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千萬,現今卻無人問津的宋代吉州窯

陶瓷 瓷器 藝術 手工藝 老陳論古董 老陳論古董 2017-08-02

價值千萬,現今卻無人問津的宋代吉州窯吉州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作為江南地區(江西吉安)一座舉世聞名的綜合性瓷窯,它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與漢民族藝術特色。吉州窯的豐富燒瓷,經驗和名工巧匠對江西地區瓷業的發展提高,曾起過相當重要的促進作用。吉州古窯興於晚唐,盛於兩宋,衰於元末,因地命名,因當時永和又為東昌縣治,故又名東昌窯、永和窯。吉州窯產品精美豐富,尤以黑釉瓷(亦稱天目釉瓷)產品著稱,其“木葉天目”和“剪紙貼花天目”飲譽中外。

價值千萬,現今卻無人問津的宋代吉州窯吉州窯是中國現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窯遺址之一。它始於晚唐,興於五代、北宋,極盛於南宋,而衰於元末,距今已有 1200多年的歷史。宋時,永和陶瓷業興旺,“闢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條花街”。錦繡鋪有幾千戶,百尺層樓萬餘家。吉州窯是中國古代黑釉釉瓷生產中心之一。所產瓷器種類繁多,已發現的瓷形有120餘種。按胎釉可分為青釉瓷、乳白釉瓷、綠釉瓷、黑釉瓷、彩繪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價值千萬,現今卻無人問津的宋代吉州窯吉州窯瓷器種類繁多,紋樣裝飾豐富多彩。按胎釉可分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繪和綠釉等類。在裝飾技法上採用灑釉、剪紙、貼花、剔花、印花、彩繪、劃花和堆塑等,變幻無窮,在瓷器的實用性與藝術性上得到統一。

價值千萬,現今卻無人問津的宋代吉州窯「剪紙漏花」是流行於宋代的剪紙藝術,吉州窯工匠巧妙的將其移植在瓷器上作為裝飾,別富情趣。器內壁施釉技法,先於生胚器上施含鐵質成份較低的黑褐色底釉,而後再將處理過、沾染含鐵較高的墨釉剪紙漏花紋貼於黑釉之上,上,一次燒成,因而產生斑駁黃釉上剪紙漏花的裝飾趣味。茶器內壁施褐黃釉,並貼飾剪紙漏花紋,外壁施黑白釉不及底,露胎底足無釉。胎質較鬆,成色灰黃。

價值千萬,現今卻無人問津的宋代吉州窯此盞敞口,折沿,斜腹,小圈底,整體器形斗笠狀,勻稱敦厚。茶色釉上間雜黑色條紋,由盞心向外呈散射狀,自然隨意而不做作。盞心以黑色釉做剪紙貼花,和四周散射狀黑色釉相呼應,自有古拙雅緻之氣。

價值千萬,現今卻無人問津的宋代吉州窯江西吉州窯創燒於唐末五代,文獻中有“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的記載。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館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窯的名貴產品。1975年,在東京博物館舉辦日本出土的中國陶瓷展覽,吉州窯的兔毫斑、鷓鴣斑和玳瑁斑成為傳世珍品,日本國珍藏的剪紙貼花盞被譽為國寶。

價值千萬,現今卻無人問津的宋代吉州窯吉州窯是宋代著名的民間窯口,創燒於唐末五代時期,以燒造罐、瓶、盤、碗日常生活用瓷為主。吉州窯在制瓷業交流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兼採宋代南北名窯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宋代吉州窯器物裝飾手法極為豐富,此拍品所應用的 “白釉彩繪”是在磁州窯的影響下創燒的,開後來景德鎮青花瓷之先河,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有重大意義。

價值千萬,現今卻無人問津的宋代吉州窯此拍品為兩件一對,外觀基本一致。直口微斂,筒狀深腹,下腹弧內收,下承圈足,上配圓蓋,與罐口等大,蓋沿曲線平緩,狀似斗笠。胎色米白,胎體細密,胎壁較厚,但結構合理,均衡莊重,實用與美觀兼具。內壁留有清晰的輪制紋理,外壁修刮相對平整,線條優美。內壁及口沿上無釉,外壁罩稀薄之透明白釉,白釉泛黃,白度很低但透明度較高,釉下以黑褐彩彩繪裝飾。

價值千萬,現今卻無人問津的宋代吉州窯口沿外寬帶紋及弦紋各一週,腹部主題紋飾為雙面六曲葵花形開光內繪奔跑的小鹿一隻,腳下幾筆添作草叢,整個造型動態十足,極具生活氣息。圖案僅寥寥數筆,但線條流暢,手法靈活。開光以外地子滿繪纏枝卷葉牡丹紋,紋飾清晰,線條流暢纖細,頗具工筆畫法精緻之美。器蓋亦以釉下黑褐彩寬帶紋及弦紋裝飾沿部,頂面繪折枝菊花。以開光形式組織紋飾並輔以地紋,使畫面飽滿又主次分明;白釉黑花裝飾對比強烈,奔鹿、牡丹等吉祥寓意的紋飾充滿濃郁的民間色彩,充分表現出吉州窯工匠們嫻熟的瓷繪技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