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深圳修陶瓷

當你陷入人生低谷時,你會做些什麼呢?

我曾經寫過這樣一段:

「負能量爆棚的時候,你是對抗不了的。你只能做些日常小事,看書,打掃,看電影,逛街,不要想不要急,不依賴不沉溺,等它自己離開。」

現在,我想修改一下:

你不但要好好做那些日常小事,你還可以培養一門愛好,把自己沉浸在喜歡的事情裡,日日精進。或許有一天,這件喜歡的事情,能帶你走出低谷,和更好的人生相遇。

今天要說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角瑞玲,曾經開垮一家餐飲店,虧了20萬,整個人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如今,她靠著修陶瓷的手藝,一點點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是「100個有趣的平凡人」系列文章第 1 篇

1

從上市公司離職那年,瑞玲下定決心,要自己做點什麼。老公工作穩定,孩子需要陪伴,一家子兩個人都上班,多沒意思。

人生一定還有其他可能性,總不能被兩點一線給困死不是。

瑞玲是個80後,設計師,曾經在廣告公司,加班熬夜,不亦樂乎。後來在上市公司,見識了更豐富的商業世界。奈何有顆不安分的心,當她感覺到,心底那股向上生長的勁兒消失了,又一次果斷提了辭職。

這一辭職,就是5年,她再也沒上過一天班。

剛辭職出來,她每天帶帶娃,培養培養愛好,琢磨琢磨接下來的方向,享受了一段十分放鬆的慢時光。

但在深圳這座快節奏的城市,閒適的日子久了,是會令人不安的,畢竟家裡也沒有礦。

她想過很多方向,考察了很多項目,手工藝、鄉土物產……但都發現,那些看起來很美好的事物,實際做起來,要想賺錢,就太難了。

左思右想,她決定開一家餐飲店。於是迅速投錢進去,選址、裝修、招人、設計菜品,開始營業。雖然很累,但有事可做了,她重新感到充實起來。

然而,充實並不能帶來心安。每天起早貪黑,並沒有換來理想的收益。

餐飲店做了大半年,關門大吉了。

這灰暗的大半年讓她明白,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換來幸運。

從沒做過生意的人,花起錢來根本不知道心疼,直到收尾的時候,一算,虧了20萬。她從小沒受過什麼正經打擊,這一次,徹底蔫兒了。

再次回到全職帶娃的狀態,她又焦慮,又糾結,感覺自己在家帶了幾年娃,都不知道出去能做什麼了。做設計?內心不全然願意,就算願意,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嗎?天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多物美價廉。

她整個人都慫了,跟老公說:“完了,我會不會只能去當個服務員了?”

2

人在絕望的時候,是如何發現前方有光的呢?

瑞玲一直都很喜歡做手工,曾試過零基礎學鉤針、棒針,家裡好多美美的抱枕,都是她親自設計圖樣、親手編織的。

她在深圳修陶瓷

她也喜歡傳統的東西,朋友圈有賣古陶瓷的,自己偶爾也會買些老瓷片來,做些小玩意。

她在深圳修陶瓷

▲這是瑞玲自己做的一個香插,用的是老碗底和木頭。

也是機緣巧合,有天她突然發現,還有修陶瓷這麼一門手藝可以學,她頓時充滿興趣。剛好,老公的堂妹在景德鎮,介紹了一個上課的地方給她。就這樣,她學起了鋦瓷。

鋦瓷是什麼?

最常見的形式,是將銅皮剪成菱形,磨出釘角,再在陶瓷上打孔,裝上去,最後抹蛋清、石灰固定。用天然的材料,完成破碎瓷器的修補。

很簡單嗎?

並不簡單。

鋦瓷是個力氣活。銅皮都是手工剪下來,一開始她剪不動,同學們都開玩笑:還得拿回去給老公剪。

銅皮的碎末也特別容易扎到手,有的甚至還有銅毒,比被普通的刀扎到疼多了。學鋦瓷以後,受傷成了家常便飯。

瑞玲在景德鎮逛到的一個瓷杯,一開始她不知道瓷杯是裂的,只覺得很好看,和店主聊天時,店主得知她會做陶瓷修復,便送了給她。修復這個瓷杯採用的工藝便是鋦瓷。

她在深圳修陶瓷

▲在景德鎮逛到的瓷杯

學了一段時間鋦瓷後,碰到東京藝術大學的一位漆藝教授來深圳教金繕,同學通知了她,她二話不說,立馬又報名去學了金繕。

學金繕更慘,因為要用到大漆,很多人對大漆過敏,她也不例外。最嚴重的一次,臉和脖子都腫得跟豬頭一樣,在家休養了一個月才好。好在那一次過後,似乎就對大漆脫敏了。

金繕是門考驗耐心的活。有一次,她修補一個玉鐲,感覺跟著了魔似的,上金之後又重新上金,怎麼做都不滿意。

頭兩三次還算淡定,不好就直接抹掉重做,到第七八次時,心裡就開始抓狂了,要不要重來呢?可能只是沾了一點點灰,或者只是有一點點不平整,她“強迫症”犯了,非要弄到完美不可。

但經過這一次之後,她突然發現,金繕沒那麼難了,做起來順手多了,她感嘆,付出還是會有回報的。

她在深圳修陶瓷

▲朋友的玉鐲(不是讓她修到抓狂的那隻),被小孩摔碎了,因為是結婚時媽媽送的,於是送來給她修,用金漆一修補,別有一番韻味。

學修陶瓷那大半年,她經常收一些“破破爛爛”的玩意,一邊練手一邊玩兒,雖然沒有收入,但內心平靜了許多。

她在深圳修陶瓷

▲過敏在家休養的那段時間,她閒著無聊,找來兩片花紋不同,但意外很搭的老瓷片,和木頭拼在一起,做了一個小花盆,很有趣有沒有?

