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

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位朋友有天參加了孩子幼兒園的公開課,課堂上老師提了個問題:“杯子有什麼作用?”

  • “杯子可以裝水”、
  • “杯子可以裝糖果”、
  • “杯子可以裝沙子”、
  • “杯子可以用來砸人”......

孩子們爭前恐後的搶答著,但唯獨回覆“杯子可以用來砸人”的小朋友被老師嚴格批評了。

那堂公開課下來後,朋友在思考著,其實那位小朋友“杯子可以用來砸人”的說法並沒錯,杯子確實可以有這個用途,孩子只是想法單純,並沒有惡意,雖說“用杯子砸人”的觀點不值得表揚,但針對杯子的用途,也是一個正確的答案

這是孩子懂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懂得思考後變通的一種表現。思維的靈活性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可以跟孩子說明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應該一棒子打死。

就像自然界的向日葵不斷地轉變方位追逐陽光,才得以燦爛綻放,但往往大人們卻忽略了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

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位朋友有天參加了孩子幼兒園的公開課,課堂上老師提了個問題:“杯子有什麼作用?”

  • “杯子可以裝水”、
  • “杯子可以裝糖果”、
  • “杯子可以裝沙子”、
  • “杯子可以用來砸人”......

孩子們爭前恐後的搶答著,但唯獨回覆“杯子可以用來砸人”的小朋友被老師嚴格批評了。

那堂公開課下來後,朋友在思考著,其實那位小朋友“杯子可以用來砸人”的說法並沒錯,杯子確實可以有這個用途,孩子只是想法單純,並沒有惡意,雖說“用杯子砸人”的觀點不值得表揚,但針對杯子的用途,也是一個正確的答案

這是孩子懂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懂得思考後變通的一種表現。思維的靈活性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可以跟孩子說明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應該一棒子打死。

就像自然界的向日葵不斷地轉變方位追逐陽光,才得以燦爛綻放,但往往大人們卻忽略了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不會轉頭的的向日葵,會枯萎

生活中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缺少靈活的變通能力,具體都會表現為定向思維、不夠自信與缺乏積極性。

前天便是今年高考的放榜日,多少家庭的父母跟孩子揪著心在等待著優異成績的公佈。但不難發現,許多平時學習勤勤懇懇的孩子,卻紛紛考出差強人意的成績。
其實並非是因為這些孩子笨,而是他們從小不善於變通,不懂得舉一反三,太過定向思維,可能一道題目換了另外一種表達方式,他們便會被看似“陌生”的知識點給弄蒙圈了。

正是因為孩子從小變通能力差,在需要解決的事務面前通常用一種方式去解決,在經常接受碰壁的打擊後,慢慢的會對自己沒自信,也就會出現孩子在考試中遇到看似“陌生”的知識點,卻望而止步的現象。

在孩子遇“陌生”的知識點就蒙圈的現象,也不難看出教育方式上的弊端,正是因為孩子從小在一個缺少豐富多彩的、富於啟發性的、具有開放性的環境氛圍裡面,無法促使孩子有積極性去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

"

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位朋友有天參加了孩子幼兒園的公開課,課堂上老師提了個問題:“杯子有什麼作用?”

  • “杯子可以裝水”、
  • “杯子可以裝糖果”、
  • “杯子可以裝沙子”、
  • “杯子可以用來砸人”......

孩子們爭前恐後的搶答著,但唯獨回覆“杯子可以用來砸人”的小朋友被老師嚴格批評了。

那堂公開課下來後,朋友在思考著,其實那位小朋友“杯子可以用來砸人”的說法並沒錯,杯子確實可以有這個用途,孩子只是想法單純,並沒有惡意,雖說“用杯子砸人”的觀點不值得表揚,但針對杯子的用途,也是一個正確的答案

這是孩子懂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懂得思考後變通的一種表現。思維的靈活性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可以跟孩子說明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應該一棒子打死。

就像自然界的向日葵不斷地轉變方位追逐陽光,才得以燦爛綻放,但往往大人們卻忽略了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不會轉頭的的向日葵,會枯萎

生活中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缺少靈活的變通能力,具體都會表現為定向思維、不夠自信與缺乏積極性。

