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
"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你還記得畢業後的前幾年嗎?你身邊有沒這樣的例子,同樣的職場崗位,有些人用十年的時間留在原地,有些人短短三年就完成一次人生蛻變,前者碌碌無為錢包日漸消瘦,後者持續升值錢包日漸豐滿。

一個職場人是優秀還是平庸,大部分情況下,取決於這3點:

可量化,職業化,穩定性。

今天這篇文章,聊一聊:為什麼要培養起這樣的職場意識和工作習慣

1).可量化。

什麼叫可量化?簡單來說,可參考,可執行的數據或流程,都是可量化。

從人性的角度,要知道,我們很容易忽略了細節,骨子裡卻很在意細節。

我們先看看一個招聘的例子。

面試官:你的收入預期是多少呢?

應聘者想了下說:13k。

面試官:你覺得你每個月做出怎樣的貢獻,可以匹配13k的薪水。

應聘者:我每週寫2篇人物稿,一個月8篇。一篇按1000元算,一個月8000,人物稿比較難寫,成長認知的稿子寫的可以快一些,我每個月多寫一些這樣的稿子,按每篇500元算,這樣算起來我個人認為可以有13k。

同樣的招聘,換一個應聘者。

面試官:你的收入預期是多少呢?

應聘者:至少12k吧。

面試官: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

應聘者:這個,是我在過去的公司的平均收入啊。

如果你是面試官,你更傾向於邀請哪位應聘者加入公司。

再看看這兩個句子,哪句話更讓你印象深刻:

1.谷歌挺牛逼的,在搜索引擎的地位非常高。

2.谷歌挺牛逼的,2019年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場的份額是92.86%,而百度的市場份額是1.01%。

也許你會說,不就多幾個數字嘛,是的,數字呈現的是具體

"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你還記得畢業後的前幾年嗎?你身邊有沒這樣的例子,同樣的職場崗位,有些人用十年的時間留在原地,有些人短短三年就完成一次人生蛻變,前者碌碌無為錢包日漸消瘦,後者持續升值錢包日漸豐滿。

一個職場人是優秀還是平庸,大部分情況下,取決於這3點:

可量化,職業化,穩定性。

今天這篇文章,聊一聊:為什麼要培養起這樣的職場意識和工作習慣

1).可量化。

什麼叫可量化?簡單來說,可參考,可執行的數據或流程,都是可量化。

從人性的角度,要知道,我們很容易忽略了細節,骨子裡卻很在意細節。

我們先看看一個招聘的例子。

面試官:你的收入預期是多少呢?

應聘者想了下說:13k。

面試官:你覺得你每個月做出怎樣的貢獻,可以匹配13k的薪水。

應聘者:我每週寫2篇人物稿,一個月8篇。一篇按1000元算,一個月8000,人物稿比較難寫,成長認知的稿子寫的可以快一些,我每個月多寫一些這樣的稿子,按每篇500元算,這樣算起來我個人認為可以有13k。

同樣的招聘,換一個應聘者。

面試官:你的收入預期是多少呢?

應聘者:至少12k吧。

面試官: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

應聘者:這個,是我在過去的公司的平均收入啊。

如果你是面試官,你更傾向於邀請哪位應聘者加入公司。

再看看這兩個句子,哪句話更讓你印象深刻:

1.谷歌挺牛逼的,在搜索引擎的地位非常高。

2.谷歌挺牛逼的,2019年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場的份額是92.86%,而百度的市場份額是1.01%。

也許你會說,不就多幾個數字嘛,是的,數字呈現的是具體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我們經常在一些招聘廣告看到這樣的字眼,待遇面議。這個“議”的變量部分,就是你要給予僱主一個可量化(具體)的理由,以此來解決,為什麼我要付出這個成本來做這個事情。你在過去的時間,已經完成了什麼事情,完成得怎麼樣。

不說剛入職場幾年的年輕人,就算是工作5年10年的職場老兵,對數字的敏感度,對可量化的重視度,也並不是很清楚。

為什麼可量化如此重要?

