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在藝術追求上,白蕉是一個“常精進”而不滿足者。他說他早年寫蘭“往往得筆不得墨、得墨不得筆,神采已遠,氣候蔑如,品為名種,而高韻不傳。”又說:“狠不易,對自己狠更不易,十紙撕其九,又棄其一。”這種態度是多麼嚴肅啊!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還要“張之素壁,近觀三日,遠觀三日”。自己不能決,再“每從客來一言而定”,是何等地向藝術負責。所以他又說過:“出得好葉,未開好花,不得高枕而臥也,開得好花矣,又喜而不寐矣。……不眠長夜,生平不可計矣!昔人所謂九朽一罷者甘苦自知,而人見是五筆信手拈來者!"這些自道甘苦的言語中,給予我們"慘淡經營"的形象。其對作品負責的精神與一般書畫家信手塗鴉便自以為佳,不可同日而語。然當他寫到得意之筆時,趾高氣揚的題句,也足以令人品味,如"寫到東風筆自飛", "老頭作賊竊得自然", "此三希堂上王阿瓜書法", "思肖知其生,衡山得其技,清湘通其意,八大傳其神,雲間則時一遇之", “問自視與八大、石濤何如?蕉老頭言:故不恨僧道無老頭法也”,得意之態,躍然紙上矣。

白蕉的蘭花,不僅僅有流暢的筆勢、淋漓的墨氣、疏密多變的構圖,氣韻更顯得格外高雅,且花葉具有質的感覺和風晴雨露的表現,這些是畫家們終生追求的藝術化境,也是我們最為歎服敬佩之處。他晚年所作,尤為精彩。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在藝術追求上,白蕉是一個“常精進”而不滿足者。他說他早年寫蘭“往往得筆不得墨、得墨不得筆,神采已遠,氣候蔑如,品為名種,而高韻不傳。”又說:“狠不易,對自己狠更不易,十紙撕其九,又棄其一。”這種態度是多麼嚴肅啊!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還要“張之素壁,近觀三日,遠觀三日”。自己不能決,再“每從客來一言而定”,是何等地向藝術負責。所以他又說過:“出得好葉,未開好花,不得高枕而臥也,開得好花矣,又喜而不寐矣。……不眠長夜,生平不可計矣!昔人所謂九朽一罷者甘苦自知,而人見是五筆信手拈來者!"這些自道甘苦的言語中,給予我們"慘淡經營"的形象。其對作品負責的精神與一般書畫家信手塗鴉便自以為佳,不可同日而語。然當他寫到得意之筆時,趾高氣揚的題句,也足以令人品味,如"寫到東風筆自飛", "老頭作賊竊得自然", "此三希堂上王阿瓜書法", "思肖知其生,衡山得其技,清湘通其意,八大傳其神,雲間則時一遇之", “問自視與八大、石濤何如?蕉老頭言:故不恨僧道無老頭法也”,得意之態,躍然紙上矣。

白蕉的蘭花,不僅僅有流暢的筆勢、淋漓的墨氣、疏密多變的構圖,氣韻更顯得格外高雅,且花葉具有質的感覺和風晴雨露的表現,這些是畫家們終生追求的藝術化境,也是我們最為歎服敬佩之處。他晚年所作,尤為精彩。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擅長篆刻,而世人知之者甚少。老友鄭逸梅曾評其印雲:"白蕉在藝術上是多面手,復擅鐵筆。所刻無論白文、朱文,圓印、方印,都各有風格,或如古賢道貌,或如時女靚裝,或如春郎拔劍,或如屈子搴芳。"

白蕉篆刻不常作,或偶然興至隨手刃石,輒成佳構,自用印文更不同凡響,如"虛室生"、"黃河遠上"、"有何不可"、"東海生"、"蕉老頭"等。"虛室生"者,蓋虛室生白;"黃河遠上"乃截取唐人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句;"有何不可"指本姓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在藝術追求上,白蕉是一個“常精進”而不滿足者。他說他早年寫蘭“往往得筆不得墨、得墨不得筆,神采已遠,氣候蔑如,品為名種,而高韻不傳。”又說:“狠不易,對自己狠更不易,十紙撕其九,又棄其一。”這種態度是多麼嚴肅啊!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還要“張之素壁,近觀三日,遠觀三日”。自己不能決,再“每從客來一言而定”,是何等地向藝術負責。所以他又說過:“出得好葉,未開好花,不得高枕而臥也,開得好花矣,又喜而不寐矣。……不眠長夜,生平不可計矣!昔人所謂九朽一罷者甘苦自知,而人見是五筆信手拈來者!"這些自道甘苦的言語中,給予我們"慘淡經營"的形象。其對作品負責的精神與一般書畫家信手塗鴉便自以為佳,不可同日而語。然當他寫到得意之筆時,趾高氣揚的題句,也足以令人品味,如"寫到東風筆自飛", "老頭作賊竊得自然", "此三希堂上王阿瓜書法", "思肖知其生,衡山得其技,清湘通其意,八大傳其神,雲間則時一遇之", “問自視與八大、石濤何如?蕉老頭言:故不恨僧道無老頭法也”,得意之態,躍然紙上矣。

白蕉的蘭花,不僅僅有流暢的筆勢、淋漓的墨氣、疏密多變的構圖,氣韻更顯得格外高雅,且花葉具有質的感覺和風晴雨露的表現,這些是畫家們終生追求的藝術化境,也是我們最為歎服敬佩之處。他晚年所作,尤為精彩。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擅長篆刻,而世人知之者甚少。老友鄭逸梅曾評其印雲:"白蕉在藝術上是多面手,復擅鐵筆。所刻無論白文、朱文,圓印、方印,都各有風格,或如古賢道貌,或如時女靚裝,或如春郎拔劍,或如屈子搴芳。"