3

學成歸來,瑞玲又陷入了新一輪的迷茫。或者說,這回的迷茫,和之前不太一樣。

之前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方向在哪裡。現在是,有了方向,但還不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走。

想了一陣子,她決定找個地方,開個工作室。想到上回開餐飲店的慘痛教訓,她不敢再大手大腳花錢了,先找個便宜的地兒吧。

於是跑去了一趟茶葉市場,遇到一個熱心腸的茶葉店老闆,帶著她樓上樓下跑。雖然最後沒在那租鋪,卻和茶葉店老闆成了朋友。

後來,她在瓷畫館找了個地方,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好歹是有了自己的地盤。

工作室開起來,一開始,是沒什麼生意的。

怎麼辦呢?總要做點宣傳吧。

她就在微博、抖音、閒魚上都發了發自己的作品,偶爾更新一下。迴音呢是一點都沒有。

過了那一陣子,那些APP她都懶得打開了,生意就靠朋友或客戶介紹。

手上有事做,心裡有歡喜,就不會去想太多,朝著一個點,堅定地往前走就是了。

直到去年年底,很神奇的,突然就有人從微博、抖音、閒魚找過來了。以前躺在微信裡連點贊之交都算不上的人,突然都來問一問了。她的生意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聽說過一句話:你不要去找錢,等你成長了,錢會來找你的。

以前她不太明白,但現在,越來越篤信這句話。

她在深圳修陶瓷

4

剛開始接活的時候,瑞玲心裡特別虛,報價報得特別吃力。報高了,怕單跑了,報低了,自己又難受。主要是,一個單得做好幾天,每天都坐到腰痠背疼。

後來做得多了,才慢慢攢足了信心。客戶送一個物件過來,看一眼,基本上就知道,怎麼修會更好看。

前陣子,有個客戶送來兩個杯子,她覺得用金繕比較適合。但客戶想要鋦瓷,而且要用銀做成梅花釘。她不喜歡那些花裡胡哨的式樣,還是要簡單大方的才好。和客戶談不攏,不接這個單也罷。

她還是相信,要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也才會喜歡。

有個客戶,買了個吉祥粉彩碟,沒花多少錢,修補的價格要比買貴好幾倍,但她還是拿來修了。修好之後,客戶很是喜歡,說比原來更好看了,沒過多久,又寄了一個東西來修。

她在深圳修陶瓷

設計師出身的瑞玲,擅長在修補中加點創新,讓物件變得更有設計感。

傳統的鋦釘,都是菱形或柳葉形,她給這個杯子做了個圓釘,一下子就變得特別起來。很多客戶過來看到,都很喜歡。

她在深圳修陶瓷

給這個柴燒杯的杯底做金繕時,她覺得,全部上金不太好看,就只上了一圈金線,其他地方保留黑漆,反而更別緻。

她在深圳修陶瓷

她還幫一個客戶設計過一個“度”字的logo,印章的款式,做成鋦釘,鑲在壺上,獨一無二。

她在深圳修陶瓷

這些小小的成就,聚沙成塔,讓她有力量打開一個更大的世界。

有一次,法國美協主席雷米·艾融來中國,逛到她的工作室,對她的作品大加讚賞,還主動要了她的微信,說自己家裡也有很多老瓷器要修。

她在深圳修陶瓷

▲法國美協主席雷米·艾融在瑞玲的工作室

陶瓷修復從來不只是手上的技藝,也有關沉甸甸的歷史。她得空就去看各種展覽,補習關於陶瓷、紫砂、玉石的知識點。

因為經常修茶壺,她對茶藝提起了興趣,順便就考了個茶藝師。

用瑞玲的話來說,學手工就是一個“大坑”,學完一樣,又想學另一樣,漆藝、木工、篆刻……她買了好多木頭,沒事就在家削啊雕啊,又買了一堆石頭,自己學著刻印章。

這樣的生活,不好玩都不行吶。

她在深圳修陶瓷

▲螺鈿鑲嵌,漆藝和修復的結合。

她在深圳修陶瓷

▲第一次自己刻的印章


5

對於瑞玲而言,修復陶瓷,也是修復內心的過程。在談及修陶瓷帶給自己的影響時,她反覆提到的一個詞,是“平靜”。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看一場喜劇、吃一頓大餐、談一場戀愛都不一樣,它帶來的,不是一時的快樂,而是平靜的、長久的、深深的愉悅。

蔡康永說過一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樂,是平靜。

情緒來來去去,只有內心的平靜,才能幫助你,在前路幽暗時,不輕易放棄,在春風得意時,仍記得初心。

眼見許多同行,選擇去開班授課、帶徒弟,她知道那樣比較賺錢,但她不想。她還是更願意,找個安靜的角落,默默地做喜歡的事情。

一天晚上,她和老公帶孩子去山上踢球,下山的路上,看到山下燈火通明,大片大片的小格子,發出暖黃色的亮光。

她轉過頭跟老公說:“我突然感覺,人很可悲,住在這些密密麻麻的小框框裡。”

多少人在這些小格子裡,框住了自己的一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