第一,我們天生對數字敏感。

你跟老闆彙報工作說:這個月我很認真的工作,也找到了一些不錯的客戶,相信馬上就會有訂單了。

遠不及你對老闆說:這個月我完成了44個上門拜訪,產生了10個A類客戶,5個B類客戶,按照目前的進展,本月可簽約3家客戶,分別是1.2.3..他們的情況是這樣的。

第二,數字更具有說服力。

青年作家粥左羅在提及2014年畢業後的成長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擺過地攤,在北京西單做過服裝售貨員,從早上10點站到晚上10點,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會問自己:我是不是一無是處?

後來是什麼改變了他。2015年8月,陰差陽錯地進入了一家叫創業邦媒體做小編,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算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寫作改變了他。

進入新媒體後,他苦練寫作能力,連續寫出了多篇10萬+爆文,6個月從小編做到了創業邦新媒體運營經理,月入兩萬。

2016年,他沒投過任何簡歷,卻因為寫作能力,拿到了5個月薪2萬-5萬的工作機會。

2017年3月,因為寫作能力,他成功跳槽,躍升為年薪50萬的內容副總裁兼首席新媒體講師,線上課程銷售額超1000萬,線下服務過500強企業,一天的課時費5.9萬。

2018年3月,離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創立自媒體運營公眾號,8月發起成長社群,至今超7000人付費加入,併成為年度優質社群,同時出版了第一本書。

畢業四年,3年時間寫了300萬字,從月薪2300元,到賺到第一個100萬,職場者更應該推崇的,是讓生長經歷中多增添一些里程碑的數字。

讓數據幫你說話,增強你的說服力。

"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你還記得畢業後的前幾年嗎?你身邊有沒這樣的例子,同樣的職場崗位,有些人用十年的時間留在原地,有些人短短三年就完成一次人生蛻變,前者碌碌無為錢包日漸消瘦,後者持續升值錢包日漸豐滿。

一個職場人是優秀還是平庸,大部分情況下,取決於這3點:

可量化,職業化,穩定性。

今天這篇文章,聊一聊:為什麼要培養起這樣的職場意識和工作習慣

1).可量化。

什麼叫可量化?簡單來說,可參考,可執行的數據或流程,都是可量化。

從人性的角度,要知道,我們很容易忽略了細節,骨子裡卻很在意細節。

我們先看看一個招聘的例子。

面試官:你的收入預期是多少呢?

應聘者想了下說:13k。

面試官:你覺得你每個月做出怎樣的貢獻,可以匹配13k的薪水。

應聘者:我每週寫2篇人物稿,一個月8篇。一篇按1000元算,一個月8000,人物稿比較難寫,成長認知的稿子寫的可以快一些,我每個月多寫一些這樣的稿子,按每篇500元算,這樣算起來我個人認為可以有13k。

同樣的招聘,換一個應聘者。

面試官:你的收入預期是多少呢?

應聘者:至少12k吧。

面試官: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

應聘者:這個,是我在過去的公司的平均收入啊。

如果你是面試官,你更傾向於邀請哪位應聘者加入公司。

再看看這兩個句子,哪句話更讓你印象深刻:

1.谷歌挺牛逼的,在搜索引擎的地位非常高。

2.谷歌挺牛逼的,2019年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場的份額是92.86%,而百度的市場份額是1.01%。

也許你會說,不就多幾個數字嘛,是的,數字呈現的是具體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我們經常在一些招聘廣告看到這樣的字眼,待遇面議。這個“議”的變量部分,就是你要給予僱主一個可量化(具體)的理由,以此來解決,為什麼我要付出這個成本來做這個事情。你在過去的時間,已經完成了什麼事情,完成得怎麼樣。

不說剛入職場幾年的年輕人,就算是工作5年10年的職場老兵,對數字的敏感度,對可量化的重視度,也並不是很清楚。

為什麼可量化如此重要?

