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像科比的太監,你肯定沒有見過


長得像科比的太監,你肯定沒有見過

■ 大唐雷音寺|袁榭

說起有權勢的太監,大家心目中的印象,一般是年輕時的甄子丹老師在《新龍門客棧》裡的劇照。

或者陳坤老師出演的“督公”。

長得像科比的太監,你肯定沒有見過

不過,世界上還有一路太監,位不高而權重,形象是…………嘻哈歌手那掛的。那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黑人太監們。

長得像科比的太監,你肯定沒有見過

奧斯曼帝國為何會使用大量黑人做太監?是因為流俗所稱的“黑人與其他膚色妃嬪通姦產子,膚色有異”,還是因為其他種族主義原因?其實都不是。

黑人被伊斯坦布爾宮廷大批閹割的理由,與宮廷宦官存在的制度根源是同一樣:皇室不信任任何正規臣屬,必須不停地運動朝廷內外。

太監的制度意義:皇權最信任的器具性奴隸

太監的起源,並不是常人以為的“避免通姦”。人類四分之三的地域與歷史都曾被君主制政權統治,有正朔統緒的王國、帝國過千。但正式使用宮廷閹人的國家,只有在亞洲大陸的東西兩端存在,數不過十幾。

而內宮侍僕全用閹人的古中國文化圈與拜占庭式王國文化圈,制度演進幾乎是沿著同一條道路。

不論是先秦王侯還是亞歷山大大帝,王族與其妻妾的近侍都並不是必須閹割的人。內廷用閹人雖非必無,但在當時的政治道德中是被非議甚至抨擊的。閹人要是被王室豢養差使,就違背了“公家不畜刑人,大夫不養,士遇之塗弗與言也”的政治規範。

因為當時的閹人,不論在中國還是地中海東,大都是被處“宮刑”者。而這些“刑餘之人”的身份,基本是最底層的奴隸、各種戰爭中的外敵俘虜,才會被處以最慘厲的肉刑。這種敵對分子、底層無產者,自然不能成為本族正式的政治體制的合法構成部分。

但隨著皇權的越發跋扈,皇者們狐疑也越發高張,逐漸不信任正式的政治機制、正規的臣僚,將權力盡可能分配給自己的近侍。並且以前不必閹割的近侍也讓皇上們放心不下,萬一這些自己身邊人和外臣一樣,傷害自己怎麼辦?

宦官制度,就是皇權發展到最成熟或最腐朽時,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刑餘之人”不可能生育,除了明顯的避免通姦好處外,他們也沒有機會為自己的後代鋪路,叛亂與不服從的激勵被削弱到最低。

閹人的階層與族群出身,註定了他們除了皇權以外無可依附。不論中國太監,還是拜占庭太監,就算他們富貴至極,也沒有故鄉與宗族可以反哺互助,結成不服從勢力的可能降到最低。因為他們的故鄉要麼是新徵服的邊遠戰區、要麼是赤貧區,他們的宗族要麼被殺、要麼就是吃喝嫖賭的流氓無產者。

長得像科比的太監,你肯定沒有見過

宮刑除了這些不及於身的影響外,還有直接對受刑人的影響。在人類歷史大多數時段,被閹割,意味著受閹者的社會地位低到可以被稱為“開除出人類”的程度,是屬於閹奴主人的、字面意義上的財產物件。不僅榮辱,理論上閹人的生死都只在主人的一念之間。這種地位比一般的奴隸還不如。

而且,男性的性器被古人認為是生命源力所在,被閹割者不僅死了都是個喪氣鬼,就算活著,精力元氣都可能一天天逐漸涸竭。

所以,太監對於皇上來說是最順心、最不可或缺的臣下了:生死隨意,刑賞由心,可以聽話辦一切髒事,阻力最小,可信任度最高。

奧斯曼太監的演變:從白到黑、由賤至貴

中國與拜占庭,在三個世紀內達到了“內侍悉用閹人”的程度,在九個世紀內達到了閹人主持軍政的程度,“禁軍觀軍容使”、“內樞密使”之類職位在亞洲大陸兩端幾乎同時出現。而奧斯曼突厥帝國的太監製度,在四個世紀內走完了中國與拜占庭在十個世紀的歷程。奧斯曼突厥吞併拜占庭帝國全境後,直接從君士坦丁堡宮廷中繼承了成體系的太監。

