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

唐朝熬過了安史之亂,但是,卻沒抵擋住黃巢起義。

"

唐朝熬過了安史之亂,但是,卻沒抵擋住黃巢起義。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黃巢起義之後,大唐領土上的地方分權勢力進一步強大,武人掌握就地方政權,從而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的政權,也就是五代十國。這些政權的首領主要是由三類人組成:第一類就是盜匪;第二類就是沙陀人;第三類就是地方的武官。三類人的背景看起來毫不相似,但其實這群靠著武力崛起的武人,有一個驚人的相似點,那就是:對學術不精通,對儒家文化也不熟悉。

五代依次為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並且,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官職時常廢置不常,其制度比較混亂。

"

唐朝熬過了安史之亂,但是,卻沒抵擋住黃巢起義。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黃巢起義之後,大唐領土上的地方分權勢力進一步強大,武人掌握就地方政權,從而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的政權,也就是五代十國。這些政權的首領主要是由三類人組成:第一類就是盜匪;第二類就是沙陀人;第三類就是地方的武官。三類人的背景看起來毫不相似,但其實這群靠著武力崛起的武人,有一個驚人的相似點,那就是:對學術不精通,對儒家文化也不熟悉。

五代依次為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並且,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官職時常廢置不常,其制度比較混亂。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國家建立了,治國卻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這些領導人缺乏系統的管理經驗,平時他們活躍的地方就是戰場,所以,他們掌權之後,就帶來了很多自身無法避免的侷限性。比如說,在司法判決上,無視法律規制,不能辨別是非,隨意做出決斷,司法被糟蹋的一無是處,冤假錯案數不勝數。在管理下屬上,也是非常殘暴,一般就是施用重刑,用這樣的方式管理下屬,其實,也和他們的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中央集權不斷衰落的情況下,地方爭奪戰愈演愈烈,所以,軍隊的領導都是採用嚴刑峻法來控制士兵。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樑”,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可以說,在朱溫統治時期,一位軍官若是戰死沙場,他的屬下卻安然無恙,那麼,這時的朱溫就會下令:“將這些安然無恙的屬下全部斬殺。”

"

唐朝熬過了安史之亂,但是,卻沒抵擋住黃巢起義。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黃巢起義之後,大唐領土上的地方分權勢力進一步強大,武人掌握就地方政權,從而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的政權,也就是五代十國。這些政權的首領主要是由三類人組成:第一類就是盜匪;第二類就是沙陀人;第三類就是地方的武官。三類人的背景看起來毫不相似,但其實這群靠著武力崛起的武人,有一個驚人的相似點,那就是:對學術不精通,對儒家文化也不熟悉。

五代依次為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並且,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官職時常廢置不常,其制度比較混亂。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國家建立了,治國卻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這些領導人缺乏系統的管理經驗,平時他們活躍的地方就是戰場,所以,他們掌權之後,就帶來了很多自身無法避免的侷限性。比如說,在司法判決上,無視法律規制,不能辨別是非,隨意做出決斷,司法被糟蹋的一無是處,冤假錯案數不勝數。在管理下屬上,也是非常殘暴,一般就是施用重刑,用這樣的方式管理下屬,其實,也和他們的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中央集權不斷衰落的情況下,地方爭奪戰愈演愈烈,所以,軍隊的領導都是採用嚴刑峻法來控制士兵。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樑”,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可以說,在朱溫統治時期,一位軍官若是戰死沙場,他的屬下卻安然無恙,那麼,這時的朱溫就會下令:“將這些安然無恙的屬下全部斬殺。”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並且,武人還有一個駭人的習慣,那就是吃人肉。在古代,由於物資匱乏,再加上,戰爭的影響,軍費短缺,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於是,有些軍隊裡的士兵就經常會吃人肉。這樣恐怖的習慣一旦養成,到了和平年代依舊被傳承了下來。比如說,李存勖的手下萇從簡就喜歡吃幼童的肉,在他任職的轄區,幼童幾乎就被他吃盡了,這樣的行為真的是令人髮指。

老百姓對於這些武人們的行為自然是非常不滿,因為,這樣不僅僅危害了他們的安全,還剝奪了他們的各種利益,這期間,苛捐雜稅更是數不勝數。後晉時期的趙在禮,一生歷仕三朝,為十餘鎮節度使。之前,在宋州的時候行為非常令人不齒,等他走了之後,百姓都紛紛慶祝,覺得眼中釘走了。趙在禮知道了之後,非常生氣,又上報朝廷,以求增加宋州人民的賦稅。

一個節度使可以使用任何的藉口來壓榨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且,除了節度使之外,就連皇帝也參與到了對金錢的追逐之中,所以,“貪婪”成為他們的代名詞。可笑的是,在當時,只要是節度使不過度的欺壓百姓,他們不需要有任何的功績,都會受到人們的稱讚。只要“不行鞭樸,不行刻剝,不因公而循私,不害物以利己”就行。