前天便是今年高考的放榜日,多少家庭的父母跟孩子揪著心在等待著優異成績的公佈。但不難發現,許多平時學習勤勤懇懇的孩子,卻紛紛考出差強人意的成績。
其實並非是因為這些孩子笨,而是他們從小不善於變通,不懂得舉一反三,太過定向思維,可能一道題目換了另外一種表達方式,他們便會被看似“陌生”的知識點給弄蒙圈了。

正是因為孩子從小變通能力差,在需要解決的事務面前通常用一種方式去解決,在經常接受碰壁的打擊後,慢慢的會對自己沒自信,也就會出現孩子在考試中遇到看似“陌生”的知識點,卻望而止步的現象。

在孩子遇“陌生”的知識點就蒙圈的現象,也不難看出教育方式上的弊端,正是因為孩子從小在一個缺少豐富多彩的、富於啟發性的、具有開放性的環境氛圍裡面,無法促使孩子有積極性去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

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孩子缺少變通的能力,家長要給予重視並加以引導,但家長在培養孩子變通能力的同時,也要注意讓孩子變通有法。

不是讓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而是“要撿金瓜”

朋友孩子一次“六一”遊園活動,老師們交代孩子們第二天要穿上夏季校服。可第二天,突然天氣驟冷,朋友擔心孩子受涼感冒,便讓孩子穿上春季校服,孩子硬是不肯,說老師規定要穿夏季校服的。
經過一陣勸說無效,朋友實在拿孩子的固執沒辦法,正想打電話給老師,突然轉念一想,何不通過這次來鍛鍊下孩子的變通能力呢。
於是朋友問孩子:“老師平時在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教你們要根據天氣情況來穿合適的衣服呀?”
“有的!老師說過天熱要穿少衣服,這樣不會中暑,天冷了要記得添衣,這樣不會感冒。”孩子馬上開心的回覆。
朋友見機說:“那你穿上夏季衣服,然後外面套上春季的外套,待會萬一其他小朋友覺得今天冷了,也添上春季外套,這樣你跟其他小朋友也一樣啦!”就這樣,朋友孩子高興地答應了。
"

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位朋友有天參加了孩子幼兒園的公開課,課堂上老師提了個問題:“杯子有什麼作用?”

  • “杯子可以裝水”、
  • “杯子可以裝糖果”、
  • “杯子可以裝沙子”、
  • “杯子可以用來砸人”......

孩子們爭前恐後的搶答著,但唯獨回覆“杯子可以用來砸人”的小朋友被老師嚴格批評了。

那堂公開課下來後,朋友在思考著,其實那位小朋友“杯子可以用來砸人”的說法並沒錯,杯子確實可以有這個用途,孩子只是想法單純,並沒有惡意,雖說“用杯子砸人”的觀點不值得表揚,但針對杯子的用途,也是一個正確的答案

這是孩子懂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懂得思考後變通的一種表現。思維的靈活性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可以跟孩子說明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應該一棒子打死。

就像自然界的向日葵不斷地轉變方位追逐陽光,才得以燦爛綻放,但往往大人們卻忽略了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不會轉頭的的向日葵,會枯萎

生活中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缺少靈活的變通能力,具體都會表現為定向思維、不夠自信與缺乏積極性。

前天便是今年高考的放榜日,多少家庭的父母跟孩子揪著心在等待著優異成績的公佈。但不難發現,許多平時學習勤勤懇懇的孩子,卻紛紛考出差強人意的成績。
其實並非是因為這些孩子笨,而是他們從小不善於變通,不懂得舉一反三,太過定向思維,可能一道題目換了另外一種表達方式,他們便會被看似“陌生”的知識點給弄蒙圈了。

正是因為孩子從小變通能力差,在需要解決的事務面前通常用一種方式去解決,在經常接受碰壁的打擊後,慢慢的會對自己沒自信,也就會出現孩子在考試中遇到看似“陌生”的知識點,卻望而止步的現象。

在孩子遇“陌生”的知識點就蒙圈的現象,也不難看出教育方式上的弊端,正是因為孩子從小在一個缺少豐富多彩的、富於啟發性的、具有開放性的環境氛圍裡面,無法促使孩子有積極性去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

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孩子缺少變通的能力,家長要給予重視並加以引導,但家長在培養孩子變通能力的同時,也要注意讓孩子變通有法。

不是讓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而是“要撿金瓜”

