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茗曦談書法與文化

書法 藝術 王羲之 文學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5-13

本文是對張茗曦老師第一次微信公開課的內容整理。

張茗曦老師從事書法教育十餘年,尤其在初級入門教育上頗有心得。近年來屢有家長提議舉辦一個公開課,廣泛傳播一下書法學習的知識和好的學習理念。應大家之邀,上月開設了微信公開課,設計十五講,向所有愛好書法的朋友、關係兒童書寫的家長,免費傳播書法知識,教授如何寫好漢字的方法。

◆書法與文化的關係

現在咱們談談書法學習問題,注意啊,不是書法藝術。為什麼不說書法藝術呢?因為在當代說起書法藝術,都是高高在上的,開口就是點、線、面、空間、線條、展廳效果……都是以西方美學來品評中國的書法。試想一下:鍾、張、羲、獻、虞、歐、褚、薛、顏、柳、趙;蘇、黃、米、蔡;黃、王、倪、吳;沈、文、唐、仇等等。這些大師們都沒有接觸過西方美學,也沒有留過學。歷代書史、書論裡也都沒有見到過這些詞彙。但是他們的作品卻流芳百世了,這些人的成就怎麼來的呢?其實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以文化為根基才成就了這些大師。所以,咱們學習書法,不要把書法當成藝術去學習!

品評作品的優劣,不能只看作品的表面,要研究這個人的歷史背景,這是很重要的。你比如說王羲之,東晉時期思想是極其開放的,士大夫階層追求自我解脫,然後求仙問道、煉丹吃藥、喝酒任逍遙,追求精神食糧。咱們經常說字如其人,像他們這樣的人,那個字能俗得了嗎?

拿《蘭亭序》來說,她好在什麼地方呢?用西方美學來說:線條怎麼好、結構怎麼妙,又是行氣搖曳、又是點、線、面、空間等等一應俱全。個人認為這樣品評總覺得差點味道。品評《蘭亭序》大家先要考慮到王羲之的寫作背景。一是社會大背景;二是當時的寫作背景。“流觴曲水”,是酒後寫的,喝的很到位,這個時候他本人都在搖曳,字寫出來肯定會跟他的狀態呼應。傳說王羲之醒了以後又寫了好幾遍的《蘭亭序》都沒這一幅好。為什麼?酒醒了,醒了正常了,不搖曳了,沒有了那種狀態。在這基礎之上大家發揮想象力再去品評這幅作品,我想學到的東西會更多!

書法是文化,對文化我們要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就能靜下來好好去感悟、去領會、去書寫了!

這個文化呀,確實夠給人精神上一個非常大的滿足。有一個詞兒,“窮酸書生”。窮,還酸,酸什麼呀? “只可與知者道,不可與不知者說”;這樣的人精神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那很高傲的。

熊秉明先生說過一句話“書法--是中華文化核心的核心”。中華文化的載體是文學,文學的載體是詩、詞、歌、賦,詩、詞、歌、賦的載體是漢字,漢字是指繁體字啊。過去講“識文斷字“,假如你都不認字,又怎麼能把中華文化學好呢?

例如:《陰符經》裡面有一句話:“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咱們要用白話文去看這句話就麻煩了:古人吹牛唄!“萬化生乎身”不可能,孫悟空才七十二變;“宇宙在乎手“如來佛祖也沒聽說有這本事!《陰符經》裡還有一句:“天有五賊,見之者昌”,天上有五個賊如果我們要看到的話,那我們就發了,就昌盛了,啥都有了。假如這樣去理解的話,老祖宗的東西真是沒得看了。

我講這些就是想跟大家說:學習書法,應該站在中國文化的角度去學習。因為現在也只有教書法、寫書法的人,還對那些繁體字不陌生,我們就藉助這個契機來接觸傳統文化,去讀那些古書、經典。

◆“藏頭護尾”是怎麼回事?

談書法就是談中國文化。假如沒有文化做根基,那你的書法水平也好不哪去。寫書法的都知道“藏頭護尾”這個詞,所以大家寫字的時候,拿起毛筆就在那兒藏頭護尾了。“藏頭護尾,力在字中”,這是古人的話沒錯,但是這句話的前邊還有話,這是東漢時期蔡邕寫的《九勢》。這段話確實是非常精彩,簡短的幾句話,就把書法學習講明白了。但是隻看局部的話,那就麻煩了。“藏頭護尾,力在字中”前面講的是,“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即生,形勢出矣”然後才是“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也就是說沒有前邊的“勢”,就沒有後邊的“藏頭護尾”。他是站在“形勢”的基礎之上講藏頭護尾,所以說藏頭護尾不是說我寫一個筆劃兒,我就要藏頭護尾,不是那個樣子。初學者一定要注意。說這些還是著重說明好好學習傳統文化,會“斷字”才“識文”,文言文會懂了,有了文化的根基,想提高書法水平就簡單了。

