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面試者:提問、傾聽、觀察、判斷'

"
"
解讀面試者:提問、傾聽、觀察、判斷

面試對面試官而言,是為了幫助其認識和了解候選人的素質、能力和經驗,判斷候選人所具備的能力是否與崗位的要求相匹配,以及他對這份工作的態度,它是公司對候選人進行遴選的最後一環,也是最關鍵的一環,需要面試者對其有足夠的重視。

然而,很多招聘人員在面試並沒有做到端正態度,認真負責。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面試情景:面試官懶洋洋地坐在會議室裡,從候選人手中接過簡歷,匆匆忙忙地看一下,就開始面試,想起什麼就問什麼,所問的問題也都很程式化,很膚淺,很容易被應聘者遮掩應付過去,比如,以前的工作經歷如何?學歷背景如何?什麼時候離職的?這些問題的答案本就可以在簡歷中輕而易舉地找到,當面試結束後,面試官對應聘者的瞭解還是僅僅侷限在簡歷上面。如果是這樣,那我們進行面試的意義又何在?

因此,作為一個優秀的招聘人才官,你要對面試做充足的準備,要仔細查閱、研究候選人的簡歷,針對每個候選人的具體情況,整理出有針對性的問題,確保問題能一針見血,擊中要害,而且要全面,不能有遺漏。在面試過程中,你要通過提問,瞭解候選人各方面的真實情況;你要通過傾聽,瞭解候選人的思想觀念、說話的邏輯性和表達能力;你要通過觀察,瞭解候選人的形象氣質,心理狀態;再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你就會最終判斷出該候選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否適合該崗位。

具體做法是:在候選人回答你的問題的時候,你要適當地運用眼神、表情、肢體語言,向候選人傳達出善意的、關切的態度,鼓勵對方放鬆心情,更好地發揮,最好在恰當的時機拋出一些看似隨意但含有陷阱的小問題,並仔細觀察對方的微表情和微反應。比如,在候選人結束對某一情況的介紹時,突然讓他來評價一下他的上一任直屬上司。對方在回答這樣的問題過程中,就可能在不經意間暴露一些微表情,你就可以從中判斷出其背後隱藏的意思。

因為對於常規的問題,候選人往往都會做充分的準備,他的回答一般都會經過美化加工,無懈可擊。然而,對於這種猝不及防的小問題,候選人可能就會在倉促地回答過程中,暴露出他的真實想法。

舉個例子,面試官劉女士對一位軟件研發工程師進行了面試。她首先讓候選人介紹自己最近做過的一個項目,並詳細描述工作內容。這位候選人很清楚地將這個項目具體情況介紹了一遍,包括該項目有哪些模塊,每個模塊有哪些功能,自己負責的業務是怎樣的,取得了怎樣的成績。然後劉女士又接著向他問了一些有關該項目的、更為專業性的細節問題。他也都一一做了回答。

然而,在這個時候,劉女士突然話鋒一轉,向該候選人詢問,能否把涉及該項目的一些重要技術資料送給公司,該候選人愣了一下,隨即表示了拒絕。劉女士對候選人的職業素養和態度非常讚賞,不久便錄用了他。

面試是面試官與應聘者鬥智的過程,是面試官展現自己才能的過程,面試官要儘可能多地掌握應聘者的各方面信息,充分利用其想要展示自己,求得職位的心理,通過提問、傾聽、觀察、判斷,在有限的時間內,從應聘者的各種陳述和表現中,揭開對方的偽裝,發掘出對方的真實情況,從而做出最合理、最正確的錄用決定。

"
解讀面試者:提問、傾聽、觀察、判斷

面試對面試官而言,是為了幫助其認識和了解候選人的素質、能力和經驗,判斷候選人所具備的能力是否與崗位的要求相匹配,以及他對這份工作的態度,它是公司對候選人進行遴選的最後一環,也是最關鍵的一環,需要面試者對其有足夠的重視。

然而,很多招聘人員在面試並沒有做到端正態度,認真負責。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面試情景:面試官懶洋洋地坐在會議室裡,從候選人手中接過簡歷,匆匆忙忙地看一下,就開始面試,想起什麼就問什麼,所問的問題也都很程式化,很膚淺,很容易被應聘者遮掩應付過去,比如,以前的工作經歷如何?學歷背景如何?什麼時候離職的?這些問題的答案本就可以在簡歷中輕而易舉地找到,當面試結束後,面試官對應聘者的瞭解還是僅僅侷限在簡歷上面。如果是這樣,那我們進行面試的意義又何在?

因此,作為一個優秀的招聘人才官,你要對面試做充足的準備,要仔細查閱、研究候選人的簡歷,針對每個候選人的具體情況,整理出有針對性的問題,確保問題能一針見血,擊中要害,而且要全面,不能有遺漏。在面試過程中,你要通過提問,瞭解候選人各方面的真實情況;你要通過傾聽,瞭解候選人的思想觀念、說話的邏輯性和表達能力;你要通過觀察,瞭解候選人的形象氣質,心理狀態;再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你就會最終判斷出該候選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否適合該崗位。

具體做法是:在候選人回答你的問題的時候,你要適當地運用眼神、表情、肢體語言,向候選人傳達出善意的、關切的態度,鼓勵對方放鬆心情,更好地發揮,最好在恰當的時機拋出一些看似隨意但含有陷阱的小問題,並仔細觀察對方的微表情和微反應。比如,在候選人結束對某一情況的介紹時,突然讓他來評價一下他的上一任直屬上司。對方在回答這樣的問題過程中,就可能在不經意間暴露一些微表情,你就可以從中判斷出其背後隱藏的意思。

因為對於常規的問題,候選人往往都會做充分的準備,他的回答一般都會經過美化加工,無懈可擊。然而,對於這種猝不及防的小問題,候選人可能就會在倉促地回答過程中,暴露出他的真實想法。

舉個例子,面試官劉女士對一位軟件研發工程師進行了面試。她首先讓候選人介紹自己最近做過的一個項目,並詳細描述工作內容。這位候選人很清楚地將這個項目具體情況介紹了一遍,包括該項目有哪些模塊,每個模塊有哪些功能,自己負責的業務是怎樣的,取得了怎樣的成績。然後劉女士又接著向他問了一些有關該項目的、更為專業性的細節問題。他也都一一做了回答。

然而,在這個時候,劉女士突然話鋒一轉,向該候選人詢問,能否把涉及該項目的一些重要技術資料送給公司,該候選人愣了一下,隨即表示了拒絕。劉女士對候選人的職業素養和態度非常讚賞,不久便錄用了他。

面試是面試官與應聘者鬥智的過程,是面試官展現自己才能的過程,面試官要儘可能多地掌握應聘者的各方面信息,充分利用其想要展示自己,求得職位的心理,通過提問、傾聽、觀察、判斷,在有限的時間內,從應聘者的各種陳述和表現中,揭開對方的偽裝,發掘出對方的真實情況,從而做出最合理、最正確的錄用決定。

解讀面試者:提問、傾聽、觀察、判斷

本文作者:胡華成,HR商學院院長,20年人力資源領域深度研究。本文內容來源新書《人力招聘與培訓全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