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讀繪本」我的人生誰做主?——再讀《洞》

童書繪本 玩具 育兒 兩個娃娃一個娘 2017-05-24

「媽媽讀繪本」我的人生誰做主?——再讀《洞》

繪本《洞》

一年前,我給女兒讀了繪本故事《洞》,第一次讀我便感觸良多,寫了兩篇關於《洞》的文字。一年後,女兒再次從書架上拿下這本故事,又饒有興致地要我讀給她聽。

為女兒讀故事的我,再一次被故事所吸引和震動,忍不住想要再說點什麼!

這個故事情節非常非常簡單,從頭到尾便是主人公浩志挖洞;場景也從頭到尾沒有變,就是挖洞現場;畫面也極簡,人物也只有爸爸、媽媽、妹妹、鄰居和主人公浩志,另外還有洞中一隻小蟲和一隻飛過洞口的蝴蝶;語言也平淡無奇,沒有任何波瀾。合上這本書,我只有一個感覺——心如止水,為浩志堅定地做了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其實還有另一個感覺——心潮澎湃,為我們的孩子不能做自己!

我想再次引述這個故事:

故事一開篇,便表明是主人公浩志“沒什麼事做”才做這件事——準備挖個洞。

再看看大家對這件事的態度。

媽媽看到了,只是問:“你在幹什麼?”媽媽只是要明確浩志是在做什麼。

妹妹雪子提出了要求:“讓我也挖一挖。”這件事對於同是孩子的妹妹也很有吸引力!

鄰居秀治卻問:“這個洞,用來做什麼?”借鄰居孩子之口再一次告訴讀者——這個洞只是個洞!

爸爸對此事的態度:“別急,急可不行!”顯然爸爸對浩志挖洞是持鼓勵態度的。

浩志揮汗如雨地挖了個洞,又做了什麼?只是坐在裡面,抬頭看了看天;又出來,低頭看了看洞底。

洞挖好後,媽媽仍然是一種默許的態度,只是問坐在洞裡的浩志:“你在幹什麼?”

爸爸說:“挖得不錯!”一個讚許!

妹妹要求把洞當水池,被浩志再一次拒絕了!

鄰居秀治又問:“洞是當陷阱的嗎?”浩志直抒胸臆:“還沒想好!”

最後,浩志站在洞口想:“這個洞是我的!”然後埋了洞。

「媽媽讀繪本」我的人生誰做主?——再讀《洞》

浩志的狀態

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國,會是什麼樣?

小明星期日下午,做完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家長佈置的作業、課外輔導作業,練完了鋼琴、書法、繪畫,上完了奧數班、英語班、圍棋班之後,終於鬆了口氣,拿起鐵鍬往後院跑。

媽媽來了:“你在幹什麼?”

小明回答:“我在挖洞。”

正要繼續挖,媽媽沒好氣地說:“作業寫完了沒有?再練會兒鋼琴去!就沒說主動去預習一下明天的課程!”

媽媽剛嘮叨完,妹妹小紅過來了:“讓我也挖一挖!”

小明回答:“不行。”

正要繼續挖,小紅已經哭了起來:“媽媽,哥哥欺負我!”

媽媽從窗戶裡探出頭來訓斥小明:“你這麼大了,就沒說讓著妹妹點!快讓妹妹挖!”

小明滿臉的委屈和憤怒,把鐵鍬扔在了妹妹面前。妹妹抹了眼淚,拿起鍬在地上鏟了幾下,覺得不好玩兒,扔下鍬去別的地方玩兒了。

小明繼續挖。鄰居小亮來了:“這個洞用來做什麼?”

小明回答:“還沒想好。”

正要繼續挖,小亮撇著嘴說:“連個想法都沒有嘛,還幹什麼呀!”說完跑了。

小明繼續挖。爸爸來了:“一天不好好學習,把心思全用在玩上了!”

小明:“……”等爸爸走了,小明抹了一把眼淚繼續挖。

手上的水泡疼,卻沒有心疼;汗從額頭上面流下來,淚卻從心上流下來。

小明鼓足勇氣:“再挖,再挖深一點。”

這時,一條小青蟲從洞底爬了出來。

小明沒好氣地鏟了一鍬土把小青蟲又埋了。

突然,小明渾身沒了力氣。他不挖了,坐了下來。

洞裡黑黑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兒。

小明望著洞壁上的鍬痕,回想起剛才的一切,鼻頭髮酸。

媽媽來了:“你還在裡面幹嘛?沒說出來去複習一下功課!”

小明氣惱地回說:“休息一下,就出來!”

妹妹小紅來了:“把它當水池吧。”

小明不敢說不行,又不想把自己的洞由著妹妹胡鬧:“行,不過你得拿你的新玩具交換。”

妹妹噘著嘴“哼”了一聲走了。

鄰居小亮來了:“是要當陷阱嗎?”

小明回答:“當什麼都不關你事!”

小亮“嘁”了一聲:“沒大腦的傢伙!不跟你玩兒了!”

爸爸來了,輕蔑地說:“不務正業!”

小明:“……”

小明抬頭朝上望去。

藍天下一隻蝴蝶自在地飛過洞口。小明再也忍不住了,趴在洞底抽噎起來,他剋制著不讓自己哭出聲來。

好久,他強忍著淚,從洞裡爬上來。然後低頭朝洞裡看去。

狠狠地往洞裡啐了一口……

“這是我的洞!”小明又咬著牙壓低聲咕噥了一句。

說完,揚起鐵鍬,將那些怒氣連同泥土一併埋進了洞。

「媽媽讀繪本」我的人生誰做主?——再讀《洞》

小明的狀態

看到小明與浩志的不同了嗎?浩志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只需要專心做自

小明為挖一個洞需要與多少人去鬥爭?相信在現實生活中,不止這些人干預小明挖洞,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各科老師、同學、朋友以及七大姑八大姨……他為了要做一件事,必須通過這些人的層層拷問和干涉,他還有多少精力去專心於自己要做的那件事?他為了要做那件事,抗爭的過程已經令他心力交萃,最終的結果或許往往是放棄。挖洞如此,他的人生亦如此……

中國孩子的人生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被很多力量所主導。孩子還在嬰兒期,努力要把手放進嘴裡,便被阻擋住了:“髒!”再大些,孩子不想吃飯,成人便以各種方式告訴孩子:“你沒有吃飽,你得吃!”再大些,你得學圍棋,你得練鋼琴,你得上奧數,你……試問“我”在哪裡啊?一個連飢飽自己說了都不算的人,何談自主人生啊?!

“我的人生誰做主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七大姑八大姨,還有左鄰右舍,老師同學朋友,再加上那些閒雜人等,你們沒有一個可以替代我去生活啊,也沒有一個可以陪著我走完這一生啊!把我的人生還給我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