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體檢 手術兩百年 腫瘤 腹瀉 體育 藥品 貧血 消化內科肖建萍 2019-08-09
"

經常收到微友諮詢:肖醫生,做胃鏡腸鏡太難受了,檢查前不能吃東西,還要吃瀉藥拉肚子,檢查後還有腹脹,不想受這份“罪”,我想體檢,可不可以做膠囊內鏡?聽說吃一顆藥,就把胃和腸道都檢查了,現在科技真發達。

相信這是很多微友的想法,都覺得做胃鏡腸鏡有必要,但是聽說或者做過後確實很難受,或者有恐懼感,聽說膠囊內鏡只需要吃一顆膠囊,就能完成檢查!應該很輕鬆。

事實真的如此嗎?普通人有必要做膠囊內鏡嗎?膠囊內鏡真的很輕鬆?或者,膠囊內鏡的適應症是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了解膠囊內鏡究竟長什麼樣?普通人適合做嗎?它的優勢是什麼?有什麼缺點?它的適應症是什麼?禁忌症是什麼?檢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又稱膠囊內窺鏡,是一種做成膠囊形狀的內窺鏡,它似普通藥物膠囊大小,內置微型攝像頭。從口腔攝入,肛門排出,有點類似我們平常吃藥。膠囊內鏡可用於檢查食管、胃及腸道是否有病變!尤其適合小腸病變的檢查。

"

經常收到微友諮詢:肖醫生,做胃鏡腸鏡太難受了,檢查前不能吃東西,還要吃瀉藥拉肚子,檢查後還有腹脹,不想受這份“罪”,我想體檢,可不可以做膠囊內鏡?聽說吃一顆藥,就把胃和腸道都檢查了,現在科技真發達。

相信這是很多微友的想法,都覺得做胃鏡腸鏡有必要,但是聽說或者做過後確實很難受,或者有恐懼感,聽說膠囊內鏡只需要吃一顆膠囊,就能完成檢查!應該很輕鬆。

事實真的如此嗎?普通人有必要做膠囊內鏡嗎?膠囊內鏡真的很輕鬆?或者,膠囊內鏡的適應症是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了解膠囊內鏡究竟長什麼樣?普通人適合做嗎?它的優勢是什麼?有什麼缺點?它的適應症是什麼?禁忌症是什麼?檢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又稱膠囊內窺鏡,是一種做成膠囊形狀的內窺鏡,它似普通藥物膠囊大小,內置微型攝像頭。從口腔攝入,肛門排出,有點類似我們平常吃藥。膠囊內鏡可用於檢查食管、胃及腸道是否有病變!尤其適合小腸病變的檢查。

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似普通藥丸大小

膠囊內鏡由七部分組成,包括:透明外殼、光源、成像元件、傳感器、電池、發射模塊和天線。簡單講就是有膠囊(攝像機植入膠囊內)和數據傳輸裝置組成。膠囊似普通藥物大小,實際是一臺微型攝像頭,患者吞服膠囊後,膠囊會隨著胃腸肌肉運動的方向巖著食管、胃、小腸、大腸運動,並不斷拍攝圖像,膠囊一般在24小時排出體外。數據傳輸裝置一般繫於腰間或者背在背上,通過膠囊拍攝的圖像,會傳輸到繫於患者腰間的數據傳感器,檢查結束後,醫生根據傳感器上近萬張圖像進行分析,瞭解患者胃腸道是否有病變,初步判斷病變的類型。在檢查的過程中,患者可進行正常的生活和日常活動,應避免劇烈運動。

"

經常收到微友諮詢:肖醫生,做胃鏡腸鏡太難受了,檢查前不能吃東西,還要吃瀉藥拉肚子,檢查後還有腹脹,不想受這份“罪”,我想體檢,可不可以做膠囊內鏡?聽說吃一顆藥,就把胃和腸道都檢查了,現在科技真發達。

相信這是很多微友的想法,都覺得做胃鏡腸鏡有必要,但是聽說或者做過後確實很難受,或者有恐懼感,聽說膠囊內鏡只需要吃一顆膠囊,就能完成檢查!應該很輕鬆。

事實真的如此嗎?普通人有必要做膠囊內鏡嗎?膠囊內鏡真的很輕鬆?或者,膠囊內鏡的適應症是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了解膠囊內鏡究竟長什麼樣?普通人適合做嗎?它的優勢是什麼?有什麼缺點?它的適應症是什麼?禁忌症是什麼?檢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又稱膠囊內窺鏡,是一種做成膠囊形狀的內窺鏡,它似普通藥物膠囊大小,內置微型攝像頭。從口腔攝入,肛門排出,有點類似我們平常吃藥。膠囊內鏡可用於檢查食管、胃及腸道是否有病變!尤其適合小腸病變的檢查。