第一,我們天生對數字敏感。

你跟老闆彙報工作說:這個月我很認真的工作,也找到了一些不錯的客戶,相信馬上就會有訂單了。

遠不及你對老闆說:這個月我完成了44個上門拜訪,產生了10個A類客戶,5個B類客戶,按照目前的進展,本月可簽約3家客戶,分別是1.2.3..他們的情況是這樣的。

第二,數字更具有說服力。

青年作家粥左羅在提及2014年畢業後的成長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擺過地攤,在北京西單做過服裝售貨員,從早上10點站到晚上10點,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會問自己:我是不是一無是處?

後來是什麼改變了他。2015年8月,陰差陽錯地進入了一家叫創業邦媒體做小編,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算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寫作改變了他。

進入新媒體後,他苦練寫作能力,連續寫出了多篇10萬+爆文,6個月從小編做到了創業邦新媒體運營經理,月入兩萬。

2016年,他沒投過任何簡歷,卻因為寫作能力,拿到了5個月薪2萬-5萬的工作機會。

2017年3月,因為寫作能力,他成功跳槽,躍升為年薪50萬的內容副總裁兼首席新媒體講師,線上課程銷售額超1000萬,線下服務過500強企業,一天的課時費5.9萬。

2018年3月,離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創立自媒體運營公眾號,8月發起成長社群,至今超7000人付費加入,併成為年度優質社群,同時出版了第一本書。

畢業四年,3年時間寫了300萬字,從月薪2300元,到賺到第一個100萬,職場者更應該推崇的,是讓生長經歷中多增添一些里程碑的數字。

讓數據幫你說話,增強你的說服力。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第三,只有可量化,才能更好的應對商業世界之中的不確定。

“大概”,“差不多”,”應該是“…這樣模糊的字眼,會給一個合作,一個項目,一次交談,一個任務,造成不可判斷的尷尬。

只有冰冷的數字,才能精確反應真實的情況。

比如客戶說,我下個月再跟你確定這個事情。你更應該問的一句:吳總,您說的下個月,是指上旬呢,還是下旬呢。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需要到那個時候,再來談這個事情,您方便給我說說嗎。

2).職業化

在職場中,訓練自己使用可量化的方式,來開展及總結自己的工作。

這就是一種職業化的訓練。

就如上面所說,你究竟是給出似是而非的信息呢,還是儘可能提供精確的數字,決定了別人判斷你,夠不夠“職業”

一個優秀的人力資源通過對數據的統計跟調查,得出這樣的分析:

入職1個月內離職,大概率是HR的原因。因為員工沒有得到HR對企業,對公司流程,對工作基本職責內容的指引。

入職3個月離職,大概率是主管的原因。員工對主管的風格,交流方式,乃至能力品格,都有可能失望離開。

入職6個月離職,往往是因為企業文化。

入職12個月離職,多半跟自己的能力有關。

入職36個月離職,更多是因為公司的發展。

入職72個月離職,集中表現為個人自身的發展,比如想自己創業。

"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你還記得畢業後的前幾年嗎?你身邊有沒這樣的例子,同樣的職場崗位,有些人用十年的時間留在原地,有些人短短三年就完成一次人生蛻變,前者碌碌無為錢包日漸消瘦,後者持續升值錢包日漸豐滿。

一個職場人是優秀還是平庸,大部分情況下,取決於這3點:

可量化,職業化,穩定性。

今天這篇文章,聊一聊:為什麼要培養起這樣的職場意識和工作習慣

1).可量化。

什麼叫可量化?簡單來說,可參考,可執行的數據或流程,都是可量化。

從人性的角度,要知道,我們很容易忽略了細節,骨子裡卻很在意細節。

我們先看看一個招聘的例子。

面試官:你的收入預期是多少呢?

