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走翼>的小篆寫法)

3、赽。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赽,踶也。從走。決省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夬聲”這是有道理的,徐灝《箋》也稱:“《說文》玦、抉……等篆皆從夬聲。”形聲字。本義是踢。馬以足擊人。王筠《說文句讀》:“踶者,馬以足擊人也。”

【猜想】這裡的馬以足擊人,很有可能是馬的前足舉起擊人,即踏,因為現代漢語裡還有一個“尥蹶子”,“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也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後來也指人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與“撂挑子”意思接近。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走翼>的小篆寫法)

3、赽。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赽,踶也。從走。決省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夬聲”這是有道理的,徐灝《箋》也稱:“《說文》玦、抉……等篆皆從夬聲。”形聲字。本義是踢。馬以足擊人。王筠《說文句讀》:“踶者,馬以足擊人也。”

【猜想】這裡的馬以足擊人,很有可能是馬的前足舉起擊人,即踏,因為現代漢語裡還有一個“尥蹶子”,“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也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後來也指人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與“撂挑子”意思接近。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尥蹶子的馬)

本義之外,赽還有幾個用法:(1)急速。《廣雅·釋詁一》:“赽,疾也。”明代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凶,矜牙舞爪赽戰攻。”(2)跑。《玉篇·走部》:“赽,走也。”(3)馬疾行。《廣韻·屑韻》:“赽,馬疾行也。”

(二)guì。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組“趧(tí)赽”,形容走的樣子。

赽的小篆寫法如圖: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走翼>的小篆寫法)

3、赽。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赽,踶也。從走。決省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夬聲”這是有道理的,徐灝《箋》也稱:“《說文》玦、抉……等篆皆從夬聲。”形聲字。本義是踢。馬以足擊人。王筠《說文句讀》:“踶者,馬以足擊人也。”

【猜想】這裡的馬以足擊人,很有可能是馬的前足舉起擊人,即踏,因為現代漢語裡還有一個“尥蹶子”,“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也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後來也指人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與“撂挑子”意思接近。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尥蹶子的馬)

本義之外,赽還有幾個用法:(1)急速。《廣雅·釋詁一》:“赽,疾也。”明代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凶,矜牙舞爪赽戰攻。”(2)跑。《玉篇·走部》:“赽,走也。”(3)馬疾行。《廣韻·屑韻》:“赽,馬疾行也。”

(二)guì。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組“趧(tí)赽”,形容走的樣子。

赽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赽的小篆寫法)

4、趩。讀c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趩,行聲也。一曰不行貌。從走,異聲。讀若敕。”形聲字,本義有兩個,其一:行走聲。《廣韻·職韻》:“趩,行聲。”周宣王《石鼓文》:“其來趩趩。”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走翼>的小篆寫法)

3、赽。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赽,踶也。從走。決省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夬聲”這是有道理的,徐灝《箋》也稱:“《說文》玦、抉……等篆皆從夬聲。”形聲字。本義是踢。馬以足擊人。王筠《說文句讀》:“踶者,馬以足擊人也。”

【猜想】這裡的馬以足擊人,很有可能是馬的前足舉起擊人,即踏,因為現代漢語裡還有一個“尥蹶子”,“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也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後來也指人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與“撂挑子”意思接近。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尥蹶子的馬)

本義之外,赽還有幾個用法:(1)急速。《廣雅·釋詁一》:“赽,疾也。”明代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凶,矜牙舞爪赽戰攻。”(2)跑。《玉篇·走部》:“赽,走也。”(3)馬疾行。《廣韻·屑韻》:“赽,馬疾行也。”

(二)guì。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組“趧(tí)赽”,形容走的樣子。

赽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赽的小篆寫法)

4、趩。讀c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趩,行聲也。一曰不行貌。從走,異聲。讀若敕。”形聲字,本義有兩個,其一:行走聲。《廣韻·職韻》:“趩,行聲。”周宣王《石鼓文》:“其來趩趩。”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石鼓文》上的四言詩)

其二:踟躕不前。《王孫遣諸鍾》:“畏忌趩趩。”

本義之外,趩還有一義:走貌。《玉篇·走部》“趩,走貌。”

趩的小篆寫法如圖: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走翼>的小篆寫法)

3、赽。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赽,踶也。從走。決省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夬聲”這是有道理的,徐灝《箋》也稱:“《說文》玦、抉……等篆皆從夬聲。”形聲字。本義是踢。馬以足擊人。王筠《說文句讀》:“踶者,馬以足擊人也。”

