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先生:散養土雞不適合大眾創業者

聲明:原創文章,轉載或部分引用,請標明原作者“蛋先生姚瑋”和文章來源“蛋先生工作室”,否則視為侵權,必追究!(轉載者請勿刪除該聲明)

蛋先生:散養土雞不適合大眾創業者

前言

蛋先生也是經營養殖企業的,無意得罪從事散養的同仁們,本文僅從投資創業的角度,從企業經營者的角度探討散養和規模化籠養的優劣,而非從消費者角度比較二者的營養價值、口感等。作為企業,首要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作為創業者,情懷不能當飯吃,賺錢是目的,養家是責任。

客觀的說,散養、放養、生態養殖、特種養殖等時下熱炒的項目,少有成功者,要麼血本無歸,要麼苦苦支撐,為什麼?本質上說,這些都是小農經濟時代落後的生產方式,典型的高投入低產出,與企業追求規模、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背道而馳!

散養土雞滿足了消費者對口感的挑剔,卻滿足不了大眾對價格低廉的要求;迎合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日益擔憂的心理,卻無法做到起碼的“安全”。


一,散養模式成本高昂

下面以籠養蛋雞和散養土雞為例,同樣1萬隻雞,從日常生產管理的多方面比較二者成本:

1、人工和飼料

一萬隻籠養蛋雞,800平米雞舍綽綽有餘,喂料、撿蛋、出糞、消毒等規範而高效,一個人工足矣。稍大的企業,這些日常工作早已實現自動化。

散養兩千只筆者幹過,一萬隻真沒試過,哪種密度才算散養?真要漫山遍野的散養1萬隻,那得多大的山呀!不出一個月,整座山寸草不生,一萬隻呀,全部給你啃光!

雞渴了喝山間清泉,餓了抓蟲子,這些只是消費者的美好幻想,企業不可能這麼幹。就算動物世界也講究食物鏈,一個封閉的生態環境中,突然殺出1萬隻雞,原有生態鏈將徹底打破。所以蟲子和山泉都是扯蛋,只能喂飼料。

既然得喂飼料,就要計算人工成本和飼料轉化率。但散養模式,不論集中喂料,還是分散喂料,人工成本和飼料浪費都大大超過籠養。雞吃料搖頭擺尾,吃一粒甩三粒,沒有籠子和的料槽限制,一隻雞一天浪費10克是保守的,1萬隻雞一天就浪費100公斤,一年下來白白扔掉七八萬塊錢!養殖業有句行話“利潤不是賺來的,是節約出來的”,如此浪費,談何盈利!難道養鳳凰,賣金蛋?

蛋先生:散養土雞不適合大眾創業者

規模化籠養避免了飼料浪費

2,產蛋率

蛋雞下的是“洋雞蛋”,其種雞或基因來自國外,比如羅曼粉、海蘭灰等,這些品種是國外科學家經過上百年的雜交培育而成,產蛋性能高,年產300枚以上。袁隆平教授就是幹這事的,雜交水稻為何比普通水稻高產,就在於“擇優選種,雜交培育”。土雞蛋無法達到這麼高的產蛋率,1/3都難。更何況散養模式撿蛋非常麻煩,人工耗費多,雞蛋破損率高。

肯定有消費者會問,“產蛋率這麼高,還是雞嗎?”這個問題好比“速成雞50天出籠,肯定靠激素”。這類問題源自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值得理解,但更反映了大眾缺乏科普。

在自然界,多數鳥類30天內就得學會飛行,否則將淪為猛禽的食物,所以鳥類具有快速生長的特性。家禽來自鳥類,被人類長期飼養,逐漸喪失快速生長的特性,科學家只是通過選種雜交恢復了這一特性。所以蛋雞一年300個蛋,白羽雞50天出籠恰恰符合自然規律,只是超出了人們對傳統家禽的認識。

3,預防、免疫

規模化籠養,消毒、保健、防疫等相對完善和方便。按照國家要求,一隻商品家禽有十幾道防疫程序,為了達到效果,有的疫苗必須肌肉注射,有的滴鼻點眼,總之得一隻只的抓。散養怎麼辦?漫山遍野抓雞嗎?這樣搞人工成本高得驚人,負責任的疫苗兌水給雞喝了,有沒有效果不知道,不負責任的做不做無所謂了。

蛋先生:散養土雞不適合大眾創業者

規模化籠養的免疫

大眾越來越講究“無抗化”,國家對禽類產品的藥殘檢測日益嚴格,但這是建立在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是在嚴格免疫的前提下,相比抗生素殘留,禽流感等各種疫情會致人死亡的!嚴格免疫是對所有商品家禽的起碼要求,規模化籠養已基本實現嚴格免疫,正向終端產品無抗化方向發展。因為人工成本太高,散養到目前為止也無法實現嚴格免疫,產品安全性存在隱患。

綜上所述,真正的散養成本過高,投入過大,難以規模化。


二,何為散養?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

到底何為散養?何為生態散養?什麼是土雞蛋?多大密度?養多少天?吃蟲子,還是吃草或者飼料?至今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也無法制定標準。沒有標準,就沒有公平競爭,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掛羊頭賣狗肉,整個市場一片混亂!