應聘者想了下說:13k。

面試官:你覺得你每個月做出怎樣的貢獻,可以匹配13k的薪水。

應聘者:我每週寫2篇人物稿,一個月8篇。一篇按1000元算,一個月8000,人物稿比較難寫,成長認知的稿子寫的可以快一些,我每個月多寫一些這樣的稿子,按每篇500元算,這樣算起來我個人認為可以有13k。

同樣的招聘,換一個應聘者。

面試官:你的收入預期是多少呢?

應聘者:至少12k吧。

面試官: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

應聘者:這個,是我在過去的公司的平均收入啊。

如果你是面試官,你更傾向於邀請哪位應聘者加入公司。

再看看這兩個句子,哪句話更讓你印象深刻:

1.谷歌挺牛逼的,在搜索引擎的地位非常高。

2.谷歌挺牛逼的,2019年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場的份額是92.86%,而百度的市場份額是1.01%。

也許你會說,不就多幾個數字嘛,是的,數字呈現的是具體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我們經常在一些招聘廣告看到這樣的字眼,待遇面議。這個“議”的變量部分,就是你要給予僱主一個可量化(具體)的理由,以此來解決,為什麼我要付出這個成本來做這個事情。你在過去的時間,已經完成了什麼事情,完成得怎麼樣。

不說剛入職場幾年的年輕人,就算是工作5年10年的職場老兵,對數字的敏感度,對可量化的重視度,也並不是很清楚。

為什麼可量化如此重要?

第一,我們天生對數字敏感。

你跟老闆彙報工作說:這個月我很認真的工作,也找到了一些不錯的客戶,相信馬上就會有訂單了。

遠不及你對老闆說:這個月我完成了44個上門拜訪,產生了10個A類客戶,5個B類客戶,按照目前的進展,本月可簽約3家客戶,分別是1.2.3..他們的情況是這樣的。

第二,數字更具有說服力。

青年作家粥左羅在提及2014年畢業後的成長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擺過地攤,在北京西單做過服裝售貨員,從早上10點站到晚上10點,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會問自己:我是不是一無是處?

後來是什麼改變了他。2015年8月,陰差陽錯地進入了一家叫創業邦媒體做小編,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算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寫作改變了他。

進入新媒體後,他苦練寫作能力,連續寫出了多篇10萬+爆文,6個月從小編做到了創業邦新媒體運營經理,月入兩萬。

2016年,他沒投過任何簡歷,卻因為寫作能力,拿到了5個月薪2萬-5萬的工作機會。

2017年3月,因為寫作能力,他成功跳槽,躍升為年薪50萬的內容副總裁兼首席新媒體講師,線上課程銷售額超1000萬,線下服務過500強企業,一天的課時費5.9萬。

2018年3月,離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創立自媒體運營公眾號,8月發起成長社群,至今超7000人付費加入,併成為年度優質社群,同時出版了第一本書。

畢業四年,3年時間寫了300萬字,從月薪2300元,到賺到第一個100萬,職場者更應該推崇的,是讓生長經歷中多增添一些里程碑的數字。

讓數據幫你說話,增強你的說服力。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第三,只有可量化,才能更好的應對商業世界之中的不確定。

“大概”,“差不多”,”應該是“…這樣模糊的字眼,會給一個合作,一個項目,一次交談,一個任務,造成不可判斷的尷尬。

只有冰冷的數字,才能精確反應真實的情況。

比如客戶說,我下個月再跟你確定這個事情。你更應該問的一句:吳總,您說的下個月,是指上旬呢,還是下旬呢。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需要到那個時候,再來談這個事情,您方便給我說說嗎。

2).職業化

在職場中,訓練自己使用可量化的方式,來開展及總結自己的工作。

這就是一種職業化的訓練。

就如上面所說,你究竟是給出似是而非的信息呢,還是儘可能提供精確的數字,決定了別人判斷你,夠不夠“職業”

一個優秀的人力資源通過對數據的統計跟調查,得出這樣的分析:

