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遂昌“第一飛手”| 掌握了這門技術,59歲老農太搶手'

遂昌 技術 無人機 水稻 農藥 農民 杭州 合作社 蔬菜 經濟 麗水日報新媒體 2019-09-17
"

五旬老農扔掉鋤頭學開植保無人機,4年多來“飛防”6萬多畝稻田、茶田等。作為遂昌植保無人機“第一”,他噴灑均勻、起降精準,受到了當地農戶的歡迎,就連杭州梅家塢的茶農都翹首請他來幫忙。

他就是遂昌縣大柘鎮59歲老農張江旭。

"

五旬老農扔掉鋤頭學開植保無人機,4年多來“飛防”6萬多畝稻田、茶田等。作為遂昌植保無人機“第一”,他噴灑均勻、起降精準,受到了當地農戶的歡迎,就連杭州梅家塢的茶農都翹首請他來幫忙。

他就是遂昌縣大柘鎮59歲老農張江旭。

他是遂昌“第一飛手”| 掌握了這門技術,59歲老農太搶手

張江旭在飛防

現場:

“飛手”90分鐘完成40畝稻田飛防任務,制種大戶節約千元成本

“馬上就到。”從遂昌縣大柘鎮到該縣妙高街道含暉村短短十來分鐘的車程,“飛手”張江旭就接到了兩個電話。

電話的另一頭,是焦急的雜交水稻制種大戶鄭根榮。

下午3時許,含暉村的一處山坳裡,日頭毒辣,晒在鄭根榮的身上,心裡不由得一陣焦躁。

這幾天,他種植的水稻爆發了病蟲害,“是卷葉螟和二化螟,如果噴藥不及時,沒幾天稻葉就能被吃成白色,今年的產量肯定大受影響。”

好在,終於盼來了約了兩天的“田保姆”兼“飛手”張江旭。

“到水溝裡拎20斤水,這種藥倒15包,那種藥倒5瓶,然後攪拌均勻。”一到地頭,張江旭馬上指導鄭根榮配農藥。

說完,張江旭從車裡搬出大傢伙,那是一架直徑達2米左右的植保無人機。記者看到,無人機一圈有8對單葉、4只噴頭,中間是電機,電機下面是白色的容器,可裝藥液等。

10分鐘後,藥液配好了,鄭根榮熟練地把它倒進了無人機的白色容器裡,而張江旭也把長衣長褲長筒雨鞋,還有特製的帽子穿戴好了。

一切準備就緒。

3時30分,張江旭一按遙控器按鈕,植保無人機“聽話”地升空。

它低空飛行,飛至距離水稻上空1.5米—2米時,噴頭均勻地灑下藥液。

記者在現場看到,無人機飛行時,單葉高速旋轉,颳起的風令稻葉如波濤般起伏,藥液也因此噴灑到了稻葉的正反面。

"

五旬老農扔掉鋤頭學開植保無人機,4年多來“飛防”6萬多畝稻田、茶田等。作為遂昌植保無人機“第一”,他噴灑均勻、起降精準,受到了當地農戶的歡迎,就連杭州梅家塢的茶農都翹首請他來幫忙。

他就是遂昌縣大柘鎮59歲老農張江旭。

他是遂昌“第一飛手”| 掌握了這門技術,59歲老農太搶手

張江旭在飛防

現場:

“飛手”90分鐘完成40畝稻田飛防任務,制種大戶節約千元成本

“馬上就到。”從遂昌縣大柘鎮到該縣妙高街道含暉村短短十來分鐘的車程,“飛手”張江旭就接到了兩個電話。

電話的另一頭,是焦急的雜交水稻制種大戶鄭根榮。

下午3時許,含暉村的一處山坳裡,日頭毒辣,晒在鄭根榮的身上,心裡不由得一陣焦躁。

這幾天,他種植的水稻爆發了病蟲害,“是卷葉螟和二化螟,如果噴藥不及時,沒幾天稻葉就能被吃成白色,今年的產量肯定大受影響。”