白蕉篆刻不常作,或偶然興至隨手刃石,輒成佳構,自用印文更不同凡響,如"虛室生"、"黃河遠上"、"有何不可"、"東海生"、"蕉老頭"等。"虛室生"者,蓋虛室生白;"黃河遠上"乃截取唐人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句;"有何不可"指本姓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白蕉青年時的篆刻作品就為時人青睞。高鋅曾撰文言,白蕉十六歲時,為金山高吹萬治印,吹老賞而賜詩:"我是袖中有東海,君真腕底少全牛。此堂此印此詩句,要令同垂一萬秋。甲子之秋,旭如何子,為我治'袖海堂',印(吹萬藏書樓印)成索詩,即題二十八字報之,希笑政,吹萬居士貢草。"

白蕉的篆刻藝術亦同其書畫一樣,並無師承,全靠自學苦練。他在《雲間言藝錄》中談起當年學習的經歷和心得:"人手覺難,要不怕,在用功時覺難,此即是過關矣,尤其要不怕。同一怕字,程度不同。書畫篆刻諸藝事,大概均須過三關,過得一關,便是進得一程、登高一級。其程甚遠,其級無數。我謂三關,非謂過盡即達。此如陽關三疊之後,遂謂無離情耶。昔年初治篆刻,覺白文甚易,朱文較難,繼以為反是。即又以為反是,終又以為均不易。如此顛倒,竟不知次數。然三關既透,總覺多坦途云爾。……古人論書有云:'作真若草,作草若真',誠千古不傳之祕。初學所不能悟到之一境也。餘渭篆刻亦然,作陰若陽,作陽若陰,妙悟斯者,自可橫絕一世。"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在藝術追求上,白蕉是一個“常精進”而不滿足者。他說他早年寫蘭“往往得筆不得墨、得墨不得筆,神采已遠,氣候蔑如,品為名種,而高韻不傳。”又說:“狠不易,對自己狠更不易,十紙撕其九,又棄其一。”這種態度是多麼嚴肅啊!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還要“張之素壁,近觀三日,遠觀三日”。自己不能決,再“每從客來一言而定”,是何等地向藝術負責。所以他又說過:“出得好葉,未開好花,不得高枕而臥也,開得好花矣,又喜而不寐矣。……不眠長夜,生平不可計矣!昔人所謂九朽一罷者甘苦自知,而人見是五筆信手拈來者!"這些自道甘苦的言語中,給予我們"慘淡經營"的形象。其對作品負責的精神與一般書畫家信手塗鴉便自以為佳,不可同日而語。然當他寫到得意之筆時,趾高氣揚的題句,也足以令人品味,如"寫到東風筆自飛", "老頭作賊竊得自然", "此三希堂上王阿瓜書法", "思肖知其生,衡山得其技,清湘通其意,八大傳其神,雲間則時一遇之", “問自視與八大、石濤何如?蕉老頭言:故不恨僧道無老頭法也”,得意之態,躍然紙上矣。

白蕉的蘭花,不僅僅有流暢的筆勢、淋漓的墨氣、疏密多變的構圖,氣韻更顯得格外高雅,且花葉具有質的感覺和風晴雨露的表現,這些是畫家們終生追求的藝術化境,也是我們最為歎服敬佩之處。他晚年所作,尤為精彩。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擅長篆刻,而世人知之者甚少。老友鄭逸梅曾評其印雲:"白蕉在藝術上是多面手,復擅鐵筆。所刻無論白文、朱文,圓印、方印,都各有風格,或如古賢道貌,或如時女靚裝,或如春郎拔劍,或如屈子搴芳。"

白蕉篆刻不常作,或偶然興至隨手刃石,輒成佳構,自用印文更不同凡響,如"虛室生"、"黃河遠上"、"有何不可"、"東海生"、"蕉老頭"等。"虛室生"者,蓋虛室生白;"黃河遠上"乃截取唐人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句;"有何不可"指本姓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白蕉青年時的篆刻作品就為時人青睞。高鋅曾撰文言,白蕉十六歲時,為金山高吹萬治印,吹老賞而賜詩:"我是袖中有東海,君真腕底少全牛。此堂此印此詩句,要令同垂一萬秋。甲子之秋,旭如何子,為我治'袖海堂',印(吹萬藏書樓印)成索詩,即題二十八字報之,希笑政,吹萬居士貢草。"

