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宰相王安石:隔壁老王的驚世傳奇'

"

文:周忠應

"

文:周忠應

邋遢宰相王安石:隔壁老王的驚世傳奇

王安石是宋代的出品,沒有人再敢取這個名字,可以說他是世上的惟一。唐代的李白是夠有名的吧,現代居然還有人取他的名字,而且不止一個呢,百度一搜就知道了。電影出品人中也好像有個叫李白的。

我讀初中的時候曾給自己取了個名叫周安石,不料被我父親罵了一頓,因為我的伯父叫周石安,剛好倒了過來,也就作罷了。究竟我為什麼要取安石這個名,是因為緣於我對他的崇拜。我崇拜他的才華,同時也崇拜他的不修邊幅。因為小時候不喜歡洗腳洗澡被父母親打過鞭子,結婚不後,因不洗腳被老婆拖下了床。於是常把王安石搬出來當擋箭牌,不料常常失效,因為身為宋朝宰相的他管不了現在的事情。縣官不如現管,現在管我的是除了父母,老婆,還有女兒,他們都不允許我成為第二個王安石。

雖然如此,我對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依然充滿了喜愛和敬意。

《石林燕話》中說:“王荊公性不善飾,經歲不洗沐。”王安石他老人家成年累月不洗澡,衣服也不勤換,酸臭難聞,別人跟他見面經常是人還沒看到鼻子就聞到了。蘇洵曾經這樣描述他:穿著囚犯一樣的衣服,吃牲畜才會吃的食物,蓬頭垢面,竟然還在那裡心安理得地論詩談史。

由於長期不洗澡不洗臉,王安石臉上厚厚一層灰,他家人見他臉色發黑,以為他生病了,請來了郎中。郎中一看說這哪兒是生病,只是臉上泥土太厚,洗一下就好了。家人端來了熱水讓他洗臉,他不領情地說:“我天生就長得黑,再怎麼洗也白不了,別浪費工夫了!”經常不洗澡使得王安石身上長了蝨子。有一次,王安石面見宋神宗,蝨子爬到了鬍鬚上,宋神宗看到後忍不住笑出了聲,王安石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等出了門問同僚才明白過來。王安石讓手下把蝨子抓走,同僚趁機挖苦他說:“宰相臉上的蝨子是被皇上親自鑑賞過的,怎麼能輕而易舉抓走哇!”

據說王安石不講衛生的惡習後來有所改善,這還要感謝他的兩位“鐵哥們兒”——吳仲卿和韓維,他倆對王安石的邋遢形象實在看不過去了,又不好直說,就與王安石訂了一個“盟約”:三人每月同日同時到寺院談論詩書政治,談得差不多了,兩位哥們兒就邀王安石去洗澡,並安排服侍老僧趁王安石洗澡時把他的髒衣服拿走,然後換一套新衣服擺在那兒。而王安石洗完澡後見衣服就穿,從來不問衣服從哪裡來的。

王安石不僅衣著不講究,吃飯更是馬虎得讓人難以置信。有朋友們問王安石的夫人:“介甫是否最愛吃鹿肉絲?”

王夫人大感意外:“不會呀,他這人向來不講究吃什麼,怎麼會突然愛吃鹿肉絲了呢?你們怎麼會這樣想?”

朋友解釋:“他在吃飯時不吃別的盤子裡的菜,只把那盤鹿肉絲吃光了。”

王夫人有些明白了:“你們把鹿肉絲擺在了什麼地方?”

“擺在他正前面。”

王夫人恍然大悟,說:“明天你們把別的菜擺在他前面,看會怎麼樣?”

第二天朋友依王夫人言就把菜的位置調換了,把鹿肉絲放在遠處。結果發現王安石仍是吃靠近的那盤菜,竟然沒注意桌子上照常擺了鹿肉。

其實王安石日常中這些不雅的做派,並不是刻意雕飾的,而是因為他太專注於醉心的事業而疏於生活了,不是為了矯情造作,更不是為了沽名釣譽。

猶為難得的是,一生混跡於官場的王安石,人品和口碑都均屬上乘,不失為冰清玉潔的楷模。他老人家做人的原則性很強。想當初,他與司馬光同為黑臉包公的屬下,一次包公大宴賓客,給諸人敬酒。司馬先生與他都生性滴酒不沾,司馬光礙於情面,勉強飲了一杯。但王安石卻端坐在那裡,死活也不給人面子,而包大人也始終拿他沒辦法。這件真實的故事,還出自於他一生的死對頭司馬光之口。