當然了學習書法一開始就是一個技術活兒,最基本的技法,還是要弄明白的。弄明白技法以後就讀書,“要想字寫好,不用到處跑,在家苦讀書,結果隨願了”。不是說拜的名師多進步就快,不是的,這樣做可能還會讓自己迷失了方向。比方說講拿握筆,有的老師主張捻管;有的老師不讓捻管。你說你聽誰的?假如咱懂得“夫書肇與自然”那就知道了,老師們說的都有道理,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講解的,哪一種適合你就用哪一種就行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傳統文化當回事,一定要把文化重視起來。那些經典著作中的任何一本書,你拿來看,他都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這種大智慧,每本書裡邊兒都是這樣的。拿《易經》來說,裡頭天文、地理、數學、物理等等什麼都有,還能算卦。不像現在學習語、數、英、史、地、政、化學、物理、生物等等都是分開的。其實最好的學問就在咱們中國,把字寫好、認好,你就可以打開文化寶庫的大門去學習了。不是說,非得讓孩子出國留學才有出息!人家外國人早就在研究中國文化了!

◆為什麼古人寫字從上往下,從右往左?

接下來聊一聊古人的書寫格式,這其實也是跟中華文化分不開。“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陽氣左旋,陰氣右旋”,我們的祖先做事情有規有矩都是按自然規律做事情,並把它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直到現在我們還在說起的“男左女右”、對聯還是從左往右讀等等,這些都源於《易經》文化。這就是古人從上往下、從右往左書寫文章、書信等的原因。不是像某些人說的是因為習慣、為了方便,要是真是因為習慣、方便的話那我們的文化也忒沒文化了!

還有,我們把古人的信札或是手卷等,對照後天八卦圖我們會發現:起筆是在右上角兒,這是後天八卦的坤位,坤是指大地,世間萬物皆由地而生;收筆、落款的位置是在左下角,這是後天八卦的艮位,艮為山、為止;這樣看來古人多麼有條理性、多麼的智慧!再看:上為坤,下為艮,組成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五卦“地山謙”。謙:亨。君子有終。“謙”是古代讀書人最為重視的。是巧合?還是按規矩做事的必然結果?在看看現書寫格式:起筆在巽,巽為風、為消息;收筆、落款在乾,乾為天,為自我,所呈現的現象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捕風捉影。達到什麼目的呢?我們看巽在上乾在下,組合成六十四卦中的第九卦:風天小蓄卦,小的積蓄、小的利益。結合社會現象看,是巧合呢?還是按現在的規矩做事而得到的必然結果呢?“有象就有卦,有卦就能定吉凶”。跟大家聊這些就是要大家重視傳統文化,復興傳統文化、迴歸傳統文化。

◆如何寫硬筆

轉回頭來說書法,我的課真正的教學核心內容非常少、非常少,大家聚在一起不容易,所以跟大家先扯一點兒其他的。

好了,現在正式開始講書法!書法就是書法,不去給它分成硬筆還是毛筆。毛筆也好硬筆也好,我們寫的都是漢字,要想把漢字寫好,就要有一定的法度。所以就不要分毛筆書法、硬筆書法了,對不對!

“毛筆寫好了硬筆就寫好了”,這句話大家都認為沒問題是吧?但是這話是不對的,它要有前提:看你什麼時候開始寫毛筆的。現在書法專業是在高中開始寫毛筆,硬筆字還保留以前的樣子,所以他們的毛筆跟他們的硬筆那是兩個樣的。怎麼著毛筆能寫好硬筆也能寫好呢?是說從小就寫毛筆,而且在寫的還不錯的情況下,你的硬筆不用刻意去練也能寫好。我這兒最小的學員是五歲半,就是這樣的。

我現在是打破這種說法,“硬筆寫好了,你毛筆就能寫好”。大家看我發的圖片,我就是想給大家說明這個道理。我的學生寫小楷的時候,我不是讓他們先寫大字,再寫小字,不是這個套路。而是讓他們先寫硬筆,把硬筆寫好了換支小楷筆,小楷立馬能寫好。我說:假如你有天賦,七天就能讓你寫好;假如你按部就班,那兩週的時間讓你寫好。這句話我並沒有吹。

