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關於該書的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關於該書的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卷一:包括'天官'、'兵談'、'制談'、'戰略'、'攻權'5篇,主要論述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關係,攻城與作戰的原則,主張行事不應依靠鬼神,而應依賴人的智慧。

卷二:包括'守議'、'十二陵'、'武議'、'將理'、'原官'5篇,主要論述戰爭的性質、作用和守城的原則。

卷三:包括'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講述用兵的原則、軍隊的紀律和獎懲制度。

卷四:包括'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5篇,主要敘述戰場法紀、部隊的編組、標誌和指揮信號,以及行軍序列。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論述軍隊的訓練和取勝之道。

《尉繚子》一書提倡正義戰爭,反對不義之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遺產。

第六部:姜太公的又一著作《司馬法》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關於該書的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卷一:包括'天官'、'兵談'、'制談'、'戰略'、'攻權'5篇,主要論述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關係,攻城與作戰的原則,主張行事不應依靠鬼神,而應依賴人的智慧。

卷二:包括'守議'、'十二陵'、'武議'、'將理'、'原官'5篇,主要論述戰爭的性質、作用和守城的原則。

卷三:包括'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講述用兵的原則、軍隊的紀律和獎懲制度。

卷四:包括'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5篇,主要敘述戰場法紀、部隊的編組、標誌和指揮信號,以及行軍序列。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論述軍隊的訓練和取勝之道。

《尉繚子》一書提倡正義戰爭,反對不義之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遺產。

第六部:姜太公的又一著作《司馬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漢代對《司馬法》評價很高。武帝時,'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當時司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僅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關於該書的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卷一:包括'天官'、'兵談'、'制談'、'戰略'、'攻權'5篇,主要論述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關係,攻城與作戰的原則,主張行事不應依靠鬼神,而應依賴人的智慧。

卷二:包括'守議'、'十二陵'、'武議'、'將理'、'原官'5篇,主要論述戰爭的性質、作用和守城的原則。

卷三:包括'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講述用兵的原則、軍隊的紀律和獎懲制度。

卷四:包括'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5篇,主要敘述戰場法紀、部隊的編組、標誌和指揮信號,以及行軍序列。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論述軍隊的訓練和取勝之道。

《尉繚子》一書提倡正義戰爭,反對不義之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遺產。

第六部:姜太公的又一著作《司馬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漢代對《司馬法》評價很高。武帝時,'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當時司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僅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春秋時司馬穰苴撰,計三卷。穰苴姓田,齊景公時尊為大司馬而改氏。《司馬法》為齊威王時諸臣追輯而成,稱為《司馬兵法》。

該書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餘字。5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組義,糅合儒、道兩家思想,闡述戰爭目的在於安民止戰,並以夏、商、週三代議例設天子統帥軍隊、軍隊內部制訂爵位階級、嚴肅軍紀、善於用眾。《司馬法》主講軍事理論。

第七部:唐代李筌著名兵書《太白陰經》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關於該書的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卷一:包括'天官'、'兵談'、'制談'、'戰略'、'攻權'5篇,主要論述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關係,攻城與作戰的原則,主張行事不應依靠鬼神,而應依賴人的智慧。

卷二:包括'守議'、'十二陵'、'武議'、'將理'、'原官'5篇,主要論述戰爭的性質、作用和守城的原則。

卷三:包括'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講述用兵的原則、軍隊的紀律和獎懲制度。

卷四:包括'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5篇,主要敘述戰場法紀、部隊的編組、標誌和指揮信號,以及行軍序列。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論述軍隊的訓練和取勝之道。

《尉繚子》一書提倡正義戰爭,反對不義之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遺產。

第六部:姜太公的又一著作《司馬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漢代對《司馬法》評價很高。武帝時,'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當時司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僅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春秋時司馬穰苴撰,計三卷。穰苴姓田,齊景公時尊為大司馬而改氏。《司馬法》為齊威王時諸臣追輯而成,稱為《司馬兵法》。

該書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餘字。5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組義,糅合儒、道兩家思想,闡述戰爭目的在於安民止戰,並以夏、商、週三代議例設天子統帥軍隊、軍隊內部制訂爵位階級、嚴肅軍紀、善於用眾。《司馬法》主講軍事理論。

