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跳槽那些事兒 義務教育 四川華圖教師 2019-08-19
"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近些年,教育事業備受相關部門重視,教師們也如願各方面福利待遇都得到有效提升,但教師工資水平依然普遍偏低的情況還是沒有得到緩解,再加上教師職稱競聘不透明、公平性差等等負面影響已經影響到了教師隊伍建設,於是績效工資改革被提出,職稱評定那麼難,那麼通過工作量提高績效工資水平,實現“多勞多得”也是不錯的選擇。

自2009年1月,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以來,關於績效工資的爭議一直未斷,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支持者認為:教師績效工資更加公平,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並且能夠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育質量。

反對者則認為:教師的工作不能用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而且績效工資會加劇教師之間的競爭,增加教師的壓力,不利於教師的發展。

對於第一種觀點,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想看到的良好結果。

績效工資的初衷是想通過經濟槓桿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的發展,這也是實施績效工資的目的。然而,有良好的初衷未必會有良好的結果,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來下,這種結果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結果,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在大多數學校只能當做教師的“績效夢”來追求。

第二種觀點說出了績效量化的難度和負面作用。

量化難,內行都知道,學校不是工廠企業,無法通過簡單的計件來計算教師的辛勤勞動。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質是育人,重在過程,教師大量的精神工作是無法用統計的方法來計算的,靠的是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和熱情、智慧。

誰能說教師轉化一個後進生就比你寫幾篇論文的意義要小呢?績效工資不但沒有起到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反而讓很大一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深受打擊,就更別說促進教師的發展了。

"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近些年,教育事業備受相關部門重視,教師們也如願各方面福利待遇都得到有效提升,但教師工資水平依然普遍偏低的情況還是沒有得到緩解,再加上教師職稱競聘不透明、公平性差等等負面影響已經影響到了教師隊伍建設,於是績效工資改革被提出,職稱評定那麼難,那麼通過工作量提高績效工資水平,實現“多勞多得”也是不錯的選擇。

自2009年1月,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以來,關於績效工資的爭議一直未斷,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支持者認為:教師績效工資更加公平,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並且能夠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育質量。

反對者則認為:教師的工作不能用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而且績效工資會加劇教師之間的競爭,增加教師的壓力,不利於教師的發展。

對於第一種觀點,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想看到的良好結果。

績效工資的初衷是想通過經濟槓桿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的發展,這也是實施績效工資的目的。然而,有良好的初衷未必會有良好的結果,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來下,這種結果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結果,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在大多數學校只能當做教師的“績效夢”來追求。

第二種觀點說出了績效量化的難度和負面作用。

量化難,內行都知道,學校不是工廠企業,無法通過簡單的計件來計算教師的辛勤勞動。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質是育人,重在過程,教師大量的精神工作是無法用統計的方法來計算的,靠的是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和熱情、智慧。

誰能說教師轉化一個後進生就比你寫幾篇論文的意義要小呢?績效工資不但沒有起到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反而讓很大一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深受打擊,就更別說促進教師的發展了。

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績效工資的落實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關心,黨和政府希望通過績效工資的實施,提高教師待遇,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的初衷是沒異議的,所以在出臺《指導意見》時,有一點特別做了強調,就是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作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的原則。由此可見,績效工資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每個學校績效工資的總額是確定的,也就是說,績效工資這塊蛋糕的大小每年是固定的,在這個基礎上再由各個學校自行制定分配方案。

很多學校在制定實施方案時,分配原則完全走樣,而且人為製造不公。如此一來,教師怨聲不斷,績效工資不但沒有起到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反而讓多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傷害就不足為奇了,可謂事與願違。

在實施績效工資改革之前,相關的宣傳資料是說得很明確的,績效工資改革不是簡單地加工資,而是改變分配方式。績效工資總額中的70%是基礎性工資,30%是獎勵性工資。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在考核的基礎上由學校自主分配。學校的具體分配方案必須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後才能實施。

