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有如此雄厚的防禦力,先進的俄製反裝甲導彈也能貫穿絕大部分用於西方坦克的裝甲。在2006年以黎戰爭中,以色列就損失了5輛最先進的梅卡瓦Mk4坦克,以色列地面部隊有多達52輛梅卡瓦戰車遭到擊傷,其中45輛被各式反裝甲導彈擊中,其中有22輛被導彈貫穿,5輛摧毀。總共有23名車組成員傷亡。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有如此雄厚的防禦力,先進的俄製反裝甲導彈也能貫穿絕大部分用於西方坦克的裝甲。在2006年以黎戰爭中,以色列就損失了5輛最先進的梅卡瓦Mk4坦克,以色列地面部隊有多達52輛梅卡瓦戰車遭到擊傷,其中45輛被各式反裝甲導彈擊中,其中有22輛被導彈貫穿,5輛摧毀。總共有23名車組成員傷亡。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面對戰場上日益複雜的威脅,它們不只是來自頂攻的武器,常規反裝甲武器,還包括了非常規的即造爆裂物等,因此必然需要360度的防護,坦克裝甲的設計佈局上,基本上以正面60度為防護重點,而側面的複合裝甲不是較薄就是無複合裝甲,更別提背面基本上是中口徑武器就可擊破的程度。25mm炮彈可以輕易地貫穿M1坦克發動機柵欄),實戰當中現代坦克已經很難隨時確保以裝甲最雄厚的部位面對敵人,強調重點防禦的時代已經過去,坦克需要的是能超越傳統被動裝甲性能的新防禦手段,主動防禦系統。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有如此雄厚的防禦力,先進的俄製反裝甲導彈也能貫穿絕大部分用於西方坦克的裝甲。在2006年以黎戰爭中,以色列就損失了5輛最先進的梅卡瓦Mk4坦克,以色列地面部隊有多達52輛梅卡瓦戰車遭到擊傷,其中45輛被各式反裝甲導彈擊中,其中有22輛被導彈貫穿,5輛摧毀。總共有23名車組成員傷亡。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面對戰場上日益複雜的威脅,它們不只是來自頂攻的武器,常規反裝甲武器,還包括了非常規的即造爆裂物等,因此必然需要360度的防護,坦克裝甲的設計佈局上,基本上以正面60度為防護重點,而側面的複合裝甲不是較薄就是無複合裝甲,更別提背面基本上是中口徑武器就可擊破的程度。25mm炮彈可以輕易地貫穿M1坦克發動機柵欄),實戰當中現代坦克已經很難隨時確保以裝甲最雄厚的部位面對敵人,強調重點防禦的時代已經過去,坦克需要的是能超越傳統被動裝甲性能的新防禦手段,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俄羅斯1958年開始了第一套主動防禦系統的驗證,於1960年代時又分別推出了「雨」及「氮」主動防禦系統,當時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在車上安放垂直面與水平面的定向破片炸藥,將偵測到的來襲物炸燬,但當時的系統既無法判別來襲物的真偽,凡是有東西飛過就炸,嚴重的威脅靠近的任何人,而且攔截範圍有限,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有如此雄厚的防禦力,先進的俄製反裝甲導彈也能貫穿絕大部分用於西方坦克的裝甲。在2006年以黎戰爭中,以色列就損失了5輛最先進的梅卡瓦Mk4坦克,以色列地面部隊有多達52輛梅卡瓦戰車遭到擊傷,其中45輛被各式反裝甲導彈擊中,其中有22輛被導彈貫穿,5輛摧毀。總共有23名車組成員傷亡。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面對戰場上日益複雜的威脅,它們不只是來自頂攻的武器,常規反裝甲武器,還包括了非常規的即造爆裂物等,因此必然需要360度的防護,坦克裝甲的設計佈局上,基本上以正面60度為防護重點,而側面的複合裝甲不是較薄就是無複合裝甲,更別提背面基本上是中口徑武器就可擊破的程度。25mm炮彈可以輕易地貫穿M1坦克發動機柵欄),實戰當中現代坦克已經很難隨時確保以裝甲最雄厚的部位面對敵人,強調重點防禦的時代已經過去,坦克需要的是能超越傳統被動裝甲性能的新防禦手段,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俄羅斯1958年開始了第一套主動防禦系統的驗證,於1960年代時又分別推出了「雨」及「氮」主動防禦系統,當時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在車上安放垂直面與水平面的定向破片炸藥,將偵測到的來襲物炸燬,但當時的系統既無法判別來襲物的真偽,凡是有東西飛過就炸,嚴重的威脅靠近的任何人,而且攔截