趙不群、閣門袛候劉光時北行。走到城東樓下的時候,呂祉對酈瓊說:“若祉有過失,當任其咎,奈何乃如此負朝廷。”酈瓊不從。不久亂黨以趙不群剛剛上任,與軍中無怨,將他放了回來。於是酈瓊遂率大軍四萬渡淮北上。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十一日,淮西兵變消息傳到建康府,宋高宗急降手詔安撫酈瓊等人,表示所犯罪過一切不問,勸他們返回廬州。亂軍已至距淮河三十里的三塔。

十二日,宰相張浚面見宋高宗引咎請罪。同日,亂軍渡淮,呂祉誓死不肯,被亂黨所殺。趙康直也慘遭殺害。淮西制置副使劉琦與殿前司摧鋒軍統制吳錫追擊亂軍,但是沒有趕上。

十四日,張浚引咎辭職。

九月十三日,降詔書,張浚正式罷相。

兵變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僅在當時使南宋對金人和偽齊的軍事前沿的江淮重地,突然處於防衛空虛的狀態,而且成為後來南宋對金人戰略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儘管此後不久金人廢掉了劉豫偽齊政權,喪失了一支重要的輔助力量,但因為兵變給高宗政權造成的消極影響遠未消除,致使南宋方面失去了一次極為寶貴的,也是極為可能的收復故土的歷史機會,更令後世史家為之扼腕長嘆。

"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裹脅全軍四萬餘人和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這一震驚朝野的事件,史稱“淮西兵變”。淮西兵變是南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情之一,相當於全國十分之一的兵力集體叛變,投降了敵人,被視為巨大的過失。

宋朝以兵變建國,對武將權重十分忌憚。在此背景下,削減武將兵權逐漸被擺上議程。但畢竟處於戰爭時期,不可能不用武將,而劉光世治軍不嚴,作戰不利,浪費錢糧,自然成為合理的罷免對象。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六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張浚渡江巡視江北諸軍,撫慰將士,軍聲大振。在回到臨安府後,張浚向宋高宗說劉光世沉迷酒色,不恤國事,與他討論出兵恢復中原,他就很不高興,建議宋高宗將劉光世罷去兵權,以警誡其他將領。宋高宗表示同意。九月,在張浚的堅持下,宋高宗決定移駐建康府,向朝廷內外表明抗金決心,鼓舞軍民士氣。同時,此行也要相機解決劉光世問題。這年冬天,張浚指揮各軍大敗金齊聯軍,宋朝抗金態勢發展到一個高峰。此時的劉光世已經覺察到朝廷的意圖,就上書稱病,請求解職,宋高宗回覆他說一切問題到建康府面商。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三月初九,宋高宗至建康府。劉光世在到達建康府之後,再次主動請求辭去軍職,並獻自己所管金谷一百萬以助國用。二十二日,頒佈詔書,少保、護國、鎮安、保靜軍節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少保、節度如故,改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封榮國公,不再領兵。張浚將劉光世所部分為六軍,由兵部尚書、都督府參謀軍事呂祉節制(都督為張浚)。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時太尉、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岳飛入朝奏事,隨同宋高宗至建康府。在得知劉光世稱病的時候,岳飛就向宋高宗請求由自己率領劉光世的人馬,再加上自己原來的人馬,先取關陝,以三年為期。宋高宗藉口要用劉光世所部防守兩淮,沒有同意。岳飛因此賭氣,在回到自己軍中的時候經過江州,就私自棄軍上廬山守墓,搞得趙構、張浚急忙派人去勸解。

岳飛的部隊如果一下子擴充到了又近8萬人,對朝廷而言是一個隱患,所以宋高宗改變了主意,並且岳飛是幾大統帥中資歷最淺的,把劉光世部隊交給岳飛,難免張俊和韓世忠等人會有不滿情緒,將來不好協調多方的關係。因此宋高宗收回了讓岳飛接收行營左護軍的命令,只是輕描淡寫地讓岳飛找張浚解決這個事情。本來雄心勃勃的岳飛被澆了一盆冷水,軍人的脾氣和他的個性使得岳飛和張浚的談話非常不愉快,結果是岳飛意氣用事,擅自脫離部隊,獨自上了廬山。

雖然經過多方解勸,宋高宗還多次下旨催促,岳飛才總算下山和張浚化解了矛盾,向宋高宗“具表待罪”,宋高宗和張浚雖然都極力淡化了這件事的影響,但岳飛也為自己的率性而為埋下了日後的災禍。

張浚離開建康府,前往淮西巡撫劉光世將士。樞密使秦檜與知樞密院事沈與求不滿劉光世軍由都督府節制,請求由武將統領,言官們也跟風上書。於是,朝廷命劉光世愛將相州觀察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為劉光世諸將之首,而呂祉坐鎮廬州,調護諸將。

五月,張浚回朝,上書陳述任用王德的不便之處。劉光世軍多由以前的潰兵、盜匪招安組成,將領驕悍難制,統制中侍大夫、武泰軍承宣使酈瓊原本是盜匪首領,與王德關係不好,劉光世在軍中的時候,因為酈瓊屢立奇功,將他與王德同等對待。王德升任都統制後,酈瓊就心生不安,朝廷得知後,就把酈瓊升為副都統制,但兩人的矛盾依舊無法解決。