【猜想】這裡的馬以足擊人,很有可能是馬的前足舉起擊人,即踏,因為現代漢語裡還有一個“尥蹶子”,“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也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後來也指人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與“撂挑子”意思接近。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尥蹶子的馬)

本義之外,赽還有幾個用法:(1)急速。《廣雅·釋詁一》:“赽,疾也。”明代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凶,矜牙舞爪赽戰攻。”(2)跑。《玉篇·走部》:“赽,走也。”(3)馬疾行。《廣韻·屑韻》:“赽,馬疾行也。”

(二)guì。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組“趧(tí)赽”,形容走的樣子。

赽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赽的小篆寫法)

4、趩。讀c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趩,行聲也。一曰不行貌。從走,異聲。讀若敕。”形聲字,本義有兩個,其一:行走聲。《廣韻·職韻》:“趩,行聲。”周宣王《石鼓文》:“其來趩趩。”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石鼓文》上的四言詩)

其二:踟躕不前。《王孫遣諸鍾》:“畏忌趩趩。”

本義之外,趩還有一義:走貌。《玉篇·走部》“趩,走貌。”

趩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趩的小篆寫法)

5、趆。讀d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趆,趨也,從走,氐聲。”形聲字,本義是疾走貌。趨字我們前面學過,意思是小步快跑。《廣韻·霽韻》:“趆,趍走貌。”周祖謨《廣韻校勘記》稱:“趍,楝亭本作趨,是也。”小步快跑的樣子叫趆。

本義之外,赿還指窮。《龍龕手鑑·走部》:“赿,窮也。”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走翼>的小篆寫法)

3、赽。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赽,踶也。從走。決省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夬聲”這是有道理的,徐灝《箋》也稱:“《說文》玦、抉……等篆皆從夬聲。”形聲字。本義是踢。馬以足擊人。王筠《說文句讀》:“踶者,馬以足擊人也。”

【猜想】這裡的馬以足擊人,很有可能是馬的前足舉起擊人,即踏,因為現代漢語裡還有一個“尥蹶子”,“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也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後來也指人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與“撂挑子”意思接近。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尥蹶子的馬)

本義之外,赽還有幾個用法:(1)急速。《廣雅·釋詁一》:“赽,疾也。”明代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凶,矜牙舞爪赽戰攻。”(2)跑。《玉篇·走部》:“赽,走也。”(3)馬疾行。《廣韻·屑韻》:“赽,馬疾行也。”

(二)guì。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組“趧(tí)赽”,形容走的樣子。

赽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赽的小篆寫法)

4、趩。讀c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趩,行聲也。一曰不行貌。從走,異聲。讀若敕。”形聲字,本義有兩個,其一:行走聲。《廣韻·職韻》:“趩,行聲。”周宣王《石鼓文》:“其來趩趩。”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石鼓文》上的四言詩)

其二:踟躕不前。《王孫遣諸鍾》:“畏忌趩趩。”

本義之外,趩還有一義:走貌。《玉篇·走部》“趩,走貌。”

趩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趩的小篆寫法)

5、趆。讀d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趆,趨也,從走,氐聲。”形聲字,本義是疾走貌。趨字我們前面學過,意思是小步快跑。《廣韻·霽韻》:“趆,趍走貌。”周祖謨《廣韻校勘記》稱:“趍,楝亭本作趨,是也。”小步快跑的樣子叫趆。

本義之外,赿還指窮。《龍龕手鑑·走部》:“赿,窮也。”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行路匆匆的上班人士)

【猜想】關於這兩個意思的關聯:如果一個人行走的狀態總是急急匆匆的,多半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窮。你看,國外快節奏跑上路上的上班族,原因多半是窮,閒適緩慢的生活多半是小康的。

赿的小篆寫法如圖: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走翼>的小篆寫法)

3、赽。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赽,踶也。從走。決省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夬聲”這是有道理的,徐灝《箋》也稱:“《說文》玦、抉……等篆皆從夬聲。”形聲字。本義是踢。馬以足擊人。王筠《說文句讀》:“踶者,馬以足擊人也。”

【猜想】這裡的馬以足擊人,很有可能是馬的前足舉起擊人,即踏,因為現代漢語裡還有一個“尥蹶子”,“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也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後來也指人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與“撂挑子”意思接近。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尥蹶子的馬)

