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酒泉 建築 嘉峪關 金塔縣 高臺 肅南 明朝 裕固族 酒泉市博物館 2019-09-16
"

明長城肅州段全長 64.9 千米,地處酒泉盆地東北部邊緣地帶,東接南山餘脈元山子,北接夾山,地勢平坦開闊,西南高東北低,多為洪積、沖積平原和風積沙漠,及溝槽和鹼灘臺地。境內長城分為東長城、北長城和闇門支線三部分,其中東長城和北長城為長城主線,兩者以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分界。北長城分佈於酒泉市肅州區北部,呈東北 - 西南走向,長 24.5 千米,自嘉峪關市與酒泉市肅州區交界處進入本區,依次經過大面墩、邊灣灘、兩山口、明沙窩、上古城、下古城等地段,止於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東長城分佈於區境東北部,且與北長城相接,呈東南 - 西北走向,長 27.5 千米,起自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 經夾邊溝,過北大河,再經闇門墩、煙火墩、鴛鴦池、肖家牛莊子等地段,至土棋墩進入金塔縣境內。闇門支線分佈於本區境內東部,大體呈東 - 西走向, 長 12.9 千米,起自北大河東岸闇門墩,向南再折向東,經灰泉子草灘、鹼泉子草灘,在界牌墩西北 1.2 千米處進入高臺縣境內。本段長城屬明代肅州衛防禦體系,是明長城防禦重地,以肅州城區為中心,長城烽火臺總體呈網格狀分佈,與周邊嘉峪關市、金塔縣、高臺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等境內烽火臺相連。在肅州區境內,明長城主要經過三墩、銀達、黃泥堡等 3 個鄉鎮。

本段長城由牆體、壕塹、關堡和單體建築等組成。牆體長36.2千米,僅1000米為水險,其餘均為人工構築牆體。人工構築牆體系黃土夯築,夯層厚0.13 ~ 0.22 米,底寬 2.4 ~ 18 米,頂寬 0.55 ~ 8.4 米,高 0.25~ 5 米。壕塹長 28.6 千米,構築方式為中間挖溝,土石堆於兩邊成壟。堡 5 座,堡牆砂石土堆積,部分堡內採集到夾砂粗黑釉片、青花瓷釉片、粗白瓷碗底片、白瓷片、醬釉片等。單體建築 62 座,其中敵臺 14 座、烽火臺48 座。敵臺依牆而建者 3 座,騎牆而建者 10 座,另有 1 座修築於河險邊緣。單體建築平面主要呈矩形,部分呈圓形,少數呈不規則形,剖面主要呈梯形,部分呈不規則形。單體建築構築方式絕大多數為黃土夯築,個別有土坯包築或夾砂礫碎石夯築,還有土坯砌築、紅土夯築及外部黃土夯築,內部灰磚砌築等。單體建築黃土夯築夯層厚 0.07 ~ 0.2 米,紅土夯築夯層厚 0.6 ~ 0.2 米,土坯長32 ~ 36 釐米,寬 20 ~ 21 釐米,厚 8 ~ 11 釐米。少數烽火臺周圍有圍牆(墩院)、壕溝及燧體。

本段長城沿線留存有夾砂粗黑釉片、青花瓷釉片、粗黑釉片等。本段長城屬明代甘肅鎮肅州路參將防區,北長城分別由兩山口堡和下古城堡守備轄守,城由鎮夷營遊擊轄守。

土棋長城

"