第七部:唐代李筌著名兵書《太白陰經》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全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中國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太白陰經》的名稱由此而來。作者為唐朝的李荃。

李筌,身世不詳,唯《集仙傳》稱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又《神仙感遇傳》雲,筌有將略,作《太白陰符》10卷,入山訪道,不知所終。《太白陰符》當即此書。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關於該書的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卷一:包括'天官'、'兵談'、'制談'、'戰略'、'攻權'5篇,主要論述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關係,攻城與作戰的原則,主張行事不應依靠鬼神,而應依賴人的智慧。

卷二:包括'守議'、'十二陵'、'武議'、'將理'、'原官'5篇,主要論述戰爭的性質、作用和守城的原則。

卷三:包括'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講述用兵的原則、軍隊的紀律和獎懲制度。

卷四:包括'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5篇,主要敘述戰場法紀、部隊的編組、標誌和指揮信號,以及行軍序列。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論述軍隊的訓練和取勝之道。

《尉繚子》一書提倡正義戰爭,反對不義之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遺產。

第六部:姜太公的又一著作《司馬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漢代對《司馬法》評價很高。武帝時,'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當時司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僅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春秋時司馬穰苴撰,計三卷。穰苴姓田,齊景公時尊為大司馬而改氏。《司馬法》為齊威王時諸臣追輯而成,稱為《司馬兵法》。

該書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餘字。5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組義,糅合儒、道兩家思想,闡述戰爭目的在於安民止戰,並以夏、商、週三代議例設天子統帥軍隊、軍隊內部制訂爵位階級、嚴肅軍紀、善於用眾。《司馬法》主講軍事理論。

第七部:唐代李筌著名兵書《太白陰經》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全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中國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太白陰經》的名稱由此而來。作者為唐朝的李荃。

李筌,身世不詳,唯《集仙傳》稱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又《神仙感遇傳》雲,筌有將略,作《太白陰符》10卷,入山訪道,不知所終。《太白陰符》當即此書。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此書分人謀、雜儀、戰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藥方、雜佔、遁甲、雜式等篇。先言主有道德,後言國有富強,內外兼修,可謂持平之論,與一般兵書以權謀相尚者迥異。杜佑《通典》'兵類'取通論二家,一為李靖《兵法》,一即此經。可見其為時人所重。傳世版本主要有《墨海金壺》據影宋抄本、《守山閣叢書》據舊鈔殘本輯補,皆為10卷。

此書內容豐富,李荃在進書表中稱:'人謀、籌策、攻城、器械、屯田、戰馬、營壘、陣圖、囊括無遺,秋毫畢錄。其陰陽天道,風雲向背,雖遠人事,亦存而不忘。',後人非常重視。

第八部:集孫子兵法和《太白陰經》精華於一體的宋代兵書《虎鈐經》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關於該書的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卷一:包括'天官'、'兵談'、'制談'、'戰略'、'攻權'5篇,主要論述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關係,攻城與作戰的原則,主張行事不應依靠鬼神,而應依賴人的智慧。

卷二:包括'守議'、'十二陵'、'武議'、'將理'、'原官'5篇,主要論述戰爭的性質、作用和守城的原則。

卷三:包括'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講述用兵的原則、軍隊的紀律和獎懲制度。

卷四:包括'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5篇,主要敘述戰場法紀、部隊的編組、標誌和指揮信號,以及行軍序列。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論述軍隊的訓練和取勝之道。

《尉繚子》一書提倡正義戰爭,反對不義之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遺產。

第六部:姜太公的又一著作《司馬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漢代對《司馬法》評價很高。武帝時,'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當時司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僅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春秋時司馬穰苴撰,計三卷。穰苴姓田,齊景公時尊為大司馬而改氏。《司馬法》為齊威王時諸臣追輯而成,稱為《司馬兵法》。

該書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餘字。5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組義,糅合儒、道兩家思想,闡述戰爭目的在於安民止戰,並以夏、商、週三代議例設天子統帥軍隊、軍隊內部制訂爵位階級、嚴肅軍紀、善於用眾。《司馬法》主講軍事理論。

第七部:唐代李筌著名兵書《太白陰經》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全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中國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太白陰經》的名稱由此而來。作者為唐朝的李荃。