本義之外,赽還有幾個用法:(1)急速。《廣雅·釋詁一》:“赽,疾也。”明代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凶,矜牙舞爪赽戰攻。”(2)跑。《玉篇·走部》:“赽,走也。”(3)馬疾行。《廣韻·屑韻》:“赽,馬疾行也。”

(二)guì。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組“趧(tí)赽”,形容走的樣子。

赽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赽的小篆寫法)

4、趩。讀c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趩,行聲也。一曰不行貌。從走,異聲。讀若敕。”形聲字,本義有兩個,其一:行走聲。《廣韻·職韻》:“趩,行聲。”周宣王《石鼓文》:“其來趩趩。”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石鼓文》上的四言詩)

其二:踟躕不前。《王孫遣諸鍾》:“畏忌趩趩。”

本義之外,趩還有一義:走貌。《玉篇·走部》“趩,走貌。”

趩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趩的小篆寫法)

5、趆。讀d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趆,趨也,從走,氐聲。”形聲字,本義是疾走貌。趨字我們前面學過,意思是小步快跑。《廣韻·霽韻》:“趆,趍走貌。”周祖謨《廣韻校勘記》稱:“趍,楝亭本作趨,是也。”小步快跑的樣子叫趆。

本義之外,赿還指窮。《龍龕手鑑·走部》:“赿,窮也。”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行路匆匆的上班人士)

【猜想】關於這兩個意思的關聯:如果一個人行走的狀態總是急急匆匆的,多半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窮。你看,國外快節奏跑上路上的上班族,原因多半是窮,閒適緩慢的生活多半是小康的。

赿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趆的小篆寫法)

6、趍。讀音有兩個:

(一)ch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趍,趍趙,久也。從走,多聲。”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此處的“久”,均依《玉篇》《廣韻》改為“夂”形聲字,與“趙”構成一個連綿詞“趍趙”,義為行走遲緩。與“踟躕”是近義詞,是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桂馥的《說文義證》:"行遲曳夂夂,象人兩脛有所躧(xǐ)也。”象人兩條腿上絆著繩索一樣行走遲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趍,遲於行也。”

本義之外,也用同“馳”。奔跑。在古漢語裡,馬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音同而義小異。王筠《說文句讀》卷三:“《佩雋集》雖以奔趍說之,義似小異,蓋謂馬之奔曰馳,人之奔曰趍,二字同音而義別耳。”《淮南子·修務》:“夫墨子跌蹄而趍千里以存楚、宋。”墨子奔行千里,為的是楚、宋兩國安定。跟其他先賢的像不同,我們現在看墨子的紀念像,很多都是在奔忙之中的,這位是世界和平的衛士。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走翼>的小篆寫法)

3、赽。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赽,踶也。從走。決省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夬聲”這是有道理的,徐灝《箋》也稱:“《說文》玦、抉……等篆皆從夬聲。”形聲字。本義是踢。馬以足擊人。王筠《說文句讀》:“踶者,馬以足擊人也。”

【猜想】這裡的馬以足擊人,很有可能是馬的前足舉起擊人,即踏,因為現代漢語裡還有一個“尥蹶子”,“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也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後來也指人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與“撂挑子”意思接近。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尥蹶子的馬)

本義之外,赽還有幾個用法:(1)急速。《廣雅·釋詁一》:“赽,疾也。”明代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凶,矜牙舞爪赽戰攻。”(2)跑。《玉篇·走部》:“赽,走也。”(3)馬疾行。《廣韻·屑韻》:“赽,馬疾行也。”

(二)guì。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組“趧(tí)赽”,形容走的樣子。

赽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赽的小篆寫法)

4、趩。讀c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趩,行聲也。一曰不行貌。從走,異聲。讀若敕。”形聲字,本義有兩個,其一:行走聲。《廣韻·職韻》:“趩,行聲。”周宣王《石鼓文》:“其來趩趩。”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石鼓文》上的四言詩)

其二:踟躕不前。《王孫遣諸鍾》:“畏忌趩趩。”

本義之外,趩還有一義:走貌。《玉篇·走部》“趩,走貌。”

趩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趩的小篆寫法)

5、趆。讀d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趆,趨也,從走,氐聲。”形聲字,本義是疾走貌。趨字我們前面學過,意思是小步快跑。《廣韻·霽韻》:“趆,趍走貌。”周祖謨《廣韻校勘記》稱:“趍,楝亭本作趨,是也。”小步快跑的樣子叫趆。

