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媽”也有閨蜜,難道是痛經?錯,是但不是唯一

相信說到大姨媽,有不少人都會談虎色變,特別是對於有痛經經歷的菇涼。簡直是生不如死啊!但你知道嗎?其實大姨媽的閨蜜可不只有痛經額,以下這些疾病也與大姨媽,密切相關!

“大姨媽”也有閨蜜,難道是痛經?錯,是但不是唯一

1、皮膚過敏

認識一個小姑涼,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喜歡戴著口罩,最開始還以為是感冒了,還調侃說你這感冒和“大姨媽”一樣啊,每個月都來,挺準時的。她說,我這就是“大姨媽”,每個月來“大姨媽”簡直就是經歷了一場換臉手術。痘痘、癢、紅腫各種皮膚不適的症狀在月經期間輪番上演,怕把你們嚇到才戴的口罩,但是月經一過又馬上就好了。這是因為月經期間由於激素變化,皮膚供血和皮脂分泌增多,容易使皮膚變得油膩,毛孔粗大,如果本來就是敏感性皮膚,這種情況就會加劇。若此時皮膚清潔不到位或使用的化妝品刺激性過強,就會加大皮膚過敏的危險。

2、各種疼

痛經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除了痛經,月經期間還有不少人有牙疼、關節痛甚至心絞痛的情況出現。

牙疼:由於經期前後雌激素水平變化較大,雌激素可刺激牙齦組織內的特殊受體,造成牙髓和牙周膜血管擴張、淤血及腫大,進而壓迫其中的痛覺神經末梢而誘發牙痛。

關節痛:月經前期女性體內激素水平發生了明顯變化,雌激素和醛固酮分泌不協調造成了水和鹽的瀦留。會使膝關節內的脂肪墊產生腫脹,進而壓迫神經末梢,引起疼痛。

心絞痛:女性在月經期或經後第一週容易出現心臟疼痛;最不容易發生心臟疼痛的時期是月經循環的中期。建議在月經期備好心臟病藥物,注意減少劇烈活動,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

3、乳腺囊性增生

由於經期黃體分泌孕酮減少,雌激素相對增多,導致乳腺間質或小葉良性增生,因而經前或經期會出現一側或雙側乳房脹痛,有時還可摸到大小不一的腫塊。這種腫塊在經期加大,經後疼痛消失,腫塊縮小,無需特殊處理。但對於非月經期的乳房腫塊要給予重視,及時到醫院就診。

如何讓“大姨媽”與它的閨蜜和平相處

1、心情平和 避免勞累

如果經期情緒激動,抑鬱憤怒常使氣滯,進而導致月經後期、痛經、閉經等。所有要保持心情平和,可以通過看電影、聽音樂等方式來轉移月經造成的不適;經期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太過勞累,可導致經期延長或月經過多。

2、補充營養

月經來潮後每月要損失一定量的血液,所以要適當增加營養,可以攝入一些補血的食物。經期應多吃一點雞蛋、瘦肉、魚、豆製品及新鮮蔬菜、水果等。此外,還可以提前製作山藥黑米糊增加經期營養,補充血氣。

將黑米、山藥加上黑豆、芡實、茯苓、豌豆、覆盆子等食材,烘乾後打磨成粉,放入罐子中保存。吃的時候取幾勺,用溫開水沖泡攪拌均勻就可以,還可以加入蜂蜜、紅糖等調味。即使“大姨媽”不想吃飯,也可以以此代餐。黑米、黑豆、山藥等食材都是補血佳品,可用於產後血虛、病後體虛、貧血、腎虛等症狀,長期堅持食用山藥黑米糊,不僅能緩解月經期間的各種不適症狀,還可補血益氣,養顏美容。

3、適量運動

月經期間如果過度安逸,氣血凝滯,更容易導致痛經等不適症狀的加重。對女性來說,生理期練習瑜伽最好溫和練習,比如貓伸展式、蝴蝶式、束腳式、坐腳式等能夠放鬆髖部和小腹部的動作,對於生殖系統的調養是非常有益的。

看來“大姨媽”的閨蜜還真不少,不管是不是塑料姐妹情誼,畢竟它們一直相伴!如果月經期間各種不適太過嚴重,還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止痛藥的,但須避免活血化瘀類藥物,以免引起月經過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