明長城肅州段全長 64.9 千米,地處酒泉盆地東北部邊緣地帶,東接南山餘脈元山子,北接夾山,地勢平坦開闊,西南高東北低,多為洪積、沖積平原和風積沙漠,及溝槽和鹼灘臺地。境內長城分為東長城、北長城和闇門支線三部分,其中東長城和北長城為長城主線,兩者以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分界。北長城分佈於酒泉市肅州區北部,呈東北 - 西南走向,長 24.5 千米,自嘉峪關市與酒泉市肅州區交界處進入本區,依次經過大面墩、邊灣灘、兩山口、明沙窩、上古城、下古城等地段,止於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東長城分佈於區境東北部,且與北長城相接,呈東南 - 西北走向,長 27.5 千米,起自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 經夾邊溝,過北大河,再經闇門墩、煙火墩、鴛鴦池、肖家牛莊子等地段,至土棋墩進入金塔縣境內。闇門支線分佈於本區境內東部,大體呈東 - 西走向, 長 12.9 千米,起自北大河東岸闇門墩,向南再折向東,經灰泉子草灘、鹼泉子草灘,在界牌墩西北 1.2 千米處進入高臺縣境內。本段長城屬明代肅州衛防禦體系,是明長城防禦重地,以肅州城區為中心,長城烽火臺總體呈網格狀分佈,與周邊嘉峪關市、金塔縣、高臺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等境內烽火臺相連。在肅州區境內,明長城主要經過三墩、銀達、黃泥堡等 3 個鄉鎮。

本段長城由牆體、壕塹、關堡和單體建築等組成。牆體長36.2千米,僅1000米為水險,其餘均為人工構築牆體。人工構築牆體系黃土夯築,夯層厚0.13 ~ 0.22 米,底寬 2.4 ~ 18 米,頂寬 0.55 ~ 8.4 米,高 0.25~ 5 米。壕塹長 28.6 千米,構築方式為中間挖溝,土石堆於兩邊成壟。堡 5 座,堡牆砂石土堆積,部分堡內採集到夾砂粗黑釉片、青花瓷釉片、粗白瓷碗底片、白瓷片、醬釉片等。單體建築 62 座,其中敵臺 14 座、烽火臺48 座。敵臺依牆而建者 3 座,騎牆而建者 10 座,另有 1 座修築於河險邊緣。單體建築平面主要呈矩形,部分呈圓形,少數呈不規則形,剖面主要呈梯形,部分呈不規則形。單體建築構築方式絕大多數為黃土夯築,個別有土坯包築或夾砂礫碎石夯築,還有土坯砌築、紅土夯築及外部黃土夯築,內部灰磚砌築等。單體建築黃土夯築夯層厚 0.07 ~ 0.2 米,紅土夯築夯層厚 0.6 ~ 0.2 米,土坯長32 ~ 36 釐米,寬 20 ~ 21 釐米,厚 8 ~ 11 釐米。少數烽火臺周圍有圍牆(墩院)、壕溝及燧體。

本段長城沿線留存有夾砂粗黑釉片、青花瓷釉片、粗黑釉片等。本段長城屬明代甘肅鎮肅州路參將防區,北長城分別由兩山口堡和下古城堡守備轄守,城由鎮夷營遊擊轄守。

土棋長城

「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土棋長城土棋長城修築於土棋壕塹南壟上,長 2794.2 米。黃膠土夯築,夯層厚 0.13 ~ 0.18 米。底寬 3 ~ 4.5 米,頂寬 0.8 ~ 3.8 米,高 0.6 ~ 2米。沿線有敵臺 1 座。

邊灣灘長城

"

明長城肅州段全長 64.9 千米,地處酒泉盆地東北部邊緣地帶,東接南山餘脈元山子,北接夾山,地勢平坦開闊,西南高東北低,多為洪積、沖積平原和風積沙漠,及溝槽和鹼灘臺地。境內長城分為東長城、北長城和闇門支線三部分,其中東長城和北長城為長城主線,兩者以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分界。北長城分佈於酒泉市肅州區北部,呈東北 - 西南走向,長 24.5 千米,自嘉峪關市與酒泉市肅州區交界處進入本區,依次經過大面墩、邊灣灘、兩山口、明沙窩、上古城、下古城等地段,止於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東長城分佈於區境東北部,且與北長城相接,呈東南 - 西北走向,長 27.5 千米,起自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 經夾邊溝,過北大河,再經闇門墩、煙火墩、鴛鴦池、肖家牛莊子等地段,至土棋墩進入金塔縣境內。闇門支線分佈於本區境內東部,大體呈東 - 西走向, 長 12.9 千米,起自北大河東岸闇門墩,向南再折向東,經灰泉子草灘、鹼泉子草灘,在界牌墩西北 1.2 千米處進入高臺縣境內。本段長城屬明代肅州衛防禦體系,是明長城防禦重地,以肅州城區為中心,長城烽火臺總體呈網格狀分佈,與周邊嘉峪關市、金塔縣、高臺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等境內烽火臺相連。在肅州區境內,明長城主要經過三墩、銀達、黃泥堡等 3 個鄉鎮。