入職1個月內離職,大概率是HR的原因。因為員工沒有得到HR對企業,對公司流程,對工作基本職責內容的指引。

入職3個月離職,大概率是主管的原因。員工對主管的風格,交流方式,乃至能力品格,都有可能失望離開。

入職6個月離職,往往是因為企業文化。

入職12個月離職,多半跟自己的能力有關。

入職36個月離職,更多是因為公司的發展。

入職72個月離職,集中表現為個人自身的發展,比如想自己創業。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3).穩定性

職場中不乏聰明的有能力的人,單從能力來說,完完全全可以獨當一面。

某些關鍵時刻,卻經常掉鏈子,找不到人,次數多了,便會被貼上“不靠譜”的標籤,從而漸漸失去一些原本很好的商業機會。

8月份,樸實的朴樹去錄製一檔電視節目,當節目錄到一半的時候,朴樹說:到點了,我得回去睡覺了。我歲數大了,我要回家睡覺了。

然後就走了,是真的走了,就這個舉動,引起了全網熱評。

這裡有兩個點:第一,朴樹只有一個。第二,職場中儘量避免不職業的表現。

普通職場人的基本生存法則:上進乖巧,活好話少。

在職場中,事事有迴應件件有著落是我們更應該推崇的職業態度,是努力的方向,與之匹配的是你的可量化,職業化,穩定性,這會讓你的老闆,讓你的客戶心裡更加踏實,你也將贏得更多的機會。職場人,共勉。

"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你還記得畢業後的前幾年嗎?你身邊有沒這樣的例子,同樣的職場崗位,有些人用十年的時間留在原地,有些人短短三年就完成一次人生蛻變,前者碌碌無為錢包日漸消瘦,後者持續升值錢包日漸豐滿。

一個職場人是優秀還是平庸,大部分情況下,取決於這3點:

可量化,職業化,穩定性。

今天這篇文章,聊一聊:為什麼要培養起這樣的職場意識和工作習慣

1).可量化。

什麼叫可量化?簡單來說,可參考,可執行的數據或流程,都是可量化。

從人性的角度,要知道,我們很容易忽略了細節,骨子裡卻很在意細節。

我們先看看一個招聘的例子。

面試官:你的收入預期是多少呢?

應聘者想了下說:13k。

面試官:你覺得你每個月做出怎樣的貢獻,可以匹配13k的薪水。

應聘者:我每週寫2篇人物稿,一個月8篇。一篇按1000元算,一個月8000,人物稿比較難寫,成長認知的稿子寫的可以快一些,我每個月多寫一些這樣的稿子,按每篇500元算,這樣算起來我個人認為可以有13k。

同樣的招聘,換一個應聘者。

面試官:你的收入預期是多少呢?

應聘者:至少12k吧。

面試官: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

應聘者:這個,是我在過去的公司的平均收入啊。

如果你是面試官,你更傾向於邀請哪位應聘者加入公司。

再看看這兩個句子,哪句話更讓你印象深刻:

1.谷歌挺牛逼的,在搜索引擎的地位非常高。

2.谷歌挺牛逼的,2019年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場的份額是92.86%,而百度的市場份額是1.01%。

也許你會說,不就多幾個數字嘛,是的,數字呈現的是具體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我們經常在一些招聘廣告看到這樣的字眼,待遇面議。這個“議”的變量部分,就是你要給予僱主一個可量化(具體)的理由,以此來解決,為什麼我要付出這個成本來做這個事情。你在過去的時間,已經完成了什麼事情,完成得怎麼樣。

不說剛入職場幾年的年輕人,就算是工作5年10年的職場老兵,對數字的敏感度,對可量化的重視度,也並不是很清楚。

為什麼可量化如此重要?