長得像科比的太監,你肯定沒有見過

蘇丹後宮的出遊圖

在此之後,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們效法拜占庭皇帝,先從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這些戰區的俘虜中選拔太監。但不久後這些地方被征服的部分紛紛改宗,信仰回教。按教義,回教國家的君長不該閹割同信仰者為奴。這些地方的改宗,意味著來自這些地方的太監在宮廷中可以有除了蘇丹以外的倚靠,自然可信任度下降。

奧斯曼帝國定鼎將近兩世紀後,內廷中的白種人首領太監,果然與外廷的“大維齊爾”(樞相)在制度上達成了默契,分享了首都的財政、宗教、軍政權力。多疑暴虐的奧斯曼蘇丹們自然不能接受。

1574–1595年在位的蘇丹穆拉德三世,在15年內連換了9名大維齊爾,下野的相爺們可沒有隱居鄉下的福氣,都被砍了腦袋。同樣是穆拉德三世在位時,奧斯曼帝國的內廷首領太監的膚色,從白色漸漸變成黑色——因為以前來自東歐的首領太監也被大換血,換成了從埃及以南的黑非洲買來或搶來的奴隸。

黑人太監:從替主子殺老婆,到替主子管事

伊斯坦布爾的黑人太監們,最開始是從內廷的苦力幹起,但在肩負一個關鍵職能後,開始贏得蘇丹們的最多信任。這個職能,就是負責把蘇丹後宮中的失寵妃嬪幹掉。

是的,奧斯曼帝國的宮鬥戲,較之遠東的中韓越諸國毫不遜色。但伊斯坦布爾金宮中沒有冷宮這種花意思,後宮妃嬪鬥輸了,直接被御準的黑人太監裝進麻袋,沉進博斯布魯斯海峽裡。有一位蘇丹,派黑人太監在海峽裡沉了280個妃嬪。博斯布魯斯海峽歷年積屍,嚇得水手不敢在伊斯坦布爾潛水,因為水底鋪滿了隨波逐流的豎條麻袋。

既然殺老婆的事,蘇丹都能放心交給黑人太監,那麼內廷諸事、首都禁軍、直隸財政、監視諸王、教育皇子什麼的,交給黑人太監對於奧斯曼蘇丹來說也沒有不合理。

在16世紀末到17世紀,伊斯坦布爾的黑人太監,其實權與之前的大明朝同行相差不遠。除了沒有收買文人吹捧自己是“九千歲”以外,明朝太監能做的事,伊斯坦布爾的黑人太監也能做。按當時歐洲各國使節的記述,從大維齊爾的更迭任免,到皇位繼承的廢長立幼,到麥加的修繕撥款花多少錢,幕後都少不了黑人總管太監的縱橫捭闔。

長得像科比的太監,你肯定沒有見過

油畫《土耳其的禁衛軍與太監》

而且黑人太監由於擁有帝國內各清真寺基金會的管轄權,可以左右回教教士與教法學家,給出各種荒誕的宗教敕令(fatwa)。例如1618年2月,黑人首領太監買通教法學家團體,發佈敕令,宣佈當時的蘇丹有精神病,強制將皇上給廢黜下野了。

雖然奧斯曼帝國的後宮政治,亞洲特色特別顯著,但還好土耳其帝國的位置緊鄰歐洲,宦官亂政的軌跡走到“權錢無雙”這一步,就被歐化的19世紀新派勢力遏止,沒演化到明朝太監那麼跋扈。

“改革者”蘇丹馬哈莫二世在1830年代逐漸廢止了首領太監們的各項權力,並且釜底抽薪,宣佈跟隨歐洲潮流,廢除掠賣奴隸的制度,國內不得新增奴隸,宮中不再新增閹奴,既有奴隸遇缺不補。剩下的黑人太監們,在帝國最後的振興中逐漸老死。

長得像科比的太監,你肯定沒有見過

末代黑人太監的照片

這已經算是非常陽光的歷史結局了,按照黑人太監製度造下的歷史惡業,本來應得的結局是在20世紀初的帝朝崩解、蒼黃板蕩中,被新派軍人盡屠於都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