本段長城由牆體、壕塹、關堡和單體建築等組成。牆體長36.2千米,僅1000米為水險,其餘均為人工構築牆體。人工構築牆體系黃土夯築,夯層厚0.13 ~ 0.22 米,底寬 2.4 ~ 18 米,頂寬 0.55 ~ 8.4 米,高 0.25~ 5 米。壕塹長 28.6 千米,構築方式為中間挖溝,土石堆於兩邊成壟。堡 5 座,堡牆砂石土堆積,部分堡內採集到夾砂粗黑釉片、青花瓷釉片、粗白瓷碗底片、白瓷片、醬釉片等。單體建築 62 座,其中敵臺 14 座、烽火臺48 座。敵臺依牆而建者 3 座,騎牆而建者 10 座,另有 1 座修築於河險邊緣。單體建築平面主要呈矩形,部分呈圓形,少數呈不規則形,剖面主要呈梯形,部分呈不規則形。單體建築構築方式絕大多數為黃土夯築,個別有土坯包築或夾砂礫碎石夯築,還有土坯砌築、紅土夯築及外部黃土夯築,內部灰磚砌築等。單體建築黃土夯築夯層厚 0.07 ~ 0.2 米,紅土夯築夯層厚 0.6 ~ 0.2 米,土坯長32 ~ 36 釐米,寬 20 ~ 21 釐米,厚 8 ~ 11 釐米。少數烽火臺周圍有圍牆(墩院)、壕溝及燧體。

本段長城沿線留存有夾砂粗黑釉片、青花瓷釉片、粗黑釉片等。本段長城屬明代甘肅鎮肅州路參將防區,北長城分別由兩山口堡和下古城堡守備轄守,城由鎮夷營遊擊轄守。

土棋長城

「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土棋長城土棋長城修築於土棋壕塹南壟上,長 2794.2 米。黃膠土夯築,夯層厚 0.13 ~ 0.18 米。底寬 3 ~ 4.5 米,頂寬 0.8 ~ 3.8 米,高 0.6 ~ 2米。沿線有敵臺 1 座。

邊灣灘長城

「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邊灣灘長城邊灣灘長城長4242.52 米。黃膠土夯築,夯層厚0.17 ~ 0.22米。底寬1 ~ 10.6 米,頂寬0.2 ~ 5.5 米,高0.5 ~ 3.8米。沿線有敵臺 3 座。

明沙窩 1 號敵臺

"

明長城肅州段全長 64.9 千米,地處酒泉盆地東北部邊緣地帶,東接南山餘脈元山子,北接夾山,地勢平坦開闊,西南高東北低,多為洪積、沖積平原和風積沙漠,及溝槽和鹼灘臺地。境內長城分為東長城、北長城和闇門支線三部分,其中東長城和北長城為長城主線,兩者以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分界。北長城分佈於酒泉市肅州區北部,呈東北 - 西南走向,長 24.5 千米,自嘉峪關市與酒泉市肅州區交界處進入本區,依次經過大面墩、邊灣灘、兩山口、明沙窩、上古城、下古城等地段,止於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東長城分佈於區境東北部,且與北長城相接,呈東南 - 西北走向,長 27.5 千米,起自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 經夾邊溝,過北大河,再經闇門墩、煙火墩、鴛鴦池、肖家牛莊子等地段,至土棋墩進入金塔縣境內。闇門支線分佈於本區境內東部,大體呈東 - 西走向, 長 12.9 千米,起自北大河東岸闇門墩,向南再折向東,經灰泉子草灘、鹼泉子草灘,在界牌墩西北 1.2 千米處進入高臺縣境內。本段長城屬明代肅州衛防禦體系,是明長城防禦重地,以肅州城區為中心,長城烽火臺總體呈網格狀分佈,與周邊嘉峪關市、金塔縣、高臺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等境內烽火臺相連。在肅州區境內,明長城主要經過三墩、銀達、黃泥堡等 3 個鄉鎮。