範圍有限,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世界第一款實用化的主動防禦系統是於1977~1978年圖拉儀器設計局所研發的畫眉鳥主動防系統,該系統在炮塔兩側各備有4枚107mm攔截火箭,2具24.5Ghz多普勒雷達總成以及炮塔後的電子元件總成,並能攔截雙邊各40度(炮塔前共80度),6-20度的防禦區,畫眉鳥也是全世界第一套經過實戰驗證的APS·在阿富汗戰爭時期,試裝畫眉鳥的蘇聯陸軍T-55戰車,雖然對RPG彈頭的攔截率高達80%·但其雷達卻時常誤判目標(如70-700m/s的子彈)·導致極高的間接傷害,且單套要價3萬美元(1970年代T-55坦克僅要價1.5萬)·因此最終沒有采用畫眉鳥,可提供270度防護的「競技場」加入俄羅斯裝甲部隊的行列,不過競技場的配發率依然不高,2015年亮相的T-14阿瑪塔坦克也搭載了全新的軟殺/硬殺主動防禦系統。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有如此雄厚的防禦力,先進的俄製反裝甲導彈也能貫穿絕大部分用於西方坦克的裝甲。在2006年以黎戰爭中,以色列就損失了5輛最先進的梅卡瓦Mk4坦克,以色列地面部隊有多達52輛梅卡瓦戰車遭到擊傷,其中45輛被各式反裝甲導彈擊中,其中有22輛被導彈貫穿,5輛摧毀。總共有23名車組成員傷亡。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面對戰場上日益複雜的威脅,它們不只是來自頂攻的武器,常規反裝甲武器,還包括了非常規的即造爆裂物等,因此必然需要360度的防護,坦克裝甲的設計佈局上,基本上以正面60度為防護重點,而側面的複合裝甲不是較薄就是無複合裝甲,更別提背面基本上是中口徑武器就可擊破的程度。25mm炮彈可以輕易地貫穿M1坦克發動機柵欄),實戰當中現代坦克已經很難隨時確保以裝甲最雄厚的部位面對敵人,強調重點防禦的時代已經過去,坦克需要的是能超越傳統被動裝甲性能的新防禦手段,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俄羅斯1958年開始了第一套主動防禦系統的驗證,於1960年代時又分別推出了「雨」及「氮」主動防禦系統,當時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在車上安放垂直面與水平面的定向破片炸藥,將偵測到的來襲物炸燬,但當時的系統既無法判別來襲物的真偽,凡是有東西飛過就炸,嚴重的威脅靠近的任何人,而且攔截範圍有限,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世界第一款實用化的主動防禦系統是於1977~1978年圖拉儀器設計局所研發的畫眉鳥主動防系統,該系統在炮塔兩側各備有4枚107mm攔截火箭,2具24.5Ghz多普勒雷達總成以及炮塔後的電子元件總成,並能攔截雙邊各40度(炮塔前共80度),6-20度的防禦區,畫眉鳥也是全世界第一套經過實戰驗證的APS·在阿富汗戰爭時期,試裝畫眉鳥的蘇聯陸軍T-55戰車,雖然對RPG彈頭的攔截率高達80%·但其雷達卻時常誤判目標(如70-700m/s的子彈)·導致極高的間接傷害,且單套要價3萬美元(1970年代T-55坦克僅要價1.5萬)·因此最終沒有采用畫眉鳥,可提供270度防護的「競技場」加入俄羅斯裝甲部隊的行列,不過競技場的配發率依然不高,2015年亮相的T-14阿瑪塔坦克也搭載了全新的軟殺/硬殺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美國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發往往落得曇花一現,美國陸軍在1950年代初就已開始進行主動防禦系統的設計與研發,但沒有一個方案成功地被移轉至整合於平臺上階段。在1990年末,美國國防先進研發計劃署開始主導開發小型低成本全自主主動防禦系統,其裝備被命名為小型低成本攔截裝置並能攔截導彈和炮兵威脅;到了1998年DARPAI開始開發可能裝載在戰車上的全套功能系統?其能力包括電磁反制先進長程距外彈頭·誘餌以及防彈防禦措施等。而到了1999年?陸軍未來戰鬥系統計劃展開後,美國APS開發便顯得更加積極:不幸的是,FCS計劃在20090年被取消,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有如此雄厚的防禦力,先進的俄製反裝甲導彈也能貫穿絕大部分用於西方坦克的裝甲。在2006年以黎戰爭中,以色列就損失了5輛最先進的梅卡瓦Mk4坦克,以色列地面部隊有多達52輛梅卡瓦戰車遭到擊傷,其中45輛被各式反裝甲導彈擊中,其中有22輛被導彈貫穿,5輛摧毀。總共有23名車組成員傷亡。