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芝麻撿西瓜?四川最大東坡肘子罐頭廠改賣泡菜'

""丟芝麻撿西瓜?四川最大東坡肘子罐頭廠改賣泡菜

惠通公司內的東坡肘子展品

一次嘗試

惠通與“涪陵”重組,即便“走上了高速發展”的時期,東坡肘子的市場卻並未迎來轉機。

一種反差

2019年初正式宣告停產後,四川最大的東坡肘子生產企業——惠通食業走出“大肉”東坡肘子的市場困局,依靠“東坡泡菜”市場卻反而越走越寬

一場激辯

一道非遺名菜“安樂死”換來企業“財務重生”,該不該?東坡肘子不做肘子做泡菜,地方名菜如何走出地方?

2019年,做了30年東坡肘子的四川省惠通食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惠通食業),作出了選擇,專注泡菜,不再生產東坡肘子罐頭(以下簡稱東坡肘子)。四川的好吃嘴們可能要因此傷心,但營銷專家卻表示:這是典型的“丟了芝麻撿西瓜。”

2018年,惠通食業的東坡肘子賣了300多萬元,相較於公司2億元左右的營業收入,其營收份額和利潤貢獻“可以忽略不計”。多位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連靠東坡肘子起家,惠通食業的創始人曹紹明也“很看得開”,他說現在人們生活習慣改變了,東坡肘子賣不好是正常的。

據業內人士介紹,直到2019年初正式宣告停產,惠通食業依然是眉山乃至四川最大的東坡肘子生產企業。但惠通食業負責人表示,相對於“大肉”東坡肘子的市場困局,惠通現在依靠著“東坡泡菜”市場卻是越走越寬……

A 迷局

為何停產地方名片“東坡肘子”?

在眉山,聽說惠通食業不再生產東坡肘子,多少還是讓人有些遺憾。東坡肘子,這份極具地方特色的川中名菜,一直以來被當成四川眉山的一張名片。2015年,惠通食業以1.3億元被上市公司涪陵榨菜納入旗下。當年惠通食業也曾憧憬,利用涪陵榨菜的銷售渠道,把東坡肘子賣到更遠的地方。

“東坡肘子”相傳由大文豪蘇東坡所創,2014年,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東坡肘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惠通食業東坡肘子製作技藝也於2014年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惠通食業副總經理楊肅清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當時惠通食業的產品系列較多,主要生產各類泡菜、調味調料及東坡肘子為代表的肉類罐頭,雖然當時東坡肘子名聲在外,但銷售額遠不及泡菜。

“因為東坡肘子的市場基本上在川內,而泡菜的市場海內外都有。”2015年惠通食業與涪陵榨菜資產重組之際,眉山市東坡區泡菜產業局相關負責人看好這個雙贏的局面,“惠通食業系列產品可以與涪陵榨菜現有產品系列、銷售渠道形成互補關係。”

楊肅清介紹,惠通與“涪陵”重組後,企業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融合發展,並有效利用涪陵榨菜的銷售渠道,進入快速發展期。“藉助資本市場,企業的資金也較為充裕,可以說精力都放在了產品的精益化生產上。”

幾年過去,惠通食業整體“走上了高速發展”的時期,東坡肘子的市場卻並未迎來轉機。2019年初,集團公司在依據數據分析和長遠發展的考慮後,決定停止生產東坡肘子。從1989年創立以來,惠通食業已經生產了30年的東坡肘子。業內人士介紹,直到停產前,惠通食業依然是眉山乃至四川最大的東坡肘子生產企業。

B 困局

作為罐頭產品,一年最多賣五六百萬

雖然堅持生產了30年,但東坡肘子並未借力涪陵榨菜的銷售渠道突圍銷售困局。曹紹明告訴記者,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東坡肘子這道菜,到了眉山,也一定要點一份來嘗一嘗,但作為罐頭食品,“最好的時期,一年也不過賣五六百萬。”

曹紹明認為罐頭食品已經過時了,“有運輸條件便利的因素,也有現在人們更願意選擇鮮肉因素。”楊肅清也持這樣的觀點。她說雖然工廠生產的東坡肘子從衛生到營養,都符合標準要求,但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改變。“再加上現代人大魚大肉吃得多了,東坡肘子這樣的大肉,就很難有吸引力。”楊肅清說,因此,公司目前專注於泡菜、榨菜,力爭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2018年,惠通食業的東坡肘子營收300多萬元,與公司2億元的整體營收相比較,其營收份額和利潤貢獻被工作人員評估為“可以忽略不計”。事實上,因為銷售額和生產工藝的特殊性,東坡肘子的效益遠不及泡菜和榨菜。

