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甜品 鄔達克 蛋糕 美國 看懂上海 2017-06-17

摘要

國際飯店(Park Hotel)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飯店之一,有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之稱。飯店地處繁華的南京西路(近黃河路口),對面是風景如畫的人民公園。

歷史上,國際飯店是名流匯聚之所,1949年之前宋美齡,張學良,陳納德等都是常客。1949年當時的陳毅市長在飯店接見了解放軍團以上指揮員,1959年,郭沫若登上飯店屋頂欣然題詩兩首。不少名流學者為飯店留下的詩、書、畫作品,如今都成為飯店的傳世之寶。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30年代的摩天大樓

世界著名的建築大師貝聿銘,回憶起他的童年時曾經說過,最早引起他對建築感興趣的就是國際飯店。

國際飯店建成於1934年12月底,高24層,其中地下2層,地面以上高83.8m,鋼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樓板。建成後近30年,它是“遠東第一高樓”,直至後來的半個世紀,國際飯店始終保持著上海高度的神話,是上海的象徵。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1974年攝

國際飯店開張後,當時軍政要員、社會名流常常在這裡設宴,成為社會上層的活動場地之一。陳納德和陳香梅在14樓摩天廳宴請過朋友。當年梅蘭芳宴請卓別林的“孔雀廳”如今已改名為“豐澤樓”。不少社會名流和外國政要都會選擇在此下榻,張學良、梅蘭芳、胡碟、卓別林等也都在這裡入住過。上海解放初,陳毅市長曾在國際飯店接見解放軍團以上的指揮員。1959年,郭沫若來上海時,曾登上飯店最高層,觀賞上海市容,並欣然題詩兩首。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建於80多年前的旋轉大門還在旋轉

或許有人留意到了,國際飯店的英文名稱為什麼是“Park Hotel”而不是“International Hotel”?

這是因為80多歲的國際飯店,當時是由金城、鹽業、大陸、中南四大銀行共同投資興建的,建造初衷不是飯店而是銀行,叫“四行儲蓄會大廈”。建成後不久追加投資改為飯店,它是中國人自己籌資建造的第一幢摩天大樓,也是上世紀30年代亞洲最先進的酒店。因其坐落在Park Road旁(派克路,即今黃河路)故而得名Park Hotel。馬路面對又是綠草茵茵的英國人開的跑馬廳(解放後改為人民公園),花園飯店之名與此環境也十分相宜,所以Park Hotel的英文名字至今未變。

上海的鄔達克音符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從昔日跑馬廳看國際飯店

要說四行儲蓄會大廈的選址,就當時來看具有很好的戰略眼光。它建在上海最繁華的黃金市口——靜安寺路派克路轉角(靜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坐北朝南,面對英人開設的大賭場——跑馬廳,西側是即將建成的遠東第一流影院——大光明大戲院,東毗大新公司(今市百一店),永安公司(今華聯商廈)等大型百貨公司,再往東又可直通外灘,這正是商業與娛樂的交匯點。

為建成最有標誌性的摩天樓,四行儲蓄會邀請多家知名外國公司設計,最後,鄔達克在這次競標中表現突出,終於拿下足以使自己名垂青史的重要工程。究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意義來說,無疑是鄔達克作品中影響最大的一個。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鄔達克是上個世紀20至40年代活躍於上海的著名匈牙利籍建築設計師,由他設計並在上海建成的建築作品超過60件,其中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武康大樓等都是家喻戶曉的地標性建築。

那個年代裡,在上海這種軟弱地基上蓋摩天大樓,技術問題是最關鍵的。在建“遠東第一高樓”的設想提出以後,很多人都持懷疑態度,包括公和洋行、康益洋行等滬上大公司,甚至大樓的結構工程師也沒有把握,是鄔達克敏銳的判斷和大膽的決定促成了大樓的最終建成。

國際飯店外形仿美國早期摩天樓形式,立面強調垂直線條,層層收進直達頂端,高聳且穩定的外部輪廓,尤其是十五層以上呈階梯狀的塔樓,表現出美國裝飾藝術風格的典型特徵。所有材料均取之國內,底層到三層鑲貼青島嶗山黑花崗岩飾面,4層以上全部鑲貼棕色泰山面磚,顯得非常典雅莊重。大堂地坪全部採用國產大理石,與當時流行的意大利大理石相比,不僅價格經濟,而且更顯中國實力。大廈的二、三層及14層用巨型圓角玻璃鑲貼,顯示了強烈的現代感和立體感。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建造中的國際飯店

