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蘋果訂單的變化較大,富士康的生產線經常處於頻繁地開關狀態,設備還好處理,關鍵是人員需要釋放和招募,即便沒有訂單波動,每個月也有非常高的離職率,畢竟,單調枯燥的工作常常讓年輕人鬱悶,員工就好像養雞場裡的肉雞:抬頭看天、低頭喝水...加之,製造業基礎薪資普遍偏低,員工不得不依靠大量的加班來提高收入,郭臺銘曾說:富士康90%的員工都喜歡加班,這句話聽上去有些奇葩,但在製造業中卻是盡人皆知又血淋淋的事實,而最難熬的就是加夜班,每每低頭看錶都只過了5分鐘。

"

因蘋果訂單的變化較大,富士康的生產線經常處於頻繁地開關狀態,設備還好處理,關鍵是人員需要釋放和招募,即便沒有訂單波動,每個月也有非常高的離職率,畢竟,單調枯燥的工作常常讓年輕人鬱悶,員工就好像養雞場裡的肉雞:抬頭看天、低頭喝水...加之,製造業基礎薪資普遍偏低,員工不得不依靠大量的加班來提高收入,郭臺銘曾說:富士康90%的員工都喜歡加班,這句話聽上去有些奇葩,但在製造業中卻是盡人皆知又血淋淋的事實,而最難熬的就是加夜班,每每低頭看錶都只過了5分鐘。

富士康都有什麼奇葩事兒

富士康整體的環境已然非常優渥,工廠裡有綠植、游泳池、健身房、圖書館等等,更關鍵的是,從不拖欠工資,加班費、五險一金之類的政策也是完全執行法律規定,但這些都難以改變製造業的本質:單調、枯燥,向上流動比較慢,比起金融、互聯網、電商等行業,收入的張力較差,加之,勞動密集,員工數量太多,一旦形成類似富士康的百萬規模,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企業式的小社會”,有一些奇葩事兒也是在所難免的。

短視制度,奇葩背後滿是辛酸

現如今,最奇葩的事兒莫過於製造業的用人招聘制度,連同富士康在內的整個中國製造業,都經常出於“用工荒”的狀態,既然慌了,什麼事兒都可能發生。在用工高峰期,願意來工廠的年輕人,就變成稀缺的資源,財大氣粗的富士康、和碩、比亞迪等企業,願意付出全部的代價來爭搶人力資源,以維護“客戶100%滿意”的金字招牌。

正是基於此,一些聰明的商人抓住商機,他們早期幫助企業招聘員工,挨家挨戶地詢問,跑到偏遠山區招人,甚至幫企業擺平一些惡性事件等等,但隨著中介公司持續成長,他們從最早的個人單幹,到後來租一間小屋的皮包公司,再到後來有幾百萬的註冊資金的正式公司,漸漸地開發出自己的商業模式。中介公司在每年的九月份,會聯手炒作,哄抬人力資源的價格,同時,向員工承諾非常高的返費,以至於,員工來企業工作,不是衝著工資和加班費來的,也不是尋求安身立命,而是衝著超高返費來的。筆者在很多網站上都能看到富士康招聘的廣告,明碼標價:做滿兩個月,返費高達10000塊,也就是說,員工來企業上班,底薪和加班費可以達到3000塊,返費平均下來每月5000塊,加起來有八千塊的月收入,遠勝其他基礎行業,當然,這並非長期穩定的收入,僅僅限於前兩個月。

"

因蘋果訂單的變化較大,富士康的生產線經常處於頻繁地開關狀態,設備還好處理,關鍵是人員需要釋放和招募,即便沒有訂單波動,每個月也有非常高的離職率,畢竟,單調枯燥的工作常常讓年輕人鬱悶,員工就好像養雞場裡的肉雞:抬頭看天、低頭喝水...加之,製造業基礎薪資普遍偏低,員工不得不依靠大量的加班來提高收入,郭臺銘曾說:富士康90%的員工都喜歡加班,這句話聽上去有些奇葩,但在製造業中卻是盡人皆知又血淋淋的事實,而最難熬的就是加夜班,每每低頭看錶都只過了5分鐘。

富士康都有什麼奇葩事兒

富士康整體的環境已然非常優渥,工廠裡有綠植、游泳池、健身房、圖書館等等,更關鍵的是,從不拖欠工資,加班費、五險一金之類的政策也是完全執行法律規定,但這些都難以改變製造業的本質:單調、枯燥,向上流動比較慢,比起金融、互聯網、電商等行業,收入的張力較差,加之,勞動密集,員工數量太多,一旦形成類似富士康的百萬規模,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企業式的小社會”,有一些奇葩事兒也是在所難免的。

