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
"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分類丨管理思維

字數丨2100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有很多老闆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老闆,自認為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骨幹員工,一聲不響就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明明覺得自己給的待遇還不錯,但依舊攔不住員工頻繁遞上來的辭職信。

天天搞企業文化,搞團隊建設,吃飯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大家興致都挺高,可每隔幾天就聽到員工還是在抱怨公司。

"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分類丨管理思維

字數丨2100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有很多老闆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老闆,自認為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骨幹員工,一聲不響就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明明覺得自己給的待遇還不錯,但依舊攔不住員工頻繁遞上來的辭職信。

天天搞企業文化,搞團隊建設,吃飯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大家興致都挺高,可每隔幾天就聽到員工還是在抱怨公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忠誠度”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給錢、授權、做文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偏偏就是收效甚微。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員工忠誠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分類丨管理思維

字數丨2100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有很多老闆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老闆,自認為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骨幹員工,一聲不響就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明明覺得自己給的待遇還不錯,但依舊攔不住員工頻繁遞上來的辭職信。

天天搞企業文化,搞團隊建設,吃飯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大家興致都挺高,可每隔幾天就聽到員工還是在抱怨公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忠誠度”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給錢、授權、做文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偏偏就是收效甚微。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員工忠誠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忠誠度”一詞,也許已經過時

其實,在我看來,在現代的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中,用“忠誠”這個詞其實並不太合適。因為一般情況下, 人際關係中忠誠往往出現在“依附關係”裡,而現代的企業與員工,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當我們提到“忠誠”一詞的時候,往往會聯想起另外一個詞語,那就是“同甘共苦”。

但是,同甘共苦真的是忠誠麼?在我看來並不盡然。

"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分類丨管理思維

字數丨2100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有很多老闆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老闆,自認為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骨幹員工,一聲不響就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明明覺得自己給的待遇還不錯,但依舊攔不住員工頻繁遞上來的辭職信。

天天搞企業文化,搞團隊建設,吃飯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大家興致都挺高,可每隔幾天就聽到員工還是在抱怨公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忠誠度”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給錢、授權、做文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偏偏就是收效甚微。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員工忠誠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忠誠度”一詞,也許已經過時

其實,在我看來,在現代的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中,用“忠誠”這個詞其實並不太合適。因為一般情況下, 人際關係中忠誠往往出現在“依附關係”裡,而現代的企業與員工,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當我們提到“忠誠”一詞的時候,往往會聯想起另外一個詞語,那就是“同甘共苦”。

但是,同甘共苦真的是忠誠麼?在我看來並不盡然。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忠誠,其本質是:即使只有“共苦”,我也會無條件的支持你。

例如不食周粟的伯夷,他對商王朝抱有的就是絕對的忠誠,哪怕商王朝已經沒了,他依舊要用自己微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態度與氣節。

再例如春秋時期的豫讓,就因為智伯瑤對他有知遇之恩,於是不惜吞炭漆身自殘身軀也要刺殺趙襄子為智伯瑤報仇,甚至在“投奔趙襄子”這樣一個更“好”的選擇面前,依舊決然赴死。

毫無疑問,這才是我們傳統定義的“忠誠”。

"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分類丨管理思維

字數丨2100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有很多老闆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老闆,自認為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骨幹員工,一聲不響就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明明覺得自己給的待遇還不錯,但依舊攔不住員工頻繁遞上來的辭職信。

天天搞企業文化,搞團隊建設,吃飯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大家興致都挺高,可每隔幾天就聽到員工還是在抱怨公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忠誠度”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給錢、授權、做文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偏偏就是收效甚微。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員工忠誠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忠誠度”一詞,也許已經過時

其實,在我看來,在現代的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中,用“忠誠”這個詞其實並不太合適。因為一般情況下, 人際關係中忠誠往往出現在“依附關係”裡,而現代的企業與員工,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當我們提到“忠誠”一詞的時候,往往會聯想起另外一個詞語,那就是“同甘共苦”。