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面對戰場上日益複雜的威脅,它們不只是來自頂攻的武器,常規反裝甲武器,還包括了非常規的即造爆裂物等,因此必然需要360度的防護,坦克裝甲的設計佈局上,基本上以正面60度為防護重點,而側面的複合裝甲不是較薄就是無複合裝甲,更別提背面基本上是中口徑武器就可擊破的程度。25mm炮彈可以輕易地貫穿M1坦克發動機柵欄),實戰當中現代坦克已經很難隨時確保以裝甲最雄厚的部位面對敵人,強調重點防禦的時代已經過去,坦克需要的是能超越傳統被動裝甲性能的新防禦手段,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俄羅斯1958年開始了第一套主動防禦系統的驗證,於1960年代時又分別推出了「雨」及「氮」主動防禦系統,當時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在車上安放垂直面與水平面的定向破片炸藥,將偵測到的來襲物炸燬,但當時的系統既無法判別來襲物的真偽,凡是有東西飛過就炸,嚴重的威脅靠近的任何人,而且攔截範圍有限,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世界第一款實用化的主動防禦系統是於1977~1978年圖拉儀器設計局所研發的畫眉鳥主動防系統,該系統在炮塔兩側各備有4枚107mm攔截火箭,2具24.5Ghz多普勒雷達總成以及炮塔後的電子元件總成,並能攔截雙邊各40度(炮塔前共80度),6-20度的防禦區,畫眉鳥也是全世界第一套經過實戰驗證的APS·在阿富汗戰爭時期,試裝畫眉鳥的蘇聯陸軍T-55戰車,雖然對RPG彈頭的攔截率高達80%·但其雷達卻時常誤判目標(如70-700m/s的子彈)·導致極高的間接傷害,且單套要價3萬美元(1970年代T-55坦克僅要價1.5萬)·因此最終沒有采用畫眉鳥,可提供270度防護的「競技場」加入俄羅斯裝甲部隊的行列,不過競技場的配發率依然不高,2015年亮相的T-14阿瑪塔坦克也搭載了全新的軟殺/硬殺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美國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發往往落得曇花一現,美國陸軍在1950年代初就已開始進行主動防禦系統的設計與研發,但沒有一個方案成功地被移轉至整合於平臺上階段。在1990年末,美國國防先進研發計劃署開始主導開發小型低成本全自主主動防禦系統,其裝備被命名為小型低成本攔截裝置並能攔截導彈和炮兵威脅;到了1998年DARPAI開始開發可能裝載在戰車上的全套功能系統?其能力包括電磁反制先進長程距外彈頭·誘餌以及防彈防禦措施等。而到了1999年?陸軍未來戰鬥系統計劃展開後,美國APS開發便顯得更加積極:不幸的是,FCS計劃在20090年被取消,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攔截手段型式:攔截手段型式可分為硬殺與軟殺兩大類,硬殺是採用發射攔截體消減威脅物的方式,軟殺就顯得較為複雜軟殺手段包括運用紅外線干擾器,激光點模仿器,雷達干擾器等使敵人制導武器失效,軟殺手段通常都是針對特定威脅,例如毫米波雷達干擾器就無法對紅外線制導導彈發揮作用。它也可能干擾友軍的通信或電子設備,無導引的武器攻擊令軟殺手段置於無用武之地,因此主動防護措施必然無法完全仰賴軟殺,目前美國陸軍的軟殺APS著重於使用干擾光電/紅外線的ATGM,而煙幕也是對抗ATGM的有效方法,這些組件必須分別安裝在車身內外才能發揮作用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有如此雄厚的防禦力,先進的俄製反裝甲導彈也能貫穿絕大部分用於西方坦克的裝甲。在2006年以黎戰爭中,以色列就損失了5輛最先進的梅卡瓦Mk4坦克,以色列地面部隊有多達52輛梅卡瓦戰車遭到擊傷,其中45輛被各式反裝甲導彈擊中,其中有22輛被導彈貫穿,5輛摧毀。總共有23名車組成員傷亡。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面對戰場上日益複雜的威脅,它們不只是來自頂攻的武器,常規反裝甲武器,還包括了非常規的即造爆裂物等,因此必然需要360度的防護,坦克裝甲的設計佈局上,基本上以正面60度為防護重點,而側面的複合裝甲不是較薄就是無複合裝甲,更別提背面基本上是中口徑武器就可擊破的程度。