白蕉的篆刻藝術亦同其書畫一樣,並無師承,全靠自學苦練。他在《雲間言藝錄》中談起當年學習的經歷和心得:"人手覺難,要不怕,在用功時覺難,此即是過關矣,尤其要不怕。同一怕字,程度不同。書畫篆刻諸藝事,大概均須過三關,過得一關,便是進得一程、登高一級。其程甚遠,其級無數。我謂三關,非謂過盡即達。此如陽關三疊之後,遂謂無離情耶。昔年初治篆刻,覺白文甚易,朱文較難,繼以為反是。即又以為反是,終又以為均不易。如此顛倒,竟不知次數。然三關既透,總覺多坦途云爾。……古人論書有云:'作真若草,作草若真',誠千古不傳之祕。初學所不能悟到之一境也。餘渭篆刻亦然,作陰若陽,作陽若陰,妙悟斯者,自可橫絕一世。"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30年代前後,白蕉在篆刻上用功甚勤,經常與黃賓虹通信探討、切磋。在存世的往來信札中,還可見此一幅幅場景。筆者在整理他的資料時,新近發現一封賓老寫給他的信,這封信中極力推重他所篆之印璽雲:"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萬年'二字小璽,駸駸周秦之域,不徒以漢魏為宗。'海曲印記'又得唐宋人名印之趣。餘亦有妙處,迥非時賢所能企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在藝術追求上,白蕉是一個“常精進”而不滿足者。他說他早年寫蘭“往往得筆不得墨、得墨不得筆,神采已遠,氣候蔑如,品為名種,而高韻不傳。”又說:“狠不易,對自己狠更不易,十紙撕其九,又棄其一。”這種態度是多麼嚴肅啊!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還要“張之素壁,近觀三日,遠觀三日”。自己不能決,再“每從客來一言而定”,是何等地向藝術負責。所以他又說過:“出得好葉,未開好花,不得高枕而臥也,開得好花矣,又喜而不寐矣。……不眠長夜,生平不可計矣!昔人所謂九朽一罷者甘苦自知,而人見是五筆信手拈來者!"這些自道甘苦的言語中,給予我們"慘淡經營"的形象。其對作品負責的精神與一般書畫家信手塗鴉便自以為佳,不可同日而語。然當他寫到得意之筆時,趾高氣揚的題句,也足以令人品味,如"寫到東風筆自飛", "老頭作賊竊得自然", "此三希堂上王阿瓜書法", "思肖知其生,衡山得其技,清湘通其意,八大傳其神,雲間則時一遇之", “問自視與八大、石濤何如?蕉老頭言:故不恨僧道無老頭法也”,得意之態,躍然紙上矣。

白蕉的蘭花,不僅僅有流暢的筆勢、淋漓的墨氣、疏密多變的構圖,氣韻更顯得格外高雅,且花葉具有質的感覺和風晴雨露的表現,這些是畫家們終生追求的藝術化境,也是我們最為歎服敬佩之處。他晚年所作,尤為精彩。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擅長篆刻,而世人知之者甚少。老友鄭逸梅曾評其印雲:"白蕉在藝術上是多面手,復擅鐵筆。所刻無論白文、朱文,圓印、方印,都各有風格,或如古賢道貌,或如時女靚裝,或如春郎拔劍,或如屈子搴芳。"

白蕉篆刻不常作,或偶然興至隨手刃石,輒成佳構,自用印文更不同凡響,如"虛室生"、"黃河遠上"、"有何不可"、"東海生"、"蕉老頭"等。"虛室生"者,蓋虛室生白;"黃河遠上"乃截取唐人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句;"有何不可"指本姓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白蕉青年時的篆刻作品就為時人青睞。高鋅曾撰文言,白蕉十六歲時,為金山高吹萬治印,吹老賞而賜詩:"我是袖中有東海,君真腕底少全牛。此堂此印此詩句,要令同垂一萬秋。甲子之秋,旭如何子,為我治'袖海堂',印(吹萬藏書樓印)成索詩,即題二十八字報之,希笑政,吹萬居士貢草。"

白蕉的篆刻藝術亦同其書畫一樣,並無師承,全靠自學苦練。他在《雲間言藝錄》中談起當年學習的經歷和心得:"人手覺難,要不怕,在用功時覺難,此即是過關矣,尤其要不怕。同一怕字,程度不同。書畫篆刻諸藝事,大概均須過三關,過得一關,便是進得一程、登高一級。其程甚遠,其級無數。我謂三關,非謂過盡即達。此如陽關三疊之後,遂謂無離情耶。昔年初治篆刻,覺白文甚易,朱文較難,繼以為反是。即又以為反是,終又以為均不易。如此顛倒,竟不知次數。然三關既透,總覺多坦途云爾。……古人論書有云:'作真若草,作草若真',誠千古不傳之祕。初學所不能悟到之一境也。餘渭篆刻亦然,作陰若陽,作陽若陰,妙悟斯者,自可橫絕一世。"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30年代前後,白蕉在篆刻上用功甚勤,經常與黃賓虹通信探討、切磋。在存世的往來信札中,還可見此一幅幅場景。筆者在整理他的資料時,新近發現一封賓老寫給他的信,這封信中極力推重他所篆之印璽雲:"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萬年'二字小璽,駸駸周秦之域,不徒以漢魏為宗。'海曲印記'又得唐宋人名印之趣。餘亦有妙處,迥非時賢所能企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 蘭題雜存局部

近日,見到沈禹鍾在《印人雜詠》裡有詠白蕉詩"能事工書與畫蘭,兩間靈氣入毫端。傾心一見山人刻,斂手甘從壁中觀。"並注云:"白蕉姓何,廢姓不用。松江人,號復翁,又號白雲間。工二王書法,畫蘭為當世第一。印不常作,取徑宋元而高古獨絕,自見鄧散木印,斂手服之,遂小復作。"由於年代久遠,白蕉早年之印已不復見,言其取徑宋元,世人總覺不甚信。兩年前,筆者在傅式詔先生處,見到了白蕉青少年時代所創作的印痕。這是他二十餘歲時的作品,極為珍希。如"共和布衣"、"赤松里人"、"圓通道人"、"俾睨千秋"、"何馥私印"、"旭如二十歲以後書"、"王右軍私淑弟子"等,這清楚地反映了他取法宋元的事實。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在藝術追求上,白蕉是一個“常精進”而不滿足者。他說他早年寫蘭“往往得筆不得墨、得墨不得筆,神采已遠,氣候蔑如,品為名種,而高韻不傳。”又說:“狠不易,對自己狠更不易,十紙撕其九,又棄其一。”這種態度是多麼嚴肅啊!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還要“張之素壁,近觀三日,遠觀三日”。自己不能決,再“每從客來一言而定”,是何等地向藝術負責。所以他又說過:“出得好葉,未開好花,不得高枕而臥也,開得好花矣,又喜而不寐矣。……不眠長夜,生平不可計矣!昔人所謂九朽一罷者甘苦自知,而人見是五筆信手拈來者!"這些自道甘苦的言語中,給予我們"慘淡經營"的形象。其對作品負責的精神與一般書畫家信手塗鴉便自以為佳,不可同日而語。然當他寫到得意之筆時,趾高氣揚的題句,也足以令人品味,如"寫到東風筆自飛", "老頭作賊竊得自然", "此三希堂上王阿瓜書法", "思肖知其生,衡山得其技,清湘通其意,八大傳其神,雲間則時一遇之", “問自視與八大、石濤何如?蕉老頭言:故不恨僧道無老頭法也”,得意之態,躍然紙上矣。