但是,同甘共苦真的是忠誠麼?在我看來並不盡然。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忠誠,其本質是:即使只有“共苦”,我也會無條件的支持你。

例如不食周粟的伯夷,他對商王朝抱有的就是絕對的忠誠,哪怕商王朝已經沒了,他依舊要用自己微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態度與氣節。

再例如春秋時期的豫讓,就因為智伯瑤對他有知遇之恩,於是不惜吞炭漆身自殘身軀也要刺殺趙襄子為智伯瑤報仇,甚至在“投奔趙襄子”這樣一個更“好”的選擇面前,依舊決然赴死。

毫無疑問,這才是我們傳統定義的“忠誠”。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圖片來源於搜索引擎

對於企業來說,老闆當然希望能有伯夷、豫讓這樣的員工,可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絕大多數的忠誠其實是源自於一種“依附關係”,依附者的一切都來源於被依附者,所以他必須對自己依附的對象付出100%的認同,否則他自身存在的價值根基就會動搖。

不用說得太遠,即使是在幾十年前,我們的父輩對於他們的“單位”也都是絕對“忠誠”的,因為單位就代表著他的一切,收入、生活、社交圈子,甚至包括家裡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統統離不開自己的單位。

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人只能對單位表現出絕對的忠誠,因為單位是他們實現個人價值的唯一途徑,從本質來說,那時候的職工並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單位的附庸。

"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分類丨管理思維

字數丨2100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有很多老闆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老闆,自認為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骨幹員工,一聲不響就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明明覺得自己給的待遇還不錯,但依舊攔不住員工頻繁遞上來的辭職信。

天天搞企業文化,搞團隊建設,吃飯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大家興致都挺高,可每隔幾天就聽到員工還是在抱怨公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忠誠度”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給錢、授權、做文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偏偏就是收效甚微。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員工忠誠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忠誠度”一詞,也許已經過時

其實,在我看來,在現代的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中,用“忠誠”這個詞其實並不太合適。因為一般情況下, 人際關係中忠誠往往出現在“依附關係”裡,而現代的企業與員工,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當我們提到“忠誠”一詞的時候,往往會聯想起另外一個詞語,那就是“同甘共苦”。

但是,同甘共苦真的是忠誠麼?在我看來並不盡然。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忠誠,其本質是:即使只有“共苦”,我也會無條件的支持你。

例如不食周粟的伯夷,他對商王朝抱有的就是絕對的忠誠,哪怕商王朝已經沒了,他依舊要用自己微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態度與氣節。

再例如春秋時期的豫讓,就因為智伯瑤對他有知遇之恩,於是不惜吞炭漆身自殘身軀也要刺殺趙襄子為智伯瑤報仇,甚至在“投奔趙襄子”這樣一個更“好”的選擇面前,依舊決然赴死。

毫無疑問,這才是我們傳統定義的“忠誠”。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圖片來源於搜索引擎

對於企業來說,老闆當然希望能有伯夷、豫讓這樣的員工,可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絕大多數的忠誠其實是源自於一種“依附關係”,依附者的一切都來源於被依附者,所以他必須對自己依附的對象付出100%的認同,否則他自身存在的價值根基就會動搖。

不用說得太遠,即使是在幾十年前,我們的父輩對於他們的“單位”也都是絕對“忠誠”的,因為單位就代表著他的一切,收入、生活、社交圈子,甚至包括家裡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統統離不開自己的單位。

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人只能對單位表現出絕對的忠誠,因為單位是他們實現個人價值的唯一途徑,從本質來說,那時候的職工並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單位的附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但是,到了今天,事情已經變得完全不同。一個人的價值已經迴歸了他自己的身上

一個人可以有無數種途徑去實現個人的價值,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公司與行業的選擇。

他最大的價值來源於他自身的能力,而非他“在哪”。因此,當一個變得更加“自由”的時候,所謂“忠誠”的基礎就已經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合作關係”,仔細思考一下,在商業環境下,我們會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誠信”,但是不會有任何人去要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忠誠”。

