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本溪湖是本溪的別稱,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坐落於此,這座城市因此得名。

6.丹東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本溪湖是本溪的別稱,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坐落於此,這座城市因此得名。

6.丹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丹東原名安東。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上世紀60年代,安東改名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之城”。

7. 錦州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本溪湖是本溪的別稱,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坐落於此,這座城市因此得名。

6.丹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丹東原名安東。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上世紀60年代,安東改名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之城”。

7. 錦州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就此得名。

8.營口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本溪湖是本溪的別稱,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坐落於此,這座城市因此得名。

6.丹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丹東原名安東。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上世紀60年代,安東改名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之城”。

7. 錦州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就此得名。

8.營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清朝稱沒溝營。1858年中英簽訂《天津條約》,增設牛莊為通商口岸。英國官員發現牛莊海口水淺,不能開埠通商,就向清政府申請將更適合的沒溝營代替牛莊開港,清政府官文稱“同意沒溝營口岸開埠”。1866年以後,清政府官文將“沒溝營口岸”簡稱為“營口”,營口自此得名。

9.阜新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本溪湖是本溪的別稱,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坐落於此,這座城市因此得名。

6.丹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丹東原名安東。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上世紀60年代,安東改名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之城”。

7. 錦州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就此得名。

8.營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清朝稱沒溝營。1858年中英簽訂《天津條約》,增設牛莊為通商口岸。英國官員發現牛莊海口水淺,不能開埠通商,就向清政府申請將更適合的沒溝營代替牛莊開港,清政府官文稱“同意沒溝營口岸開埠”。1866年以後,清政府官文將“沒溝營口岸”簡稱為“營口”,營口自此得名。

9.阜新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阜新”的含義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山阜日新”,一說是“物阜民豐,煥然一新”,當為此地物產豐富、人民逐年興吐之意。清光緒二十九年在此地設置阜新縣,偽滿時期設阜新市。

10.遼陽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本溪湖是本溪的別稱,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坐落於此,這座城市因此得名。

6.丹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丹東原名安東。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上世紀60年代,安東改名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之城”。

7. 錦州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就此得名。

8.營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清朝稱沒溝營。1858年中英簽訂《天津條約》,增設牛莊為通商口岸。英國官員發現牛莊海口水淺,不能開埠通商,就向清政府申請將更適合的沒溝營代替牛莊開港,清政府官文稱“同意沒溝營口岸開埠”。1866年以後,清政府官文將“沒溝營口岸”簡稱為“營口”,營口自此得名。

9.阜新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阜新”的含義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山阜日新”,一說是“物阜民豐,煥然一新”,當為此地物產豐富、人民逐年興吐之意。清光緒二十九年在此地設置阜新縣,偽滿時期設阜新市。

10.遼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古代的遼陽要比現在更重要。戰國時隸屬燕國,稱為襄平。東晉末年,高句麗據有遼東之地,改襄平城為遼東城。後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攻佔遼東城,在此置遼陽府,此後得名遼陽。

11.鐵嶺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本溪湖是本溪的別稱,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坐落於此,這座城市因此得名。

6.丹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丹東原名安東。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上世紀60年代,安東改名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之城”。

7. 錦州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就此得名。

8.營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清朝稱沒溝營。1858年中英簽訂《天津條約》,增設牛莊為通商口岸。英國官員發現牛莊海口水淺,不能開埠通商,就向清政府申請將更適合的沒溝營代替牛莊開港,清政府官文稱“同意沒溝營口岸開埠”。1866年以後,清政府官文將“沒溝營口岸”簡稱為“營口”,營口自此得名。

9.阜新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阜新”的含義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山阜日新”,一說是“物阜民豐,煥然一新”,當為此地物產豐富、人民逐年興吐之意。清光緒二十九年在此地設置阜新縣,偽滿時期設阜新市。

10.遼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古代的遼陽要比現在更重要。戰國時隸屬燕國,稱為襄平。東晉末年,高句麗據有遼東之地,改襄平城為遼東城。後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攻佔遼東城,在此置遼陽府,此後得名遼陽。

11.鐵嶺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城市鐵嶺其實在唐朝之前並沒有名字,唐朝年間,渤海大氏經營此地,取名改富州,遼朝時期改為銀州。明朝時期,將管轄東北地區的“鐵嶺衛”駐地,由遼東遷到銀州,從此這裡便以鐵嶺這個名字命名。

12.朝陽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本溪湖是本溪的別稱,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坐落於此,這座城市因此得名。

6.丹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丹東原名安東。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上世紀60年代,安東改名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之城”。

7. 錦州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就此得名。

8.營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清朝稱沒溝營。1858年中英簽訂《天津條約》,增設牛莊為通商口岸。英國官員發現牛莊海口水淺,不能開埠通商,就向清政府申請將更適合的沒溝營代替牛莊開港,清政府官文稱“同意沒溝營口岸開埠”。1866年以後,清政府官文將“沒溝營口岸”簡稱為“營口”,營口自此得名。

9.阜新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阜新”的含義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山阜日新”,一說是“物阜民豐,煥然一新”,當為此地物產豐富、人民逐年興吐之意。清光緒二十九年在此地設置阜新縣,偽滿時期設阜新市。

10.遼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古代的遼陽要比現在更重要。戰國時隸屬燕國,稱為襄平。東晉末年,高句麗據有遼東之地,改襄平城為遼東城。後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攻佔遼東城,在此置遼陽府,此後得名遼陽。