本段長城由牆體、壕塹、關堡和單體建築等組成。牆體長36.2千米,僅1000米為水險,其餘均為人工構築牆體。人工構築牆體系黃土夯築,夯層厚0.13 ~ 0.22 米,底寬 2.4 ~ 18 米,頂寬 0.55 ~ 8.4 米,高 0.25~ 5 米。壕塹長 28.6 千米,構築方式為中間挖溝,土石堆於兩邊成壟。堡 5 座,堡牆砂石土堆積,部分堡內採集到夾砂粗黑釉片、青花瓷釉片、粗白瓷碗底片、白瓷片、醬釉片等。單體建築 62 座,其中敵臺 14 座、烽火臺48 座。敵臺依牆而建者 3 座,騎牆而建者 10 座,另有 1 座修築於河險邊緣。單體建築平面主要呈矩形,部分呈圓形,少數呈不規則形,剖面主要呈梯形,部分呈不規則形。單體建築構築方式絕大多數為黃土夯築,個別有土坯包築或夾砂礫碎石夯築,還有土坯砌築、紅土夯築及外部黃土夯築,內部灰磚砌築等。單體建築黃土夯築夯層厚 0.07 ~ 0.2 米,紅土夯築夯層厚 0.6 ~ 0.2 米,土坯長32 ~ 36 釐米,寬 20 ~ 21 釐米,厚 8 ~ 11 釐米。少數烽火臺周圍有圍牆(墩院)、壕溝及燧體。

本段長城沿線留存有夾砂粗黑釉片、青花瓷釉片、粗黑釉片等。本段長城屬明代甘肅鎮肅州路參將防區,北長城分別由兩山口堡和下古城堡守備轄守,城由鎮夷營遊擊轄守。

土棋長城

「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土棋長城土棋長城修築於土棋壕塹南壟上,長 2794.2 米。黃膠土夯築,夯層厚 0.13 ~ 0.18 米。底寬 3 ~ 4.5 米,頂寬 0.8 ~ 3.8 米,高 0.6 ~ 2米。沿線有敵臺 1 座。

邊灣灘長城

「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邊灣灘長城邊灣灘長城長4242.52 米。黃膠土夯築,夯層厚0.17 ~ 0.22米。底寬1 ~ 10.6 米,頂寬0.2 ~ 5.5 米,高0.5 ~ 3.8米。沿線有敵臺 3 座。

明沙窩 1 號敵臺

「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明沙窩 1 號敵臺明沙窩 1 號敵臺位於銀達鎮明沙窩村六組東南。又名"北大墩"。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頂部東西長 8.5 米,南北寬 8 米,底部東西長9.2 米,南北寬 9.1 米,高 7 米,黃土夯築,夯層厚 0.15 ~ 0.2 米。

鴛鴦池墩

"

明長城肅州段全長 64.9 千米,地處酒泉盆地東北部邊緣地帶,東接南山餘脈元山子,北接夾山,地勢平坦開闊,西南高東北低,多為洪積、沖積平原和風積沙漠,及溝槽和鹼灘臺地。境內長城分為東長城、北長城和闇門支線三部分,其中東長城和北長城為長城主線,兩者以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分界。北長城分佈於酒泉市肅州區北部,呈東北 - 西南走向,長 24.5 千米,自嘉峪關市與酒泉市肅州區交界處進入本區,依次經過大面墩、邊灣灘、兩山口、明沙窩、上古城、下古城等地段,止於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東長城分佈於區境東北部,且與北長城相接,呈東南 - 西北走向,長 27.5 千米,起自三墩鎮古城林場邊緣, 經夾邊溝,過北大河,再經闇門墩、煙火墩、鴛鴦池、肖家牛莊子等地段,至土棋墩進入金塔縣境內。闇門支線分佈於本區境內東部,大體呈東 - 西走向, 長 12.9 千米,起自北大河東岸闇門墩,向南再折向東,經灰泉子草灘、鹼泉子草灘,在界牌墩西北 1.2 千米處進入高臺縣境內。本段長城屬明代肅州衛防禦體系,是明長城防禦重地,以肅州城區為中心,長城烽火臺總體呈網格狀分佈,與周邊嘉峪關市、金塔縣、高臺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等境內烽火臺相連。在肅州區境內,明長城主要經過三墩、銀達、黃泥堡等 3 個鄉鎮。