李筌,身世不詳,唯《集仙傳》稱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又《神仙感遇傳》雲,筌有將略,作《太白陰符》10卷,入山訪道,不知所終。《太白陰符》當即此書。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此書分人謀、雜儀、戰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藥方、雜佔、遁甲、雜式等篇。先言主有道德,後言國有富強,內外兼修,可謂持平之論,與一般兵書以權謀相尚者迥異。杜佑《通典》'兵類'取通論二家,一為李靖《兵法》,一即此經。可見其為時人所重。傳世版本主要有《墨海金壺》據影宋抄本、《守山閣叢書》據舊鈔殘本輯補,皆為10卷。

此書內容豐富,李荃在進書表中稱:'人謀、籌策、攻城、器械、屯田、戰馬、營壘、陣圖、囊括無遺,秋毫畢錄。其陰陽天道,風雲向背,雖遠人事,亦存而不忘。',後人非常重視。

第八部:集孫子兵法和《太白陰經》精華於一體的宋代兵書《虎鈐經》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虎鈐經》是中國宋代著名兵書。'虎'為'虎符',即'兵符','鈐'即'鎖鑰',《虎鈐經》即為開啟兵符鎖鑰之書,掌兵權者應備之經。許洞撰。共二十卷、二百一十論。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關於該書的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卷一:包括'天官'、'兵談'、'制談'、'戰略'、'攻權'5篇,主要論述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關係,攻城與作戰的原則,主張行事不應依靠鬼神,而應依賴人的智慧。

卷二:包括'守議'、'十二陵'、'武議'、'將理'、'原官'5篇,主要論述戰爭的性質、作用和守城的原則。

卷三:包括'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講述用兵的原則、軍隊的紀律和獎懲制度。

卷四:包括'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5篇,主要敘述戰場法紀、部隊的編組、標誌和指揮信號,以及行軍序列。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論述軍隊的訓練和取勝之道。

《尉繚子》一書提倡正義戰爭,反對不義之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遺產。

第六部:姜太公的又一著作《司馬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漢代對《司馬法》評價很高。武帝時,'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當時司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僅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春秋時司馬穰苴撰,計三卷。穰苴姓田,齊景公時尊為大司馬而改氏。《司馬法》為齊威王時諸臣追輯而成,稱為《司馬兵法》。

該書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餘字。5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組義,糅合儒、道兩家思想,闡述戰爭目的在於安民止戰,並以夏、商、週三代議例設天子統帥軍隊、軍隊內部制訂爵位階級、嚴肅軍紀、善於用眾。《司馬法》主講軍事理論。

第七部:唐代李筌著名兵書《太白陰經》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全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中國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太白陰經》的名稱由此而來。作者為唐朝的李荃。

李筌,身世不詳,唯《集仙傳》稱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又《神仙感遇傳》雲,筌有將略,作《太白陰符》10卷,入山訪道,不知所終。《太白陰符》當即此書。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此書分人謀、雜儀、戰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藥方、雜佔、遁甲、雜式等篇。先言主有道德,後言國有富強,內外兼修,可謂持平之論,與一般兵書以權謀相尚者迥異。杜佑《通典》'兵類'取通論二家,一為李靖《兵法》,一即此經。可見其為時人所重。傳世版本主要有《墨海金壺》據影宋抄本、《守山閣叢書》據舊鈔殘本輯補,皆為10卷。

此書內容豐富,李荃在進書表中稱:'人謀、籌策、攻城、器械、屯田、戰馬、營壘、陣圖、囊括無遺,秋毫畢錄。其陰陽天道,風雲向背,雖遠人事,亦存而不忘。',後人非常重視。

第八部:集孫子兵法和《太白陰經》精華於一體的宋代兵書《虎鈐經》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虎鈐經》是中國宋代著名兵書。'虎'為'虎符',即'兵符','鈐'即'鎖鑰',《虎鈐經》即為開啟兵符鎖鑰之書,掌兵權者應備之經。許洞撰。共二十卷、二百一十論。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該書汲取《孫子》和《太白陰經》的精華,使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根據天時人事的變化加以推衍,既祖述古人,又有作者的見解。其中奇謀詭道,凡適於兵家需要,就廣為蒐羅,不受'六經'的束縛。該書上言人謀,中言地利,下言天時,兼及風角占候、人馬醫護等內容。