"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近些年,教育事業備受相關部門重視,教師們也如願各方面福利待遇都得到有效提升,但教師工資水平依然普遍偏低的情況還是沒有得到緩解,再加上教師職稱競聘不透明、公平性差等等負面影響已經影響到了教師隊伍建設,於是績效工資改革被提出,職稱評定那麼難,那麼通過工作量提高績效工資水平,實現“多勞多得”也是不錯的選擇。

自2009年1月,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以來,關於績效工資的爭議一直未斷,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支持者認為:教師績效工資更加公平,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並且能夠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育質量。

反對者則認為:教師的工作不能用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而且績效工資會加劇教師之間的競爭,增加教師的壓力,不利於教師的發展。

對於第一種觀點,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想看到的良好結果。

績效工資的初衷是想通過經濟槓桿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的發展,這也是實施績效工資的目的。然而,有良好的初衷未必會有良好的結果,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來下,這種結果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結果,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在大多數學校只能當做教師的“績效夢”來追求。

第二種觀點說出了績效量化的難度和負面作用。

量化難,內行都知道,學校不是工廠企業,無法通過簡單的計件來計算教師的辛勤勞動。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質是育人,重在過程,教師大量的精神工作是無法用統計的方法來計算的,靠的是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和熱情、智慧。

誰能說教師轉化一個後進生就比你寫幾篇論文的意義要小呢?績效工資不但沒有起到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反而讓很大一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深受打擊,就更別說促進教師的發展了。

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績效工資的落實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關心,黨和政府希望通過績效工資的實施,提高教師待遇,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的初衷是沒異議的,所以在出臺《指導意見》時,有一點特別做了強調,就是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作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的原則。由此可見,績效工資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每個學校績效工資的總額是確定的,也就是說,績效工資這塊蛋糕的大小每年是固定的,在這個基礎上再由各個學校自行制定分配方案。

很多學校在制定實施方案時,分配原則完全走樣,而且人為製造不公。如此一來,教師怨聲不斷,績效工資不但沒有起到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反而讓多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傷害就不足為奇了,可謂事與願違。

在實施績效工資改革之前,相關的宣傳資料是說得很明確的,績效工資改革不是簡單地加工資,而是改變分配方式。績效工資總額中的70%是基礎性工資,30%是獎勵性工資。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在考核的基礎上由學校自主分配。學校的具體分配方案必須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後才能實施。

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目前,績效工資能拉開的差距並不大。我國義務教育學校執行國家規定的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崗位績效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即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及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四部分構成,其中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為基本工資。

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崗位績效工資的四個部分各自承擔不同的功能。績效工資是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是發揮工資激勵導向作用的重要手段,必須堅持多勞多得的原則,適當拉開分配差距,不能平均發放,不能搞成“大鍋飯”,同時也要妥善處理學校內部種類人員收入分配關係。

績效工資部分的70%為基礎性工資,30%為獎勵性工資。在教師的整體工資收入中,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所佔的比例並不高,不同地區差異很大。

有的地區教師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僅佔整體工資收入的3.92%,最高的佔了20.43%。可以說,目前在教師的收入中,僅有獎勵性績效工資進行二次分配,這樣可以拉開的差距並不大。

"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近些年,教育事業備受相關部門重視,教師們也如願各方面福利待遇都得到有效提升,但教師工資水平依然普遍偏低的情況還是沒有得到緩解,再加上教師職稱競聘不透明、公平性差等等負面影響已經影響到了教師隊伍建設,於是績效工資改革被提出,職稱評定那麼難,那麼通過工作量提高績效工資水平,實現“多勞多得”也是不錯的選擇。

自2009年1月,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以來,關於績效工資的爭議一直未斷,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支持者認為:教師績效工資更加公平,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並且能夠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育質量。

反對者則認為:教師的工作不能用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而且績效工資會加劇教師之間的競爭,增加教師的壓力,不利於教師的發展。

對於第一種觀點,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想看到的良好結果。

績效工資的初衷是想通過經濟槓桿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的發展,這也是實施績效工資的目的。然而,有良好的初衷未必會有良好的結果,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來下,這種結果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結果,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在大多數學校只能當做教師的“績效夢”來追求。