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似普通藥丸大小

膠囊內鏡由七部分組成,包括:透明外殼、光源、成像元件、傳感器、電池、發射模塊和天線。簡單講就是有膠囊(攝像機植入膠囊內)和數據傳輸裝置組成。膠囊似普通藥物大小,實際是一臺微型攝像頭,患者吞服膠囊後,膠囊會隨著胃腸肌肉運動的方向巖著食管、胃、小腸、大腸運動,並不斷拍攝圖像,膠囊一般在24小時排出體外。數據傳輸裝置一般繫於腰間或者背在背上,通過膠囊拍攝的圖像,會傳輸到繫於患者腰間的數據傳感器,檢查結束後,醫生根據傳感器上近萬張圖像進行分析,瞭解患者胃腸道是否有病變,初步判斷病變的類型。在檢查的過程中,患者可進行正常的生活和日常活動,應避免劇烈運動。

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二、普通人適合行膠囊內鏡檢查嗎?

膠囊內鏡是非浸入性檢查,相比傳統的胃鏡和腸鏡檢查,具有明顯的優勢,普通人適合行膠囊內鏡檢查嗎?

對於普通人,我們並不推薦行膠囊內鏡檢查,尤其不推薦用於體檢,與膠囊內鏡的適應症和它的缺點明確相關。

三、膠囊內鏡的優勢

膠囊內鏡作為一種比較新的檢查方法(和傳統胃鏡腸鏡相比),優勢較明顯:

1.它是一種非浸入性操作,痛苦少,患者更願意接受,可適用於年齡較大沒有禁忌證的患者;

2.患者對於膠囊內鏡更容易耐受,無需鎮靜劑、無痛苦、無交叉感染的風險;

3.尤其對於小腸病變的檢查,具有明顯優勢(傳統胃腸鏡無法到達小腸,小腸一度被認為是“禁區”,小腸鏡檢查風險大、操作困難)。

"

經常收到微友諮詢:肖醫生,做胃鏡腸鏡太難受了,檢查前不能吃東西,還要吃瀉藥拉肚子,檢查後還有腹脹,不想受這份“罪”,我想體檢,可不可以做膠囊內鏡?聽說吃一顆藥,就把胃和腸道都檢查了,現在科技真發達。

相信這是很多微友的想法,都覺得做胃鏡腸鏡有必要,但是聽說或者做過後確實很難受,或者有恐懼感,聽說膠囊內鏡只需要吃一顆膠囊,就能完成檢查!應該很輕鬆。

事實真的如此嗎?普通人有必要做膠囊內鏡嗎?膠囊內鏡真的很輕鬆?或者,膠囊內鏡的適應症是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了解膠囊內鏡究竟長什麼樣?普通人適合做嗎?它的優勢是什麼?有什麼缺點?它的適應症是什麼?禁忌症是什麼?檢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又稱膠囊內窺鏡,是一種做成膠囊形狀的內窺鏡,它似普通藥物膠囊大小,內置微型攝像頭。從口腔攝入,肛門排出,有點類似我們平常吃藥。膠囊內鏡可用於檢查食管、胃及腸道是否有病變!尤其適合小腸病變的檢查。

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似普通藥丸大小

膠囊內鏡由七部分組成,包括:透明外殼、光源、成像元件、傳感器、電池、發射模塊和天線。簡單講就是有膠囊(攝像機植入膠囊內)和數據傳輸裝置組成。膠囊似普通藥物大小,實際是一臺微型攝像頭,患者吞服膠囊後,膠囊會隨著胃腸肌肉運動的方向巖著食管、胃、小腸、大腸運動,並不斷拍攝圖像,膠囊一般在24小時排出體外。數據傳輸裝置一般繫於腰間或者背在背上,通過膠囊拍攝的圖像,會傳輸到繫於患者腰間的數據傳感器,檢查結束後,醫生根據傳感器上近萬張圖像進行分析,瞭解患者胃腸道是否有病變,初步判斷病變的類型。在檢查的過程中,患者可進行正常的生活和日常活動,應避免劇烈運動。

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二、普通人適合行膠囊內鏡檢查嗎?