25mm炮彈可以輕易地貫穿M1坦克發動機柵欄),實戰當中現代坦克已經很難隨時確保以裝甲最雄厚的部位面對敵人,強調重點防禦的時代已經過去,坦克需要的是能超越傳統被動裝甲性能的新防禦手段,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俄羅斯1958年開始了第一套主動防禦系統的驗證,於1960年代時又分別推出了「雨」及「氮」主動防禦系統,當時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在車上安放垂直面與水平面的定向破片炸藥,將偵測到的來襲物炸燬,但當時的系統既無法判別來襲物的真偽,凡是有東西飛過就炸,嚴重的威脅靠近的任何人,而且攔截範圍有限,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世界第一款實用化的主動防禦系統是於1977~1978年圖拉儀器設計局所研發的畫眉鳥主動防系統,該系統在炮塔兩側各備有4枚107mm攔截火箭,2具24.5Ghz多普勒雷達總成以及炮塔後的電子元件總成,並能攔截雙邊各40度(炮塔前共80度),6-20度的防禦區,畫眉鳥也是全世界第一套經過實戰驗證的APS·在阿富汗戰爭時期,試裝畫眉鳥的蘇聯陸軍T-55戰車,雖然對RPG彈頭的攔截率高達80%·但其雷達卻時常誤判目標(如70-700m/s的子彈)·導致極高的間接傷害,且單套要價3萬美元(1970年代T-55坦克僅要價1.5萬)·因此最終沒有采用畫眉鳥,可提供270度防護的「競技場」加入俄羅斯裝甲部隊的行列,不過競技場的配發率依然不高,2015年亮相的T-14阿瑪塔坦克也搭載了全新的軟殺/硬殺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美國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發往往落得曇花一現,美國陸軍在1950年代初就已開始進行主動防禦系統的設計與研發,但沒有一個方案成功地被移轉至整合於平臺上階段。在1990年末,美國國防先進研發計劃署開始主導開發小型低成本全自主主動防禦系統,其裝備被命名為小型低成本攔截裝置並能攔截導彈和炮兵威脅;到了1998年DARPAI開始開發可能裝載在戰車上的全套功能系統?其能力包括電磁反制先進長程距外彈頭·誘餌以及防彈防禦措施等。而到了1999年?陸軍未來戰鬥系統計劃展開後,美國APS開發便顯得更加積極:不幸的是,FCS計劃在20090年被取消,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攔截手段型式:攔截手段型式可分為硬殺與軟殺兩大類,硬殺是採用發射攔截體消減威脅物的方式,軟殺就顯得較為複雜軟殺手段包括運用紅外線干擾器,激光點模仿器,雷達干擾器等使敵人制導武器失效,軟殺手段通常都是針對特定威脅,例如毫米波雷達干擾器就無法對紅外線制導導彈發揮作用。它也可能干擾友軍的通信或電子設備,無導引的武器攻擊令軟殺手段置於無用武之地,因此主動防護措施必然無法完全仰賴軟殺,目前美國陸軍的軟殺APS著重於使用干擾光電/紅外線的ATGM,而煙幕也是對抗ATGM的有效方法,這些組件必須分別安裝在車身內外才能發揮作用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戰場上的雜亂環境可能會減少系統的可反應時間,例如人造或自然物體都可能導致錯誤的信號回波,不僅令混淆了系統的過濾程序,也縮短了系統的有效探測距離?同時敵人雷達干擾器也可以產生類似的效果。系統偵測到來襲物體後它必須追蹤物體一小段時間以判斷彈道是否會對載具造成威脅,其判斷標準為硏判彈道是否會進入須保護區域,並作為是否發射攔截彈的決策依據。這對於測試場上的APS而言並不困難,因為它們通常只需要應付一個威脅即可,但戰場上很可能面對的狀況是有多個APS同時運作,同時在重疊的保護區域內攔截多重來襲威脅物體而這必然對系統判定產生極大挑戰。有多輛配備APS的載具面對一發導彈逼近·這些APS系統該如何做出應對與協調?不幸的是,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解答,所以就算裝了也不敢用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有如此雄厚的防禦力,先進的俄製反裝甲導彈也能貫穿絕大部分用於西方坦克的裝甲。在2006年以黎戰爭中,以色列就損失了5輛最先進的梅卡瓦Mk4坦克,以色列地面部隊有多達52輛梅卡瓦戰車遭到擊傷,其中45輛被各式反裝甲導彈擊中,其中有22輛被導彈貫穿,5輛摧毀。總共有23名車組成員傷亡。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面對戰場上日益複雜的威脅,它們不只是來自頂攻的武器,常規反裝甲武器,還包括了非常規的即造爆裂物等,因此必然需要360度的防護,坦克裝甲的設計佈局上,基本上以正面60度為防護重點,而側面的複合裝甲不是較薄就是無複合裝甲,更別提背面基本上是中口徑武器就可擊破的程度。