朋友孩子一次“六一”遊園活動,老師們交代孩子們第二天要穿上夏季校服。可第二天,突然天氣驟冷,朋友擔心孩子受涼感冒,便讓孩子穿上春季校服,孩子硬是不肯,說老師規定要穿夏季校服的。
經過一陣勸說無效,朋友實在拿孩子的固執沒辦法,正想打電話給老師,突然轉念一想,何不通過這次來鍛鍊下孩子的變通能力呢。
於是朋友問孩子:“老師平時在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教你們要根據天氣情況來穿合適的衣服呀?”
“有的!老師說過天熱要穿少衣服,這樣不會中暑,天冷了要記得添衣,這樣不會感冒。”孩子馬上開心的回覆。
朋友見機說:“那你穿上夏季衣服,然後外面套上春季的外套,待會萬一其他小朋友覺得今天冷了,也添上春季外套,這樣你跟其他小朋友也一樣啦!”就這樣,朋友孩子高興地答應了。
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朋友的這種引導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首先,朋友在勸說孩子穿上春季外套遭到孩子拒絕時,並沒有選擇發脾氣,而是用尊重、平等、民主的態度去跟孩子進行溝通,勸說孩子要學會變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更加願意接受朋友的觀點。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變通能力的時候,要先營造較為民主的家庭環境氣氛,因為只有用平等、相互尊重的態度去跟孩子溝通,孩子的心態才會趨於平衡,對孩子接納不一樣的觀點才更有利。多用“你可以,也可以”的句型,少用“你必須”的句型。

其次,朋友懂得鼓勵孩子打破常規,弱化思維定式。幼兒階段的孩子,一般老師交待的事情,他們都會百分百嚴格執行,做事欠缺靈活性,朋友引導孩子“老師讓根據天氣情況穿衣服”,就打破了孩子以往“老師規定”的思維定式。

父母在教育引導孩子的時候,不要創設太多約束和禁令,因為在約束和禁令較多的氛圍裡面,孩子的思維自由度就會受到限制,長期會導致思維活動比較消極,缺少創造性,會變得定向思維,不會靈活變通。

再者,朋友懂得鼓勵孩子用“多向思維”去學會變通,用“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根據天氣穿穿上春季外套,你也好跟其他小朋友一樣”這樣的辦法,讓孩子嘗試從多個方向思考問題,孩子便能慢慢衝破“老師規定”的束縛,思維也開始多向發展。

父母要多創造開放性的氛圍,因為一個豐富多彩的、富於啟發性的、具有開放性的氛圍能夠促使孩子們更加積極地去思考。父母平時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可以多提“如果……”“假如……”之類的問題,孩子在這樣慢慢地引導下,會漸漸地從多個方向思考問題。

朋友這樣的引導方式,既能讓孩子同時穿上春、夏季校服,滿足老師的規定,又不會讓孩子因為執著於嚴格執行老師規定而著涼感冒。

所以,家長們在引導孩子變通能力的時候要注意讓孩子變通有法,更有效率地去解決事情。

"

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位朋友有天參加了孩子幼兒園的公開課,課堂上老師提了個問題:“杯子有什麼作用?”

  • “杯子可以裝水”、
  • “杯子可以裝糖果”、
  • “杯子可以裝沙子”、
  • “杯子可以用來砸人”......

孩子們爭前恐後的搶答著,但唯獨回覆“杯子可以用來砸人”的小朋友被老師嚴格批評了。

那堂公開課下來後,朋友在思考著,其實那位小朋友“杯子可以用來砸人”的說法並沒錯,杯子確實可以有這個用途,孩子只是想法單純,並沒有惡意,雖說“用杯子砸人”的觀點不值得表揚,但針對杯子的用途,也是一個正確的答案

這是孩子懂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懂得思考後變通的一種表現。思維的靈活性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可以跟孩子說明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應該一棒子打死。

就像自然界的向日葵不斷地轉變方位追逐陽光,才得以燦爛綻放,但往往大人們卻忽略了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不會轉頭的的向日葵,會枯萎

生活中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缺少靈活的變通能力,具體都會表現為定向思維、不夠自信與缺乏積極性。

前天便是今年高考的放榜日,多少家庭的父母跟孩子揪著心在等待著優異成績的公佈。但不難發現,許多平時學習勤勤懇懇的孩子,卻紛紛考出差強人意的成績。
其實並非是因為這些孩子笨,而是他們從小不善於變通,不懂得舉一反三,太過定向思維,可能一道題目換了另外一種表達方式,他們便會被看似“陌生”的知識點給弄蒙圈了。