白蕉的蘭花,不僅僅有流暢的筆勢、淋漓的墨氣、疏密多變的構圖,氣韻更顯得格外高雅,且花葉具有質的感覺和風晴雨露的表現,這些是畫家們終生追求的藝術化境,也是我們最為歎服敬佩之處。他晚年所作,尤為精彩。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擅長篆刻,而世人知之者甚少。老友鄭逸梅曾評其印雲:"白蕉在藝術上是多面手,復擅鐵筆。所刻無論白文、朱文,圓印、方印,都各有風格,或如古賢道貌,或如時女靚裝,或如春郎拔劍,或如屈子搴芳。"

白蕉篆刻不常作,或偶然興至隨手刃石,輒成佳構,自用印文更不同凡響,如"虛室生"、"黃河遠上"、"有何不可"、"東海生"、"蕉老頭"等。"虛室生"者,蓋虛室生白;"黃河遠上"乃截取唐人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句;"有何不可"指本姓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白蕉青年時的篆刻作品就為時人青睞。高鋅曾撰文言,白蕉十六歲時,為金山高吹萬治印,吹老賞而賜詩:"我是袖中有東海,君真腕底少全牛。此堂此印此詩句,要令同垂一萬秋。甲子之秋,旭如何子,為我治'袖海堂',印(吹萬藏書樓印)成索詩,即題二十八字報之,希笑政,吹萬居士貢草。"

白蕉的篆刻藝術亦同其書畫一樣,並無師承,全靠自學苦練。他在《雲間言藝錄》中談起當年學習的經歷和心得:"人手覺難,要不怕,在用功時覺難,此即是過關矣,尤其要不怕。同一怕字,程度不同。書畫篆刻諸藝事,大概均須過三關,過得一關,便是進得一程、登高一級。其程甚遠,其級無數。我謂三關,非謂過盡即達。此如陽關三疊之後,遂謂無離情耶。昔年初治篆刻,覺白文甚易,朱文較難,繼以為反是。即又以為反是,終又以為均不易。如此顛倒,竟不知次數。然三關既透,總覺多坦途云爾。……古人論書有云:'作真若草,作草若真',誠千古不傳之祕。初學所不能悟到之一境也。餘渭篆刻亦然,作陰若陽,作陽若陰,妙悟斯者,自可橫絕一世。"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30年代前後,白蕉在篆刻上用功甚勤,經常與黃賓虹通信探討、切磋。在存世的往來信札中,還可見此一幅幅場景。筆者在整理他的資料時,新近發現一封賓老寫給他的信,這封信中極力推重他所篆之印璽雲:"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萬年'二字小璽,駸駸周秦之域,不徒以漢魏為宗。'海曲印記'又得唐宋人名印之趣。餘亦有妙處,迥非時賢所能企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 蘭題雜存局部

近日,見到沈禹鍾在《印人雜詠》裡有詠白蕉詩"能事工書與畫蘭,兩間靈氣入毫端。傾心一見山人刻,斂手甘從壁中觀。"並注云:"白蕉姓何,廢姓不用。松江人,號復翁,又號白雲間。工二王書法,畫蘭為當世第一。印不常作,取徑宋元而高古獨絕,自見鄧散木印,斂手服之,遂小復作。"由於年代久遠,白蕉早年之印已不復見,言其取徑宋元,世人總覺不甚信。兩年前,筆者在傅式詔先生處,見到了白蕉青少年時代所創作的印痕。這是他二十餘歲時的作品,極為珍希。如"共和布衣"、"赤松里人"、"圓通道人"、"俾睨千秋"、"何馥私印"、"旭如二十歲以後書"、"王右軍私淑弟子"等,這清楚地反映了他取法宋元的事實。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冶印,求者甚多,當時的社會名流如沈恩孚、陳定山、秦瘦鷗、胡澤等均有他所刻之印。他為應付過多的求印者曾作篆刻潤例詩,頗有趣味:"白蕉篆刻直例,此例為親故訂,外間仍不應,系詩一首。兩年一動筆,此事我尤懶。有價非初心,親知亮憫款。急切不可得,迫促豈相愛。怨言若見尋,我本不肯賣。"