國際飯店於1931年3月設計,1934年12月竣工,歷時超過三年半,所費地價、建造造價共420萬元。

2010年12月19日,匈牙利德布勒森現代藝術基金會向上海國際飯店贈送了一幅鄔達克肖像畫,以表彰上海國際飯店在完整保存鄔達克歷史遺蹟和史料上做出的巨大貢獻。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匈牙利駐滬總領事庫蒂·拉斯洛(左一)、匈牙利德布勒森現代藝術基金會會長Koncz Sandor(右一)向上海國際飯店總經理竺培基捐贈鄔達克肖像

國際飯店之“最”

如今,國際飯店所在的人民廣場早已高樓林立,而經歷了八十多年風雨的國際飯店依然保持著當年莊重大方、富麗堂皇的雄姿。更值得一提的是,從1950年底,國際飯店樓頂中心旗杆一直被當作上海城市平面座標的原點。

為了統一上海市的平面座標,市地政局對全市進行三角測量,以國際飯店樓頂的中心旗杆為平面座標,而確定了上海的“零”位置。如今在底層大堂豎起一米高的標誌柱。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國際飯店大堂裡上海城市座標原點

除了令人歎為觀止的高度和得天獨厚的“零”點位置之外,在上海近代飯店史上,國際飯店還創下數箇中國“之最”:

  • 最早採用酒店管理國際標準

  • 最早使用消防自動噴淋裝置和報警系統

  • 最早擁有客房呼叫系統

  • 最早使用信號控制的自動電梯

  • 最早開通中美長途電話

  • 最早擁有金庫,且為目前唯一擁有正在使用的金庫的酒店

  • 最早開辦員工培訓所,使用“侍應生”的名詞概念

  • 最早擁有球隊、樂隊、合唱團和彩色印刷間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國際飯店侍應生令人耳目一新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成立於40年代中期的飯店樂隊

2006年,國際飯店被國務院批准為第6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難忘國際飯店西餅屋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民國彩色軍事明信片《上海國際飯店》

上世紀30年代的“遠東第一高樓”,是當年紙醉金迷的上海地標。不僅新人們會將自己的婚宴之地選定在這裡,那個年代也是紳士名媛們不可錯過的社交地。這裡的甜點下午茶,從那個年代傳承而來,見證著近一個世紀的不盡風流。

而今浮華褪去,經典的西點口味卻一直沒變。側門的西餅屋,依舊每天排著長長的隊伍,自然少不了老上海的阿姨爺叔,有時還能看到衣冠楚楚的老克勒出現,就為這一口滋味。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蝴蝶酥

太遠的不必說,在我爹爹姆媽年輕時軋朋友,在國際飯店喝杯咖啡吃塊蝴蝶酥,也算是一件奢侈事。蝴蝶酥其實不難做,可要做得好,卻也不容易。一般的蝴蝶酥脆歸脆,可是平平癟癟,總少了幾分酥鬆與香甜。

國際飯店的蝴蝶酥,兩片“翅膀”是蓬起來的,又酥又脆不必說,奶香濃郁又不膩,吃完後回味起來舌尖還有股自然的甜香。除了正統蝴蝶酥,國際飯店還有一種加了芝士粉和胡椒粉的鹹味芝士蝴蝶酥,黃油香裡的奇妙鹹味留連在脣齒間,嗲哦。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酒醉蛋糕

略像拿破崙的酒醉蛋糕是老食客才知道的招牌限量點心,雜糅了中式與西式的做法,據說光是酥皮製作就要花上兩小時,蛋糕裡還要放白酒,全上海會做的師傅也就兩位而已。糖粉酥皮中間夾著添了白酒的清蛋糕,淡淡的酒香中和了甜味,溫和的滋味讓人的心情都不禁微醺起來。

我姆媽就很喜歡這個酒醉蛋糕,小編以前去買時問過“裡面人”,酒醉蛋糕每天兩批,一批早上9點多,一批下午2點多,賣完就沒了。運氣好的話中午飯點還能買到早上剩餘的。但有時候一些客人來一買就是三五十份,一下去了一半,排在靠後些的吃客就只能撲了個空。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國際飯店側門(黃河路)西餅屋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下午茶套餐

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在大堂點上一份下午茶套餐,將特色西點一網打盡,飽足口腹之慾。套餐包括酥皮類和糕點類,份量不多,也稱不上最精緻,但都是新鮮製作的,口味不會差,最主要的還是追憶到了一份情結。不過老字號的“脾氣”也是人盡皆知,無論是蛋糕還是蝴蝶酥還是下午茶,每天都是售完為止,不早些去可能真的會白跑一趟!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國際飯店與外白渡橋

部分內容摘自:同濟大學校報電子版《聆聽上海的鄔達克音符 國際飯店:“遠東第一高樓”》,作者華霞虹;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國際飯店:30年代遠東第一高樓

←長按二維碼訂閱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