膠囊內鏡是非浸入性檢查,相比傳統的胃鏡和腸鏡檢查,具有明顯的優勢,普通人適合行膠囊內鏡檢查嗎?

對於普通人,我們並不推薦行膠囊內鏡檢查,尤其不推薦用於體檢,與膠囊內鏡的適應症和它的缺點明確相關。

三、膠囊內鏡的優勢

膠囊內鏡作為一種比較新的檢查方法(和傳統胃鏡腸鏡相比),優勢較明顯:

1.它是一種非浸入性操作,痛苦少,患者更願意接受,可適用於年齡較大沒有禁忌證的患者;

2.患者對於膠囊內鏡更容易耐受,無需鎮靜劑、無痛苦、無交叉感染的風險;

3.尤其對於小腸病變的檢查,具有明顯優勢(傳統胃腸鏡無法到達小腸,小腸一度被認為是“禁區”,小腸鏡檢查風險大、操作困難)。

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傳統腸鏡

四、膠囊內鏡的缺點

1.因為膠囊內鏡為微型攝像頭,攝像頭表面容易被腸道或胃內粘液糊住,影響拍攝效果,看不清楚胃腸道的情況,造成誤診或漏診。

2.行膠囊內鏡檢查前,需要行胃腸道準備,至少禁食8小時以上,患者可能出現胃部癟陷,攝像頭的鏡頭緊貼胃腸壁,膠囊不能通過人為控制(傳統的胃鏡和腸鏡在出現胃腸癟陷時,需要通過胃鏡和腸鏡的腔道注入空氣,以便撐開胃腸道),到不了胃腸壁的每一個角落,也看不清楚近距離的腸壁,影響檢查效果。

3.膠囊內鏡是隨著胃腸道的肌肉運動而運動,對於病變處,它並不會多做停留,以便拍攝更多的圖片。

4.膠囊內鏡價格較貴,檢查費用一般在3000元左右,除了重慶外,很多地方沒有納入醫保報銷範疇,只有部分醫院能開展(甚至部分三甲醫院都不能做膠囊內鏡檢查,普及率不是特別高)。

5.膠囊內鏡發現病變後,還需要通過胃鏡、腸鏡、血管造影等進一步檢查,明確病變性質,且膠囊內鏡能開展的鏡下治療項目也很少。

6.對於有腫瘤或者腸梗阻可能的患者,可能存在膠囊無法排出,必要時需要外科手術干預。

五、膠囊內鏡有哪些適應證呢?

膠囊內鏡的優勢明顯,也具有一定的缺點,那麼,它的適用證有哪些呢?主要為以下病變:1.患者經過胃鏡、腸鏡、腹部CT、消化道鋇餐、血管造影等檢查後,仍然不能明確病變性質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現為黑便);2.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3.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4.疑似小腸腫瘤的患者;5.疑似克羅恩病或需要監測並指導克羅恩病的患者。

"

經常收到微友諮詢:肖醫生,做胃鏡腸鏡太難受了,檢查前不能吃東西,還要吃瀉藥拉肚子,檢查後還有腹脹,不想受這份“罪”,我想體檢,可不可以做膠囊內鏡?聽說吃一顆藥,就把胃和腸道都檢查了,現在科技真發達。

相信這是很多微友的想法,都覺得做胃鏡腸鏡有必要,但是聽說或者做過後確實很難受,或者有恐懼感,聽說膠囊內鏡只需要吃一顆膠囊,就能完成檢查!應該很輕鬆。

事實真的如此嗎?普通人有必要做膠囊內鏡嗎?膠囊內鏡真的很輕鬆?或者,膠囊內鏡的適應症是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了解膠囊內鏡究竟長什麼樣?普通人適合做嗎?它的優勢是什麼?有什麼缺點?它的適應症是什麼?禁忌症是什麼?檢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又稱膠囊內窺鏡,是一種做成膠囊形狀的內窺鏡,它似普通藥物膠囊大小,內置微型攝像頭。從口腔攝入,肛門排出,有點類似我們平常吃藥。膠囊內鏡可用於檢查食管、胃及腸道是否有病變!尤其適合小腸病變的檢查。

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似普通藥丸大小

膠囊內鏡由七部分組成,包括:透明外殼、光源、成像元件、傳感器、電池、發射模塊和天線。簡單講就是有膠囊(攝像機植入膠囊內)和數據傳輸裝置組成。膠囊似普通藥物大小,實際是一臺微型攝像頭,患者吞服膠囊後,膠囊會隨著胃腸肌肉運動的方向巖著食管、胃、小腸、大腸運動,並不斷拍攝圖像,膠囊一般在24小時排出體外。數據傳輸裝置一般繫於腰間或者背在背上,通過膠囊拍攝的圖像,會傳輸到繫於患者腰間的數據傳感器,檢查結束後,醫生根據傳感器上近萬張圖像進行分析,瞭解患者胃腸道是否有病變,初步判斷病變的類型。在檢查的過程中,患者可進行正常的生活和日常活動,應避免劇烈運動。

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二、普通人適合行膠囊內鏡檢查嗎?