25mm炮彈可以輕易地貫穿M1坦克發動機柵欄),實戰當中現代坦克已經很難隨時確保以裝甲最雄厚的部位面對敵人,強調重點防禦的時代已經過去,坦克需要的是能超越傳統被動裝甲性能的新防禦手段,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俄羅斯1958年開始了第一套主動防禦系統的驗證,於1960年代時又分別推出了「雨」及「氮」主動防禦系統,當時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在車上安放垂直面與水平面的定向破片炸藥,將偵測到的來襲物炸燬,但當時的系統既無法判別來襲物的真偽,凡是有東西飛過就炸,嚴重的威脅靠近的任何人,而且攔截範圍有限,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世界第一款實用化的主動防禦系統是於1977~1978年圖拉儀器設計局所研發的畫眉鳥主動防系統,該系統在炮塔兩側各備有4枚107mm攔截火箭,2具24.5Ghz多普勒雷達總成以及炮塔後的電子元件總成,並能攔截雙邊各40度(炮塔前共80度),6-20度的防禦區,畫眉鳥也是全世界第一套經過實戰驗證的APS·在阿富汗戰爭時期,試裝畫眉鳥的蘇聯陸軍T-55戰車,雖然對RPG彈頭的攔截率高達80%·但其雷達卻時常誤判目標(如70-700m/s的子彈)·導致極高的間接傷害,且單套要價3萬美元(1970年代T-55坦克僅要價1.5萬)·因此最終沒有采用畫眉鳥,可提供270度防護的「競技場」加入俄羅斯裝甲部隊的行列,不過競技場的配發率依然不高,2015年亮相的T-14阿瑪塔坦克也搭載了全新的軟殺/硬殺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美國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發往往落得曇花一現,美國陸軍在1950年代初就已開始進行主動防禦系統的設計與研發,但沒有一個方案成功地被移轉至整合於平臺上階段。在1990年末,美國國防先進研發計劃署開始主導開發小型低成本全自主主動防禦系統,其裝備被命名為小型低成本攔截裝置並能攔截導彈和炮兵威脅;到了1998年DARPAI開始開發可能裝載在戰車上的全套功能系統?其能力包括電磁反制先進長程距外彈頭·誘餌以及防彈防禦措施等。而到了1999年?陸軍未來戰鬥系統計劃展開後,美國APS開發便顯得更加積極:不幸的是,FCS計劃在20090年被取消,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攔截手段型式:攔截手段型式可分為硬殺與軟殺兩大類,硬殺是採用發射攔截體消減威脅物的方式,軟殺就顯得較為複雜軟殺手段包括運用紅外線干擾器,激光點模仿器,雷達干擾器等使敵人制導武器失效,軟殺手段通常都是針對特定威脅,例如毫米波雷達干擾器就無法對紅外線制導導彈發揮作用。它也可能干擾友軍的通信或電子設備,無導引的武器攻擊令軟殺手段置於無用武之地,因此主動防護措施必然無法完全仰賴軟殺,目前美國陸軍的軟殺APS著重於使用干擾光電/紅外線的ATGM,而煙幕也是對抗ATGM的有效方法,這些組件必須分別安裝在車身內外才能發揮作用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戰場上的雜亂環境可能會減少系統的可反應時間,例如人造或自然物體都可能導致錯誤的信號回波,不僅令混淆了系統的過濾程序,也縮短了系統的有效探測距離?同時敵人雷達干擾器也可以產生類似的效果。系統偵測到來襲物體後它必須追蹤物體一小段時間以判斷彈道是否會對載具造成威脅,其判斷標準為硏判彈道是否會進入須保護區域,並作為是否發射攔截彈的決策依據。這對於測試場上的APS而言並不困難,因為它們通常只需要應付一個威脅即可,但戰場上很可能面對的狀況是有多個APS同時運作,同時在重疊的保護區域內攔截多重來襲威脅物體而這必然對系統判定產生極大挑戰。有多輛配備APS的載具面對一發導彈逼近·這些APS系統該如何做出應對與協調?不幸的是,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解答,所以就算裝了也不敢用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而儘管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究激光作為主動防禦系統將會比使用實質破片/爆炸成形穿透體/爆炸波進行攔截好,激光儲管在近距離內可能攔截效果並不出眾,但當距離拉到一定程度,激光可以提供的效果卻超過任何攔截彈,高能激光在搭配強大的感測器後可能在數百甚至數千米外就開始攔截目標·儘管激光對於實心的動能穿甲彈可能效果較差,更重要的是激光的間接傷害率極低·非常適合在敵我不明的情況下應用。