第二種觀點說出了績效量化的難度和負面作用。

量化難,內行都知道,學校不是工廠企業,無法通過簡單的計件來計算教師的辛勤勞動。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質是育人,重在過程,教師大量的精神工作是無法用統計的方法來計算的,靠的是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和熱情、智慧。

誰能說教師轉化一個後進生就比你寫幾篇論文的意義要小呢?績效工資不但沒有起到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反而讓很大一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深受打擊,就更別說促進教師的發展了。

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績效工資的落實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關心,黨和政府希望通過績效工資的實施,提高教師待遇,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的初衷是沒異議的,所以在出臺《指導意見》時,有一點特別做了強調,就是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作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的原則。由此可見,績效工資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每個學校績效工資的總額是確定的,也就是說,績效工資這塊蛋糕的大小每年是固定的,在這個基礎上再由各個學校自行制定分配方案。

很多學校在制定實施方案時,分配原則完全走樣,而且人為製造不公。如此一來,教師怨聲不斷,績效工資不但沒有起到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反而讓多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傷害就不足為奇了,可謂事與願違。

在實施績效工資改革之前,相關的宣傳資料是說得很明確的,績效工資改革不是簡單地加工資,而是改變分配方式。績效工資總額中的70%是基礎性工資,30%是獎勵性工資。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在考核的基礎上由學校自主分配。學校的具體分配方案必須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後才能實施。

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目前,績效工資能拉開的差距並不大。我國義務教育學校執行國家規定的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崗位績效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即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及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四部分構成,其中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為基本工資。

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崗位績效工資的四個部分各自承擔不同的功能。績效工資是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是發揮工資激勵導向作用的重要手段,必須堅持多勞多得的原則,適當拉開分配差距,不能平均發放,不能搞成“大鍋飯”,同時也要妥善處理學校內部種類人員收入分配關係。

績效工資部分的70%為基礎性工資,30%為獎勵性工資。在教師的整體工資收入中,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所佔的比例並不高,不同地區差異很大。

有的地區教師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僅佔整體工資收入的3.92%,最高的佔了20.43%。可以說,目前在教師的收入中,僅有獎勵性績效工資進行二次分配,這樣可以拉開的差距並不大。

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目前教師收入的差距主要還在於職稱,這的確是現實。但是,由於職稱拉開的教師收入差距,這個鍋不應該由績效工資來背。在績效工資改革實施之前,這個差距是存在的,實施之後依然存在差距。這個主要是職稱的終身製造成的,也是我國整個事業單位職稱與收入掛鉤造成的,績效工資改革是載不起這個愁的。

對獎勵性績效工資要制訂合理分配方案。從很多討論來看,不少學校就是缺乏合理的分配方案,導致大家都頗有怨言。在這個分配方案中,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工作量和崗位津貼;二是先進性獎勵;三是普發性福利。也就是說,這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中,既有人人都一樣的部分,也有體現量和質差異的部分。

"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近些年,教育事業備受相關部門重視,教師們也如願各方面福利待遇都得到有效提升,但教師工資水平依然普遍偏低的情況還是沒有得到緩解,再加上教師職稱競聘不透明、公平性差等等負面影響已經影響到了教師隊伍建設,於是績效工資改革被提出,職稱評定那麼難,那麼通過工作量提高績效工資水平,實現“多勞多得”也是不錯的選擇。

自2009年1月,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以來,關於績效工資的爭議一直未斷,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支持者認為:教師績效工資更加公平,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並且能夠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育質量。

反對者則認為:教師的工作不能用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而且績效工資會加劇教師之間的競爭,增加教師的壓力,不利於教師的發展。

對於第一種觀點,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想看到的良好結果。

績效工資的初衷是想通過經濟槓桿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的發展,這也是實施績效工資的目的。然而,有良好的初衷未必會有良好的結果,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來下,這種結果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結果,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在大多數學校只能當做教師的“績效夢”來追求。

第二種觀點說出了績效量化的難度和負面作用。

量化難,內行都知道,學校不是工廠企業,無法通過簡單的計件來計算教師的辛勤勞動。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質是育人,重在過程,教師大量的精神工作是無法用統計的方法來計算的,靠的是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和熱情、智慧。

