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0歲,攤煎餅月入3萬:20多歲,你急什麼

“ 不 值 得 羨 慕 ,值 得 敬 佩 ”

我60歲,攤煎餅月入3萬:20多歲,你急什麼



在地鐵上,曾聽到過一對父子對話。

兒子問:新聞裡講,攤煎餅月收入3萬,是真的嗎?

爸爸點頭:確實有這種情況。

兒子問:那你為什麼不去攤煎餅啊?

爸爸摸了摸兒子的頭說:那活不是誰都能幹的。

後來兩人下了地鐵,再說什麼我便沒聽到。

但我曾經看過一個短片,是記錄煎餅攤的一天。

早上3點半起來買菜洗菜切菜、調面,5點半出攤,10點半收攤。

匆匆吃個午飯,中午開始炸薄脆,下午4點半出攤,8點半收攤,回來繼續炸薄脆。

風吹日晒,早出晚歸,全年無休,毫無輕鬆可言。

更不用說行業競爭的激烈,我之前住的小區,方圓100米內就有4個煎餅攤。

價格都差不多,但有的門庭若市,有的慘淡至極。

醬料口味,餅的薄厚,薄脆酥不酥,做的快不快,甚至老闆人好不好,都能直接影響生意。

“不要被高收入迷惑,很多人的高收入,並不是高價值勞動帶來的;

而是高付出、高風險、高折扣,甚至拿命換錢。”

掙得多是能看見的,辛苦是看不見的,只是能抗住的人,不會常常訴苦。

換句話說,這份苦,不是誰都能吃的。


我60歲,攤煎餅月入3萬:20多歲,你急什麼



再者說,攤煎餅這份工作是有“天花板”的。

因為人的體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再拼命,也只能做那麼多。

5年前有人問我,找工作比工資更重要的是什麼?

我的回答是“成長性”,現在依然沒變。

有個211畢業的男讀者,去年曾給我留言:


我60歲,攤煎餅月入3萬:20多歲,你急什麼



我沒有急於給他回答,而是通過聊天,觀察出一個問題:

這世界的變化有多快,很多人都視而不見。

30年前,很多單位還管給分配房子;

20年前,普通人的工資才幾百塊錢,肉夾饃才1塊錢;

10年前,滿大街都是用諾基亞、摩托羅拉的人,現在呢?

這樣一想,你還覺得眼前這種舒適的局面,能維持一輩子不變嗎?

馬雲說過: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

還有人沒搞清楚PC,移動互聯網來了;還沒搞清楚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來了。

年輕人,別在最好的年紀養老,廢了自己一身的本領。

如果你要入“煎餅行”,我建議你不要去琢磨怎麼把煎餅做好吃,那是廚師乾的事。

你該想的是,怎麼能建立你的煎餅品牌,怎麼把一個攤開成10家店。

怎麼讓別人在抖音刷到你家煎餅的時候,忍不住想去。

你在這些事上學到的本領,比“月入3萬”更有意義。


我60歲,攤煎餅月入3萬:20多歲,你急什麼



創業之後我常常出差,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人問:你說最近幹什麼掙錢?

可當我正經回答的時候,他們總能找到各種理由反駁我。

後來我明白了,這麼問的人,通常都很難賺到錢。

因為他們既不想動腦子,也不想吃苦,眼界還沒打開。

富人思維是,不會看著什麼掙錢,就盲目扎進去;

而是看透其本質,學為自己所用,選對時機下手。

我認識一個90後程序員,從前在青島月薪8000,以為自己挺牛的。

到了北京之後發現,月薪5萬的程序員那麼多,才意識到自己的狹隘。

後來,他發現怎麼努力也拿不到5萬,終於承認了自己能力不行;

辭職後一邊讀研,一邊報了2個培訓班。

“攤煎餅可以月入3萬”,並不等於每個攤煎餅都能月入3萬。

有個名詞叫“電梯法則”:在電梯裡,只有30秒的時間表達,你必須要知道如何讓客戶動心。

眼界窄的人只會看到:30秒就能成交一筆生意?電梯是個好地方。

而不會去想,別人為了這30秒,鍛鍊了多久的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

不要去羨慕月入3萬的煎餅攤,要敬佩,人家必有過人之處。

我60歲,攤煎餅月入3萬:20多歲,你急什麼


這個世界上機會很多,做淘寶、攤煎餅、修手錶、開出租、直播……

每條出路上,都有混的風生水起的人。

人都容易站一山看另一山高,其實沒有一座山是好爬的。

表面的風光,也有背後的心酸。

有一條顛簸不破的真理是:每個輕鬆的笑容背後,都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演員孫儷的經紀人,凌晨剛生了兒子,早晨9點就復工;

國家一級演員楊麗萍,為跳好孔雀舞自斷肋骨,甘願終生不孕;

口紅一哥李佳琪月收入6位數,代價是一年近400場直播,沒有朋友;

見了鷹你才會知道,下面是懸崖,飛上去才是天空。

不要羨慕比你光鮮的人,一路走來,他們遭受的痛苦比你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