好在,終於盼來了約了兩天的“田保姆”兼“飛手”張江旭。

“到水溝裡拎20斤水,這種藥倒15包,那種藥倒5瓶,然後攪拌均勻。”一到地頭,張江旭馬上指導鄭根榮配農藥。

說完,張江旭從車裡搬出大傢伙,那是一架直徑達2米左右的植保無人機。記者看到,無人機一圈有8對單葉、4只噴頭,中間是電機,電機下面是白色的容器,可裝藥液等。

10分鐘後,藥液配好了,鄭根榮熟練地把它倒進了無人機的白色容器裡,而張江旭也把長衣長褲長筒雨鞋,還有特製的帽子穿戴好了。

一切準備就緒。

3時30分,張江旭一按遙控器按鈕,植保無人機“聽話”地升空。

它低空飛行,飛至距離水稻上空1.5米—2米時,噴頭均勻地灑下藥液。

記者在現場看到,無人機飛行時,單葉高速旋轉,颳起的風令稻葉如波濤般起伏,藥液也因此噴灑到了稻葉的正反面。

他是遂昌“第一飛手”| 掌握了這門技術,59歲老農太搶手

植保無人機在噴灑藥液。

這種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的方式,專業術語叫飛防,是一種大面積、短時期壓低蟲口密度的有效方法,具有其它常規措施難以比擬的優越性。

飛防的藥液濃度很高,一畝田只要1公斤藥液,而用傳統的防治方法,需要50公斤藥液,而且勞動效率提高了30倍以上,大大節約了農藥使用量,也減輕了農戶的經濟負擔。

90分鐘後,張江旭完成了40畝稻田的飛防任務。

制種大戶鄭根榮種了一輩子田,為什麼還求人治蟲?

鄭根榮介紹說,他和張江旭是老相識,“張師傅連續兩年都幫我治蟲,效果比人工好。治蟲,我就認他。”

“有一種水稻常見病,叫白葉枯病,使用人工治蟲,菌株會隨著人走動四處飛散開去,結果越治蟲害越多。用無人機,防治效果就很好,天下小雨都沒事。”

“以前,請人打蟲,每名工人一天的工錢要170元。40畝稻田,需要4個人幹一天。加上來回接送車費和午餐,至少需要1000元成本。”他掰起手指頭算起來,“現在,請張師傅飛一趟,1個小時搞定40畝,工錢縣裡補貼,我一分不出。一年下來,縣裡幫忙出4次飛防費用,我種了80多畝雜交水稻,這樣一來,至少能省8000元。”

一筆田邊的經濟賬,讓老農樂開花。

講述:

遂昌第一“飛手”4年多來“飛防”6萬多畝,梅家塢茶農都是他的客戶

張江旭,可以說是遂昌第一“飛手”,因為他是遂昌第一個掌握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的農民,也因為年紀最大,技術最老道。

他告訴記者,前幾年,他和4名老夥計為制種大戶治蟲,用的是電動噴霧器。勞動了一天,到傍晚有兩人頭暈嘔吐,不得不去醫院掛鹽水。“估計沒注意風向,中毒了。”

一天的工錢,還不夠掛鹽水,張江旭很感慨,“第二次再叫老夥計去治蟲,大夥都說不敢了,健康比掙錢重要。”

當時他就想:要是機器換人,該多好。

機會來了。

2015年5月,全省組織了第二期植保無人機培訓,張江旭成了培訓班上年紀最大的學員。

他很珍惜這次機會,學習特別認真,第一個通過各科科目,拿到了培訓合格證書。

等回到老家大柘,去田裡的蔬菜大棚一看,好幾個棚的蔬菜全廢了。要好的村民都替他心疼,他卻說,“廢了就廢了,新技術學到手,比啥都值。”

張江旭是地道農民,種過雜交水稻、西瓜、大棚蔬菜等。勤勞加巧幹,在鎮上蓋了小洋房,還有幾十萬元存款,是村裡比較有名的“土豪”。

照說他可以安心頤養天年了,可他不願意閒著。“不勞動,人就廢了。”

學成歸來,張江旭一發狠,買了2架無人植保機,自己出了8萬元,政府補貼4萬多元,併成立了遂昌泉湖雜交制種專業合作社。

他的第一個客戶是大柘鎮上的雜交水稻制種大戶吳仙根。用上植保無人機,吳仙根的100多畝稻田,不到半天,就完成了飛防。

很多人都來看稀奇,其中就有一名來自該縣金竹鎮的制種農戶。他不聽“指揮”,站在稻田裡“以身試藥”,親身檢測張江旭的飛防水平,結果被淋了一身,幸好現在的農藥是低毒的。

第二天,張江旭接到金竹鎮制種農戶的邀請電話。

據介紹,張江旭和他的合作社夥伴4年來飛防6萬多畝,為上千戶農戶提供了飛防服務,受到了廣泛歡迎。

去年,張江旭和夥伴們參加了杭州市西湖區的茶葉統防統治。“西湖茶場村、龍井茶研究所和梅家塢,我們都飛防過。特別是在梅家塢,我細心操作,效果不錯。第二次他們又邀請我們去。”張江旭介紹說。