而在現代的職場上,員工本質就是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去換取公司給予的回報,這早就不是什麼“依附”而是非常明確的“合作”。

所以,在這種時候,談“忠誠”本身就已經找錯了方向,真正需要考慮的,其實是如何讓“合作”長久的保持下去。

"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分類丨管理思維

字數丨2100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有很多老闆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老闆,自認為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骨幹員工,一聲不響就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明明覺得自己給的待遇還不錯,但依舊攔不住員工頻繁遞上來的辭職信。

天天搞企業文化,搞團隊建設,吃飯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大家興致都挺高,可每隔幾天就聽到員工還是在抱怨公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忠誠度”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給錢、授權、做文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偏偏就是收效甚微。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員工忠誠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忠誠度”一詞,也許已經過時

其實,在我看來,在現代的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中,用“忠誠”這個詞其實並不太合適。因為一般情況下, 人際關係中忠誠往往出現在“依附關係”裡,而現代的企業與員工,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當我們提到“忠誠”一詞的時候,往往會聯想起另外一個詞語,那就是“同甘共苦”。

但是,同甘共苦真的是忠誠麼?在我看來並不盡然。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忠誠,其本質是:即使只有“共苦”,我也會無條件的支持你。

例如不食周粟的伯夷,他對商王朝抱有的就是絕對的忠誠,哪怕商王朝已經沒了,他依舊要用自己微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態度與氣節。

再例如春秋時期的豫讓,就因為智伯瑤對他有知遇之恩,於是不惜吞炭漆身自殘身軀也要刺殺趙襄子為智伯瑤報仇,甚至在“投奔趙襄子”這樣一個更“好”的選擇面前,依舊決然赴死。

毫無疑問,這才是我們傳統定義的“忠誠”。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圖片來源於搜索引擎

對於企業來說,老闆當然希望能有伯夷、豫讓這樣的員工,可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絕大多數的忠誠其實是源自於一種“依附關係”,依附者的一切都來源於被依附者,所以他必須對自己依附的對象付出100%的認同,否則他自身存在的價值根基就會動搖。

不用說得太遠,即使是在幾十年前,我們的父輩對於他們的“單位”也都是絕對“忠誠”的,因為單位就代表著他的一切,收入、生活、社交圈子,甚至包括家裡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統統離不開自己的單位。

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人只能對單位表現出絕對的忠誠,因為單位是他們實現個人價值的唯一途徑,從本質來說,那時候的職工並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單位的附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但是,到了今天,事情已經變得完全不同。一個人的價值已經迴歸了他自己的身上

一個人可以有無數種途徑去實現個人的價值,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公司與行業的選擇。

他最大的價值來源於他自身的能力,而非他“在哪”。因此,當一個變得更加“自由”的時候,所謂“忠誠”的基礎就已經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合作關係”,仔細思考一下,在商業環境下,我們會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誠信”,但是不會有任何人去要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忠誠”。

而在現代的職場上,員工本質就是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去換取公司給予的回報,這早就不是什麼“依附”而是非常明確的“合作”。

所以,在這種時候,談“忠誠”本身就已經找錯了方向,真正需要考慮的,其實是如何讓“合作”長久的保持下去。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員工忠誠,其實就是雙方利益的高度統一

如果真的想要維持員工的穩定,首先要放棄的一個念頭就是讓員工“損己利公”。

事實上,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損害”誰的利益,去滿足另一邊的需求。如果一個公司內始終用這種思路去經營,那麼永遠也不可能獲得穩定優質的團隊。

"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分類丨管理思維

字數丨2100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有很多老闆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老闆,自認為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骨幹員工,一聲不響就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明明覺得自己給的待遇還不錯,但依舊攔不住員工頻繁遞上來的辭職信。

天天搞企業文化,搞團隊建設,吃飯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大家興致都挺高,可每隔幾天就聽到員工還是在抱怨公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忠誠度”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給錢、授權、做文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偏偏就是收效甚微。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員工忠誠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忠誠度”一詞,也許已經過時