白朋坤小朋友跟我學小楷是今年寒假的時候,用了兩週的時間,每天上午她過來寫,然後就寫到了這個水平。這是值得推廣的教法。現在孩子們寫字上學就寫硬筆,這是很難的,因為硬筆楷書就是小楷。寫硬筆不以為然,然後找個書法班寫大字,這對於三年級以上的孩子來說是條彎路。一、二年級的孩子從毛筆寫大字入手,用毛筆帶動硬筆是很好的路子。

◆握筆姿勢

現在談談“握筆姿勢”。握筆姿勢沒有正確與錯誤之說。每個人的握筆習慣不一樣,怎麼舒服怎麼握。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現在孩子過小、手部肌肉還沒發育好導致的各種握筆姿勢這個後果。只要孩子是把筆頭兒露出來的就可以了。

再說一下坐姿。寫字不要坐的倍兒直,然後彎著脖子,脖子跟身子簡直成九十度的夾角兒了,這是不對的。寫字時身體要前傾,要讓兩個胳膊自然放在桌子上,注意小臂跟桌邊兒的夾角,不要出來桌面兒太多;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紙不要放在身體正前方;為什麼這麼說?古人寫字是從上往下、從右往左的,把紙放在身體正前方其實還是偏右的。所以我們寫字的時候,本子一定要偏右。現在是從左往右書寫,假如把紙放得太正,小臂跟桌邊兒的夾角就太小了,寫字時就不能處在一個自然狀態下去寫,這樣寫字就不自然而且影響書寫速度,小臂跟桌邊兒的夾角在六十度左右是最好的。然後我們寫起字來的時候,動紙不要動胳膊;書寫筆畫時,切記一點:橫的書寫是靠晃動手腕完成的。書寫的動作,就像劈砍東西。這是非常重要的,切記這一點!大家看我發的那個視頻,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孩子都能做到,更何況咱們成人書法愛好者呢?

◆字的結構

現在講字的結構。我們常跟孩子們說:寫字要橫平豎直,這是非常不對的。其實寫字的時候呢,橫也不平豎也不直,沒有直的。尤其是橫,橫是左低右高,一定要保持左低右高。我在做範字的時候,是非常誇張的去寫每個字。因為特點突出才更好模仿。

我現在把教學的核心內容跟大家說一下,記住了兩句話“長短分明短的對齊,平行等距左低右高”。這句話大家一定要記住,要張口就來,因為接下來的課程都要按這個核心去講。今天我只講了一個橫,其實硬筆裡頭把橫寫好就已經把字寫好了百分之八十了,我一點都不誇張啊!除橫之外,剩下的那些筆畫要先頓一下筆再去寫。

我重複一遍剛才我講的“長短分明短的對齊,平行等距左低右高”。這是我教了這麼多年的學,總結出這麼兩句話,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了,非常重要!漢字就是在排列橫,我寫一個書法的書,繁體的,上面是一個“聿”、下面的是一個“曰”,長短分明是指什麼呢?是指 “聿”的第二筆長橫,這是最長的一個筆畫,那咱把他就稱之為長。短的呢,除了長橫的剩下的那些都是短的。其實“聿”字最後一橫是要長一點的,咱先把它寫短;這就是“長短分明短的對齊”。

張茗曦談書法與文化

第一種是短的對齊,第二種也是短的對齊,初學者可以只看第一種,有基礎的可以看第二種開拓一下思路。

我為什麼要讓大家把不齊的對齊來寫呢?這是在教學時發現的問題,不強調對齊大家會把那個稍微長一點筆畫寫得很長。

這個長,就是筆就輕輕一動或者稍微收一下筆,一個輕微的動作就能夠體現出來的。但是初學者做不到,所以我要求大家做到“長短分明短的對齊”。

“平行、等距、左低右高”還是說橫,說的是橫的排列要做到一個視覺上的“平行、等距、左低右高”。

咱們下週五接著去講、去分析。因為這順口溜它針對的是上下結構的字。像獨體字、合體字裡的左右結構、上中下、左中右、包圍結構的該怎麼去寫,那是另外一回事兒。但是這是最為重要的。所以呢,大家有時間的有條件的去寫一寫,看看能不能把“長短分明短的對齊,平行、等距、左低右高”給他表現出來。假如你能表現出來,那你已經成功了一半兒了!

《茗曦書法微課》每週五晚8:00在微信群裡開講,從文化到技法、從理論到應用、從書寫用具選擇到臨帖方法,真真切切實用的課程。為了將書法文化更廣泛地傳播,十五講微課全部免費。聽課方法有三種:1關注微信“墨雨書源”公眾號,每週有文字版發佈;2關注新浪微博“墨雨書源”同步更新文字版課程;3進入微信群每週五晚8:00等待開講,進群方法掃碼加管理員微信,備註“聽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