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25課:為什麼是“審問、審判”,“審”是何意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5課,講一個漢字:宷。這個字是《說文解字》540部中歸屬“釆”部,在現代漢語201部檢字法中歸“宀”部,檢字時要注意。

宷。這個字現代漢語已經不用。取代它的是“審”或者繁體字“審”。審字有兩個讀音。

(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shěn。給的解釋是:“宷,悉也,知宷諦也。……篆文宷從番”看宷的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第125課:為什麼是“審問、審判”,“審”是何意

(審的字形演變)

這個字在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裡找不到,在《說文解字》裡有兩個小篆字形,一個是宷,一個是審。到隸書基本是審的寫法。所以我們今天基本就是來解說“審”字。字形上,我們上一課解釋過“釆”字:釆的本義是野獸的指爪,引申為辨別。徐鍇對“宷”的解釋說:“宀,覆也。釆,別也,能包覆而深別之也。”很顯然,上面的“宀(寶蓋頭)”,是全面深入的意思,下面的“釆”就是野獸的足跡。要辨別清楚這個足跡是什麼野獸留下來的,就要全面深入地瞭解這個足跡。

《說文解字》第125課:為什麼是“審問、審判”,“審”是何意

(獸足印)

《說文》對宷解釋的所謂的“悉也”,就是全部的瞭解,也就是說,宷的本義是詳知。比如《荀子.禮論》有:“君子審禮,則不可欺以詐偽。”君子對禮瞭解得明白清楚,就不可能再用詭詐來欺騙他。

宷的小篆字形如圖:

《說文解字》第125課:為什麼是“審問、審判”,“審”是何意

(宷的小篆字形)

本義之外,審還有幾個意思,舉常用的說說:(1)明白;清楚。比如《公孫龍子.白馬論》有:“是白馬之非馬,審矣。”所以說,白馬並不是馬,明白了吧。公孫龍的白馬非馬是著名的邏輯問題,屬詭辯類,白馬當然是馬。

《說文解字》第125課:為什麼是“審問、審判”,“審”是何意

(白馬)

(2)詳細;周密。《廣韻.寢韻》:“審,詳審也。”比如《聊齋志異.賈兒》有:“審顧之,四肢皆如人,但尾垂後部。”大意是:詳細觀察他,四肢都跟人一樣,但就是後面多了一隻尾巴。狐狸可不就是有支尾巴嗎。

《說文解字》第125課:為什麼是“審問、審判”,“審”是何意

(連環畫《賈兒》封面)

(3)慎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是故審則宜類。”孔穎達作疏:“審者,言其謹慎之意也。”(4)正,不偏斜。《國語.齊語》:“審吾疆場,而反其侵地。”韋昭《國語注》稱:“審,正也。”

(5)固定;安定。比如《莊子.徐無鬼》:“故水之守土也審,影之守人也審,物之守物也審。”大意是:所以,水固定守著土,影子固定守著人,物類與同類也固定相守。(6)真實;果真。《玉篇.釆部》:“審,信也。”比如《戰國策.秦策一》有:“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為人臣子如果不忠誠,應當去死,如果說話不真實也應當死。

(7)考察;研究。比如魯迅《墳.人之歷史》:“(達爾文)環世界一週,歷審生物,因悟物種所由始。”考察研究了所有的生物,明白了物種的源頭。

《說文解字》第125課:為什麼是“審問、審判”,“審”是何意

(達爾文與他的物種起源論)

(8)辨別;審問;審訊;審核;審查;詢問。這幾個意思相對近似,均源於“宷”的本義引申。也是審字最常用的字義,現在把審字用在“審判、審問”均起源於宷(審、審)字的本義:“詳知”,就是詳細瞭解一切,才能判斷正確,做出不差分毫、公平的決定。

《說文解字》第125課:為什麼是“審問、審判”,“審”是何意

(審判如天平)

(9)還用作量詞:束數。《周禮.地官.羽人》:”十羽為審,百羽為搏,十搏為縛“鄭玄作注稱:“審,搏、縛、羽數束名也。”

此外,審還是姓。《通志》有載,比如漢代有個姓審的名人叫審食(yì)其(jī)。

《說文解字》第125課:為什麼是“審問、審判”,“審”是何意

(審食其的電視劇劇照)

(二)宷的第二個讀音讀作pán。讀音出自《古今韻會舉要》蒲官切。通“藩”,指水迴流處。《莊子.應帝王》:“鯢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陸德明釋文:“司馬雲:‘審當為蟠,蟠。聚也。’崔本作“潘”,雲:‘迴流所鍾之城也。’”上面那句話的意思大致是:迴轉盤旋的積水也叫作淵水,停滯不動的積水也叫作淵水,滾動不息的積水也叫作淵水。

(【說文解字】之125,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