今年夏天,張江旭又接到梅家塢茶農的求助電話。“沒辦法,我只能推掉。遂昌今年蟲情比去年嚴重,要是去杭州幫忙,本地農戶的損失就大了。”

"

五旬老農扔掉鋤頭學開植保無人機,4年多來“飛防”6萬多畝稻田、茶田等。作為遂昌植保無人機“第一”,他噴灑均勻、起降精準,受到了當地農戶的歡迎,就連杭州梅家塢的茶農都翹首請他來幫忙。

他就是遂昌縣大柘鎮59歲老農張江旭。

他是遂昌“第一飛手”| 掌握了這門技術,59歲老農太搶手

張江旭在飛防

現場:

“飛手”90分鐘完成40畝稻田飛防任務,制種大戶節約千元成本

“馬上就到。”從遂昌縣大柘鎮到該縣妙高街道含暉村短短十來分鐘的車程,“飛手”張江旭就接到了兩個電話。

電話的另一頭,是焦急的雜交水稻制種大戶鄭根榮。

下午3時許,含暉村的一處山坳裡,日頭毒辣,晒在鄭根榮的身上,心裡不由得一陣焦躁。

這幾天,他種植的水稻爆發了病蟲害,“是卷葉螟和二化螟,如果噴藥不及時,沒幾天稻葉就能被吃成白色,今年的產量肯定大受影響。”

好在,終於盼來了約了兩天的“田保姆”兼“飛手”張江旭。

“到水溝裡拎20斤水,這種藥倒15包,那種藥倒5瓶,然後攪拌均勻。”一到地頭,張江旭馬上指導鄭根榮配農藥。

說完,張江旭從車裡搬出大傢伙,那是一架直徑達2米左右的植保無人機。記者看到,無人機一圈有8對單葉、4只噴頭,中間是電機,電機下面是白色的容器,可裝藥液等。

10分鐘後,藥液配好了,鄭根榮熟練地把它倒進了無人機的白色容器裡,而張江旭也把長衣長褲長筒雨鞋,還有特製的帽子穿戴好了。

一切準備就緒。

3時30分,張江旭一按遙控器按鈕,植保無人機“聽話”地升空。

它低空飛行,飛至距離水稻上空1.5米—2米時,噴頭均勻地灑下藥液。

記者在現場看到,無人機飛行時,單葉高速旋轉,颳起的風令稻葉如波濤般起伏,藥液也因此噴灑到了稻葉的正反面。

他是遂昌“第一飛手”| 掌握了這門技術,59歲老農太搶手

植保無人機在噴灑藥液。

這種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的方式,專業術語叫飛防,是一種大面積、短時期壓低蟲口密度的有效方法,具有其它常規措施難以比擬的優越性。

飛防的藥液濃度很高,一畝田只要1公斤藥液,而用傳統的防治方法,需要50公斤藥液,而且勞動效率提高了30倍以上,大大節約了農藥使用量,也減輕了農戶的經濟負擔。

90分鐘後,張江旭完成了40畝稻田的飛防任務。

制種大戶鄭根榮種了一輩子田,為什麼還求人治蟲?

鄭根榮介紹說,他和張江旭是老相識,“張師傅連續兩年都幫我治蟲,效果比人工好。治蟲,我就認他。”

“有一種水稻常見病,叫白葉枯病,使用人工治蟲,菌株會隨著人走動四處飛散開去,結果越治蟲害越多。用無人機,防治效果就很好,天下小雨都沒事。”

“以前,請人打蟲,每名工人一天的工錢要170元。40畝稻田,需要4個人幹一天。加上來回接送車費和午餐,至少需要1000元成本。”他掰起手指頭算起來,“現在,請張師傅飛一趟,1個小時搞定40畝,工錢縣裡補貼,我一分不出。一年下來,縣裡幫忙出4次飛防費用,我種了80多畝雜交水稻,這樣一來,至少能省8000元。”

一筆田邊的經濟賬,讓老農樂開花。

講述:

遂昌第一“飛手”4年多來“飛防”6萬多畝,梅家塢茶農都是他的客戶

張江旭,可以說是遂昌第一“飛手”,因為他是遂昌第一個掌握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的農民,也因為年紀最大,技術最老道。

他告訴記者,前幾年,他和4名老夥計為制種大戶治蟲,用的是電動噴霧器。勞動了一天,到傍晚有兩人頭暈嘔吐,不得不去醫院掛鹽水。“估計沒注意風向,中毒了。”

一天的工錢,還不夠掛鹽水,張江旭很感慨,“第二次再叫老夥計去治蟲,大夥都說不敢了,健康比掙錢重要。”