其實,在我看來,在現代的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中,用“忠誠”這個詞其實並不太合適。因為一般情況下, 人際關係中忠誠往往出現在“依附關係”裡,而現代的企業與員工,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當我們提到“忠誠”一詞的時候,往往會聯想起另外一個詞語,那就是“同甘共苦”。

但是,同甘共苦真的是忠誠麼?在我看來並不盡然。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忠誠,其本質是:即使只有“共苦”,我也會無條件的支持你。

例如不食周粟的伯夷,他對商王朝抱有的就是絕對的忠誠,哪怕商王朝已經沒了,他依舊要用自己微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態度與氣節。

再例如春秋時期的豫讓,就因為智伯瑤對他有知遇之恩,於是不惜吞炭漆身自殘身軀也要刺殺趙襄子為智伯瑤報仇,甚至在“投奔趙襄子”這樣一個更“好”的選擇面前,依舊決然赴死。

毫無疑問,這才是我們傳統定義的“忠誠”。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圖片來源於搜索引擎

對於企業來說,老闆當然希望能有伯夷、豫讓這樣的員工,可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絕大多數的忠誠其實是源自於一種“依附關係”,依附者的一切都來源於被依附者,所以他必須對自己依附的對象付出100%的認同,否則他自身存在的價值根基就會動搖。

不用說得太遠,即使是在幾十年前,我們的父輩對於他們的“單位”也都是絕對“忠誠”的,因為單位就代表著他的一切,收入、生活、社交圈子,甚至包括家裡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統統離不開自己的單位。

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人只能對單位表現出絕對的忠誠,因為單位是他們實現個人價值的唯一途徑,從本質來說,那時候的職工並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單位的附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但是,到了今天,事情已經變得完全不同。一個人的價值已經迴歸了他自己的身上

一個人可以有無數種途徑去實現個人的價值,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公司與行業的選擇。

他最大的價值來源於他自身的能力,而非他“在哪”。因此,當一個變得更加“自由”的時候,所謂“忠誠”的基礎就已經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合作關係”,仔細思考一下,在商業環境下,我們會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誠信”,但是不會有任何人去要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忠誠”。

而在現代的職場上,員工本質就是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去換取公司給予的回報,這早就不是什麼“依附”而是非常明確的“合作”。

所以,在這種時候,談“忠誠”本身就已經找錯了方向,真正需要考慮的,其實是如何讓“合作”長久的保持下去。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員工忠誠,其實就是雙方利益的高度統一

如果真的想要維持員工的穩定,首先要放棄的一個念頭就是讓員工“損己利公”。

事實上,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損害”誰的利益,去滿足另一邊的需求。如果一個公司內始終用這種思路去經營,那麼永遠也不可能獲得穩定優質的團隊。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如同前文所說,現代的企業中,員工與企業其實是平等的合作關係,企業隨時可裁掉不合格的員工,而員工對企業不滿的時候,自然也就會毫不猶豫的離開。

這時候再去強調什麼“忠誠度”其實毫無意義,因為說到底,員工就是出來把自己的勞動力變現的,為公司產生了價值,從公司獲取報酬,原本就是這麼簡單。至於在哪幹,跟誰幹,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所以說,現代企業當中,所謂的“忠誠”其實根本就不是主流。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到的那些疑似“忠誠”的東西,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長期合作的預期”。

如何讓員工產生與企業長期合作的預期?答案就很明顯了,那就是保持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的高度統一。

當員工知道,自己的利益與公司利益高度統一,完全捆綁在一起時,員工自然就會為了公司利益而努力。

仔細觀察一下那些員工“忠誠度”很高的企業,你會發現他們最起碼都做到了讓員工相信企業做好了,他們也能得到收入上的提升,其次就是在這個企業工作,能讓他們感到自豪。

"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分類丨管理思維

字數丨2100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有很多老闆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老闆,自認為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骨幹員工,一聲不響就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明明覺得自己給的待遇還不錯,但依舊攔不住員工頻繁遞上來的辭職信。