還有,王夫人很心疼自己的老公,就偷偷買了一個小妾,在一風清月明的晚上送入了他的書房。王安石見那女子後,大吃一驚,問明原委後,堅決不讓她“上崗”,不依不饒地把她辭退了,連買資都全賠進去了。

"

文:周忠應

邋遢宰相王安石:隔壁老王的驚世傳奇

王安石是宋代的出品,沒有人再敢取這個名字,可以說他是世上的惟一。唐代的李白是夠有名的吧,現代居然還有人取他的名字,而且不止一個呢,百度一搜就知道了。電影出品人中也好像有個叫李白的。

我讀初中的時候曾給自己取了個名叫周安石,不料被我父親罵了一頓,因為我的伯父叫周石安,剛好倒了過來,也就作罷了。究竟我為什麼要取安石這個名,是因為緣於我對他的崇拜。我崇拜他的才華,同時也崇拜他的不修邊幅。因為小時候不喜歡洗腳洗澡被父母親打過鞭子,結婚不後,因不洗腳被老婆拖下了床。於是常把王安石搬出來當擋箭牌,不料常常失效,因為身為宋朝宰相的他管不了現在的事情。縣官不如現管,現在管我的是除了父母,老婆,還有女兒,他們都不允許我成為第二個王安石。

雖然如此,我對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依然充滿了喜愛和敬意。

《石林燕話》中說:“王荊公性不善飾,經歲不洗沐。”王安石他老人家成年累月不洗澡,衣服也不勤換,酸臭難聞,別人跟他見面經常是人還沒看到鼻子就聞到了。蘇洵曾經這樣描述他:穿著囚犯一樣的衣服,吃牲畜才會吃的食物,蓬頭垢面,竟然還在那裡心安理得地論詩談史。

由於長期不洗澡不洗臉,王安石臉上厚厚一層灰,他家人見他臉色發黑,以為他生病了,請來了郎中。郎中一看說這哪兒是生病,只是臉上泥土太厚,洗一下就好了。家人端來了熱水讓他洗臉,他不領情地說:“我天生就長得黑,再怎麼洗也白不了,別浪費工夫了!”經常不洗澡使得王安石身上長了蝨子。有一次,王安石面見宋神宗,蝨子爬到了鬍鬚上,宋神宗看到後忍不住笑出了聲,王安石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等出了門問同僚才明白過來。王安石讓手下把蝨子抓走,同僚趁機挖苦他說:“宰相臉上的蝨子是被皇上親自鑑賞過的,怎麼能輕而易舉抓走哇!”

據說王安石不講衛生的惡習後來有所改善,這還要感謝他的兩位“鐵哥們兒”——吳仲卿和韓維,他倆對王安石的邋遢形象實在看不過去了,又不好直說,就與王安石訂了一個“盟約”:三人每月同日同時到寺院談論詩書政治,談得差不多了,兩位哥們兒就邀王安石去洗澡,並安排服侍老僧趁王安石洗澡時把他的髒衣服拿走,然後換一套新衣服擺在那兒。而王安石洗完澡後見衣服就穿,從來不問衣服從哪裡來的。

王安石不僅衣著不講究,吃飯更是馬虎得讓人難以置信。有朋友們問王安石的夫人:“介甫是否最愛吃鹿肉絲?”

王夫人大感意外:“不會呀,他這人向來不講究吃什麼,怎麼會突然愛吃鹿肉絲了呢?你們怎麼會這樣想?”

朋友解釋:“他在吃飯時不吃別的盤子裡的菜,只把那盤鹿肉絲吃光了。”

王夫人有些明白了:“你們把鹿肉絲擺在了什麼地方?”

“擺在他正前面。”

王夫人恍然大悟,說:“明天你們把別的菜擺在他前面,看會怎麼樣?”

