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訴你,如果企業被阿里或者騰訊收購,哪邊活得更好

當公司面臨是被阿里還是騰訊收購之時,基本上已經可以說明創始人的能力了,這不僅僅只是賺錢的能力,更多的是來自於國內互聯網兩大巨頭的認可。

一篇文章告訴你,如果企業被阿里或者騰訊收購,哪邊活得更好

其實縱觀騰訊和阿里近些年的投資活動,我們不難發現:騰訊在投資上採取“北約模式”,基於理性合作出發,被投公司的自主權力不受影響;

一篇文章告訴你,如果企業被阿里或者騰訊收購,哪邊活得更好

而阿里則傾向於“蘇聯模式”,講究一箇中央、一個領袖。

一篇文章告訴你,如果企業被阿里或者騰訊收購,哪邊活得更好

也就是說,

騰訊願意給足創業者發展空間、不強求所投企業與自身業務結合。

不追求控股,甚至不要求大股東,而是通過小比例佔股的方式投資。

性質有點像我們平時所說的財務投資人,“只求共生、不求擁有,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

而阿里更傾向於在投資中佔有更多話語權。

習慣於先從少數股權投資開始,展開商業合作,當對阿里的業務戰略價值越來越大時,選擇增加投資或完全收購這家公司。

整個過程中十分注重控制權,“想要的會不惜一切代價搞到手”。

一篇文章告訴你,如果企業被阿里或者騰訊收購,哪邊活得更好

拿拼多多和餓了麼來舉例:

最開始拼多多並沒有獲得騰訊的融資,C輪之後騰訊加入進來,

截至目前,黃崢共佔有拼多多50.7%的股權,而騰訊則佔股18.5%。

一篇文章告訴你,如果企業被阿里或者騰訊收購,哪邊活得更好

在談到與騰訊的關係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表示,

所謂的“扶持論“並不盡然,兩家公司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我死了騰訊不會死,騰訊有千千萬萬個兒子”。

反觀阿里對餓了麼的投資歷程:

自2016年阿里開啟對餓了麼第一筆12.5億美金的戰略投資之後的兩年間,

阿里陸續將餓了麼的財務、公關、HR系統改為阿里式。

最終,在2018年4月1日下午,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發郵件宣佈接受阿里巴巴的收購邀約。

一篇文章告訴你,如果企業被阿里或者騰訊收購,哪邊活得更好

此外,根據公開信息統計,截至7月30日,

阿里投資的項目,E輪以後、戰略投資和PIPE投資項目的比例達到52.9%,

而騰訊對應的數字是32.9%;而在2017年,阿里和騰訊的這組數據分別是49.1%和20.8%。

在這其中,2017年阿里獨立投資的佔38%,領投佔40%,二者合計78%,

騰訊該項數據為63%,而阿里跟投的比例只有4%,騰訊則高達23%。

由此可見,阿里強調“控制權”,而騰訊則更像一個早期的“財務投資人”。

一篇文章告訴你,如果企業被阿里或者騰訊收購,哪邊活得更好

阿里是一個不放權的公司,收購了必定安排自己人,如果創始人理念與集團不合則會直接排擠,套現走人。

騰訊是放權的公司,投資後只提供資本及業務支持,董事會也不拿絕對投票權,所以公司會按照創始人的意願發展。

阿里看中的企業,如果沒有被收購的意願,阿里會想盡辦法拿下。

騰訊看中的企業,如果沒有被入股的醫院,騰訊會想盡辦法複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