“應該有地方菜品的侷限性。”楊肅清說,在與涪陵榨菜資產重組後,依靠涪陵榨菜的銷售渠道,公司一度認為東坡肘子可以走出困局,但幾年過來,遠方市場還是沒有認同這份川中名菜。如今,惠通食業入駐眉山泡菜城,一期投資2.5億元,佔地160畝,主產泡菜系列產品20多個。目前,公司投資3.6億元,正在建設二期泡菜生產線,以期發揮泡菜的品牌優勢,在開味菜領域繼續做大做強。

大膽“瘦身”,精簡低銷量低附加值產品,保留具有較高銷量較高毛利產品,這幾乎所有企業的不二選擇,惠通停產東坡肘子,進軍東坡泡菜並非無水之源。2018年,東坡泡菜產業實現年銷售泡菜180億元,市場份額佔全國三分之一、四川省半壁河山,實現了“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傳統加工工藝向先進技術、由小批量分散加工向企業規模生產”的三大跨越,形成了“天下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眉山泡菜在東坡”的格局。

基於此,惠通公司從企業長遠發展考慮,東坡肘子已經不在整體規劃範圍之內了。

C 破局

聚焦戰略核心品類,惠通做出正確決定

“泡菜系列產品具有非常強的可擴展性,可進一步豐富產品品類,同時藉助惠通食業已形成的品牌認知度,進一步提高產品競爭力、擴大產品市場份額,積極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楊肅清說,目前惠通食業還保留著東坡肘子的商標,生產線也暫時閒置,未來有機會,說不定也會生產。

出自眉山,有著一代大文豪“蘇東坡”為其代言,但東坡肘子為什麼沒能“走得更遠”?經濟學博士、著名營銷與品牌運營專家祝啟明分析,蘇東坡雖然聞名天下,但東坡肘子的消費卻具有極強的地域性。而地域產品在成為全國公眾品牌前,離開了地方,便什麼都不是。即便在蘇東坡的老家四川眉山,東坡肘子更多的也是出現在宴席上,家庭的日常消費量也非常小。惠通生產東坡肘子30年,銷量一直在300-600萬元之間,也從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

祝啟明認為,惠通放棄銷量極低的東坡肘子,聚焦戰略核心品類,是“丟芝麻撿西瓜”的正確決定。在和涪陵榨菜整合後,惠通成為了涪陵榨菜最重要的調味泡菜生產基地,面對吉香居、味聚特和川南品牌等突出的銷售成績,惠通作出戰略調整,有利於涪陵榨菜進一步強化在調味泡菜的競爭力。

但對於東坡肘子的未來,祝啟明卻保持樂觀,“惠通不生產東坡肘子,不代表其他企業不生產。”他認為,預製東坡肘子,未來還會有較大市場。東坡肘子特色鮮明,歷經數百年的市場檢驗,毋庸置疑肯定是一個好產品,在國內也有較高的知名度,然而在許多餐廳,消費者在菜譜上卻基本看不到這一產品。

祝啟明說,東坡肘子一直深受老百姓喜愛,但由於其“調煮、油炸、配湯”時間長達5-6小時,加工效率低,許多餐廳推廣東坡肘子的積極性並不高。預製的東坡肘子,正是解決了餐飲行業不願加工的難題,只要企業渠道選擇正確,並不是沒有市場。

專家會客廳

實際上,不止是東坡肘子罐頭,在國內,有許多地方名菜在當地可能小有名氣,甚至還進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序列,但有許多名菜走不出地方、甚至離開原產地就得不到認可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很多老字號、名小吃,在海外連一家連鎖都沒有。

除了受限於食材本身等原因外,一些地方名菜應該如何走出“地方”?8月14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採訪多位中國烹飪大師、營銷專家、美食協會相關人員,他們分別就地方名菜如何走出去紛紛給出自己的意見。

地方名菜如何走出“地方”?