本義之外,赿還指窮。《龍龕手鑑·走部》:“赿,窮也。”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行路匆匆的上班人士)

【猜想】關於這兩個意思的關聯:如果一個人行走的狀態總是急急匆匆的,多半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窮。你看,國外快節奏跑上路上的上班族,原因多半是窮,閒適緩慢的生活多半是小康的。

赿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趆的小篆寫法)

6、趍。讀音有兩個:

(一)ch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趍,趍趙,久也。從走,多聲。”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此處的“久”,均依《玉篇》《廣韻》改為“夂”形聲字,與“趙”構成一個連綿詞“趍趙”,義為行走遲緩。與“踟躕”是近義詞,是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桂馥的《說文義證》:"行遲曳夂夂,象人兩脛有所躧(xǐ)也。”象人兩條腿上絆著繩索一樣行走遲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趍,遲於行也。”

本義之外,也用同“馳”。奔跑。在古漢語裡,馬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音同而義小異。王筠《說文句讀》卷三:“《佩雋集》雖以奔趍說之,義似小異,蓋謂馬之奔曰馳,人之奔曰趍,二字同音而義別耳。”《淮南子·修務》:“夫墨子跌蹄而趍千里以存楚、宋。”墨子奔行千里,為的是楚、宋兩國安定。跟其他先賢的像不同,我們現在看墨子的紀念像,很多都是在奔忙之中的,這位是世界和平的衛士。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墨子像)

(二)qū。用同“趨”。《廣韻·虞韻》:“趨,走也,趍,俗。”相當於正字與俗字的關係,或者說,趨是早起字,趍是後起字。《詩經·齊風·猗嗟》:“巧趨蹌兮。”舞姿多麼巧妙啊。陸德明釋文:“趨,本又作趍。”黃焯《匯校》稱:“唐寫本作趍,趨,正字,趍,後出字。”《淮南子·兵略》:“獵者逐禽,車馳人趍,各盡其力。”打獵的人追逐禽獸,馬車急馳,隨從奔跑,各盡其力。明代方孝孺《答林公輔》:“風俗既成,眾鹹趍之而不可制。”時間久了,約定俗成,正字為俗字取代,這是漢語言文字發展的一個常見現象。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走翼>的小篆寫法)

3、赽。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赽,踶也。從走。決省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夬聲”這是有道理的,徐灝《箋》也稱:“《說文》玦、抉……等篆皆從夬聲。”形聲字。本義是踢。馬以足擊人。王筠《說文句讀》:“踶者,馬以足擊人也。”

【猜想】這裡的馬以足擊人,很有可能是馬的前足舉起擊人,即踏,因為現代漢語裡還有一個“尥蹶子”,“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也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後來也指人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與“撂挑子”意思接近。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尥蹶子的馬)

本義之外,赽還有幾個用法:(1)急速。《廣雅·釋詁一》:“赽,疾也。”明代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凶,矜牙舞爪赽戰攻。”(2)跑。《玉篇·走部》:“赽,走也。”(3)馬疾行。《廣韻·屑韻》:“赽,馬疾行也。”

(二)guì。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組“趧(tí)赽”,形容走的樣子。

赽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赽的小篆寫法)

4、趩。讀c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趩,行聲也。一曰不行貌。從走,異聲。讀若敕。”形聲字,本義有兩個,其一:行走聲。《廣韻·職韻》:“趩,行聲。”周宣王《石鼓文》:“其來趩趩。”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石鼓文》上的四言詩)

其二:踟躕不前。《王孫遣諸鍾》:“畏忌趩趩。”

本義之外,趩還有一義:走貌。《玉篇·走部》“趩,走貌。”

趩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趩的小篆寫法)

5、趆。讀d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趆,趨也,從走,氐聲。”形聲字,本義是疾走貌。趨字我們前面學過,意思是小步快跑。《廣韻·霽韻》:“趆,趍走貌。”周祖謨《廣韻校勘記》稱:“趍,楝亭本作趨,是也。”小步快跑的樣子叫趆。

本義之外,赿還指窮。《龍龕手鑑·走部》:“赿,窮也。”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行路匆匆的上班人士)

【猜想】關於這兩個意思的關聯:如果一個人行走的狀態總是急急匆匆的,多半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窮。你看,國外快節奏跑上路上的上班族,原因多半是窮,閒適緩慢的生活多半是小康的。