第二天朋友依王夫人言就把菜的位置調換了,把鹿肉絲放在遠處。結果發現王安石仍是吃靠近的那盤菜,竟然沒注意桌子上照常擺了鹿肉。

其實王安石日常中這些不雅的做派,並不是刻意雕飾的,而是因為他太專注於醉心的事業而疏於生活了,不是為了矯情造作,更不是為了沽名釣譽。

猶為難得的是,一生混跡於官場的王安石,人品和口碑都均屬上乘,不失為冰清玉潔的楷模。他老人家做人的原則性很強。想當初,他與司馬光同為黑臉包公的屬下,一次包公大宴賓客,給諸人敬酒。司馬先生與他都生性滴酒不沾,司馬光礙於情面,勉強飲了一杯。但王安石卻端坐在那裡,死活也不給人面子,而包大人也始終拿他沒辦法。這件真實的故事,還出自於他一生的死對頭司馬光之口。

還有,王夫人很心疼自己的老公,就偷偷買了一個小妾,在一風清月明的晚上送入了他的書房。王安石見那女子後,大吃一驚,問明原委後,堅決不讓她“上崗”,不依不饒地把她辭退了,連買資都全賠進去了。

邋遢宰相王安石:隔壁老王的驚世傳奇

我還崇拜王安石的政治道德,他21歲考中進士時,寧願在一個偏遠的省份當一小吏,也堅決謝絕朝廷把他召入中央重用的任命,可見他不是什麼官迷。

但老王的剛愎自用方面也確實冠絕當時,天下之大,王安石大概只相信自己,並且在政見上排除異己——順我者,小人也昌;不從者,君子也亡。

王安石的一世英名壞就壞在他的變法。如果不是因為變法,王安石會被奉若神明的,並會順理成章的青史留名,肯定不是罵名,而是撲面而來的喝彩聲與雷鳴般的掌聲。大家都會對他頂禮膜拜,為他獻上最美的一朵玫瑰花。也許從開始那一起,他就明白自己踏上的是一條不歸之路,並會因此身敗名裂。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昂首闊步,永不回頭,任憑十頭牛也拉不回,最後成為大傢伙的眼中釘、肉中刺,人送雅號“拗相公”。

當然這也是我敬佩他的地方,但也為他這種遭遇而感到嘆息!後來,不但朝堂上下、後宮內外齊聲對他討伐,而且曾與他惺惺相惜的司馬光、蘇東坡也與他反目成仇。猶為可悲的是,連自己的兩個親弟弟,也不能理解他的苦衷,並對他進行反戈一擊。

他到底觸犯了誰的利益?變法又為他自己掙得了什麼利益好處?是名聲還是地位?是金錢還是美女?好像都不是。有人搞改革,是為了升官求榮,是為了斂財置地。而王安石自己,打死他也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知道的。

變法開始的那一年,王安石他老人家四十七歲了,這那個時候已近夕陽紅的季節,而他本人也早已名聲、地位顯赫,且朝野上下好評如潮。而他竟然選擇了讓人非議的變法。他的“青苗法”、“免役法”,他的“保甲法”、“將兵法”,都是為了理財安民,更是為了富國強兵。變法的初衷,變法的動機,都是盡善盡美的,都是無可挑剔的。但變法推行的結果,本來的“安民之法”卻變成了“擾民之法”,變法遭遇了失敗。這是王安石變法最大的悲劇,不僅是他個人最大的悲劇,更是中國社會最大的悲劇。

王安石不管怎麼,誰也抹殺不了他在文學上的成就。

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大都是書、表、記、序等體式的論說文,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為變法革新服務。這些文章針對時政或社會問題,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書》,是主張社會變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據對北宋王朝內外交困形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變法主張,表現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國之疵”的進步思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在敘述並闡釋宋初百餘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的同時,尖銳地提示了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樹,認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它對第二年開始施行的政,無異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馬諫議書》,以數百字的篇幅,針對司馬光指責新法為侵官、生事、徵利、拒諫四事,嚴加剖駁,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措詞得體,體現了作者剛毅果斷和堅持原則的政治家風度。

"

文:周忠應

邋遢宰相王安石:隔壁老王的驚世傳奇

王安石是宋代的出品,沒有人再敢取這個名字,可以說他是世上的惟一。唐代的李白是夠有名的吧,現代居然還有人取他的名字,而且不止一個呢,百度一搜就知道了。電影出品人中也好像有個叫李白的。