"

唐朝熬過了安史之亂,但是,卻沒抵擋住黃巢起義。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黃巢起義之後,大唐領土上的地方分權勢力進一步強大,武人掌握就地方政權,從而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的政權,也就是五代十國。這些政權的首領主要是由三類人組成:第一類就是盜匪;第二類就是沙陀人;第三類就是地方的武官。三類人的背景看起來毫不相似,但其實這群靠著武力崛起的武人,有一個驚人的相似點,那就是:對學術不精通,對儒家文化也不熟悉。

五代依次為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並且,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官職時常廢置不常,其制度比較混亂。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國家建立了,治國卻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這些領導人缺乏系統的管理經驗,平時他們活躍的地方就是戰場,所以,他們掌權之後,就帶來了很多自身無法避免的侷限性。比如說,在司法判決上,無視法律規制,不能辨別是非,隨意做出決斷,司法被糟蹋的一無是處,冤假錯案數不勝數。在管理下屬上,也是非常殘暴,一般就是施用重刑,用這樣的方式管理下屬,其實,也和他們的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中央集權不斷衰落的情況下,地方爭奪戰愈演愈烈,所以,軍隊的領導都是採用嚴刑峻法來控制士兵。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樑”,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可以說,在朱溫統治時期,一位軍官若是戰死沙場,他的屬下卻安然無恙,那麼,這時的朱溫就會下令:“將這些安然無恙的屬下全部斬殺。”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並且,武人還有一個駭人的習慣,那就是吃人肉。在古代,由於物資匱乏,再加上,戰爭的影響,軍費短缺,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於是,有些軍隊裡的士兵就經常會吃人肉。這樣恐怖的習慣一旦養成,到了和平年代依舊被傳承了下來。比如說,李存勖的手下萇從簡就喜歡吃幼童的肉,在他任職的轄區,幼童幾乎就被他吃盡了,這樣的行為真的是令人髮指。

老百姓對於這些武人們的行為自然是非常不滿,因為,這樣不僅僅危害了他們的安全,還剝奪了他們的各種利益,這期間,苛捐雜稅更是數不勝數。後晉時期的趙在禮,一生歷仕三朝,為十餘鎮節度使。之前,在宋州的時候行為非常令人不齒,等他走了之後,百姓都紛紛慶祝,覺得眼中釘走了。趙在禮知道了之後,非常生氣,又上報朝廷,以求增加宋州人民的賦稅。

一個節度使可以使用任何的藉口來壓榨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且,除了節度使之外,就連皇帝也參與到了對金錢的追逐之中,所以,“貪婪”成為他們的代名詞。可笑的是,在當時,只要是節度使不過度的欺壓百姓,他們不需要有任何的功績,都會受到人們的稱讚。只要“不行鞭樸,不行刻剝,不因公而循私,不害物以利己”就行。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可以說,武人勢力的擴張,不僅僅是影響到了百姓的生活,就連他們的對立面文人也被改變了。因為,缺乏文化,他們在朝堂上聽不懂文人們的話,所以就缺乏溝通,從而使他們走向了對立面。文人們看不慣野蠻沒有文化的武人,而許多武官知道自己沒有文化遭到了文人的輕視,於是,就開始有了自卑情緒,就算是身處要職,對文人還是高度敏感。

久而久之,武官們徹底的掌握了政權之後,就開始受不了文人的傲慢和對自己的偏見,所以,就極力的打擊文官在仕途的發展。但是,文官一直是以儒家聖賢為標準的,這是我們國家幾千年的文化底蘊所在,所以,就算是武人再怎麼打擊,也打擊不了文人的優越感,最終,慢慢的,武人們也就開始接受了文官的力量了。

因為,他們明白:想要得到合法的政權,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這樣才有可能提高行政效率,不然,武人們在處理事務時容易被欺瞞。所以,他們開始看書識字,通過與文人們的交流,他們開始接觸文化典籍,開始遵守文人的禮節。由於缺乏一定的基礎,學習的非常吃力,但是,這一狀態在武人們的子孫身上還是有了很大的改變。

"

唐朝熬過了安史之亂,但是,卻沒抵擋住黃巢起義。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黃巢起義之後,大唐領土上的地方分權勢力進一步強大,武人掌握就地方政權,從而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的政權,也就是五代十國。這些政權的首領主要是由三類人組成:第一類就是盜匪;第二類就是沙陀人;第三類就是地方的武官。三類人的背景看起來毫不相似,但其實這群靠著武力崛起的武人,有一個驚人的相似點,那就是:對學術不精通,對儒家文化也不熟悉。