第一,我們天生對數字敏感。

你跟老闆彙報工作說:這個月我很認真的工作,也找到了一些不錯的客戶,相信馬上就會有訂單了。

遠不及你對老闆說:這個月我完成了44個上門拜訪,產生了10個A類客戶,5個B類客戶,按照目前的進展,本月可簽約3家客戶,分別是1.2.3..他們的情況是這樣的。

第二,數字更具有說服力。

青年作家粥左羅在提及2014年畢業後的成長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擺過地攤,在北京西單做過服裝售貨員,從早上10點站到晚上10點,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會問自己:我是不是一無是處?

後來是什麼改變了他。2015年8月,陰差陽錯地進入了一家叫創業邦媒體做小編,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算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寫作改變了他。

進入新媒體後,他苦練寫作能力,連續寫出了多篇10萬+爆文,6個月從小編做到了創業邦新媒體運營經理,月入兩萬。

2016年,他沒投過任何簡歷,卻因為寫作能力,拿到了5個月薪2萬-5萬的工作機會。

2017年3月,因為寫作能力,他成功跳槽,躍升為年薪50萬的內容副總裁兼首席新媒體講師,線上課程銷售額超1000萬,線下服務過500強企業,一天的課時費5.9萬。

2018年3月,離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創立自媒體運營公眾號,8月發起成長社群,至今超7000人付費加入,併成為年度優質社群,同時出版了第一本書。

畢業四年,3年時間寫了300萬字,從月薪2300元,到賺到第一個100萬,職場者更應該推崇的,是讓生長經歷中多增添一些里程碑的數字。

讓數據幫你說話,增強你的說服力。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第三,只有可量化,才能更好的應對商業世界之中的不確定。

“大概”,“差不多”,”應該是“…這樣模糊的字眼,會給一個合作,一個項目,一次交談,一個任務,造成不可判斷的尷尬。

只有冰冷的數字,才能精確反應真實的情況。

比如客戶說,我下個月再跟你確定這個事情。你更應該問的一句:吳總,您說的下個月,是指上旬呢,還是下旬呢。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需要到那個時候,再來談這個事情,您方便給我說說嗎。

2).職業化

在職場中,訓練自己使用可量化的方式,來開展及總結自己的工作。

這就是一種職業化的訓練。

就如上面所說,你究竟是給出似是而非的信息呢,還是儘可能提供精確的數字,決定了別人判斷你,夠不夠“職業”

一個優秀的人力資源通過對數據的統計跟調查,得出這樣的分析:

入職1個月內離職,大概率是HR的原因。因為員工沒有得到HR對企業,對公司流程,對工作基本職責內容的指引。

入職3個月離職,大概率是主管的原因。員工對主管的風格,交流方式,乃至能力品格,都有可能失望離開。

入職6個月離職,往往是因為企業文化。

入職12個月離職,多半跟自己的能力有關。

入職36個月離職,更多是因為公司的發展。

入職72個月離職,集中表現為個人自身的發展,比如想自己創業。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3).穩定性

職場中不乏聰明的有能力的人,單從能力來說,完完全全可以獨當一面。

某些關鍵時刻,卻經常掉鏈子,找不到人,次數多了,便會被貼上“不靠譜”的標籤,從而漸漸失去一些原本很好的商業機會。

8月份,樸實的朴樹去錄製一檔電視節目,當節目錄到一半的時候,朴樹說:到點了,我得回去睡覺了。我歲數大了,我要回家睡覺了。

然後就走了,是真的走了,就這個舉動,引起了全網熱評。

這裡有兩個點:第一,朴樹只有一個。第二,職場中儘量避免不職業的表現。

普通職場人的基本生存法則:上進乖巧,活好話少。

在職場中,事事有迴應件件有著落是我們更應該推崇的職業態度,是努力的方向,與之匹配的是你的可量化,職業化,穩定性,這會讓你的老闆,讓你的客戶心裡更加踏實,你也將贏得更多的機會。職場人,共勉。

什麼才是決定你薪資待遇的關鍵,職場的優秀與平庸,就看這3個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