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共憤、禍國殃民的宰相王安石,為何不算奸臣?

宋朝 王安石 北宋 中國歷史 火眼觀歷史 火眼觀歷史 2017-09-09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人神共憤、禍國殃民的宰相王安石,為何不算奸臣?

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作者是北宋文學家和政治家王安石。對於很多人來說,王安石的文學家身份要比他的政治家身份更知名。他有太多流傳千古的詩詞和散文。

但實際上,兩宋三百多年,主要有兩件大事:一是屢遭遊牧民族入侵,另一件就是“王安石變法”。王安石的影響力之大,要蓋過他前後很多大宋皇帝。而名相濟濟的王安石時代,很多偉大的政治家,如司馬光、歐陽修、蘇東坡,也只留下文章傳世,他們政治家的身份也常常被人們忽略。

正如支持“王安石”變法的宋神宗的諡號“神”的含義,民無能名曰神,就是說無法去評價。這些人、這些事、這個時代,不知如何評價。也許,這就是他們作為文學家、史學家流傳於世的原因吧。縱然他們曾經的職位、權力、影響力都要遠遠大過他們的文章。

人神共憤、禍國殃民的宰相王安石,為何不算奸臣?

人神共憤

王安石為相五年,幾乎遭到所有人的聲討,不僅是政敵,也有以前的好友、自己的老師和學生,很多人不惜一死也要到御前告狀。最終告倒王安石的,正是他的學生——鄭俠。

王安石不僅是鄭俠的老師,也是他的恩人,是王安石把他引入官場。鄭俠的官職是門監,給皇帝看守宮門。他每日目睹流亡的難民扶老攜幼,個個面無菜色體無完衣。他們賣兒賣女典當老婆,也只能換來一口粗糧,沒有家人可賣的去吃草根樹皮,最終餓死城下。老百姓早就無隔夜之糧,卻還要帶著枷鎖去砍自己的桑樹,拆自己的房子。就因為要償還被王安石逼他們借的國債。而借出去的錢,原本就是用來救濟災民、平抑物價的。

不僅是鄭俠,幾乎舉國上下都反對王安石的改革。除了那位年輕力盛,銳意改革的——宋神宗。變法數年後,北宋剛好遭受重大旱情。於是很多人都把這歸為對王安石改革的天譴。就算天旱不是王安石造成的,但正如鄭俠所看到的,新法也加重了旱災的苦難。

鄭俠把自己所目睹的這些畫成了畫,他想呈遞給皇帝,但他職位太低,圖送出去又被宮廷退回。於是鄭俠準備鋌而走險。他寫了個奏摺:懇請陛下罷除禍國殃民之法,延萬姓垂死之命。如果行臣之言,十日之內不降雨,請將臣在宣德門外斬首示眾,以正欺君罔上之罪。然後謊稱有絕密急情,把圖和奏摺快遞到御前。

面對旱情,王安石滿不在乎的說:災害是常有之事,就連堯舜禹湯也無法避免,我們只要修人事,天災不足慮。神宗大為驚詫,他說:這難道是小事嗎?

神宗終於決定問計別人,此人是韓維,他是宋神宗的老師,也是王安石的恩人,正是他力薦王安石為相。

神宗問韓維:天久不下雨,朕五內俱焚,該怎麼辦?

韓維答:很簡單,廢除王安石的新法。神宗終於決定下詔廢法。

三天後,大雨。

無從考證是否真的天降大雨,可以肯定的是,皇帝的這個詔書,就像甘霖一樣滋潤了天下百姓,大快人心。

人神共憤、禍國殃民的宰相王安石,為何不算奸臣?

剛愎自用

如此不得人心,宋神宗為何這樣支持王安石呢?

有兩個原因,一是宋神宗是個想建立功業的皇帝,他有成為秦皇漢武,甚至是堯舜的政治野心的;另一方面,宋朝財政問題突出,入不敷出,必須得改。滿朝文武,能提出改革方案的,唯有王安石一人。

但是王安石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恃才傲物,聽不進意見,難以與人相處。

宋神宗啟用王安石前詢問大臣的意見,學士孫固說:王安石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擔任翰林學士綽綽有餘,做宰相卻要有度量。此人心胸狹窄剛愎自用,聽不得不同意見,容不下不同派別,恐怕並不合適。

參知政事吳奎說:臣與王安石曾經是同事,深知此人遇事迂闊,一根筋認死理,從來不肯自我反省承認錯誤。如重用此人,必然紊亂朝綱。

副宰相唐介也說:王安石不堪大任。神宗問:哪方面不行?才華嗎?學問嗎?能力嗎?

唐介說:都不是,是性格有問題。他這個人,愛好讀書卻鑽牛角尖,志向遠大卻不切實際,一門心思只想改變祖宗家法。如果用他做宰相,非把天下搞亂不可。

神宗並沒有聽取這些人的意見。

中國歷史上,很多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都有相似的特點,也必須具備如此之個性。逆天改命,必是不世之才,王安石堪當;有此大才難免傲物,王安石也是;要行改革,必定損害一部分的利益,難以照顧周全,甚至要六親不認,王安石便如此。

王安石為相之後,頒佈的新法獲得皇帝支持。但也有人一開始就表示反對,如司馬光。

王安石提出,不加稅費而國庫充盈,才是善於理財。

司馬光嗤之以鼻:無稽之談!天地所生萬物所長,總共就有那麼多,不在民間就在公家,這邊多了那邊就少。你要增加國庫收入,不從老百姓那裡拿,請問跟誰要?

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看,增加財政收入,可以不通過加稅,把蛋糕做大也可。但當時的農業社會很難。王安石的很多新法,實際上就是在分配利益,而不是做大蛋糕,而且是把貧民的蛋糕割給了官家和投機取巧的商人。

而且王安石新法推廣有力,監督不嚴,很多好經到了下面被念歪了,他卻不知道。

以上種種原因,最終導致了王安石變法的失敗,並且在神宗去世後,人亡政息,徹底被廢除。

人神共憤、禍國殃民的宰相王安石,為何不算奸臣?

大忠似奸

王安石為相時,彈劾他的人前赴後繼,奏摺像雪片一樣飛進宮裡。王安石應對的方法則是給這些人羅織罪名。那些沒有彈劾王的御史,則被罵作豬狗不如。

宋神宗之後,從北宋直至清末,王安石變法一直都被否定,被認為是導致北宋滅亡的原因。給予肯定評價的很少,著名的有“百日維新”的代表人物梁啟超。

不過很少有人給王安石扣奸臣的帽子。其中原因也許是,不管王安石的改革政策,還是他的固執己見、打擊政敵,都是於公而非於私。

呂誨彈劾王安石時說王“大奸似忠”,這是對人品的攻擊。從結果來看,王安石卻是:大忠似奸。雖然他一切均起於公心,但從結果看,他和禍國殃民的奸臣又有何區別?(火山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