當時他就想:要是機器換人,該多好。

機會來了。

2015年5月,全省組織了第二期植保無人機培訓,張江旭成了培訓班上年紀最大的學員。

他很珍惜這次機會,學習特別認真,第一個通過各科科目,拿到了培訓合格證書。

等回到老家大柘,去田裡的蔬菜大棚一看,好幾個棚的蔬菜全廢了。要好的村民都替他心疼,他卻說,“廢了就廢了,新技術學到手,比啥都值。”

張江旭是地道農民,種過雜交水稻、西瓜、大棚蔬菜等。勤勞加巧幹,在鎮上蓋了小洋房,還有幾十萬元存款,是村裡比較有名的“土豪”。

照說他可以安心頤養天年了,可他不願意閒著。“不勞動,人就廢了。”

學成歸來,張江旭一發狠,買了2架無人植保機,自己出了8萬元,政府補貼4萬多元,併成立了遂昌泉湖雜交制種專業合作社。

他的第一個客戶是大柘鎮上的雜交水稻制種大戶吳仙根。用上植保無人機,吳仙根的100多畝稻田,不到半天,就完成了飛防。

很多人都來看稀奇,其中就有一名來自該縣金竹鎮的制種農戶。他不聽“指揮”,站在稻田裡“以身試藥”,親身檢測張江旭的飛防水平,結果被淋了一身,幸好現在的農藥是低毒的。

第二天,張江旭接到金竹鎮制種農戶的邀請電話。

據介紹,張江旭和他的合作社夥伴4年來飛防6萬多畝,為上千戶農戶提供了飛防服務,受到了廣泛歡迎。

去年,張江旭和夥伴們參加了杭州市西湖區的茶葉統防統治。“西湖茶場村、龍井茶研究所和梅家塢,我們都飛防過。特別是在梅家塢,我細心操作,效果不錯。第二次他們又邀請我們去。”張江旭介紹說。

今年夏天,張江旭又接到梅家塢茶農的求助電話。“沒辦法,我只能推掉。遂昌今年蟲情比去年嚴重,要是去杭州幫忙,本地農戶的損失就大了。”

他是遂昌“第一飛手”| 掌握了這門技術,59歲老農太搶手

植物無人機飛防效果令人驚喜。

專家:

香榧飛防效果令人驚喜,鼓勵農業社會化服務

“完全不夠用!”7月底,在電話裡,遂昌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朱金星對記者說。

據他介紹,遂昌縣今年共有雜交水稻制種稻田12310畝。數年前出臺惠農政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一年補貼4次、每畝次補貼15元,讓大部分制種農戶享受到了飛防服務。

他說,制種農戶很歡迎。為啥?農藥省了,工錢政府補貼,農戶成本降低,飛防效果比人工好,對環境也更友好。

看到水稻飛防效果好,去年,遂昌將茶葉也列入飛防範圍。補貼標準是一年補貼3次,每畝次補貼20元。

這麼一來,遂昌3個飛防合作社根本忙不過來,接單電話接到發燙。

去年6月底,張江旭作為遂昌縣唯一一名飛手代表,參加浙江省首屆農用無人機操作技能大賽。因為是年紀最大的參賽選手,而且在噴藥均勻度、定點精準起降等方面表現出色,比賽一結束,好多記者都追著他採訪。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於是,張江旭去年又買了兩架植保無人機,一有空就教新生代農民飛防技術。到飛防繁忙季節,老飛手帶著新飛手一起奔赴希望的田野。

於是,在青山綠水間,嗡嗡低空飛翔的植保無飛機和在地上操控的飛手們成了最閃亮的明星。

遂昌縣林業局林營科科長吳英俊介紹說,遂昌香榧今年的開花時間是4月10至20日。在這10天中,上午8時至10時、下午3時至5時是最佳的授粉時間。“如果採用人工授粉,一個人一個小時只能作業1畝,也就是說一天4個小時裡,只能幫助香榧授粉4畝。”

湖山一名香榧種植戶試著請張江旭幫忙授粉,結果花粉量節約了一半,一個小時就授粉10畝,效率提高10倍。

“目前來看,授粉效果令人驚喜。”“我們還在實驗階段。如果效果好,希望香榧和油茶也能享受到惠農政策。”吳英俊說。

記者瞭解到,截至2017年底,浙江植保無人機保有量達298架,建成智慧農機裝備應用示範基地99個,但無人機飛手的數量,卻一直沒有跟上步伐。

朱金星說:“這幾年,遂昌農村勞動力緊缺,不管從現代農業發展的角度講,還是從解決勞動力緊缺角度講,機器換人迫在眉睫。因此,我們鼓勵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勞動效率,最終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來源:指尖麗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