膠囊內鏡是非浸入性檢查,相比傳統的胃鏡和腸鏡檢查,具有明顯的優勢,普通人適合行膠囊內鏡檢查嗎?

對於普通人,我們並不推薦行膠囊內鏡檢查,尤其不推薦用於體檢,與膠囊內鏡的適應症和它的缺點明確相關。

三、膠囊內鏡的優勢

膠囊內鏡作為一種比較新的檢查方法(和傳統胃鏡腸鏡相比),優勢較明顯:

1.它是一種非浸入性操作,痛苦少,患者更願意接受,可適用於年齡較大沒有禁忌證的患者;

2.患者對於膠囊內鏡更容易耐受,無需鎮靜劑、無痛苦、無交叉感染的風險;

3.尤其對於小腸病變的檢查,具有明顯優勢(傳統胃腸鏡無法到達小腸,小腸一度被認為是“禁區”,小腸鏡檢查風險大、操作困難)。

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傳統腸鏡

四、膠囊內鏡的缺點

1.因為膠囊內鏡為微型攝像頭,攝像頭表面容易被腸道或胃內粘液糊住,影響拍攝效果,看不清楚胃腸道的情況,造成誤診或漏診。

2.行膠囊內鏡檢查前,需要行胃腸道準備,至少禁食8小時以上,患者可能出現胃部癟陷,攝像頭的鏡頭緊貼胃腸壁,膠囊不能通過人為控制(傳統的胃鏡和腸鏡在出現胃腸癟陷時,需要通過胃鏡和腸鏡的腔道注入空氣,以便撐開胃腸道),到不了胃腸壁的每一個角落,也看不清楚近距離的腸壁,影響檢查效果。

3.膠囊內鏡是隨著胃腸道的肌肉運動而運動,對於病變處,它並不會多做停留,以便拍攝更多的圖片。

4.膠囊內鏡價格較貴,檢查費用一般在3000元左右,除了重慶外,很多地方沒有納入醫保報銷範疇,只有部分醫院能開展(甚至部分三甲醫院都不能做膠囊內鏡檢查,普及率不是特別高)。

5.膠囊內鏡發現病變後,還需要通過胃鏡、腸鏡、血管造影等進一步檢查,明確病變性質,且膠囊內鏡能開展的鏡下治療項目也很少。

6.對於有腫瘤或者腸梗阻可能的患者,可能存在膠囊無法排出,必要時需要外科手術干預。

五、膠囊內鏡有哪些適應證呢?

膠囊內鏡的優勢明顯,也具有一定的缺點,那麼,它的適用證有哪些呢?主要為以下病變:1.患者經過胃鏡、腸鏡、腹部CT、消化道鋇餐、血管造影等檢查後,仍然不能明確病變性質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現為黑便);2.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3.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4.疑似小腸腫瘤的患者;5.疑似克羅恩病或需要監測並指導克羅恩病的患者。

胃鏡腸鏡太難受,為什麼我仍不建議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小腸

六、膠囊內鏡的禁忌症

1.絕對禁忌症:無手術條件或拒絕接受任何腹部手術者(如果膠囊滯留,無法通過手術取出);2.相對禁忌症:懷疑或明確有腸梗阻的患者、安置有心臟起搏器者、孕婦、吞嚥障礙的人群。

七、檢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因為膠囊內鏡主要用於小腸病變的檢查,所以腸道準備很重要,一般需要禁食至少8小時以上,同時需要口服瀉藥腹瀉,便於腸道清潔。

瞭解了膠囊內鏡的情況,所以,膠囊內鏡不是常規檢查,我也不推薦你體檢時使用膠囊內鏡!

我是一名有17年工作經驗的消化內科醫生,歡迎關注@消化內科肖建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文獻:

中國膠囊內鏡臨床應用指南: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4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