再說呂祉。呂祉和張浚關係很好,一直被認為是張浚的心腹之一,對治理政務很有能力,但卻無治軍經驗,而且輕視武將。有人勸張浚換用他人,張浚沒有同意。於是,將領間的不和、呂祉的治軍無謀逐漸醞釀出危機。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六月,酈瓊尚書舉報王德的罪過,王德知道後,率領自己的人馬入朝。趙構召見王德,王德稱諸將驕橫,可能生變。對此趙構雖然表示吃驚,但還是覺得有些危言聳聽,只是把王德留在建康府。

呂祉到廬州後,酈瓊等繼續向他陳述王德的罪過,呂祉告諭他們:“若以君等為是,則大相誑。然張丞相但喜人向前,儻能立功,雖有大過,彼亦能闊略,況此小嫌疑乎。”同時,呂祉密報朝廷,請求罷去酈瓊與另一員統制靳賽兵權。於是,八月,詔少保、鎮洮、崇信、奉寧軍節度使、江南東路宣撫使張俊為淮南西路宣撫使、盱眙軍置司,保成軍節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楊沂中為淮南西路制置使,右武大夫、開州團練使、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劉錡為淮南西路制置副使,並廬州置司,同時召回酈瓊等人。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呂祉在廬州將士面前舉止高傲,不被將士所喜。直祕閣、淮南西路轉運判官韓璡以前是劉光世幕僚,但是不受待見。呂祉到廬州後,對韓璡很信任,韓璡因此挾私報復,軍情更加不安。這次呂祉密奏罷免酈瓊、靳賽兵權,卻被一個叫朱昭的小吏透露給酈瓊。酈瓊大懼,派人至沿途驛站,果然得到呂祉密奏,遂與靳賽等人密謀兵變。參與密謀的還有統制王師晟、康淵、統領王世忠、張全等人。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八月初八,早晨,諸將謁見呂祉。剛剛坐下來,酈瓊拿出呂祉的密奏,對中軍統制張景說:“諸兵官有何罪,張統制乃以如許事聞之朝廷邪?”呂祉這時從旁邊一瞧,見是自己的密奏,不禁大驚,脫身不得,遂被酈瓊拿住。酈瓊部下有一名黃衣士兵不滿酈瓊兵變,偷襲酈瓊,用刀砍中他的後背,但還是被酈瓊用鐵檛擊中,殘忍殺害。酈瓊與亂黨又殺害中侍大夫、榮州防禦使、熙河蘭廓路兵馬都鈐轄、都督府提舉一行事務喬仲福及其子武略大夫喬嗣古、武功大夫、恩州刺史兼閣門宣贊舍人、行營左護軍中軍統制張景、武功大夫、果州刺史、行營左護軍統制劉永、武功大夫、吉州刺史、行營左護軍統制衡友,挾持呂祉及直徽猷閣、前廬州知州趙康直、祕閣修撰、廬州知州趙不群、閣門袛候劉光時北行。走到城東樓下的時候,呂祉對酈瓊說:“若祉有過失,當任其咎,奈何乃如此負朝廷。”酈瓊不從。不久亂黨以趙不群剛剛上任,與軍中無怨,將他放了回來。於是酈瓊遂率大軍四萬渡淮北上。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十一日,淮西兵變消息傳到建康府,宋高宗急降手詔安撫酈瓊等人,表示所犯罪過一切不問,勸他們返回廬州。亂軍已至距淮河三十里的三塔。

十二日,宰相張浚面見宋高宗引咎請罪。同日,亂軍渡淮,呂祉誓死不肯,被亂黨所殺。趙康直也慘遭殺害。淮西制置副使劉琦與殿前司摧鋒軍統制吳錫追擊亂軍,但是沒有趕上。

十四日,張浚引咎辭職。

九月十三日,降詔書,張浚正式罷相。

兵變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僅在當時使南宋對金人和偽齊的軍事前沿的江淮重地,突然處於防衛空虛的狀態,而且成為後來南宋對金人戰略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儘管此後不久金人廢掉了劉豫偽齊政權,喪失了一支重要的輔助力量,但因為兵變給高宗政權造成的消極影響遠未消除,致使南宋方面失去了一次極為寶貴的,也是極為可能的收復故土的歷史機會,更令後世史家為之扼腕長嘆。

淮西兵變---最有可能間接改變岳飛命運和宋金格局的一場兵變

兵變不僅僅是損失了數萬兵馬難麼簡單,更使主戰派喪失了在朝中的優勢,使有利的抗金形勢迅速惡化。隨著主戰派領袖張浚的貶職,另一位在地方上的抗金領袖李綱也遭罷免,抗金名將韓世忠、岳飛也不再那麼受重用。張浚離職以後,趙構用趙鼎為左相,秦檜為右相。秦檜自然是主和派的領袖,堅持對金投降。趙鼎雖然也被人稱為抗金領袖,但他只是主張通過對金作戰確保宋王朝對江南的統治,對恢復中原並不太支持,這也代表了大部分江南士大夫的思想。趙鼎的這種主張,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不認同,視趙鼎為騎牆派,最終被秦檜設計貶出朝廷。然後秦檜一人主政,屈膝求和,苟且偷安,使得北方人民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終不肯北向。

因此,可以說淮西兵變是戰與和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以後宋朝在對金戰爭中更多采取守勢,最終與金媾和,放棄北方國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