第九部:秦末漢初黃石公著作《三略》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關於該書的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卷一:包括'天官'、'兵談'、'制談'、'戰略'、'攻權'5篇,主要論述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關係,攻城與作戰的原則,主張行事不應依靠鬼神,而應依賴人的智慧。

卷二:包括'守議'、'十二陵'、'武議'、'將理'、'原官'5篇,主要論述戰爭的性質、作用和守城的原則。

卷三:包括'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講述用兵的原則、軍隊的紀律和獎懲制度。

卷四:包括'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5篇,主要敘述戰場法紀、部隊的編組、標誌和指揮信號,以及行軍序列。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論述軍隊的訓練和取勝之道。

《尉繚子》一書提倡正義戰爭,反對不義之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遺產。

第六部:姜太公的又一著作《司馬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漢代對《司馬法》評價很高。武帝時,'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當時司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僅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春秋時司馬穰苴撰,計三卷。穰苴姓田,齊景公時尊為大司馬而改氏。《司馬法》為齊威王時諸臣追輯而成,稱為《司馬兵法》。

該書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餘字。5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組義,糅合儒、道兩家思想,闡述戰爭目的在於安民止戰,並以夏、商、週三代議例設天子統帥軍隊、軍隊內部制訂爵位階級、嚴肅軍紀、善於用眾。《司馬法》主講軍事理論。

第七部:唐代李筌著名兵書《太白陰經》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全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中國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太白陰經》的名稱由此而來。作者為唐朝的李荃。

李筌,身世不詳,唯《集仙傳》稱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又《神仙感遇傳》雲,筌有將略,作《太白陰符》10卷,入山訪道,不知所終。《太白陰符》當即此書。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此書分人謀、雜儀、戰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藥方、雜佔、遁甲、雜式等篇。先言主有道德,後言國有富強,內外兼修,可謂持平之論,與一般兵書以權謀相尚者迥異。杜佑《通典》'兵類'取通論二家,一為李靖《兵法》,一即此經。可見其為時人所重。傳世版本主要有《墨海金壺》據影宋抄本、《守山閣叢書》據舊鈔殘本輯補,皆為10卷。

此書內容豐富,李荃在進書表中稱:'人謀、籌策、攻城、器械、屯田、戰馬、營壘、陣圖、囊括無遺,秋毫畢錄。其陰陽天道,風雲向背,雖遠人事,亦存而不忘。',後人非常重視。

第八部:集孫子兵法和《太白陰經》精華於一體的宋代兵書《虎鈐經》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虎鈐經》是中國宋代著名兵書。'虎'為'虎符',即'兵符','鈐'即'鎖鑰',《虎鈐經》即為開啟兵符鎖鑰之書,掌兵權者應備之經。許洞撰。共二十卷、二百一十論。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該書汲取《孫子》和《太白陰經》的精華,使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根據天時人事的變化加以推衍,既祖述古人,又有作者的見解。其中奇謀詭道,凡適於兵家需要,就廣為蒐羅,不受'六經'的束縛。該書上言人謀,中言地利,下言天時,兼及風角占候、人馬醫護等內容。

第九部:秦末漢初黃石公著作《三略》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三略》,原名《黃石公記》,又稱《黃石公三略》,為西漢黃石公撰。此書在思想體系上是儒、道並蓄,兼採兵家和法家之長。它強調'重民',指出'英雄者,國之幹,庶民者,國之本',要使國家富強起來,必先讓民眾富強起來,民富則國強。推崇'道'和'德',而'仁''義''禮'。全書三千八百餘字,分為上、中、下三略。

第十部:劉伯溫著作《百戰奇法》

"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當然,在中國有很多兵書著作,但唯有十部可稱之為兵書之最,我們來看看是哪十部:

第一部:世界公認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此書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兵戰奇書。《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孫子兵法》根據前人的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總結出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被譽為兵家之'兵經'。

《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兵家第一書', 至今已有日、英、法、俄、德等外文版本不下20餘種。