我讀初中的時候曾給自己取了個名叫周安石,不料被我父親罵了一頓,因為我的伯父叫周石安,剛好倒了過來,也就作罷了。究竟我為什麼要取安石這個名,是因為緣於我對他的崇拜。我崇拜他的才華,同時也崇拜他的不修邊幅。因為小時候不喜歡洗腳洗澡被父母親打過鞭子,結婚不後,因不洗腳被老婆拖下了床。於是常把王安石搬出來當擋箭牌,不料常常失效,因為身為宋朝宰相的他管不了現在的事情。縣官不如現管,現在管我的是除了父母,老婆,還有女兒,他們都不允許我成為第二個王安石。

雖然如此,我對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依然充滿了喜愛和敬意。

《石林燕話》中說:“王荊公性不善飾,經歲不洗沐。”王安石他老人家成年累月不洗澡,衣服也不勤換,酸臭難聞,別人跟他見面經常是人還沒看到鼻子就聞到了。蘇洵曾經這樣描述他:穿著囚犯一樣的衣服,吃牲畜才會吃的食物,蓬頭垢面,竟然還在那裡心安理得地論詩談史。

由於長期不洗澡不洗臉,王安石臉上厚厚一層灰,他家人見他臉色發黑,以為他生病了,請來了郎中。郎中一看說這哪兒是生病,只是臉上泥土太厚,洗一下就好了。家人端來了熱水讓他洗臉,他不領情地說:“我天生就長得黑,再怎麼洗也白不了,別浪費工夫了!”經常不洗澡使得王安石身上長了蝨子。有一次,王安石面見宋神宗,蝨子爬到了鬍鬚上,宋神宗看到後忍不住笑出了聲,王安石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等出了門問同僚才明白過來。王安石讓手下把蝨子抓走,同僚趁機挖苦他說:“宰相臉上的蝨子是被皇上親自鑑賞過的,怎麼能輕而易舉抓走哇!”

據說王安石不講衛生的惡習後來有所改善,這還要感謝他的兩位“鐵哥們兒”——吳仲卿和韓維,他倆對王安石的邋遢形象實在看不過去了,又不好直說,就與王安石訂了一個“盟約”:三人每月同日同時到寺院談論詩書政治,談得差不多了,兩位哥們兒就邀王安石去洗澡,並安排服侍老僧趁王安石洗澡時把他的髒衣服拿走,然後換一套新衣服擺在那兒。而王安石洗完澡後見衣服就穿,從來不問衣服從哪裡來的。

王安石不僅衣著不講究,吃飯更是馬虎得讓人難以置信。有朋友們問王安石的夫人:“介甫是否最愛吃鹿肉絲?”

王夫人大感意外:“不會呀,他這人向來不講究吃什麼,怎麼會突然愛吃鹿肉絲了呢?你們怎麼會這樣想?”

朋友解釋:“他在吃飯時不吃別的盤子裡的菜,只把那盤鹿肉絲吃光了。”

王夫人有些明白了:“你們把鹿肉絲擺在了什麼地方?”

“擺在他正前面。”

王夫人恍然大悟,說:“明天你們把別的菜擺在他前面,看會怎麼樣?”

第二天朋友依王夫人言就把菜的位置調換了,把鹿肉絲放在遠處。結果發現王安石仍是吃靠近的那盤菜,竟然沒注意桌子上照常擺了鹿肉。

其實王安石日常中這些不雅的做派,並不是刻意雕飾的,而是因為他太專注於醉心的事業而疏於生活了,不是為了矯情造作,更不是為了沽名釣譽。

猶為難得的是,一生混跡於官場的王安石,人品和口碑都均屬上乘,不失為冰清玉潔的楷模。他老人家做人的原則性很強。想當初,他與司馬光同為黑臉包公的屬下,一次包公大宴賓客,給諸人敬酒。司馬先生與他都生性滴酒不沾,司馬光礙於情面,勉強飲了一杯。但王安石卻端坐在那裡,死活也不給人面子,而包大人也始終拿他沒辦法。這件真實的故事,還出自於他一生的死對頭司馬光之口。

還有,王夫人很心疼自己的老公,就偷偷買了一個小妾,在一風清月明的晚上送入了他的書房。王安石見那女子後,大吃一驚,問明原委後,堅決不讓她“上崗”,不依不饒地把她辭退了,連買資都全賠進去了。