白蕉與鄧散木是莫逆之交。他倆相識於上世紀30年代。在交遊中,白蕉逐漸瞭解到"散木冶印,驂靳秦漢,雜以封泥古陶,有睥睨千古之勢。"他認為"老鐵刻劃深得陽剛之美,然議者遂以老鐵所刻,純屬陽剛,則又非也。昔人評東坡居士詞,一以'關西大漢唱大江東去'為口舌,是不知擎起欲同頭,有恨無人省之類者也。欲以豪放概坡詞,正復皮相耳",並登報聲明謂"白蕉摩挲金石,少時刻畫,世多俗手,遂長其傲,謂天下無英雄,王天下者當我","及識純鐵,觀其致力甚深,益用自棄","昔南田草衣作山水,乃見石谷之畫,乃棄去,專力於花卉。蓋不欲第二人也。則白蕉又焉能不擱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在藝術追求上,白蕉是一個“常精進”而不滿足者。他說他早年寫蘭“往往得筆不得墨、得墨不得筆,神采已遠,氣候蔑如,品為名種,而高韻不傳。”又說:“狠不易,對自己狠更不易,十紙撕其九,又棄其一。”這種態度是多麼嚴肅啊!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還要“張之素壁,近觀三日,遠觀三日”。自己不能決,再“每從客來一言而定”,是何等地向藝術負責。所以他又說過:“出得好葉,未開好花,不得高枕而臥也,開得好花矣,又喜而不寐矣。……不眠長夜,生平不可計矣!昔人所謂九朽一罷者甘苦自知,而人見是五筆信手拈來者!"這些自道甘苦的言語中,給予我們"慘淡經營"的形象。其對作品負責的精神與一般書畫家信手塗鴉便自以為佳,不可同日而語。然當他寫到得意之筆時,趾高氣揚的題句,也足以令人品味,如"寫到東風筆自飛", "老頭作賊竊得自然", "此三希堂上王阿瓜書法", "思肖知其生,衡山得其技,清湘通其意,八大傳其神,雲間則時一遇之", “問自視與八大、石濤何如?蕉老頭言:故不恨僧道無老頭法也”,得意之態,躍然紙上矣。

白蕉的蘭花,不僅僅有流暢的筆勢、淋漓的墨氣、疏密多變的構圖,氣韻更顯得格外高雅,且花葉具有質的感覺和風晴雨露的表現,這些是畫家們終生追求的藝術化境,也是我們最為歎服敬佩之處。他晚年所作,尤為精彩。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擅長篆刻,而世人知之者甚少。老友鄭逸梅曾評其印雲:"白蕉在藝術上是多面手,復擅鐵筆。所刻無論白文、朱文,圓印、方印,都各有風格,或如古賢道貌,或如時女靚裝,或如春郎拔劍,或如屈子搴芳。"

白蕉篆刻不常作,或偶然興至隨手刃石,輒成佳構,自用印文更不同凡響,如"虛室生"、"黃河遠上"、"有何不可"、"東海生"、"蕉老頭"等。"虛室生"者,蓋虛室生白;"黃河遠上"乃截取唐人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句;"有何不可"指本姓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白蕉青年時的篆刻作品就為時人青睞。高鋅曾撰文言,白蕉十六歲時,為金山高吹萬治印,吹老賞而賜詩:"我是袖中有東海,君真腕底少全牛。此堂此印此詩句,要令同垂一萬秋。甲子之秋,旭如何子,為我治'袖海堂',印(吹萬藏書樓印)成索詩,即題二十八字報之,希笑政,吹萬居士貢草。"

白蕉的篆刻藝術亦同其書畫一樣,並無師承,全靠自學苦練。他在《雲間言藝錄》中談起當年學習的經歷和心得:"人手覺難,要不怕,在用功時覺難,此即是過關矣,尤其要不怕。同一怕字,程度不同。書畫篆刻諸藝事,大概均須過三關,過得一關,便是進得一程、登高一級。其程甚遠,其級無數。我謂三關,非謂過盡即達。此如陽關三疊之後,遂謂無離情耶。昔年初治篆刻,覺白文甚易,朱文較難,繼以為反是。即又以為反是,終又以為均不易。如此顛倒,竟不知次數。然三關既透,總覺多坦途云爾。……古人論書有云:'作真若草,作草若真',誠千古不傳之祕。初學所不能悟到之一境也。餘渭篆刻亦然,作陰若陽,作陽若陰,妙悟斯者,自可橫絕一世。"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30年代前後,白蕉在篆刻上用功甚勤,經常與黃賓虹通信探討、切磋。在存世的往來信札中,還可見此一幅幅場景。筆者在整理他的資料時,新近發現一封賓老寫給他的信,這封信中極力推重他所篆之印璽雲:"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萬年'二字小璽,駸駸周秦之域,不徒以漢魏為宗。'海曲印記'又得唐宋人名印之趣。餘亦有妙處,迥非時賢所能企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 蘭題雜存局部

近日,見到沈禹鍾在《印人雜詠》裡有詠白蕉詩"能事工書與畫蘭,兩間靈氣入毫端。傾心一見山人刻,斂手甘從壁中觀。"並注云:"白蕉姓何,廢姓不用。松江人,號復翁,又號白雲間。工二王書法,畫蘭為當世第一。印不常作,取徑宋元而高古獨絕,自見鄧散木印,斂手服之,遂小復作。"由於年代久遠,白蕉早年之印已不復見,言其取徑宋元,世人總覺不甚信。兩年前,筆者在傅式詔先生處,見到了白蕉青少年時代所創作的印痕。這是他二十餘歲時的作品,極為珍希。如"共和布衣"、"赤松里人"、"圓通道人"、"俾睨千秋"、"何馥私印"、"旭如二十歲以後書"、"王右軍私淑弟子"等,這清楚地反映了他取法宋元的事實。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冶印,求者甚多,當時的社會名流如沈恩孚、陳定山、秦瘦鷗、胡澤等均有他所刻之印。他為應付過多的求印者曾作篆刻潤例詩,頗有趣味:"白蕉篆刻直例,此例為親故訂,外間仍不應,系詩一首。兩年一動筆,此事我尤懶。有價非初心,親知亮憫款。急切不可得,迫促豈相愛。怨言若見尋,我本不肯賣。"