第二部: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稱為《孫子兵法》第二的《孫臏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作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相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上下篇,總計三十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第三部:與《孫子兵法》不分上下的兵書《吳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吳子》相傳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所創,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兵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將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根據《漢書》記載,《吳子》起初有48篇。現在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該書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子》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第四部:西周姜子牙鉅著《六韜》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 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 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今本《六韜》共分六卷。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 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第五部:秦朝時大梁人尉繚著作《尉繚子》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關於該書的真偽、作者、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卷一:包括'天官'、'兵談'、'制談'、'戰略'、'攻權'5篇,主要論述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關係,攻城與作戰的原則,主張行事不應依靠鬼神,而應依賴人的智慧。

卷二:包括'守議'、'十二陵'、'武議'、'將理'、'原官'5篇,主要論述戰爭的性質、作用和守城的原則。

卷三:包括'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講述用兵的原則、軍隊的紀律和獎懲制度。

卷四:包括'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5篇,主要敘述戰場法紀、部隊的編組、標誌和指揮信號,以及行軍序列。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論述軍隊的訓練和取勝之道。

《尉繚子》一書提倡正義戰爭,反對不義之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遺產。

第六部:姜太公的又一著作《司馬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漢代對《司馬法》評價很高。武帝時,'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當時司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僅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春秋時司馬穰苴撰,計三卷。穰苴姓田,齊景公時尊為大司馬而改氏。《司馬法》為齊威王時諸臣追輯而成,稱為《司馬兵法》。

該書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餘字。5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組義,糅合儒、道兩家思想,闡述戰爭目的在於安民止戰,並以夏、商、週三代議例設天子統帥軍隊、軍隊內部制訂爵位階級、嚴肅軍紀、善於用眾。《司馬法》主講軍事理論。

第七部:唐代李筌著名兵書《太白陰經》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全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中國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太白陰經》的名稱由此而來。作者為唐朝的李荃。

李筌,身世不詳,唯《集仙傳》稱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又《神仙感遇傳》雲,筌有將略,作《太白陰符》10卷,入山訪道,不知所終。《太白陰符》當即此書。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此書分人謀、雜儀、戰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藥方、雜佔、遁甲、雜式等篇。先言主有道德,後言國有富強,內外兼修,可謂持平之論,與一般兵書以權謀相尚者迥異。杜佑《通典》'兵類'取通論二家,一為李靖《兵法》,一即此經。可見其為時人所重。傳世版本主要有《墨海金壺》據影宋抄本、《守山閣叢書》據舊鈔殘本輯補,皆為10卷。

此書內容豐富,李荃在進書表中稱:'人謀、籌策、攻城、器械、屯田、戰馬、營壘、陣圖、囊括無遺,秋毫畢錄。其陰陽天道,風雲向背,雖遠人事,亦存而不忘。',後人非常重視。

第八部:集孫子兵法和《太白陰經》精華於一體的宋代兵書《虎鈐經》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虎鈐經》是中國宋代著名兵書。'虎'為'虎符',即'兵符','鈐'即'鎖鑰',《虎鈐經》即為開啟兵符鎖鑰之書,掌兵權者應備之經。許洞撰。共二十卷、二百一十論。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該書汲取《孫子》和《太白陰經》的精華,使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根據天時人事的變化加以推衍,既祖述古人,又有作者的見解。其中奇謀詭道,凡適於兵家需要,就廣為蒐羅,不受'六經'的束縛。該書上言人謀,中言地利,下言天時,兼及風角占候、人馬醫護等內容。

第九部:秦末漢初黃石公著作《三略》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三略》,原名《黃石公記》,又稱《黃石公三略》,為西漢黃石公撰。此書在思想體系上是儒、道並蓄,兼採兵家和法家之長。它強調'重民',指出'英雄者,國之幹,庶民者,國之本',要使國家富強起來,必先讓民眾富強起來,民富則國強。推崇'道'和'德',而'仁''義''禮'。全書三千八百餘字,分為上、中、下三略。

第十部:劉伯溫著作《百戰奇法》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運用通俗語言著書立說之先例,是擁有別具一格的兵戰奇書。《百戰奇法》為明代劉基撰,又稱《白戰奇略》不是單純論兵,而是將兵論與史論結合起來,主張'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提出了'人戰'的可貴思想。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

總結:你還知道哪些著名的兵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