專家:要借勢堅守和傳播

■中國烹飪大師、川菜大師彭子渝:

地方名菜要走出去 要被知曉、認可和接受

彭子渝曾任川菜題材的電視劇《林師傅在首爾》廚藝顧問,在他看來,地方名菜能不能走出去,關鍵詞有三個:知曉、認可、接受。彭子渝說,現在有些地方名菜作為商品來說,做得不是特別的好,這可能和品種自身沒有多大關係,可能和營銷手段等有關係。

“為什麼東坡肘子有人覺得很油膩,而浙江的東坡肉就推廣得比較好?為什麼惠通的東坡肘子罐頭銷量較低,而眉州東坡的東坡肘子菜品就賣得非常不錯?”彭子渝說,現在一個食品行業,食品企業做得好與不好,很大程度上要靠營銷,這需要資金投入和資本的支撐。

彭子渝還以眉山市洪雅縣“么麻子”藤椒油舉例:這個企業花了不少錢在營銷上,他的營銷不止是廣告,他還請了全國各地的廚師到他那去參觀等,以增加廚師對藤椒油的認可度。

而對於一些沒有規模化生產的地方菜品沒有走出去的原因,彭子渝則表示,一個品種走得好與不好,原因很多,除了營銷、食材本身,還要考慮走出去的地域適應性等因素。

彭子渝以自身參加過的自貢一家飯店在成都開店的經歷來舉例,他說,因為符合自貢人對味道的極致追求,這家飯店在自貢當地很有名,但是到了成都後,他的生意就不太好。“成都人(味覺)是比較溫婉的,對菜品的刺激度的追求不如自貢人。在成都可能就是一批年輕人尋求刺激可能會去,很多中老年人去了一次以後就不會再去了,因為他的味道太辣了,受不了。”彭子渝表示。

■成都美食文化交流與創新中心負責人張蛟:

要借勢 更要打造支撐走出去的團隊

8月14日,在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成都美食文化交流與創新中心負責人張蛟表示,地方名菜走不出地方這個現象並不是個案,姑且不說東坡肘子等罐頭食品這一類已經不是趨勢,有許多地方食品、名菜等,都越做越小,最後小到就變成非遺了。

張蛟說,東坡肘子已經不是一道菜了,它更多的是一個文化符號。像東坡肘子一樣的具有文化、歷史因素的名菜在全省、全國都不少,地方的東西不走出去,就很難在更大範圍內具有影響力。在張蛟看來,地方名菜要走出去,首先要借勢,要藉助城市營銷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一個大趨勢。參考借鑑成都的做法,地方政府該伸手時要伸手,將地方名菜納入城市營銷中來。

不過,張蛟認為,地方政府的助力只是地方名菜走出去的動能之一,更重要的還得靠企業本身,也就是,所謂的人。“有些地方名菜在堅守、傳承方面的投入不夠,一味強調創新,導致在味、形等方面都有所走樣,即便一時顧客認可度高,但很難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所謂的網紅餐飲死得快。”張蛟說,“還有一些堅守下來的老品牌,為什麼在海外的拓展卻相對緩慢?它是味道和歷史的複合體,親身品嚐了的人大部分都還是認為不錯的。但究其原因,還是企業或者地方名菜持有者沒有能走出去的團隊,缺乏和國際接軌的營銷思路和營銷手段。離開堅守和傳播,菜品創新、品牌更迭、文化傳承等也就無從說起了。”

■中國烹飪大師、川菜烹飪大師劉明權:

要有產品標準、顯著特色、原材料保障和物流鏈

在劉明權看來,地方名菜要走出去,首先需要具備以下四個基本條件:產品標準、顯著特色、原材料(食材)保障和有方便的物流鏈。他認為,一個良好的地方菜運行體系,它應該是集原材料基地建設+產品研發+商業佈局推廣+線上(網絡)線下(實體店)銷售為一體的餐飲企業。

“地方名菜的研發者、經營者要整合資源,抱團發展,不能各自為政。”劉明權說,此外,地方名菜要走出去,還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的宏觀指導和協調,離不開政府的倡導、指導和引導,充分發揮行業協(商)會的作用,以政策或措施來支持地方菜走出去,而不是流於形式。

“大家都知道沙縣小吃非常出名,在很多城市都有。為什麼沙縣小吃這麼出名?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政府重視。據稱,在沙縣,專門有一個沙縣小吃辦公室,倡導、指導、引導沙縣小吃的發展。”劉明權說。

劉明權以自貢的牛佛烘肘為例,牛佛烘肘是一個可以共有的地方品牌,但是此前因為市場拓展、產品創新、企業融合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沒有很好地利用起來,沒有發展起來。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當地一些烘肘企業通過自主創新,融入新理念、新味道,不斷地提升了品牌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做得非常不錯。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蔣麟 楊靈 袁偉 攝影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