儘管能源供給仍然是個問題,儘管主動防禦系統的概念或服役的時間並不短,但因為環境、經費、性能的綜合因素而未來很難有軍隊大規模列裝,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有如此雄厚的防禦力,先進的俄製反裝甲導彈也能貫穿絕大部分用於西方坦克的裝甲。在2006年以黎戰爭中,以色列就損失了5輛最先進的梅卡瓦Mk4坦克,以色列地面部隊有多達52輛梅卡瓦戰車遭到擊傷,其中45輛被各式反裝甲導彈擊中,其中有22輛被導彈貫穿,5輛摧毀。總共有23名車組成員傷亡。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面對戰場上日益複雜的威脅,它們不只是來自頂攻的武器,常規反裝甲武器,還包括了非常規的即造爆裂物等,因此必然需要360度的防護,坦克裝甲的設計佈局上,基本上以正面60度為防護重點,而側面的複合裝甲不是較薄就是無複合裝甲,更別提背面基本上是中口徑武器就可擊破的程度。25mm炮彈可以輕易地貫穿M1坦克發動機柵欄),實戰當中現代坦克已經很難隨時確保以裝甲最雄厚的部位面對敵人,強調重點防禦的時代已經過去,坦克需要的是能超越傳統被動裝甲性能的新防禦手段,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俄羅斯1958年開始了第一套主動防禦系統的驗證,於1960年代時又分別推出了「雨」及「氮」主動防禦系統,當時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在車上安放垂直面與水平面的定向破片炸藥,將偵測到的來襲物炸燬,但當時的系統既無法判別來襲物的真偽,凡是有東西飛過就炸,嚴重的威脅靠近的任何人,而且攔截範圍有限,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世界第一款實用化的主動防禦系統是於1977~1978年圖拉儀器設計局所研發的畫眉鳥主動防系統,該系統在炮塔兩側各備有4枚107mm攔截火箭,2具24.5Ghz多普勒雷達總成以及炮塔後的電子元件總成,並能攔截雙邊各40度(炮塔前共80度),6-20度的防禦區,畫眉鳥也是全世界第一套經過實戰驗證的APS·在阿富汗戰爭時期,試裝畫眉鳥的蘇聯陸軍T-55戰車,雖然對RPG彈頭的攔截率高達80%·但其雷達卻時常誤判目標(如70-700m/s的子彈)·導致極高的間接傷害,且單套要價3萬美元(1970年代T-55坦克僅要價1.5萬)·因此最終沒有采用畫眉鳥,可提供270度防護的「競技場」加入俄羅斯裝甲部隊的行列,不過競技場的配發率依然不高,2015年亮相的T-14阿瑪塔坦克也搭載了全新的軟殺/硬殺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美國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發往往落得曇花一現,美國陸軍在1950年代初就已開始進行主動防禦系統的設計與研發,但沒有一個方案成功地被移轉至整合於平臺上階段。在1990年末,美國國防先進研發計劃署開始主導開發小型低成本全自主主動防禦系統,其裝備被命名為小型低成本攔截裝置並能攔截導彈和炮兵威脅;到了1998年DARPAI開始開發可能裝載在戰車上的全套功能系統?其能力包括電磁反制先進長程距外彈頭·誘餌以及防彈防禦措施等。而到了1999年?陸軍未來戰鬥系統計劃展開後,美國APS開發便顯得更加積極:不幸的是,FCS計劃在20090年被取消,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攔截手段型式:攔截手段型式可分為硬殺與軟殺兩大類,硬殺是採用發射攔截體消減威脅物的方式,軟殺就顯得較為複雜軟殺手段包括運用紅外線干擾器,激光點模仿器,雷達干擾器等使敵人制導武器失效,軟殺手段通常都是針對特定威脅,例如毫米波雷達干擾器就無法對紅外線制導導彈發揮作用。它也可能干擾友軍的通信或電子設備,無導引的武器攻擊令軟殺手段置於無用武之地,因此主動防護措施必然無法完全仰賴軟殺,目前美國陸軍的軟殺APS著重於使用干擾光電/紅外線的ATGM,而煙幕也是對抗ATGM的有效方法,這些組件必須分別安裝在車身內外才能發揮作用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戰場上的雜亂環境可能會減少系統的可反應時間,例如人造或自然物體都可能導致錯誤的信號回波,不僅令混淆了系統的過濾程序,也縮短了系統的有效探測距離?同時敵人雷達干擾器也可以產生類似的效果。系統偵測到來襲物體後它必須追蹤物體一小段時間以判斷彈道是否會對載具造成威脅,其判斷標準為硏判彈道是否會進入須保護區域,並作為是否發射攔截彈的決策依據。