誰能說教師轉化一個後進生就比你寫幾篇論文的意義要小呢?績效工資不但沒有起到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反而讓很大一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深受打擊,就更別說促進教師的發展了。

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績效工資的落實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關心,黨和政府希望通過績效工資的實施,提高教師待遇,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的初衷是沒異議的,所以在出臺《指導意見》時,有一點特別做了強調,就是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作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的原則。由此可見,績效工資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每個學校績效工資的總額是確定的,也就是說,績效工資這塊蛋糕的大小每年是固定的,在這個基礎上再由各個學校自行制定分配方案。

很多學校在制定實施方案時,分配原則完全走樣,而且人為製造不公。如此一來,教師怨聲不斷,績效工資不但沒有起到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反而讓多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傷害就不足為奇了,可謂事與願違。

在實施績效工資改革之前,相關的宣傳資料是說得很明確的,績效工資改革不是簡單地加工資,而是改變分配方式。績效工資總額中的70%是基礎性工資,30%是獎勵性工資。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在考核的基礎上由學校自主分配。學校的具體分配方案必須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後才能實施。

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目前,績效工資能拉開的差距並不大。我國義務教育學校執行國家規定的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崗位績效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即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及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四部分構成,其中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為基本工資。

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崗位績效工資的四個部分各自承擔不同的功能。績效工資是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是發揮工資激勵導向作用的重要手段,必須堅持多勞多得的原則,適當拉開分配差距,不能平均發放,不能搞成“大鍋飯”,同時也要妥善處理學校內部種類人員收入分配關係。

績效工資部分的70%為基礎性工資,30%為獎勵性工資。在教師的整體工資收入中,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所佔的比例並不高,不同地區差異很大。

有的地區教師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僅佔整體工資收入的3.92%,最高的佔了20.43%。可以說,目前在教師的收入中,僅有獎勵性績效工資進行二次分配,這樣可以拉開的差距並不大。

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目前教師收入的差距主要還在於職稱,這的確是現實。但是,由於職稱拉開的教師收入差距,這個鍋不應該由績效工資來背。在績效工資改革實施之前,這個差距是存在的,實施之後依然存在差距。這個主要是職稱的終身製造成的,也是我國整個事業單位職稱與收入掛鉤造成的,績效工資改革是載不起這個愁的。

對獎勵性績效工資要制訂合理分配方案。從很多討論來看,不少學校就是缺乏合理的分配方案,導致大家都頗有怨言。在這個分配方案中,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工作量和崗位津貼;二是先進性獎勵;三是普發性福利。也就是說,這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中,既有人人都一樣的部分,也有體現量和質差異的部分。

教師績效工資以什麼標準發放?才能真正解決教師的隱衷

另外,有些獎勵跟教師的工作量掛鉤。比如年終獎,則會根據教師的工作量會有一定的差距。

相關規定明確指出,根據考核結果,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作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

在現實中,可以考慮畢業班教學、班主任、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幾個特殊的群體。一般而言,畢業班教學的任務重壓力大,可以考慮設立必要的補貼或結合中考獎勵方案進行。按照規定,班主任工作可以折抵一半的教學工作量,但目前一般都以專門的補貼納入到基礎性績效工作中了。但在獎勵性績效工資中,還可以考慮給班主任考核津貼。

對於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其崗位津貼是在獎勵性績效工資中支出的。有的地方是按月發放補貼,有的地方是在總體的獎勵性績效中乘上一定的係數。對於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津貼,是各地績效工資改革中矛盾最為突出的地方。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收入過高,會引起普通教師的反感,造成幹群關係不和諧。但中層以上管理人員一般都是從優秀教師中選拔出來的,如果他們的收入不高,也會降低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一般而言,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收入至少應跟班主任差不多。

無論從研究者的研究,還是中小學教師的切身體會,當下的績效工資政策並沒有很好地實現預期的目標。不過,績效工資的實施,讓教師的收入有了財政上的保障。在現實的框架下,關鍵還在於學校形成健全的制度,制定合理的實施方案,讓績效工資制度能發揮其積極作用。

來源:中國青年報、簡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