五代依次為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並且,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官職時常廢置不常,其制度比較混亂。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國家建立了,治國卻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這些領導人缺乏系統的管理經驗,平時他們活躍的地方就是戰場,所以,他們掌權之後,就帶來了很多自身無法避免的侷限性。比如說,在司法判決上,無視法律規制,不能辨別是非,隨意做出決斷,司法被糟蹋的一無是處,冤假錯案數不勝數。在管理下屬上,也是非常殘暴,一般就是施用重刑,用這樣的方式管理下屬,其實,也和他們的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中央集權不斷衰落的情況下,地方爭奪戰愈演愈烈,所以,軍隊的領導都是採用嚴刑峻法來控制士兵。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樑”,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可以說,在朱溫統治時期,一位軍官若是戰死沙場,他的屬下卻安然無恙,那麼,這時的朱溫就會下令:“將這些安然無恙的屬下全部斬殺。”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並且,武人還有一個駭人的習慣,那就是吃人肉。在古代,由於物資匱乏,再加上,戰爭的影響,軍費短缺,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於是,有些軍隊裡的士兵就經常會吃人肉。這樣恐怖的習慣一旦養成,到了和平年代依舊被傳承了下來。比如說,李存勖的手下萇從簡就喜歡吃幼童的肉,在他任職的轄區,幼童幾乎就被他吃盡了,這樣的行為真的是令人髮指。

老百姓對於這些武人們的行為自然是非常不滿,因為,這樣不僅僅危害了他們的安全,還剝奪了他們的各種利益,這期間,苛捐雜稅更是數不勝數。後晉時期的趙在禮,一生歷仕三朝,為十餘鎮節度使。之前,在宋州的時候行為非常令人不齒,等他走了之後,百姓都紛紛慶祝,覺得眼中釘走了。趙在禮知道了之後,非常生氣,又上報朝廷,以求增加宋州人民的賦稅。

一個節度使可以使用任何的藉口來壓榨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且,除了節度使之外,就連皇帝也參與到了對金錢的追逐之中,所以,“貪婪”成為他們的代名詞。可笑的是,在當時,只要是節度使不過度的欺壓百姓,他們不需要有任何的功績,都會受到人們的稱讚。只要“不行鞭樸,不行刻剝,不因公而循私,不害物以利己”就行。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可以說,武人勢力的擴張,不僅僅是影響到了百姓的生活,就連他們的對立面文人也被改變了。因為,缺乏文化,他們在朝堂上聽不懂文人們的話,所以就缺乏溝通,從而使他們走向了對立面。文人們看不慣野蠻沒有文化的武人,而許多武官知道自己沒有文化遭到了文人的輕視,於是,就開始有了自卑情緒,就算是身處要職,對文人還是高度敏感。

久而久之,武官們徹底的掌握了政權之後,就開始受不了文人的傲慢和對自己的偏見,所以,就極力的打擊文官在仕途的發展。但是,文官一直是以儒家聖賢為標準的,這是我們國家幾千年的文化底蘊所在,所以,就算是武人再怎麼打擊,也打擊不了文人的優越感,最終,慢慢的,武人們也就開始接受了文官的力量了。

因為,他們明白:想要得到合法的政權,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這樣才有可能提高行政效率,不然,武人們在處理事務時容易被欺瞞。所以,他們開始看書識字,通過與文人們的交流,他們開始接觸文化典籍,開始遵守文人的禮節。由於缺乏一定的基礎,學習的非常吃力,但是,這一狀態在武人們的子孫身上還是有了很大的改變。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武人們知道了自身的缺陷,他們明白不識字是不行的,所以,在他們的孩子還是幼童時期,就讓他們接受一定的文化教育。武人們對於文學和儒學的接受,使得文武官員的矛盾有所化解,尤其是受到文化影響的武將,他們開始崇尚文化人的生活方式,慢慢的看不起曾經那個粗陋的自己了,所以,就算是在參與軍事任務的時候,他們也是用著文化人的身份。

在戰場上,他們所向披靡,回到朝堂,他們又身披儒服,成為了一個文化人,遵守文化人的禮儀。而這樣的轉變,其實,也帶來了一個很不錯的效果:一些接受了一定文化的武人,對於文人們的尊重,提高了文人們的政治地位,文武合作恢復了傳統的官僚政治。

"

唐朝熬過了安史之亂,但是,卻沒抵擋住黃巢起義。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黃巢起義之後,大唐領土上的地方分權勢力進一步強大,武人掌握就地方政權,從而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的政權,也就是五代十國。這些政權的首領主要是由三類人組成:第一類就是盜匪;第二類就是沙陀人;第三類就是地方的武官。三類人的背景看起來毫不相似,但其實這群靠著武力崛起的武人,有一個驚人的相似點,那就是:對學術不精通,對儒家文化也不熟悉。