天天搞企業文化,搞團隊建設,吃飯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大家興致都挺高,可每隔幾天就聽到員工還是在抱怨公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忠誠度”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給錢、授權、做文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偏偏就是收效甚微。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員工忠誠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忠誠度”一詞,也許已經過時

其實,在我看來,在現代的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中,用“忠誠”這個詞其實並不太合適。因為一般情況下, 人際關係中忠誠往往出現在“依附關係”裡,而現代的企業與員工,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當我們提到“忠誠”一詞的時候,往往會聯想起另外一個詞語,那就是“同甘共苦”。

但是,同甘共苦真的是忠誠麼?在我看來並不盡然。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忠誠,其本質是:即使只有“共苦”,我也會無條件的支持你。

例如不食周粟的伯夷,他對商王朝抱有的就是絕對的忠誠,哪怕商王朝已經沒了,他依舊要用自己微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態度與氣節。

再例如春秋時期的豫讓,就因為智伯瑤對他有知遇之恩,於是不惜吞炭漆身自殘身軀也要刺殺趙襄子為智伯瑤報仇,甚至在“投奔趙襄子”這樣一個更“好”的選擇面前,依舊決然赴死。

毫無疑問,這才是我們傳統定義的“忠誠”。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圖片來源於搜索引擎

對於企業來說,老闆當然希望能有伯夷、豫讓這樣的員工,可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絕大多數的忠誠其實是源自於一種“依附關係”,依附者的一切都來源於被依附者,所以他必須對自己依附的對象付出100%的認同,否則他自身存在的價值根基就會動搖。

不用說得太遠,即使是在幾十年前,我們的父輩對於他們的“單位”也都是絕對“忠誠”的,因為單位就代表著他的一切,收入、生活、社交圈子,甚至包括家裡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統統離不開自己的單位。

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人只能對單位表現出絕對的忠誠,因為單位是他們實現個人價值的唯一途徑,從本質來說,那時候的職工並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單位的附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但是,到了今天,事情已經變得完全不同。一個人的價值已經迴歸了他自己的身上

一個人可以有無數種途徑去實現個人的價值,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公司與行業的選擇。

他最大的價值來源於他自身的能力,而非他“在哪”。因此,當一個變得更加“自由”的時候,所謂“忠誠”的基礎就已經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合作關係”,仔細思考一下,在商業環境下,我們會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誠信”,但是不會有任何人去要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忠誠”。

而在現代的職場上,員工本質就是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去換取公司給予的回報,這早就不是什麼“依附”而是非常明確的“合作”。

所以,在這種時候,談“忠誠”本身就已經找錯了方向,真正需要考慮的,其實是如何讓“合作”長久的保持下去。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員工忠誠,其實就是雙方利益的高度統一

如果真的想要維持員工的穩定,首先要放棄的一個念頭就是讓員工“損己利公”。

事實上,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損害”誰的利益,去滿足另一邊的需求。如果一個公司內始終用這種思路去經營,那麼永遠也不可能獲得穩定優質的團隊。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如同前文所說,現代的企業中,員工與企業其實是平等的合作關係,企業隨時可裁掉不合格的員工,而員工對企業不滿的時候,自然也就會毫不猶豫的離開。

這時候再去強調什麼“忠誠度”其實毫無意義,因為說到底,員工就是出來把自己的勞動力變現的,為公司產生了價值,從公司獲取報酬,原本就是這麼簡單。至於在哪幹,跟誰幹,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所以說,現代企業當中,所謂的“忠誠”其實根本就不是主流。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到的那些疑似“忠誠”的東西,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長期合作的預期”。

如何讓員工產生與企業長期合作的預期?答案就很明顯了,那就是保持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的高度統一。

當員工知道,自己的利益與公司利益高度統一,完全捆綁在一起時,員工自然就會為了公司利益而努力。

仔細觀察一下那些員工“忠誠度”很高的企業,你會發現他們最起碼都做到了讓員工相信企業做好了,他們也能得到收入上的提升,其次就是在這個企業工作,能讓他們感到自豪。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這一點說起來輕鬆,但做起來的確很難,因為道理很簡單,當一切向好時,企業可以從外部比較輕鬆的獲取足夠的利潤,這時候自然也就對員工比較溫存。

可是一旦環境變化,當企業感受到外部的壓力時,第一時間的選擇往往是從“內部”下手,因為對付“內部”的員工,總要比應對外部的環境容易的多。

一家公司,連年發展順利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好。可是當市場預冷,為了更好看的財務報表,是加大投入開拓新的市場,還是內部裁員加班,平衡收支?

