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作者:屈榮芳

1

絲綢之路,一條連接東西方世界的文明之路。這條路,跨越時空,向人們訴說數千年滄桑歷史。這條路,貫穿亙古,通向未來。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公元前2世紀,大漢帝國派博望侯張騫出使西域,開啟了東西方世界直面和對話的序幕。絲綢之路一經開通,慧風東漸,佛教東來。

史書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者尹存,正是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成為中國講經第一人。

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攝摩騰和竺法蘭,被漢使沿著絲綢之路接到洛陽,開始譯經傳法,佛教正式進入中國。

從此,佛教在中國播下種子,紮根、開花、結果。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千年來,沿著這條絲綢之路,西域高僧向東傳法,漢地高僧往西求法。鳩摩羅什大師從龜茲(今新疆庫車)被迎請到長安翻譯佛經,朱世行、法顯大師、玄奘大師冒死西行,八思巴國師應召進京……無數高僧在這條路上來來往往,將佛法源源不斷的匯入漢地。

千年絲綢之路,有千年的佛教故事,而千年的修行,就有千年的營造,石窟、寺院、聖蹟,灑滿這條路。沿著絲綢之路,從長安為起點,一路向西,諸多佛教聖蹟沿途鋪展,訴說著千年來佛教在世間的往事,留下了千里佛窟、佛事、宗教名勝文化長廊。我們且沿著當年絲路的軌跡看看這些遺落的佛教明珠,感受佛教之光洗禮。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從絲路的起點長安(今西安)出發,被人們所熟知的佛教聖地,最先就是大慈恩寺和大雁塔。西安城南的興教寺是玄奘法師的靈塔所在地,市區的大興善寺是漢傳佛教密宗的祖庭。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從西安往西到寶雞扶風,這裡,有一座因安置供奉釋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成為世界佛教聖地——法門寺。

再往西是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天水,它是中國四大佛教石窟之一。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麥積山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

被稱為聖湖的青海湖是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在青海湖邊,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都留下了說不盡的故事。

青海湖遠處的日月山,文成公主曾站在山頂,回望長安,這一望,佛法傳入藏地也有一千多年。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青海湖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青海湖

鳩摩羅什寺位於甘肅武威市區內,寺內雄立羅什寺塔,安置供奉著鳩摩羅什大師的舌舍利。

在武威,也有一座白塔寺。它曾見證了公元1247年西藏薩迦派領袖薩迦.班智達與蒙古皇子、西路軍統帥闊端在武威舉行著名的“涼州會盟”的地方。

張掖的大佛寺,因安放有國內最大的室內臥佛而著稱於世,這座大佛寺曾是西夏國寺。

最後世人的目光一定聚焦在莫高佛窟,那是進入世界最高藝術夢境的通道。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敦煌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敦煌

2

天水作為絲綢之路的黃金段與節點城市,留下了百里石窟長廊,佛教寺院更是密佈其間,規模宏大,精品薈萃。石窟開鑿藝術與人文造像藝術獨特。天水作為印度佛教沿絲綢之路向中原傳遞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國石窟藝術發生銳變的重要區域。這裡秦嶺逶迤,關山巍峨,渭水滔滔,麥積神秀,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重鎮,是往來於西域與長安之間的絲路商旅、戍邊士卒心中溫暖的驛站。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天水湖畔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大像山

除了前面提到的麥積山石窟,還有仙人崖石窟、石門石窟、清水花石崖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華蓋寺石窟、武山水簾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等也在這條絲路之魂地帶上熠熠發光。

在天水馬跑泉鎮也有一個與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有關的寺院叫滲金寺。

位於天水市北17公里處的三陽川境內。有號稱華夏第一山的卦台山, 是傳說中人文始祖伏羲觀天法地、演繹八卦、教化眾生之地,此地點燃了中華文明的熊熊火炬。卦台山的東北面,有禹王疏導治水的導流山。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卦台山

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位於天水馬跑泉滲金寺與三陽川卦台山中間,沿渭河北岸有一座寂寂隱沒於民間的千年古剎連珠山北天明寺。

北天明寺地處中線絲綢之路關山到天水秦州的古鎮金集鎮連珠村新化樑頭,金集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作為絲綢之路通衢重鎮,這裡更是佛教文化東傳西漸的重要樞紐。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北天明寺

金集鎮原名金家集,傳說南北朝時金氏家族在此落戶,後因人口增加,漸成集市,故稱金家集,這裡還有金氏遊牧民族的遺風。又有傳說,此地因地處川陝甘縱貫西域之絲綢古道,物資交流頻繁,大量的物資交換產生了對錢幣的需求,因此地兌換錢幣而稱之為金集。今有天(水)—隴(縣)、綿(羊河)—金(集)、金(集)—南(河川)公路,縱橫貫通,伸向東西南北。實為清水西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農副產品、各類物資集散之重鎮。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金集鎮