本段長城由牆體、壕塹、關堡和單體建築等組成。牆體長36.2千米,僅1000米為水險,其餘均為人工構築牆體。人工構築牆體系黃土夯築,夯層厚0.13 ~ 0.22 米,底寬 2.4 ~ 18 米,頂寬 0.55 ~ 8.4 米,高 0.25~ 5 米。壕塹長 28.6 千米,構築方式為中間挖溝,土石堆於兩邊成壟。堡 5 座,堡牆砂石土堆積,部分堡內採集到夾砂粗黑釉片、青花瓷釉片、粗白瓷碗底片、白瓷片、醬釉片等。單體建築 62 座,其中敵臺 14 座、烽火臺48 座。敵臺依牆而建者 3 座,騎牆而建者 10 座,另有 1 座修築於河險邊緣。單體建築平面主要呈矩形,部分呈圓形,少數呈不規則形,剖面主要呈梯形,部分呈不規則形。單體建築構築方式絕大多數為黃土夯築,個別有土坯包築或夾砂礫碎石夯築,還有土坯砌築、紅土夯築及外部黃土夯築,內部灰磚砌築等。單體建築黃土夯築夯層厚 0.07 ~ 0.2 米,紅土夯築夯層厚 0.6 ~ 0.2 米,土坯長32 ~ 36 釐米,寬 20 ~ 21 釐米,厚 8 ~ 11 釐米。少數烽火臺周圍有圍牆(墩院)、壕溝及燧體。

本段長城沿線留存有夾砂粗黑釉片、青花瓷釉片、粗黑釉片等。本段長城屬明代甘肅鎮肅州路參將防區,北長城分別由兩山口堡和下古城堡守備轄守,城由鎮夷營遊擊轄守。

土棋長城

「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土棋長城土棋長城修築於土棋壕塹南壟上,長 2794.2 米。黃膠土夯築,夯層厚 0.13 ~ 0.18 米。底寬 3 ~ 4.5 米,頂寬 0.8 ~ 3.8 米,高 0.6 ~ 2米。沿線有敵臺 1 座。

邊灣灘長城

「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邊灣灘長城邊灣灘長城長4242.52 米。黃膠土夯築,夯層厚0.17 ~ 0.22米。底寬1 ~ 10.6 米,頂寬0.2 ~ 5.5 米,高0.5 ~ 3.8米。沿線有敵臺 3 座。

明沙窩 1 號敵臺

「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明沙窩 1 號敵臺明沙窩 1 號敵臺位於銀達鎮明沙窩村六組東南。又名"北大墩"。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頂部東西長 8.5 米,南北寬 8 米,底部東西長9.2 米,南北寬 9.1 米,高 7 米,黃土夯築,夯層厚 0.15 ~ 0.2 米。

鴛鴦池墩

「酒博講堂 · 深度分享」丨明長城肅州段

鴛鴦池墩鴛鴦池墩位於三墩鎮鴛鴦池村一組北。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頂部東、西壁各寬 6.9 米,南壁寬 6.8 米,北壁寬6.7 米,底部東西寬 11.6 米,南北長 12 米,高 7.6 米。黃土夯築,夯層厚 0.13 ~ 0.17 米。烽火臺東側和南側有圍牆(墩院),分內、外兩層,內層和外層以各自北牆相連,外層南牆和北牆中部外側分別有馬面。烽火臺西側和北側有壕溝痕跡。

(甘肅省文物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