身為局外人,我們都知道應該選擇前者,但是局內人迫於現實顯然會選擇後者。

畢竟如果你是公司總裁,開拓市場意味著更多支出與風險。裁掉一些人,讓剩下的人加班則一定能讓利潤報表變得更好看,也就意味著即使遭遇寒冬,你仍能拿到不菲的年終獎。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

在這種現實面前,員工連“安全感”都沒辦法保證,又如何指望員工對公司有著長久的合作意願?

所以,很多人覺得“給錢”能夠解決員工忠誠度的問題,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新興的科技企業中,儘管他們有著豐厚的薪資,有著響噹噹的名號,但是人員流動依舊頻繁,而內部管理上,往往也存在著大量的積弊,甚至要成立專門的“監察”部門來應對頻發的損公利己行為。

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於,公司的利益與員工的利益其實並不一致,絕大多數人在公司都是來掙快錢的,也許我幹到35就走了,那20年後公司會如何,跟我有什麼關係?

所以,真正想要提高員工“忠誠度”,給錢、給權、說教,其實都沒有觸及本質,本質是在於從薪資、人事、文化等多個角度,讓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和願景保持一致,這才是提升所謂“忠誠度”的核心要素。

而這種忠誠,往往意味著:公司願意為了員工犧牲到什麼程度?

"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分類丨管理思維

字數丨2100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有很多老闆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老闆,自認為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骨幹員工,一聲不響就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明明覺得自己給的待遇還不錯,但依舊攔不住員工頻繁遞上來的辭職信。

天天搞企業文化,搞團隊建設,吃飯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大家興致都挺高,可每隔幾天就聽到員工還是在抱怨公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忠誠度”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給錢、授權、做文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偏偏就是收效甚微。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員工忠誠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忠誠度”一詞,也許已經過時

其實,在我看來,在現代的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中,用“忠誠”這個詞其實並不太合適。因為一般情況下, 人際關係中忠誠往往出現在“依附關係”裡,而現代的企業與員工,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當我們提到“忠誠”一詞的時候,往往會聯想起另外一個詞語,那就是“同甘共苦”。

但是,同甘共苦真的是忠誠麼?在我看來並不盡然。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忠誠,其本質是:即使只有“共苦”,我也會無條件的支持你。

例如不食周粟的伯夷,他對商王朝抱有的就是絕對的忠誠,哪怕商王朝已經沒了,他依舊要用自己微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態度與氣節。

再例如春秋時期的豫讓,就因為智伯瑤對他有知遇之恩,於是不惜吞炭漆身自殘身軀也要刺殺趙襄子為智伯瑤報仇,甚至在“投奔趙襄子”這樣一個更“好”的選擇面前,依舊決然赴死。

毫無疑問,這才是我們傳統定義的“忠誠”。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圖片來源於搜索引擎

對於企業來說,老闆當然希望能有伯夷、豫讓這樣的員工,可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絕大多數的忠誠其實是源自於一種“依附關係”,依附者的一切都來源於被依附者,所以他必須對自己依附的對象付出100%的認同,否則他自身存在的價值根基就會動搖。

不用說得太遠,即使是在幾十年前,我們的父輩對於他們的“單位”也都是絕對“忠誠”的,因為單位就代表著他的一切,收入、生活、社交圈子,甚至包括家裡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統統離不開自己的單位。

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人只能對單位表現出絕對的忠誠,因為單位是他們實現個人價值的唯一途徑,從本質來說,那時候的職工並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單位的附庸。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但是,到了今天,事情已經變得完全不同。一個人的價值已經迴歸了他自己的身上