11.鐵嶺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城市鐵嶺其實在唐朝之前並沒有名字,唐朝年間,渤海大氏經營此地,取名改富州,遼朝時期改為銀州。明朝時期,將管轄東北地區的“鐵嶺衛”駐地,由遼東遷到銀州,從此這裡便以鐵嶺這個名字命名。

12.朝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作為三燕古都的朝陽,之前一直叫“龍城”。“朝陽”一名始於清乾隆年間,以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

13.盤錦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本溪湖是本溪的別稱,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坐落於此,這座城市因此得名。

6.丹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丹東原名安東。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上世紀60年代,安東改名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之城”。

7. 錦州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就此得名。

8.營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清朝稱沒溝營。1858年中英簽訂《天津條約》,增設牛莊為通商口岸。英國官員發現牛莊海口水淺,不能開埠通商,就向清政府申請將更適合的沒溝營代替牛莊開港,清政府官文稱“同意沒溝營口岸開埠”。1866年以後,清政府官文將“沒溝營口岸”簡稱為“營口”,營口自此得名。

9.阜新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阜新”的含義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山阜日新”,一說是“物阜民豐,煥然一新”,當為此地物產豐富、人民逐年興吐之意。清光緒二十九年在此地設置阜新縣,偽滿時期設阜新市。

10.遼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古代的遼陽要比現在更重要。戰國時隸屬燕國,稱為襄平。東晉末年,高句麗據有遼東之地,改襄平城為遼東城。後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攻佔遼東城,在此置遼陽府,此後得名遼陽。

11.鐵嶺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城市鐵嶺其實在唐朝之前並沒有名字,唐朝年間,渤海大氏經營此地,取名改富州,遼朝時期改為銀州。明朝時期,將管轄東北地區的“鐵嶺衛”駐地,由遼東遷到銀州,從此這裡便以鐵嶺這個名字命名。

12.朝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作為三燕古都的朝陽,之前一直叫“龍城”。“朝陽”一名始於清乾隆年間,以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

13.盤錦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中,盤錦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州縣,先後隸屬於營州、顯州、海城、新民,直到清光緒年間才在其境內設置盤山廳。建國後在其境內又成立盤錦國營農場管理局,盤錦農墾局管轄地區又設置盤錦區,歸營口市領導,這就是盤錦的前身。1984年,盤錦市正式成立。

14.葫蘆島

"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遼寧,簡稱遼,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共有14個地級市。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奉天將軍、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名字大致固定。

1.瀋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這塊地處瀋水(渾河)之北的土地被稱為瀋陽。瀋陽最早的建城時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漢朝瀋陽被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元朝改為“瀋陽路”,清朝先後稱瀋陽為 “盛京” “奉天”。抗戰勝利後, 使用“瀋陽市”名稱,並沿用至今。

2.大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連在古代一直是個小漁村,近代以來海上軍事力量及航運事業興起,大連才得以發展。大連在魏晉時稱為“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現代“大連”的名字其實是由俄國和日本共同完成的,甲午戰後,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勢力進入大連,俄語稱其為達里尼。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取代沙俄侵佔大連,“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3.鞍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相傳,鞍山因其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但是這座山現在卻難覓蹤跡。遼宋時期,鞍山被叫作“安山”。明朝以後正式稱為“鞍山”。

4.撫順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撫順是一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82年,西漢在此設玄菟郡。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5.本溪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本溪湖是本溪的別稱,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坐落於此,這座城市因此得名。

6.丹東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丹東原名安東。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上世紀60年代,安東改名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之城”。

7. 錦州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就此得名。

8.營口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清朝稱沒溝營。1858年中英簽訂《天津條約》,增設牛莊為通商口岸。英國官員發現牛莊海口水淺,不能開埠通商,就向清政府申請將更適合的沒溝營代替牛莊開港,清政府官文稱“同意沒溝營口岸開埠”。1866年以後,清政府官文將“沒溝營口岸”簡稱為“營口”,營口自此得名。

9.阜新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阜新”的含義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山阜日新”,一說是“物阜民豐,煥然一新”,當為此地物產豐富、人民逐年興吐之意。清光緒二十九年在此地設置阜新縣,偽滿時期設阜新市。

10.遼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古代的遼陽要比現在更重要。戰國時隸屬燕國,稱為襄平。東晉末年,高句麗據有遼東之地,改襄平城為遼東城。後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攻佔遼東城,在此置遼陽府,此後得名遼陽。

11.鐵嶺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大城市鐵嶺其實在唐朝之前並沒有名字,唐朝年間,渤海大氏經營此地,取名改富州,遼朝時期改為銀州。明朝時期,將管轄東北地區的“鐵嶺衛”駐地,由遼東遷到銀州,從此這裡便以鐵嶺這個名字命名。

12.朝陽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作為三燕古都的朝陽,之前一直叫“龍城”。“朝陽”一名始於清乾隆年間,以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

13.盤錦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中,盤錦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州縣,先後隸屬於營州、顯州、海城、新民,直到清光緒年間才在其境內設置盤山廳。建國後在其境內又成立盤錦國營農場管理局,盤錦農墾局管轄地區又設置盤錦區,歸營口市領導,這就是盤錦的前身。1984年,盤錦市正式成立。

14.葫蘆島

中國城市名稱的歷史成因(遼寧篇)

葫蘆島是遼寧成立最晚的地級市,1994年經國家批准,錦西市更名為葫蘆島市。此前一直追溯到光緒三十二年,這裡一直被稱為錦西,因為它在錦縣以西而得名。再往前追溯,葫蘆島鮮有紀錄,反而是其境內的寧遠城知名度頗高。葫蘆島名字,據說是因其境內有一個葫蘆形的半島而得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