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圖說中國之中國天文曆法
請叫我小賤賤
1/12 張衡,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人,章帝建初三年生,卒於永和四年,是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2/12 劉洪,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人,約東漢永建四年生,約建安十五年卒,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被後世尊為“算聖”。
3/12 祖沖之,南北朝時期人,漢族人,字文遠。生於宋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南北朝時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在天文曆法方面,他所編制的《大明曆》,是當時最精密的歷法。在數學方面,他推算出準確到六位小數的圓周率,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成績。
4/12 劉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冀縣)人,生於公元544年,隋代天文學家。著力研習《九章算術》《周髀》《七曜曆書》等,還著有《稽極》10卷,《曆書》10卷。提出新法,編有《皇極曆》,在曆法中首次考慮太陽視差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用三次差內插法來計算日月視差運動速度,推算出五星位置和日、月食的起運時刻。這是中國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
5/12 僧一行,本名張遂,唐代傑出天文學家。生於唐高宗弘道元年,卒於玄宗開元十五年。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線緯度一度之長,編制了《大衍曆》。開元十七年,《大衍曆》頒佈實行,並一直沿用達八百年之久。
6/12 蘇頌,宋代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藥物學家。字子容,漢族,福建泉州南安人。宋真宗天禧四年生於蘆山堂,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蘇頌作為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在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有突出貢獻。
7/12 郭守敬,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專家。字若思,漢族,順德邢臺人。生於元太宗三年,卒於元仁宗延祐二年。1276年郭守敬修訂新曆法,經4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歷》,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1981年,為紀念郭守敬誕辰750週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
8/12 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教名保祿,漢族,明朝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明末傑出科學家、天文學家。徐光啟在天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曆法的修訂和《崇禎曆書》的編譯。
9/12 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漢族,宣城人。清初著名的天文、數學家,為清代“歷算第一名家”和“開山之祖”。著作有《明史歷志擬稿》《歷學疑問》《古今曆法通考》《勿庵歷算書目》等。
10/12 李善蘭,原名心蘭,中國清代數學家、天文學家、力學家、植物學家。浙江海寧人,清嘉慶十五年生,光緒八年卒。他與人合譯的英國著作《天文學綱要》一書,中譯本名《談天》,首次向中國介紹了一系列天文新發現,如恆星周年視差、光行差、小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等。使近代天文學第一次系統地傳入中國。
11/12 天文學家高魯(1877年~1947年),字曙青,號叔欽,福建長樂人。為中國現代天文學奠基人之一。在中央觀象臺臺長任內主持編制新曆,創辦《觀象叢報》《氣象月刊》,後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長,發起籌建紫金山天文臺,參與選址工作,是中國天文學會創始人。
12/12 張鈺哲(1902年~1986年),福建閩侯人,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歷任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教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臺長、名譽臺長。為了表彰他在天文學上的貢獻,1978年8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宣佈,將第2051號小行星定名為“張”(zhang)。
2017-04-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