正是因為孩子從小變通能力差,在需要解決的事務面前通常用一種方式去解決,在經常接受碰壁的打擊後,慢慢的會對自己沒自信,也就會出現孩子在考試中遇到看似“陌生”的知識點,卻望而止步的現象。

在孩子遇“陌生”的知識點就蒙圈的現象,也不難看出教育方式上的弊端,正是因為孩子從小在一個缺少豐富多彩的、富於啟發性的、具有開放性的環境氛圍裡面,無法促使孩子有積極性去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

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孩子缺少變通的能力,家長要給予重視並加以引導,但家長在培養孩子變通能力的同時,也要注意讓孩子變通有法。

不是讓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而是“要撿金瓜”

朋友孩子一次“六一”遊園活動,老師們交代孩子們第二天要穿上夏季校服。可第二天,突然天氣驟冷,朋友擔心孩子受涼感冒,便讓孩子穿上春季校服,孩子硬是不肯,說老師規定要穿夏季校服的。
經過一陣勸說無效,朋友實在拿孩子的固執沒辦法,正想打電話給老師,突然轉念一想,何不通過這次來鍛鍊下孩子的變通能力呢。
於是朋友問孩子:“老師平時在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教你們要根據天氣情況來穿合適的衣服呀?”
“有的!老師說過天熱要穿少衣服,這樣不會中暑,天冷了要記得添衣,這樣不會感冒。”孩子馬上開心的回覆。
朋友見機說:“那你穿上夏季衣服,然後外面套上春季的外套,待會萬一其他小朋友覺得今天冷了,也添上春季外套,這樣你跟其他小朋友也一樣啦!”就這樣,朋友孩子高興地答應了。
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朋友的這種引導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首先,朋友在勸說孩子穿上春季外套遭到孩子拒絕時,並沒有選擇發脾氣,而是用尊重、平等、民主的態度去跟孩子進行溝通,勸說孩子要學會變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更加願意接受朋友的觀點。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變通能力的時候,要先營造較為民主的家庭環境氣氛,因為只有用平等、相互尊重的態度去跟孩子溝通,孩子的心態才會趨於平衡,對孩子接納不一樣的觀點才更有利。多用“你可以,也可以”的句型,少用“你必須”的句型。

其次,朋友懂得鼓勵孩子打破常規,弱化思維定式。幼兒階段的孩子,一般老師交待的事情,他們都會百分百嚴格執行,做事欠缺靈活性,朋友引導孩子“老師讓根據天氣情況穿衣服”,就打破了孩子以往“老師規定”的思維定式。

父母在教育引導孩子的時候,不要創設太多約束和禁令,因為在約束和禁令較多的氛圍裡面,孩子的思維自由度就會受到限制,長期會導致思維活動比較消極,缺少創造性,會變得定向思維,不會靈活變通。

再者,朋友懂得鼓勵孩子用“多向思維”去學會變通,用“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根據天氣穿穿上春季外套,你也好跟其他小朋友一樣”這樣的辦法,讓孩子嘗試從多個方向思考問題,孩子便能慢慢衝破“老師規定”的束縛,思維也開始多向發展。

父母要多創造開放性的氛圍,因為一個豐富多彩的、富於啟發性的、具有開放性的氛圍能夠促使孩子們更加積極地去思考。父母平時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可以多提“如果……”“假如……”之類的問題,孩子在這樣慢慢地引導下,會漸漸地從多個方向思考問題。

朋友這樣的引導方式,既能讓孩子同時穿上春、夏季校服,滿足老師的規定,又不會讓孩子因為執著於嚴格執行老師規定而著涼感冒。

所以,家長們在引導孩子變通能力的時候要注意讓孩子變通有法,更有效率地去解決事情。

孩子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是孩子懂變通,家長要知道

​山間的溪流順應環境適時轉彎前行,才可以源源不絕。

現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例子,做事靈活、懂得變通的人,往往取得的成就會比不懂變通的人高得多。學會變通是每個孩子成長經歷中必不可少的階段,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變通的好習慣也是每個家長應有的責任

每位家長們可以從生活中日常的小事情入手從小培養孩子養成靈活變通的思維方式,讓孩子在懂得隨機應變的同時,能將自己平時積累下來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遇到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互動小窗口:家長會包容孩子的奇思妙想嗎?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南夕媽媽,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