赿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趆的小篆寫法)

6、趍。讀音有兩個:

(一)ch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趍,趍趙,久也。從走,多聲。”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此處的“久”,均依《玉篇》《廣韻》改為“夂”形聲字,與“趙”構成一個連綿詞“趍趙”,義為行走遲緩。與“踟躕”是近義詞,是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桂馥的《說文義證》:"行遲曳夂夂,象人兩脛有所躧(xǐ)也。”象人兩條腿上絆著繩索一樣行走遲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趍,遲於行也。”

本義之外,也用同“馳”。奔跑。在古漢語裡,馬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音同而義小異。王筠《說文句讀》卷三:“《佩雋集》雖以奔趍說之,義似小異,蓋謂馬之奔曰馳,人之奔曰趍,二字同音而義別耳。”《淮南子·修務》:“夫墨子跌蹄而趍千里以存楚、宋。”墨子奔行千里,為的是楚、宋兩國安定。跟其他先賢的像不同,我們現在看墨子的紀念像,很多都是在奔忙之中的,這位是世界和平的衛士。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墨子像)

(二)qū。用同“趨”。《廣韻·虞韻》:“趨,走也,趍,俗。”相當於正字與俗字的關係,或者說,趨是早起字,趍是後起字。《詩經·齊風·猗嗟》:“巧趨蹌兮。”舞姿多麼巧妙啊。陸德明釋文:“趨,本又作趍。”黃焯《匯校》稱:“唐寫本作趍,趨,正字,趍,後出字。”《淮南子·兵略》:“獵者逐禽,車馳人趍,各盡其力。”打獵的人追逐禽獸,馬車急馳,隨從奔跑,各盡其力。明代方孝孺《答林公輔》:“風俗既成,眾鹹趍之而不可制。”時間久了,約定俗成,正字為俗字取代,這是漢語言文字發展的一個常見現象。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古代的圍獵)

此音之下,又指“偏,不正。”梁啟超《變法通議·學校餘論》:“表正者影得,表趍者景邪。此公理之易明者也。”標杆正影子就正,標杆偏影子就不正,這是不言自明的公理。

趍的小篆寫法如圖:

"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6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也基本屬於不常用漢字。因為內容同樣比較枯燥,今天也學一點《說文解字》的基礎知識:“六書”為什麼又被稱為“四體”、“二用”?另外,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奉上:古漢語裡,馬、車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無興趣內容請忽略。

“六書”,按照《說文》排列的名稱和次序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就其實質來說,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肯定,“六書”的性質不是完全等同的。或者說,“六書”不是從一個共同的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而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的觀察和分析。有的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註、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就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轉註、假借是就文字符號的運用規律來說的。(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䞘。讀j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䞘,直行也。從走,氣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直行的樣子。徐鍇的《說文系傳》:“去無回慮也。”《玉篇·走部》:“䞘,行貌。”《集韻·迄韻》:“䞘,直行貌。”徐鍇給了感情色彩的補充,徑直走了。聯繫前課漢字,這也是帶有情緒的走。注意辨析它的意義,不是直著向前走,也不是站直了行走,而是因為情緒的原因(生氣),直接走了。

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䞘的小篆寫法)

2、<走翼>(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字形是<走+翼>)。讀y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翼>,趨進<走翼>如也。從走,翼聲。”以本字訓本字,較為難解,徐鍇《說文系傳》:“趨進<走翼>如也,趨進便駛,復有儀容如鳥之翼也。”走得快,走得輕巧,像鳥兒展翅一樣的儀容,叫<走翼>。形聲字。本義是趨進的樣子。

陳瑑《引經考證》:“<走翼>,趨進<走翼>如也,不稱經而義則本《論語·鄉黨篇》文。據此知古文《論語》‘翼如’之翼作<走翼>,專訓趨進之象。”今本的《論語·鄉黨》中,這一句都寫作“趨進,翼如也。”就是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朱熹《集註》稱:“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此指孔子代國君接待貴賓時的儀態。也有另一說,稱翼如是指恭敬端正,意為孔子即使在快步行走時也不失儀態。我們平常見到的孔子像,因為要執拱手禮,樣子就像是鳥兒展翅。如果這樣再快步行走,就叫<走翼>。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孔子像)

<走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走翼>的小篆寫法)