白蕉與鄧散木是莫逆之交。他倆相識於上世紀30年代。在交遊中,白蕉逐漸瞭解到"散木冶印,驂靳秦漢,雜以封泥古陶,有睥睨千古之勢。"他認為"老鐵刻劃深得陽剛之美,然議者遂以老鐵所刻,純屬陽剛,則又非也。昔人評東坡居士詞,一以'關西大漢唱大江東去'為口舌,是不知擎起欲同頭,有恨無人省之類者也。欲以豪放概坡詞,正復皮相耳",並登報聲明謂"白蕉摩挲金石,少時刻畫,世多俗手,遂長其傲,謂天下無英雄,王天下者當我","及識純鐵,觀其致力甚深,益用自棄","昔南田草衣作山水,乃見石谷之畫,乃棄去,專力於花卉。蓋不欲第二人也。則白蕉又焉能不擱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40年代後,因各種緣故先生基本上不操刀,60年代初,終因右目僅存光感,幾乎失明,無奈放棄鐵筆。此後,他除了經常使用過去自制之印外,還接受友人鄧散木、陳巨來、葉潞淵、唐雲諸先生及單孝天、方去疾等為之所作之印。

白蕉的詩詞題跋,幽默詼諧,妙趣橫生。如他論書,頗多雋語:"運筆能發能收。只看和尚手中鐃鈸,空中著力,只看剃頭司務執刀。"又云:"包慎伯草書用筆一路翻滾,大是賣膏藥好漢表演,花拳模樣。康長素本是狂士,好作大言欺俗,其書頗似一根爛繩索。"又云:"學書始欲像,終欲不像。始欲無我,終欲有我。"又云:"穩非俗,險非怪,老非枯,潤非肥,審得此意,決非凡手。"又云:"筆有緩急,墨有潤燥,緩則蓄急成勢。潤取妍,燥見險,得筆得墨,而精神令出。"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在藝術追求上,白蕉是一個“常精進”而不滿足者。他說他早年寫蘭“往往得筆不得墨、得墨不得筆,神采已遠,氣候蔑如,品為名種,而高韻不傳。”又說:“狠不易,對自己狠更不易,十紙撕其九,又棄其一。”這種態度是多麼嚴肅啊!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還要“張之素壁,近觀三日,遠觀三日”。自己不能決,再“每從客來一言而定”,是何等地向藝術負責。所以他又說過:“出得好葉,未開好花,不得高枕而臥也,開得好花矣,又喜而不寐矣。……不眠長夜,生平不可計矣!昔人所謂九朽一罷者甘苦自知,而人見是五筆信手拈來者!"這些自道甘苦的言語中,給予我們"慘淡經營"的形象。其對作品負責的精神與一般書畫家信手塗鴉便自以為佳,不可同日而語。然當他寫到得意之筆時,趾高氣揚的題句,也足以令人品味,如"寫到東風筆自飛", "老頭作賊竊得自然", "此三希堂上王阿瓜書法", "思肖知其生,衡山得其技,清湘通其意,八大傳其神,雲間則時一遇之", “問自視與八大、石濤何如?蕉老頭言:故不恨僧道無老頭法也”,得意之態,躍然紙上矣。

白蕉的蘭花,不僅僅有流暢的筆勢、淋漓的墨氣、疏密多變的構圖,氣韻更顯得格外高雅,且花葉具有質的感覺和風晴雨露的表現,這些是畫家們終生追求的藝術化境,也是我們最為歎服敬佩之處。他晚年所作,尤為精彩。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擅長篆刻,而世人知之者甚少。老友鄭逸梅曾評其印雲:"白蕉在藝術上是多面手,復擅鐵筆。所刻無論白文、朱文,圓印、方印,都各有風格,或如古賢道貌,或如時女靚裝,或如春郎拔劍,或如屈子搴芳。"

白蕉篆刻不常作,或偶然興至隨手刃石,輒成佳構,自用印文更不同凡響,如"虛室生"、"黃河遠上"、"有何不可"、"東海生"、"蕉老頭"等。"虛室生"者,蓋虛室生白;"黃河遠上"乃截取唐人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句;"有何不可"指本姓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白蕉青年時的篆刻作品就為時人青睞。高鋅曾撰文言,白蕉十六歲時,為金山高吹萬治印,吹老賞而賜詩:"我是袖中有東海,君真腕底少全牛。此堂此印此詩句,要令同垂一萬秋。甲子之秋,旭如何子,為我治'袖海堂',印(吹萬藏書樓印)成索詩,即題二十八字報之,希笑政,吹萬居士貢草。"

白蕉的篆刻藝術亦同其書畫一樣,並無師承,全靠自學苦練。他在《雲間言藝錄》中談起當年學習的經歷和心得:"人手覺難,要不怕,在用功時覺難,此即是過關矣,尤其要不怕。同一怕字,程度不同。書畫篆刻諸藝事,大概均須過三關,過得一關,便是進得一程、登高一級。其程甚遠,其級無數。我謂三關,非謂過盡即達。此如陽關三疊之後,遂謂無離情耶。昔年初治篆刻,覺白文甚易,朱文較難,繼以為反是。即又以為反是,終又以為均不易。如此顛倒,竟不知次數。然三關既透,總覺多坦途云爾。……古人論書有云:'作真若草,作草若真',誠千古不傳之祕。初學所不能悟到之一境也。餘渭篆刻亦然,作陰若陽,作陽若陰,妙悟斯者,自可橫絕一世。"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30年代前後,白蕉在篆刻上用功甚勤,經常與黃賓虹通信探討、切磋。在存世的往來信札中,還可見此一幅幅場景。筆者在整理他的資料時,新近發現一封賓老寫給他的信,這封信中極力推重他所篆之印璽雲:"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萬年'二字小璽,駸駸周秦之域,不徒以漢魏為宗。'海曲印記'又得唐宋人名印之趣。餘亦有妙處,迥非時賢所能企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 蘭題雜存局部