短視制度,奇葩背後滿是辛酸

現如今,最奇葩的事兒莫過於製造業的用人招聘制度,連同富士康在內的整個中國製造業,都經常出於“用工荒”的狀態,既然慌了,什麼事兒都可能發生。在用工高峰期,願意來工廠的年輕人,就變成稀缺的資源,財大氣粗的富士康、和碩、比亞迪等企業,願意付出全部的代價來爭搶人力資源,以維護“客戶100%滿意”的金字招牌。

正是基於此,一些聰明的商人抓住商機,他們早期幫助企業招聘員工,挨家挨戶地詢問,跑到偏遠山區招人,甚至幫企業擺平一些惡性事件等等,但隨著中介公司持續成長,他們從最早的個人單幹,到後來租一間小屋的皮包公司,再到後來有幾百萬的註冊資金的正式公司,漸漸地開發出自己的商業模式。中介公司在每年的九月份,會聯手炒作,哄抬人力資源的價格,同時,向員工承諾非常高的返費,以至於,員工來企業工作,不是衝著工資和加班費來的,也不是尋求安身立命,而是衝著超高返費來的。筆者在很多網站上都能看到富士康招聘的廣告,明碼標價:做滿兩個月,返費高達10000塊,也就是說,員工來企業上班,底薪和加班費可以達到3000塊,返費平均下來每月5000塊,加起來有八千塊的月收入,遠勝其他基礎行業,當然,這並非長期穩定的收入,僅僅限於前兩個月。

富士康都有什麼奇葩事兒

基於以上制度,奇葩的事情發生了,首先是從業者的收入,遠超普通人的印象,年輕人在拿到高額的返費之後,會在短時間內呈現一種癲狂,誤認為自己是高收入群體,於是,泡吧、搞對象、租車旅遊、保健等項目,一應俱全,但顯然,他們的高收入是不能持續的,企業又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教會他們理財和規劃,當返費消耗完成之後,員工很容易陷入生活中的各種麻煩,更奇葩的是,他們最高收入的來源,並非通過努力以及技術精進,而是靠著“短視制度”,而那些兢兢業業的老員工,卻無法享受類似的福利,久而久之,員工再不以“技術”做為安身立命之本,而是更喜歡賺投機的錢。長此以往,中國的熟練工人會越來越少,更不要說高級的技術工人了,事實上,一旦制度層面不夠清醒,底層人民的腦袋也就跟著不清醒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奇葩事情的背後是中國年輕人的無限悲哀!

相信以郭總裁的高度,不會放任如此狀況盛行,畢竟,他早已賺到足夠多的錢,如今很想在其他領域做出一些成績,如政治、慈善、醫療、教育培訓等等,他成立了新干班,全稱是新世紀幹部管理培訓班,專門招聘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旨在為社會培養高端的管理人才,更奇葩的是,新干班主要招聘普通二本院校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了普通人一個向上流動的機會。要知道,很多普通二本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拿到幾十萬的年薪,如今奇葩的短視制度,勢必不會長久,大概率事件就是:自動化取代人工,工人們則從流水線釋放出來,從事研發、維護、設計等更體面的工作,事實上,也只有儘快地擺脫勞動密集的工藝流程,富士康乃至整個中國製造業才不會突然崩潰。

"

因蘋果訂單的變化較大,富士康的生產線經常處於頻繁地開關狀態,設備還好處理,關鍵是人員需要釋放和招募,即便沒有訂單波動,每個月也有非常高的離職率,畢竟,單調枯燥的工作常常讓年輕人鬱悶,員工就好像養雞場裡的肉雞:抬頭看天、低頭喝水...加之,製造業基礎薪資普遍偏低,員工不得不依靠大量的加班來提高收入,郭臺銘曾說:富士康90%的員工都喜歡加班,這句話聽上去有些奇葩,但在製造業中卻是盡人皆知又血淋淋的事實,而最難熬的就是加夜班,每每低頭看錶都只過了5分鐘。

富士康都有什麼奇葩事兒

富士康整體的環境已然非常優渥,工廠裡有綠植、游泳池、健身房、圖書館等等,更關鍵的是,從不拖欠工資,加班費、五險一金之類的政策也是完全執行法律規定,但這些都難以改變製造業的本質:單調、枯燥,向上流動比較慢,比起金融、互聯網、電商等行業,收入的張力較差,加之,勞動密集,員工數量太多,一旦形成類似富士康的百萬規模,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企業式的小社會”,有一些奇葩事兒也是在所難免的。

短視制度,奇葩背後滿是辛酸

現如今,最奇葩的事兒莫過於製造業的用人招聘制度,連同富士康在內的整個中國製造業,都經常出於“用工荒”的狀態,既然慌了,什麼事兒都可能發生。在用工高峰期,願意來工廠的年輕人,就變成稀缺的資源,財大氣粗的富士康、和碩、比亞迪等企業,願意付出全部的代價來爭搶人力資源,以維護“客戶100%滿意”的金字招牌。