邋遢宰相王安石:隔壁老王的驚世傳奇

我還崇拜王安石的政治道德,他21歲考中進士時,寧願在一個偏遠的省份當一小吏,也堅決謝絕朝廷把他召入中央重用的任命,可見他不是什麼官迷。

但老王的剛愎自用方面也確實冠絕當時,天下之大,王安石大概只相信自己,並且在政見上排除異己——順我者,小人也昌;不從者,君子也亡。

王安石的一世英名壞就壞在他的變法。如果不是因為變法,王安石會被奉若神明的,並會順理成章的青史留名,肯定不是罵名,而是撲面而來的喝彩聲與雷鳴般的掌聲。大家都會對他頂禮膜拜,為他獻上最美的一朵玫瑰花。也許從開始那一起,他就明白自己踏上的是一條不歸之路,並會因此身敗名裂。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昂首闊步,永不回頭,任憑十頭牛也拉不回,最後成為大傢伙的眼中釘、肉中刺,人送雅號“拗相公”。

當然這也是我敬佩他的地方,但也為他這種遭遇而感到嘆息!後來,不但朝堂上下、後宮內外齊聲對他討伐,而且曾與他惺惺相惜的司馬光、蘇東坡也與他反目成仇。猶為可悲的是,連自己的兩個親弟弟,也不能理解他的苦衷,並對他進行反戈一擊。

他到底觸犯了誰的利益?變法又為他自己掙得了什麼利益好處?是名聲還是地位?是金錢還是美女?好像都不是。有人搞改革,是為了升官求榮,是為了斂財置地。而王安石自己,打死他也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知道的。

變法開始的那一年,王安石他老人家四十七歲了,這那個時候已近夕陽紅的季節,而他本人也早已名聲、地位顯赫,且朝野上下好評如潮。而他竟然選擇了讓人非議的變法。他的“青苗法”、“免役法”,他的“保甲法”、“將兵法”,都是為了理財安民,更是為了富國強兵。變法的初衷,變法的動機,都是盡善盡美的,都是無可挑剔的。但變法推行的結果,本來的“安民之法”卻變成了“擾民之法”,變法遭遇了失敗。這是王安石變法最大的悲劇,不僅是他個人最大的悲劇,更是中國社會最大的悲劇。

王安石不管怎麼,誰也抹殺不了他在文學上的成就。

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大都是書、表、記、序等體式的論說文,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為變法革新服務。這些文章針對時政或社會問題,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書》,是主張社會變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據對北宋王朝內外交困形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變法主張,表現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國之疵”的進步思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在敘述並闡釋宋初百餘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的同時,尖銳地提示了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樹,認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它對第二年開始施行的政,無異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馬諫議書》,以數百字的篇幅,針對司馬光指責新法為侵官、生事、徵利、拒諫四事,嚴加剖駁,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措詞得體,體現了作者剛毅果斷和堅持原則的政治家風度。

邋遢宰相王安石:隔壁老王的驚世傳奇

王安石前期的詩歌,長於說理,傾向性十分鮮明,涉及許多重大而尖銳的社會,問題注意到下層人民的痛苦,替他們發出了不平之聲。《感事》、《兼併》、《省兵》等,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描寫和提示了宋代國勢的積弱或內政的腐敗,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併土地對於國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擇將”的建議;他老人家後期的隱居生活,帶來了他的詩歌創作上的變化。他流連、陶醉於山水田園中,題材內容比較狹窄,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抒發一種閒恬的情趣。但藝術表現上卻臻於圓熟,“雅麗精絕,脫去流俗,每諷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頰間。”(《後山詩話》載黃魯直語)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書湖陰先生壁》等詩,觀察細緻,精工巧麗,意境幽遠清新,表現了對大自然美的歌頌和熱愛,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王安石的詞,今存約二十餘首。雖不以詞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劉熙載《藝概.詞曲概》)。《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通過描寫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壯景及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縱沉鬱,被贊為詠古絕唱。它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一詞,開了蘇東坡豪放的先聲,給後來詞壇以良好的影響。連神宗皇帝都承認王安石“天下文章第一家”,他政治上的死敵司馬光也承認:“王安石為人並不甚壞。其過端在剛愎自用。死後朝廷應以優禮葬之。”

王安石時代早已成為了歷史,王安石老人家本人也安定如石了,但我們後人依然為他而動容,依然為他而感慨!我覺得他是神聖的,不管別人對他如何評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