關於連珠山本土有兩種版本說法,三足鼎立說和九星連珠說。不管哪個版本說法,都表明這裡地勢地貌獨特,群山環拱,雲霧繚繞,歷史悠久,有先秦古堡遺址,為兵家必爭之地。

連珠山還是綿諸古城遺址所在地。據《天水縣誌》記載,在東周(戰國)時期,有一個縣級建制的綿諸道(縣),沿至秦、漢、晉,曾管轄著今清水縣、西和縣和麥積區(原天水縣)。綿諸道治所(古城遺址,就在連珠山以北僅幾公里地的觀溝樑末端山下,今賈川鄉林河村。),距今2400多年曆史。2001年出版的《清水縣誌.綿諸新證篇》,彙集中了歷史上各類古籍關於綿諸道(縣)及其古城遺址的描述。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金集鎮

如今在清水縣賈川鄉林河村西北發現古城遺址部分城牆殘基,其夯土層有10釐米,牆厚度2.5米,城為長方形,周長1200米,從拽山滑坡和修梯田移土中多次發現有秦漢時期的遺物、墓葬,經專家鑑證屬漢代城址。

後村上組織古稀耄耋老人座談,說此城最早叫靈子城,曾立過靈子縣。傳說古時有父子二人,其父在金家塄坎(今金集鄉連珠村)城科裡戍守,兒子在靈子城居住,父子二人商定如有戰事,可擊鼓鳴炮為訊來援。父親為了考驗兒子,第一次發出信號,兒子帶兵前去支援,父親笑言:“平安無事,我意考驗你靈不靈”。第二次確有敵寇來犯,父親報訊其子兵助,兒子以為又是考驗他,未去,結果父親被敵圍困所殺。故城科樑頂築有望兒臺,“望兒臺,望兒來,兒不來。”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史著未見有靈子城,按《水經注》表述的水系,當可推定靈子城為綿諸城,似不穿鑿。這些描述均可印證連珠山地理、歷史的悠久和人文景觀的繁榮。

北天明寺最早緣起是位於金集鎮望兒臺峰腰的“白佛寺”,建於漢明帝年間(公元65年即永平八年前後),主建佔地面積500多平方米,距今1900多年。大量的古城遺址出土的殘基瓦片、陶器、殘碑考證、當地民間傳說印證,白佛寺是漢傳佛教最早的一批寺院。這裡曾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道場”,常有東傳佛教天竺國僧人小住,傳經講法,經歷數載寺院漸具規模。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白佛寺自漢以來,數經兵燹、地震、人患、幾毀幾修。

白佛寺最早毀於三國戰亂。在鄱陽川街亭魏蜀之戰中,蜀中路軍經五丈原沿渭河經麥積天隴戰道北伐,首攻渭北主峰堯店烽火臺守備軍營臺望樓和戰備倉庫,以及守備都尉府,臺望守備城兵營隨從全部陣亡,大火漫延燒燬白佛寺,百姓四處逃散,莊毀人亡。當時白佛寺住寺尼師原臺望都尉夫人阿佛師連夜攜經卷逃往牛坪村樑頂。

三國戰亂平息後,經地方鄉老籌資協助,阿佛師在靈子城覌溝樑重建千手千眼觀音道場,並再次住持觀音道場。此佛殿後來毀於何時,記載不詳。

阿佛師圓寂後被信眾葬於牛坪樑頂,後人為了經念阿佛師,名樑頂為阿佛山,古墓為阿佛谷堆。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歷經千年經奠培土,此處愈顯得雄偉高大,樹木蔥鬱,靈氣十足。

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時期,政府帶領村民大搞農田基建,阿佛谷堆被移為平地,一夜間成為樑帽小平原,可惜千年古蹟從此消失,只停留在老人們口頭佳話上。

3

北天明寺的前身是連珠山大爺寺,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史載明成祖朱元璋在鄱陽湖戰役中得到過玄天真武大帝神助,登基後對道教文化發揚光大多有倡導,武當的大興開了先河,各地都大建名山古剎,各州府域都有真武大帝萬法教主的道場。於是清水金集古鎮的百姓將原廟咀無量祖師殿、鄭家店子三宵聖母、高咀祖師護法靈官、白佛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儒家的文昌、魁星、孔子一同請上北天明寺,建成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合諧相融一進三院儒釋道合一十方叢林格局:前院以道觀佈局建設,坐東朝西、與三陽川導流山遙相呼應。正東先是抱山過庭,後面正殿是無量祖師真武大帝殿,正北是三宵聖母殿,土地殿,正南是靈官殿。南角門進去,無量祖師殿南側,是財神殿。再進後院是佛家佈局,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北側有文昌宮和大成殿。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北天明寺

當時參與建寺的村莊,渭河北岸有清水、麥積兩縣區48個村莊,廟會盛況空前,北道北五莊,清水西南河川東四十八莊都有會首。寺院當時栽有6棵國槐,南三棵,北三棵,像徵太子游四門,這些樹齡距今已達300到500年古槐成為歷史的活化石。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北天明寺古樹

“文革”期間,連珠山大爺寺和全國許多廟宇命運一樣在“破四舊”的聲浪中慘遭破壞,除明代寺院栽植的6棵綠雲覆蓋、形似寶傘古槐樹倖存有3棵外。後因政府要擴建廣場、開發農貿市場所有殿宇與各類建築被全被拆除,壁畫無存,寺院改做他用。