3、赽。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赽,踶也。從走。決省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夬聲”這是有道理的,徐灝《箋》也稱:“《說文》玦、抉……等篆皆從夬聲。”形聲字。本義是踢。馬以足擊人。王筠《說文句讀》:“踶者,馬以足擊人也。”

【猜想】這裡的馬以足擊人,很有可能是馬的前足舉起擊人,即踏,因為現代漢語裡還有一個“尥蹶子”,“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也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後來也指人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後直接不幹了,與“撂挑子”意思接近。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尥蹶子的馬)

本義之外,赽還有幾個用法:(1)急速。《廣雅·釋詁一》:“赽,疾也。”明代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凶,矜牙舞爪赽戰攻。”(2)跑。《玉篇·走部》:“赽,走也。”(3)馬疾行。《廣韻·屑韻》:“赽,馬疾行也。”

(二)guì。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組“趧(tí)赽”,形容走的樣子。

赽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赽的小篆寫法)

4、趩。讀c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趩,行聲也。一曰不行貌。從走,異聲。讀若敕。”形聲字,本義有兩個,其一:行走聲。《廣韻·職韻》:“趩,行聲。”周宣王《石鼓文》:“其來趩趩。”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石鼓文》上的四言詩)

其二:踟躕不前。《王孫遣諸鍾》:“畏忌趩趩。”

本義之外,趩還有一義:走貌。《玉篇·走部》“趩,走貌。”

趩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趩的小篆寫法)

5、趆。讀d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趆,趨也,從走,氐聲。”形聲字,本義是疾走貌。趨字我們前面學過,意思是小步快跑。《廣韻·霽韻》:“趆,趍走貌。”周祖謨《廣韻校勘記》稱:“趍,楝亭本作趨,是也。”小步快跑的樣子叫趆。

本義之外,赿還指窮。《龍龕手鑑·走部》:“赿,窮也。”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行路匆匆的上班人士)

【猜想】關於這兩個意思的關聯:如果一個人行走的狀態總是急急匆匆的,多半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窮。你看,國外快節奏跑上路上的上班族,原因多半是窮,閒適緩慢的生活多半是小康的。

赿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趆的小篆寫法)

6、趍。讀音有兩個:

(一)ch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趍,趍趙,久也。從走,多聲。”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此處的“久”,均依《玉篇》《廣韻》改為“夂”形聲字,與“趙”構成一個連綿詞“趍趙”,義為行走遲緩。與“踟躕”是近義詞,是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桂馥的《說文義證》:"行遲曳夂夂,象人兩脛有所躧(xǐ)也。”象人兩條腿上絆著繩索一樣行走遲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趍,遲於行也。”

本義之外,也用同“馳”。奔跑。在古漢語裡,馬的奔跑稱為“馳”,人的奔跑稱為“趍”,音同而義小異。王筠《說文句讀》卷三:“《佩雋集》雖以奔趍說之,義似小異,蓋謂馬之奔曰馳,人之奔曰趍,二字同音而義別耳。”《淮南子·修務》:“夫墨子跌蹄而趍千里以存楚、宋。”墨子奔行千里,為的是楚、宋兩國安定。跟其他先賢的像不同,我們現在看墨子的紀念像,很多都是在奔忙之中的,這位是世界和平的衛士。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墨子像)

(二)qū。用同“趨”。《廣韻·虞韻》:“趨,走也,趍,俗。”相當於正字與俗字的關係,或者說,趨是早起字,趍是後起字。《詩經·齊風·猗嗟》:“巧趨蹌兮。”舞姿多麼巧妙啊。陸德明釋文:“趨,本又作趍。”黃焯《匯校》稱:“唐寫本作趍,趨,正字,趍,後出字。”《淮南子·兵略》:“獵者逐禽,車馳人趍,各盡其力。”打獵的人追逐禽獸,馬車急馳,隨從奔跑,各盡其力。明代方孝孺《答林公輔》:“風俗既成,眾鹹趍之而不可制。”時間久了,約定俗成,正字為俗字取代,這是漢語言文字發展的一個常見現象。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古代的圍獵)

此音之下,又指“偏,不正。”梁啟超《變法通議·學校餘論》:“表正者影得,表趍者景邪。此公理之易明者也。”標杆正影子就正,標杆偏影子就不正,這是不言自明的公理。

趍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06課:“六書”為什麼會被分為“四體、二用”

(趍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06,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