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江湖(二)——書畫院的日常

書法 榮寶齋 藝術 美術 書畫傳播 2017-05-06

書畫江湖(二)——書畫院的日常

張龍印作品

書畫江湖,記錄與書畫相關的人和故事。

書畫院選址琉璃廠,經過幾個月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期間得到不少書法繪畫老師的支持和點撥,終於開張了。

任何時候,創業都不太容易,何況經濟低迷時期的文化產業是更加困難。在幾個書法老師集思廣益下工作開展起來了,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徵集書法繪畫作品,搞字畫拍賣活動,只勉強徵集了幾十幅作品。舉辦書法培訓班遲遲招不來學生,通過微信朋友圈發一發,呼朋喚友,響應者寥寥無幾。附近有幾所中小學校,每天下午一放學,學生們三五成群嬉笑打鬧從琉璃廠西街走過。琉璃廠筆墨紙硯散發出香氣,喜歡的自然喜歡,不喜歡的請也不來。中國書法博大精深,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書法家。

書畫院審時度勢,必須請一位懂市場運作的明白人來管理,老闆想到了在同鄉會上認識的老鄉李總,李總年過半百,閱歷豐富,人脈資源極其廣泛,在文化圈政商圈都有朋友。最主要的是他非常喜歡字畫,家裡收藏的字畫非常多,裝裱好的掛滿牆,沒有裝裱的也有好幾大箱,單獨搞個展覽做個活動都不成問題。老闆想借力李總的資源,李總想借力老闆的平臺,於是一拍即合,相談甚歡。於是,李總走馬上任琉璃廠書畫院院長。

李總上任後,陸續邀請許多朋友來琉璃廠一敘。我也因此結緣認識了許多當今從事書畫行業的朋友。

到琉璃廠西街坐地鐵2號線在和平門下車,D2口出,沿著南新華街一直往南走,左邊全聚德烤鴨店非常醒目,再往前,右邊一家老字號餛飩侯,自考教材裡一篇陳建功寫的《鬈毛》,裡面一位姓侯的老師利用空閒給人家小人書寫腳本,為了賺一碗餛飩吃,學生不以為生活艱辛,反覺可樂,於是“餛飩侯”外號被學生叫開了。通篇北京味,類似王朔的風格,除了阿城《棋王》裡的王一生,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餛飩侯”了。我暗自樂了一下,繼續往前走。左邊是百年老校北師大附中,成立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右邊是杏壇美術館,繼續走,見一個古色古香的街道,看路牌標誌說明這就是琉璃廠西街了。

書畫江湖(二)——書畫院的日常

陳國惠作品

聞名海內外的榮寶齋就坐落在琉璃廠西街,琉璃廠因榮寶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榮寶齋的前身是“松竹齋”,光緒年間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更名為“榮寶齋”。不知道榮寶齋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搞字畫的,在琉璃廠與人打招呼不叫“老師”倆字不知該如何張嘴說話。

瞭解書畫行業首先要學習很多基本知識,比如:筆墨紙硯的歷史、榮寶齋的歷史,琉璃廠東西兩條街的佈局情況、宣紙規格字畫尺寸計算方法等等,如同打開一道門,別有洞天,字畫知識浩瀚如海,一天兩天學不完,一句兩句道不盡。為了更好更快的學習書畫知識,幸好網絡方便,只好百度了。

電視劇《百年榮寶齋》的作者是個北京老爺們--都樑,自從電視劇《亮劍》一炮打響,都樑一夜之間被老百姓熟識。網上搜來的關於作家都樑的資料是這樣的:“1999年春天的一個上午,一個朋友來電話,說是有一個退伍軍人,寫了部小說(原名《末路英雄》,出版時改名《亮劍》)。兩天以後,一個身材魁梧的男人來到出版社。他沒有太多的話。問他:“你過去發表過什麼作品嗎?”他說沒有。問他從事什麼職業,他說“下海”了,搞石油設計。不像個商人,怎麼看怎麼像個穿便服的軍人。當初《亮劍》寫成以後,他送出版社,人家聽說他“下海”了,要他出幾萬塊錢。他說,扯淡吧,不夠出版水平我就不出了。一放幾個月。最後才找到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李雲龍的性格大概就是作者一個仿版。《百年榮寶齋》從榮寶齋的前身松竹齋倒閉到榮寶齋建立,

書畫江湖(二)——書畫院的日常

百年榮寶齋

資料顯示:“幾經戰亂的洗禮,經過幾代人的苦心經營,終於在當代文人知識分子心中堅起了一塊文化誠信的金字招牌,人們可以通過榮寶齋這個窗口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追溯。”兩幅名畫--懷素的《西陵聖母帖》和宋徽宗趙佶的《柳鵒圖》在電視劇中充當線索,貫穿始終。兩幅字畫其實是作家杜撰。電視劇中所提到的《西陵聖母帖》當為懷素傳世的宋拓《聖母帖》。此帖為一手卷。絹本,無年款。(縱29.5釐米,橫239釐米)為八大山人所藏,八大山人將原拓和八大山人手書的聖母帖釋文裱在一處。宋徽宗現存有《柳鴉圖》,藏於上海博物館。

中國書畫藝術博大精深,僅僅走馬觀花看一遍也需要時日,權且慢慢學習吧!(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