1995年冬,時逢改革開放盛世,政通人和,百業振興,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啟迪信眾、涵養德性,由金集鎮連珠村牽頭,聚齊方圓48村會首,於農歷十一月初一日商定,把連珠山大爺寺遷建到最高峰——奇緣堡,這好象是歷史上第六次重建北天明寺。十月,眾會首選舉柳九生、李繼哥、高志全為正、副主任,張重保、呂繼成、孫世堂、陳東紅、董銀川等為委員,並且商定移址重建寺院取名“北天明寺”。北者,秦州城北首鎮名山;天者,頂也(連珠山最高峰);明者,重建也;寺者,承先也。即日始開始向廣大信眾及善心人士募化捐助資金。

新建的連珠山北天明寺佔地總面積約10畝,6000多平方米,依山而建,建築總面積1000多平方米,已初俱規模,宏偉壯觀。一進兩院,為釋道合一廟。前院為道院,先在堡內中宮修建有無量祖師殿,仍與老戲臺相向對峙,後於左右修建三霄、土地、五路財神等殿。後院為佛寺,建有三大佛祖殿、觀音菩薩殿等,生活區有僧房、唸佛堂等供住寺人居住、修行、閉關。

如今連珠山北天明寺是一所集文物薈萃,聚古蹟大觀的綜合寺院。在這裡你不僅可看見我國現代工匠們的高超技術,各殿塑像、壁畫更是莊嚴肅穆,神態逼肖。寺院四周花卉吐豔,松柏長青,殿堂內外燈燭閃爍,祭祀臺前香菸繚繞。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法會期間

每年農曆3月3日,是真武大帝與三宵娘娘聖誕,這裡要舉行盛大迎神祈福法會,四方百姓捐款獻力,機關單位、社會賢達更是慷慨解囊。同時由於金集鎮自古所處特殊地理位置,法會期間這裡便形成祭祀文化、物資貿易交流的盛會,香客信眾絡繹不絕,商賈僱主往來如織,紅男綠女結伴往返,一派歡樂祥和景象。

殊勝的緣分,2016年5月,在本地出家師傅融洲法師和清水白駝在廣東韶關南華禪寺出家的法強法師的共同引薦下,北天明寺和廣東韶關南華禪寺結對子共建和諧寺院關係形成。這是響應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東西部協作助推脫貧攻堅的偉大號召,佛系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的又一典範。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南華禪寺與北天明寺慈善結緣

2016年5月26日,廣東南華禪寺攜手清水縣一對一貧困兒童資助協會為清水縣貧困居民捐贈油米17噸和價值23萬元的生活物資。本次送愛心慈善結緣捐贈儀式在金集鎮北天明寺舉行,經過兩日奔波,南華禪寺妙理法師、果玉法師和法強法師三位法師帶著南華禪寺方丈傳正大和尚的深切問候,陸續把物品分給附近的20多個寺院、敬老院,同時委託北天明寺管委會、清水縣一對一協會分發給縣裡最貧困的群眾和兒童,為善信們送去溫暖和祝福,受到了當地政府與群眾的熱烈歡迎,也給了這些貧困群眾極大的鼓勵和安慰。

在本次送愛心慈善結緣儀式上,經北天明寺和地方組織村委會商議,迎請南華禪寺果玉法師擔任本寺主持,具體負責本寺的法事、宗教及寺院協調管理工作。

之後,北天明寺鐘鼓樓在果玉法師的主持下籌集上屆結餘資金和法會功德款後破土動工。

2017北天明寺護坡及窯洞是在南華禪寺妙理法師和南華禪寺任本寺主持的果玉法師共同籌資下建成。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修建護坡

2017年由南華禪寺法強法師帶頭投資12萬建成唸佛堂。後南華禪寺妙理法師發動他在江蘇靈巖寺佛學院的同學捐贈了六尊價值70多萬元的樟木佛像迎請在念佛堂駐錫。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捐贈聖像儀式

為了保護與修復古非物質文化遺產,北天明寺擬準備申報政府文化旅遊局立項建設白佛寺古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發北天明寺東端宗教和旅遊文化產業鏈。該項目東起白佛寺,西至前樑,包括漢望兒臺古城、西出長沙府西校場點將臺、古戰馬跑道、馬套子、中馬營旅遊長廊風情線,打造金集鎮古戰場旅遊風景帶。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連珠山北天明寺,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作者近影


作者簡介:屈榮芳,女,漢族,紀實作家,編劇。1966年11月出生於甘肅天水市麥積區,現供職於天水市教育局,研究生學歷,副高職,業餘主要從事文學創作和傳統文化研究,對文學有著持久的忠誠和理解。現為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省內外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及專業論文1000多篇,有作品集《歲月流芳》、《深情回眸》、《緣定今生》、《潮起潮落》、《源歸自性》和編著《三陽文選》出版發行。發表有中長篇網絡小說《無力回憶》、《老張徵婚》、《花開的夢》、《兄弟倆》等,其中長篇小說《無力回憶》入圍北京市文聯舉辦的第二屆劇本推介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