近日,見到沈禹鍾在《印人雜詠》裡有詠白蕉詩"能事工書與畫蘭,兩間靈氣入毫端。傾心一見山人刻,斂手甘從壁中觀。"並注云:"白蕉姓何,廢姓不用。松江人,號復翁,又號白雲間。工二王書法,畫蘭為當世第一。印不常作,取徑宋元而高古獨絕,自見鄧散木印,斂手服之,遂小復作。"由於年代久遠,白蕉早年之印已不復見,言其取徑宋元,世人總覺不甚信。兩年前,筆者在傅式詔先生處,見到了白蕉青少年時代所創作的印痕。這是他二十餘歲時的作品,極為珍希。如"共和布衣"、"赤松里人"、"圓通道人"、"俾睨千秋"、"何馥私印"、"旭如二十歲以後書"、"王右軍私淑弟子"等,這清楚地反映了他取法宋元的事實。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冶印,求者甚多,當時的社會名流如沈恩孚、陳定山、秦瘦鷗、胡澤等均有他所刻之印。他為應付過多的求印者曾作篆刻潤例詩,頗有趣味:"白蕉篆刻直例,此例為親故訂,外間仍不應,系詩一首。兩年一動筆,此事我尤懶。有價非初心,親知亮憫款。急切不可得,迫促豈相愛。怨言若見尋,我本不肯賣。"

白蕉與鄧散木是莫逆之交。他倆相識於上世紀30年代。在交遊中,白蕉逐漸瞭解到"散木冶印,驂靳秦漢,雜以封泥古陶,有睥睨千古之勢。"他認為"老鐵刻劃深得陽剛之美,然議者遂以老鐵所刻,純屬陽剛,則又非也。昔人評東坡居士詞,一以'關西大漢唱大江東去'為口舌,是不知擎起欲同頭,有恨無人省之類者也。欲以豪放概坡詞,正復皮相耳",並登報聲明謂"白蕉摩挲金石,少時刻畫,世多俗手,遂長其傲,謂天下無英雄,王天下者當我","及識純鐵,觀其致力甚深,益用自棄","昔南田草衣作山水,乃見石谷之畫,乃棄去,專力於花卉。蓋不欲第二人也。則白蕉又焉能不擱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40年代後,因各種緣故先生基本上不操刀,60年代初,終因右目僅存光感,幾乎失明,無奈放棄鐵筆。此後,他除了經常使用過去自制之印外,還接受友人鄧散木、陳巨來、葉潞淵、唐雲諸先生及單孝天、方去疾等為之所作之印。

白蕉的詩詞題跋,幽默詼諧,妙趣橫生。如他論書,頗多雋語:"運筆能發能收。只看和尚手中鐃鈸,空中著力,只看剃頭司務執刀。"又云:"包慎伯草書用筆一路翻滾,大是賣膏藥好漢表演,花拳模樣。康長素本是狂士,好作大言欺俗,其書頗似一根爛繩索。"又云:"學書始欲像,終欲不像。始欲無我,終欲有我。"又云:"穩非俗,險非怪,老非枯,潤非肥,審得此意,決非凡手。"又云:"筆有緩急,墨有潤燥,緩則蓄急成勢。潤取妍,燥見險,得筆得墨,而精神令出。"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 蘭題雜存局部

他又說:"甚矣哉!藝之使人傲也,此昔賢語。大概所謂傲者,自視天下第一,視人皆二三等,或未入流也。餘謂傲不口無,然宜在意而不宜在容,在意者必有成,在容者徒取厭。"又云:"觀花賞葉是清娛,然觀花人多,賞葉人少。……聰明人必須有笨相,若滿面孔聰明,則比愚者更愚。""心中模模糊糊,筆下清清楚楚。""天地之大,容我伸手放腳。""硯有好墨,情動於中,握管伸紙,遂有南人操舟、北人使馬之樂。"又云:"從天人者聖,從人人者奴。""不宜不看,不好不談,不可不想,不能不畫,此亦奪關斬將之意。"又云:"心為名利縈繞,則藝事掃地。""未飲如飲,已飲如醒,宇宙洪荒,一日三省。"這一系列的隻言片語,都足耐人尋味。前代畫家石濤、金農都以題畫著稱,與白蕉可謂鼎足矣,故其生前友好索字畫,常常要請其長題。20世紀60年代他在申城美專執教時,還專開"題跋"一課呢!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在藝術追求上,白蕉是一個“常精進”而不滿足者。他說他早年寫蘭“往往得筆不得墨、得墨不得筆,神采已遠,氣候蔑如,品為名種,而高韻不傳。”又說:“狠不易,對自己狠更不易,十紙撕其九,又棄其一。”這種態度是多麼嚴肅啊!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還要“張之素壁,近觀三日,遠觀三日”。自己不能決,再“每從客來一言而定”,是何等地向藝術負責。所以他又說過:“出得好葉,未開好花,不得高枕而臥也,開得好花矣,又喜而不寐矣。……不眠長夜,生平不可計矣!昔人所謂九朽一罷者甘苦自知,而人見是五筆信手拈來者!"這些自道甘苦的言語中,給予我們"慘淡經營"的形象。其對作品負責的精神與一般書畫家信手塗鴉便自以為佳,不可同日而語。然當他寫到得意之筆時,趾高氣揚的題句,也足以令人品味,如"寫到東風筆自飛", "老頭作賊竊得自然", "此三希堂上王阿瓜書法", "思肖知其生,衡山得其技,清湘通其意,八大傳其神,雲間則時一遇之", “問自視與八大、石濤何如?蕉老頭言:故不恨僧道無老頭法也”,得意之態,躍然紙上矣。