正是基於此,一些聰明的商人抓住商機,他們早期幫助企業招聘員工,挨家挨戶地詢問,跑到偏遠山區招人,甚至幫企業擺平一些惡性事件等等,但隨著中介公司持續成長,他們從最早的個人單幹,到後來租一間小屋的皮包公司,再到後來有幾百萬的註冊資金的正式公司,漸漸地開發出自己的商業模式。中介公司在每年的九月份,會聯手炒作,哄抬人力資源的價格,同時,向員工承諾非常高的返費,以至於,員工來企業工作,不是衝著工資和加班費來的,也不是尋求安身立命,而是衝著超高返費來的。筆者在很多網站上都能看到富士康招聘的廣告,明碼標價:做滿兩個月,返費高達10000塊,也就是說,員工來企業上班,底薪和加班費可以達到3000塊,返費平均下來每月5000塊,加起來有八千塊的月收入,遠勝其他基礎行業,當然,這並非長期穩定的收入,僅僅限於前兩個月。

富士康都有什麼奇葩事兒

基於以上制度,奇葩的事情發生了,首先是從業者的收入,遠超普通人的印象,年輕人在拿到高額的返費之後,會在短時間內呈現一種癲狂,誤認為自己是高收入群體,於是,泡吧、搞對象、租車旅遊、保健等項目,一應俱全,但顯然,他們的高收入是不能持續的,企業又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教會他們理財和規劃,當返費消耗完成之後,員工很容易陷入生活中的各種麻煩,更奇葩的是,他們最高收入的來源,並非通過努力以及技術精進,而是靠著“短視制度”,而那些兢兢業業的老員工,卻無法享受類似的福利,久而久之,員工再不以“技術”做為安身立命之本,而是更喜歡賺投機的錢。長此以往,中國的熟練工人會越來越少,更不要說高級的技術工人了,事實上,一旦制度層面不夠清醒,底層人民的腦袋也就跟著不清醒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奇葩事情的背後是中國年輕人的無限悲哀!

相信以郭總裁的高度,不會放任如此狀況盛行,畢竟,他早已賺到足夠多的錢,如今很想在其他領域做出一些成績,如政治、慈善、醫療、教育培訓等等,他成立了新干班,全稱是新世紀幹部管理培訓班,專門招聘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旨在為社會培養高端的管理人才,更奇葩的是,新干班主要招聘普通二本院校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了普通人一個向上流動的機會。要知道,很多普通二本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拿到幾十萬的年薪,如今奇葩的短視制度,勢必不會長久,大概率事件就是:自動化取代人工,工人們則從流水線釋放出來,從事研發、維護、設計等更體面的工作,事實上,也只有儘快地擺脫勞動密集的工藝流程,富士康乃至整個中國製造業才不會突然崩潰。

富士康都有什麼奇葩事兒

奇葩之說,誤解源於自我的神祕感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富士康都非常低調,郭臺銘在企業內非常霸氣,可以把自己當成皇上,但在早期創業階段卻喜歡“悶聲發大財”,要求高管以及員工不準對外界,包括媒體、朋友和父母,發表任何關於企業的看法,即便是關於富士康的正面言論,也是會被禁止的。平心而論,如此要求使得代工大王能一直保持神祕,能安心踏實地做自己的工作,不用特別的公關部門來處理同外界的關係,利用獨特的方式攫取財富,但富士康也不得不承認,過於神祕的風格,非常容易讓外界誤解,如此誤解因“墜樓事件”達到最高峰,在那段時間,郭臺銘就好像一個委屈的巨人,盛怒之下以至於做了很多奇葩的決定,如要求員工簽署不自殺協議,在樓棟周圍都安裝上防跳網,去五臺山跳大繩,收購遊戲開發公司為員工減壓等等,一系列的動作讓人感受到郭總裁的強大、耐心和溫柔,但他也深刻地知道,這些都不能改變根本,唯有和媒體搞好關係,在本質上幫助員工,才能消除這種誤解。

好在,隨著媒體行業的發展,以及自我的轉型需要,富士康不再一味地追求低調,他們主動開放園區,給記者們採訪機會,同時,積極同媒體搞好關係,員工食堂甚至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一些員工關愛活動也通過自媒體、電視報道而被人熟知,郭臺銘去年親自參加王石的演講會,以至於,再有一小撮不明真相的領導散發加班之負面言論,社會輿論竟然一起力挺富士康,總之,奇葩之說,源於神祕,而主動溝通,又會消除誤解。(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