五代依次為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並且,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官職時常廢置不常,其制度比較混亂。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國家建立了,治國卻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這些領導人缺乏系統的管理經驗,平時他們活躍的地方就是戰場,所以,他們掌權之後,就帶來了很多自身無法避免的侷限性。比如說,在司法判決上,無視法律規制,不能辨別是非,隨意做出決斷,司法被糟蹋的一無是處,冤假錯案數不勝數。在管理下屬上,也是非常殘暴,一般就是施用重刑,用這樣的方式管理下屬,其實,也和他們的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中央集權不斷衰落的情況下,地方爭奪戰愈演愈烈,所以,軍隊的領導都是採用嚴刑峻法來控制士兵。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樑”,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可以說,在朱溫統治時期,一位軍官若是戰死沙場,他的屬下卻安然無恙,那麼,這時的朱溫就會下令:“將這些安然無恙的屬下全部斬殺。”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並且,武人還有一個駭人的習慣,那就是吃人肉。在古代,由於物資匱乏,再加上,戰爭的影響,軍費短缺,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於是,有些軍隊裡的士兵就經常會吃人肉。這樣恐怖的習慣一旦養成,到了和平年代依舊被傳承了下來。比如說,李存勖的手下萇從簡就喜歡吃幼童的肉,在他任職的轄區,幼童幾乎就被他吃盡了,這樣的行為真的是令人髮指。

老百姓對於這些武人們的行為自然是非常不滿,因為,這樣不僅僅危害了他們的安全,還剝奪了他們的各種利益,這期間,苛捐雜稅更是數不勝數。後晉時期的趙在禮,一生歷仕三朝,為十餘鎮節度使。之前,在宋州的時候行為非常令人不齒,等他走了之後,百姓都紛紛慶祝,覺得眼中釘走了。趙在禮知道了之後,非常生氣,又上報朝廷,以求增加宋州人民的賦稅。

一個節度使可以使用任何的藉口來壓榨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且,除了節度使之外,就連皇帝也參與到了對金錢的追逐之中,所以,“貪婪”成為他們的代名詞。可笑的是,在當時,只要是節度使不過度的欺壓百姓,他們不需要有任何的功績,都會受到人們的稱讚。只要“不行鞭樸,不行刻剝,不因公而循私,不害物以利己”就行。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可以說,武人勢力的擴張,不僅僅是影響到了百姓的生活,就連他們的對立面文人也被改變了。因為,缺乏文化,他們在朝堂上聽不懂文人們的話,所以就缺乏溝通,從而使他們走向了對立面。文人們看不慣野蠻沒有文化的武人,而許多武官知道自己沒有文化遭到了文人的輕視,於是,就開始有了自卑情緒,就算是身處要職,對文人還是高度敏感。

久而久之,武官們徹底的掌握了政權之後,就開始受不了文人的傲慢和對自己的偏見,所以,就極力的打擊文官在仕途的發展。但是,文官一直是以儒家聖賢為標準的,這是我們國家幾千年的文化底蘊所在,所以,就算是武人再怎麼打擊,也打擊不了文人的優越感,最終,慢慢的,武人們也就開始接受了文官的力量了。

因為,他們明白:想要得到合法的政權,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這樣才有可能提高行政效率,不然,武人們在處理事務時容易被欺瞞。所以,他們開始看書識字,通過與文人們的交流,他們開始接觸文化典籍,開始遵守文人的禮節。由於缺乏一定的基礎,學習的非常吃力,但是,這一狀態在武人們的子孫身上還是有了很大的改變。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武人們知道了自身的缺陷,他們明白不識字是不行的,所以,在他們的孩子還是幼童時期,就讓他們接受一定的文化教育。武人們對於文學和儒學的接受,使得文武官員的矛盾有所化解,尤其是受到文化影響的武將,他們開始崇尚文化人的生活方式,慢慢的看不起曾經那個粗陋的自己了,所以,就算是在參與軍事任務的時候,他們也是用著文化人的身份。

在戰場上,他們所向披靡,回到朝堂,他們又身披儒服,成為了一個文化人,遵守文化人的禮儀。而這樣的轉變,其實,也帶來了一個很不錯的效果:一些接受了一定文化的武人,對於文人們的尊重,提高了文人們的政治地位,文武合作恢復了傳統的官僚政治。

武官徹底的掌握政權之後,為什麼就不喜歡文臣了?國家沒他們不行

由此可見,隨著武官影響力的拓展,後期他們也嘗試著消弭著文武官員之間固有的區隔,試圖迴歸唐代前期的政治系統:文武官員可以交互出任各種職位,雙方也可以說共享特權與聲望。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權力結構與文化認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