這對於測試場上的APS而言並不困難,因為它們通常只需要應付一個威脅即可,但戰場上很可能面對的狀況是有多個APS同時運作,同時在重疊的保護區域內攔截多重來襲威脅物體而這必然對系統判定產生極大挑戰。有多輛配備APS的載具面對一發導彈逼近·這些APS系統該如何做出應對與協調?不幸的是,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解答,所以就算裝了也不敢用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而儘管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究激光作為主動防禦系統將會比使用實質破片/爆炸成形穿透體/爆炸波進行攔截好,激光儲管在近距離內可能攔截效果並不出眾,但當距離拉到一定程度,激光可以提供的效果卻超過任何攔截彈,高能激光在搭配強大的感測器後可能在數百甚至數千米外就開始攔截目標·儘管激光對於實心的動能穿甲彈可能效果較差,更重要的是激光的間接傷害率極低·非常適合在敵我不明的情況下應用。儘管能源供給仍然是個問題,儘管主動防禦系統的概念或服役的時間並不短,但因為環境、經費、性能的綜合因素而未來很難有軍隊大規模列裝,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硬殺手段使用實質破片/爆炸成形穿透體/爆炸波進行攔截·激光儲管在近距離內可能攔截效果並不出眾但當距離拉邀到一定程度,激光可以提供的效果卻超過任何攔截彈,它可以大幅減輕系統的運算負擔(不需運算前置量)高能激光APS在搭配強大的感測器後可能在數百甚至數千米外就開始擱截目標,儘管激光對於實心的動能穿甲彈可能效果較差,更重要的是激光的間接傷害率極低,非常適合在敵我不明的情況下應用。

"

從世界第一輛坦克開始,坦克對於裝甲的需求便有增無減,裝甲厚度就一路從1916年的12mm成長至1941年的120mm,1961年蘇聯T-62在炮塔正面達到相當於242mm厚度,美國M60A1甚至相當於250mm厚度,自從T-64在1964年服役後,裝甲科技正式進入了複合裝甲時代,其炮塔正面相當於440mm均質裝甲,1991年的MIA1正面抗動能彈680mm,抗化學彈達1320 mm ,2002年時MlA1抗動能彈提升至900mm、抗化學彈提升至1620mm,2004年的MIA2SEP抗動能彈更攀升至960mm,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有如此雄厚的防禦力,先進的俄製反裝甲導彈也能貫穿絕大部分用於西方坦克的裝甲。在2006年以黎戰爭中,以色列就損失了5輛最先進的梅卡瓦Mk4坦克,以色列地面部隊有多達52輛梅卡瓦戰車遭到擊傷,其中45輛被各式反裝甲導彈擊中,其中有22輛被導彈貫穿,5輛摧毀。總共有23名車組成員傷亡。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面對戰場上日益複雜的威脅,它們不只是來自頂攻的武器,常規反裝甲武器,還包括了非常規的即造爆裂物等,因此必然需要360度的防護,坦克裝甲的設計佈局上,基本上以正面60度為防護重點,而側面的複合裝甲不是較薄就是無複合裝甲,更別提背面基本上是中口徑武器就可擊破的程度。25mm炮彈可以輕易地貫穿M1坦克發動機柵欄),實戰當中現代坦克已經很難隨時確保以裝甲最雄厚的部位面對敵人,強調重點防禦的時代已經過去,坦克需要的是能超越傳統被動裝甲性能的新防禦手段,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俄羅斯1958年開始了第一套主動防禦系統的驗證,於1960年代時又分別推出了「雨」及「氮」主動防禦系統,當時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在車上安放垂直面與水平面的定向破片炸藥,將偵測到的來襲物炸燬,但當時的系統既無法判別來襲物的真偽,凡是有東西飛過就炸,嚴重的威脅靠近的任何人,而且攔截範圍有限,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世界第一款實用化的主動防禦系統是於1977~1978年圖拉儀器設計局所研發的畫眉鳥主動防系統,該系統在炮塔兩側各備有4枚107mm攔截火箭,2具24.5Ghz多普勒雷達總成以及炮塔後的電子元件總成,並能攔截雙邊各40度(炮塔前共80度),6-20度的防禦區,畫眉鳥也是全世界第一套經過實戰驗證的APS·在阿富汗戰爭時期,試裝畫眉鳥的蘇聯陸軍T-55戰車,雖然對RPG彈頭的攔截率高達80%·但其雷達卻時常誤判目標(如70-700m/s的子彈)·導致極高的間接傷害,且單套要價3萬美元(1970年代T-55坦克僅要價1.5萬)·因此最終沒有采用畫眉鳥,可提供270度防護的「競技場」加入俄羅斯裝甲部隊的行列,不過競技場的配發率依然不高,2015年亮相的T-14阿瑪塔坦克也搭載了全新的軟殺/硬殺主動防禦系統。