一個人可以有無數種途徑去實現個人的價值,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公司與行業的選擇。

他最大的價值來源於他自身的能力,而非他“在哪”。因此,當一個變得更加“自由”的時候,所謂“忠誠”的基礎就已經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合作關係”,仔細思考一下,在商業環境下,我們會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誠信”,但是不會有任何人去要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忠誠”。

而在現代的職場上,員工本質就是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去換取公司給予的回報,這早就不是什麼“依附”而是非常明確的“合作”。

所以,在這種時候,談“忠誠”本身就已經找錯了方向,真正需要考慮的,其實是如何讓“合作”長久的保持下去。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所謂的員工忠誠,其實就是雙方利益的高度統一

如果真的想要維持員工的穩定,首先要放棄的一個念頭就是讓員工“損己利公”。

事實上,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損害”誰的利益,去滿足另一邊的需求。如果一個公司內始終用這種思路去經營,那麼永遠也不可能獲得穩定優質的團隊。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如同前文所說,現代的企業中,員工與企業其實是平等的合作關係,企業隨時可裁掉不合格的員工,而員工對企業不滿的時候,自然也就會毫不猶豫的離開。

這時候再去強調什麼“忠誠度”其實毫無意義,因為說到底,員工就是出來把自己的勞動力變現的,為公司產生了價值,從公司獲取報酬,原本就是這麼簡單。至於在哪幹,跟誰幹,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所以說,現代企業當中,所謂的“忠誠”其實根本就不是主流。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到的那些疑似“忠誠”的東西,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長期合作的預期”。

如何讓員工產生與企業長期合作的預期?答案就很明顯了,那就是保持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的高度統一。

當員工知道,自己的利益與公司利益高度統一,完全捆綁在一起時,員工自然就會為了公司利益而努力。

仔細觀察一下那些員工“忠誠度”很高的企業,你會發現他們最起碼都做到了讓員工相信企業做好了,他們也能得到收入上的提升,其次就是在這個企業工作,能讓他們感到自豪。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這一點說起來輕鬆,但做起來的確很難,因為道理很簡單,當一切向好時,企業可以從外部比較輕鬆的獲取足夠的利潤,這時候自然也就對員工比較溫存。

可是一旦環境變化,當企業感受到外部的壓力時,第一時間的選擇往往是從“內部”下手,因為對付“內部”的員工,總要比應對外部的環境容易的多。

一家公司,連年發展順利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好。可是當市場預冷,為了更好看的財務報表,是加大投入開拓新的市場,還是內部裁員加班,平衡收支?

身為局外人,我們都知道應該選擇前者,但是局內人迫於現實顯然會選擇後者。

畢竟如果你是公司總裁,開拓市場意味著更多支出與風險。裁掉一些人,讓剩下的人加班則一定能讓利潤報表變得更好看,也就意味著即使遭遇寒冬,你仍能拿到不菲的年終獎。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

在這種現實面前,員工連“安全感”都沒辦法保證,又如何指望員工對公司有著長久的合作意願?

所以,很多人覺得“給錢”能夠解決員工忠誠度的問題,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新興的科技企業中,儘管他們有著豐厚的薪資,有著響噹噹的名號,但是人員流動依舊頻繁,而內部管理上,往往也存在著大量的積弊,甚至要成立專門的“監察”部門來應對頻發的損公利己行為。

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於,公司的利益與員工的利益其實並不一致,絕大多數人在公司都是來掙快錢的,也許我幹到35就走了,那20年後公司會如何,跟我有什麼關係?

所以,真正想要提高員工“忠誠度”,給錢、給權、說教,其實都沒有觸及本質,本質是在於從薪資、人事、文化等多個角度,讓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和願景保持一致,這才是提升所謂“忠誠度”的核心要素。

而這種忠誠,往往意味著:公司願意為了員工犧牲到什麼程度?

對不起,職場上,請別跟員工談“忠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