沒有標準,大夥就自由發揮唄,寶寶蛋、月子雞、富硒蛋、藥膳雞、貢品蛋、宮廷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管他什麼蛋,名字夠霸氣,包裝上檔次就行。於是惡性競爭開始,炒完“寶寶蛋”,再炒“富硒蛋”......炒到養殖戶懷疑人生,炒到消費者霧裡看花,找不到北。

蛋先生:散養土雞不適合大眾創業者

有的人炒到最後,乾脆不養雞了,雞養得再好,不如名字取得好,直接收購洋雞蛋,徹底掛羊頭賣狗肉。在籠養蛋雞行業,部分人長期在飼料中添加色素,使蛋黃變紅,冒充土雞蛋,這是公開的祕密,已經形成巨大產業鏈,其源頭來自於散養行業的長期需求。雖然食用色素對人體無傷害,但這是赤裸裸的欺騙消費者,把洋雞蛋賣出土雞蛋的價格。作為行內人士,我敢負責任的說,市場上大部分土雞蛋都是洋雞蛋的初生小蛋。

事實上國家只制定了雞蛋的質量標準,而沒有規定雞蛋的生產方式,國家沒有“散養”和"土雞蛋"的認證標準,更沒有“富硒蛋”和“藥膳蛋”等的認證標準,也無法制定這些標準。一個沒有統一標準的行業,最終都將淪為炒作的噱頭。


三,散養土雞的優勢

當然,不能說散養一無是處,散養的優勢有以下3點:

1,散養土雞口感更好

散養雞的口感確實比籠養雞有優勢,但口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同地區的人對口感的要求不一樣。並不是籠養雞口感差,而是籠養雞一統市場,造成口感太單調。如何豐富口感,打造地方特色,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這是整個養殖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要解決這一問題,不能靠否定規模化籠養,而大範圍發展散養,這是不現實的。中國有13億人口,禽蛋和禽肉的需求龐大,僅僅雞蛋,每天就要消耗10億枚左右,這是散養無法完成的量。如果都採用散養模式,將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嚴重威脅糧食安全,最終導致普通消費者吃不起蛋。

僅就營養價值而言,洋雞蛋和土雞蛋,肉雞和土雞沒有高下之分,這已經被科學界廣泛認同,央視315晚會也專門做過說明。

2,散養雞的“福利”更好

近年來,西方養殖業在動物保護組織的壓力下,逐漸興起“福利雞”,提倡給雞更大的活動空間,更好的福利。“福利雞”的初衷無疑是對的,但就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而言,太不現實。在中國,連人的福利還沒充分解決,談何雞的福利,試問有幾個消費者願意為雞的福利買單?

3,散養雞迎合了部分高收入群體

大眾消費,食品工業等主流市場,早已被規模化籠養牢牢佔據,散養沒有競爭優勢,但在高收入群體中,散養有一定市場空間。真正的散養,成本數倍於規模化籠養,高成本必須賣出高價格,所以只能面向高收入群體,而走高端路線就得打造品牌,必須具備擁有強大的營銷能力和雄厚的資金,少數成功的散養企業,大多具備了這兩個條件。

而普通創業者,尤其是普通農戶,既缺乏營銷能力,又沒有資金實力,僅靠情懷和吃苦耐勞,遠遠不夠。賣不出高價格,就只能降低成本,改變養殖方式,最終又陷入掛羊頭賣狗肉的惡性循環。


四,結束語

蛋先生觀點:散養、放養、土雞蛋、草雞蛋等的興起,是當下中國法制不健全、社會道德淪喪的產物,反應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高度擔憂,對高品質食品的追求得不到滿足後,產生的一種返璞歸真的幻想,一種無奈的選擇。其實規模化養殖和食品安全並不矛盾,科學養殖和集中籠養也不矛盾,我們的問題出在法制不健全,道德淪喪,而不是養殖方式,更不是雞的品種,是人的問題,不是雞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