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美國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發往往落得曇花一現,美國陸軍在1950年代初就已開始進行主動防禦系統的設計與研發,但沒有一個方案成功地被移轉至整合於平臺上階段。在1990年末,美國國防先進研發計劃署開始主導開發小型低成本全自主主動防禦系統,其裝備被命名為小型低成本攔截裝置並能攔截導彈和炮兵威脅;到了1998年DARPAI開始開發可能裝載在戰車上的全套功能系統?其能力包括電磁反制先進長程距外彈頭·誘餌以及防彈防禦措施等。而到了1999年?陸軍未來戰鬥系統計劃展開後,美國APS開發便顯得更加積極:不幸的是,FCS計劃在20090年被取消,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攔截手段型式:攔截手段型式可分為硬殺與軟殺兩大類,硬殺是採用發射攔截體消減威脅物的方式,軟殺就顯得較為複雜軟殺手段包括運用紅外線干擾器,激光點模仿器,雷達干擾器等使敵人制導武器失效,軟殺手段通常都是針對特定威脅,例如毫米波雷達干擾器就無法對紅外線制導導彈發揮作用。它也可能干擾友軍的通信或電子設備,無導引的武器攻擊令軟殺手段置於無用武之地,因此主動防護措施必然無法完全仰賴軟殺,目前美國陸軍的軟殺APS著重於使用干擾光電/紅外線的ATGM,而煙幕也是對抗ATGM的有效方法,這些組件必須分別安裝在車身內外才能發揮作用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戰場上的雜亂環境可能會減少系統的可反應時間,例如人造或自然物體都可能導致錯誤的信號回波,不僅令混淆了系統的過濾程序,也縮短了系統的有效探測距離?同時敵人雷達干擾器也可以產生類似的效果。系統偵測到來襲物體後它必須追蹤物體一小段時間以判斷彈道是否會對載具造成威脅,其判斷標準為硏判彈道是否會進入須保護區域,並作為是否發射攔截彈的決策依據。這對於測試場上的APS而言並不困難,因為它們通常只需要應付一個威脅即可,但戰場上很可能面對的狀況是有多個APS同時運作,同時在重疊的保護區域內攔截多重來襲威脅物體而這必然對系統判定產生極大挑戰。有多輛配備APS的載具面對一發導彈逼近·這些APS系統該如何做出應對與協調?不幸的是,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解答,所以就算裝了也不敢用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而儘管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究激光作為主動防禦系統將會比使用實質破片/爆炸成形穿透體/爆炸波進行攔截好,激光儲管在近距離內可能攔截效果並不出眾,但當距離拉到一定程度,激光可以提供的效果卻超過任何攔截彈,高能激光在搭配強大的感測器後可能在數百甚至數千米外就開始攔截目標·儘管激光對於實心的動能穿甲彈可能效果較差,更重要的是激光的間接傷害率極低·非常適合在敵我不明的情況下應用。儘管能源供給仍然是個問題,儘管主動防禦系統的概念或服役的時間並不短,但因為環境、經費、性能的綜合因素而未來很難有軍隊大規模列裝,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硬殺手段使用實質破片/爆炸成形穿透體/爆炸波進行攔截·激光儲管在近距離內可能攔截效果並不出眾但當距離拉邀到一定程度,激光可以提供的效果卻超過任何攔截彈,它可以大幅減輕系統的運算負擔(不需運算前置量)高能激光APS在搭配強大的感測器後可能在數百甚至數千米外就開始擱截目標,儘管激光對於實心的動能穿甲彈可能效果較差,更重要的是激光的間接傷害率極低,非常適合在敵我不明的情況下應用。

中看不中用,裝了也不敢用的美國和俄羅斯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儘管目前軍方還不知道它會是如何的樣貌,2008年遭到取消的「未來戰鬥系統」計劃其中混合動力(柴油發動機+氫燃料電池)與電力回收裝置也可能會出現在NGCV上,對於電力驅動系統而言有利於支持車載激光武器、主動防禦系統或其他先進態勢感知電子設備的運用。毫無疑問地主動防禦系統將成為下一次防護科技的基線,正如複合裝甲的出現界定了第三代戰車,車載能源供給的高能激光可能就會成為界定是否為下一代的標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