白蕉的蘭花,不僅僅有流暢的筆勢、淋漓的墨氣、疏密多變的構圖,氣韻更顯得格外高雅,且花葉具有質的感覺和風晴雨露的表現,這些是畫家們終生追求的藝術化境,也是我們最為歎服敬佩之處。他晚年所作,尤為精彩。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擅長篆刻,而世人知之者甚少。老友鄭逸梅曾評其印雲:"白蕉在藝術上是多面手,復擅鐵筆。所刻無論白文、朱文,圓印、方印,都各有風格,或如古賢道貌,或如時女靚裝,或如春郎拔劍,或如屈子搴芳。"

白蕉篆刻不常作,或偶然興至隨手刃石,輒成佳構,自用印文更不同凡響,如"虛室生"、"黃河遠上"、"有何不可"、"東海生"、"蕉老頭"等。"虛室生"者,蓋虛室生白;"黃河遠上"乃截取唐人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句;"有何不可"指本姓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白蕉青年時的篆刻作品就為時人青睞。高鋅曾撰文言,白蕉十六歲時,為金山高吹萬治印,吹老賞而賜詩:"我是袖中有東海,君真腕底少全牛。此堂此印此詩句,要令同垂一萬秋。甲子之秋,旭如何子,為我治'袖海堂',印(吹萬藏書樓印)成索詩,即題二十八字報之,希笑政,吹萬居士貢草。"

白蕉的篆刻藝術亦同其書畫一樣,並無師承,全靠自學苦練。他在《雲間言藝錄》中談起當年學習的經歷和心得:"人手覺難,要不怕,在用功時覺難,此即是過關矣,尤其要不怕。同一怕字,程度不同。書畫篆刻諸藝事,大概均須過三關,過得一關,便是進得一程、登高一級。其程甚遠,其級無數。我謂三關,非謂過盡即達。此如陽關三疊之後,遂謂無離情耶。昔年初治篆刻,覺白文甚易,朱文較難,繼以為反是。即又以為反是,終又以為均不易。如此顛倒,竟不知次數。然三關既透,總覺多坦途云爾。……古人論書有云:'作真若草,作草若真',誠千古不傳之祕。初學所不能悟到之一境也。餘渭篆刻亦然,作陰若陽,作陽若陰,妙悟斯者,自可橫絕一世。"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30年代前後,白蕉在篆刻上用功甚勤,經常與黃賓虹通信探討、切磋。在存世的往來信札中,還可見此一幅幅場景。筆者在整理他的資料時,新近發現一封賓老寫給他的信,這封信中極力推重他所篆之印璽雲:"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萬年'二字小璽,駸駸周秦之域,不徒以漢魏為宗。'海曲印記'又得唐宋人名印之趣。餘亦有妙處,迥非時賢所能企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 蘭題雜存局部

近日,見到沈禹鍾在《印人雜詠》裡有詠白蕉詩"能事工書與畫蘭,兩間靈氣入毫端。傾心一見山人刻,斂手甘從壁中觀。"並注云:"白蕉姓何,廢姓不用。松江人,號復翁,又號白雲間。工二王書法,畫蘭為當世第一。印不常作,取徑宋元而高古獨絕,自見鄧散木印,斂手服之,遂小復作。"由於年代久遠,白蕉早年之印已不復見,言其取徑宋元,世人總覺不甚信。兩年前,筆者在傅式詔先生處,見到了白蕉青少年時代所創作的印痕。這是他二十餘歲時的作品,極為珍希。如"共和布衣"、"赤松里人"、"圓通道人"、"俾睨千秋"、"何馥私印"、"旭如二十歲以後書"、"王右軍私淑弟子"等,這清楚地反映了他取法宋元的事實。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冶印,求者甚多,當時的社會名流如沈恩孚、陳定山、秦瘦鷗、胡澤等均有他所刻之印。他為應付過多的求印者曾作篆刻潤例詩,頗有趣味:"白蕉篆刻直例,此例為親故訂,外間仍不應,系詩一首。兩年一動筆,此事我尤懶。有價非初心,親知亮憫款。急切不可得,迫促豈相愛。怨言若見尋,我本不肯賣。"

白蕉與鄧散木是莫逆之交。他倆相識於上世紀30年代。在交遊中,白蕉逐漸瞭解到"散木冶印,驂靳秦漢,雜以封泥古陶,有睥睨千古之勢。"他認為"老鐵刻劃深得陽剛之美,然議者遂以老鐵所刻,純屬陽剛,則又非也。昔人評東坡居士詞,一以'關西大漢唱大江東去'為口舌,是不知擎起欲同頭,有恨無人省之類者也。欲以豪放概坡詞,正復皮相耳",並登報聲明謂"白蕉摩挲金石,少時刻畫,世多俗手,遂長其傲,謂天下無英雄,王天下者當我","及識純鐵,觀其致力甚深,益用自棄","昔南田草衣作山水,乃見石谷之畫,乃棄去,專力於花卉。蓋不欲第二人也。則白蕉又焉能不擱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40年代後,因各種緣故先生基本上不操刀,60年代初,終因右目僅存光感,幾乎失明,無奈放棄鐵筆。此後,他除了經常使用過去自制之印外,還接受友人鄧散木、陳巨來、葉潞淵、唐雲諸先生及單孝天、方去疾等為之所作之印。

白蕉的詩詞題跋,幽默詼諧,妙趣橫生。如他論書,頗多雋語:"運筆能發能收。只看和尚手中鐃鈸,空中著力,只看剃頭司務執刀。"又云:"包慎伯草書用筆一路翻滾,大是賣膏藥好漢表演,花拳模樣。康長素本是狂士,好作大言欺俗,其書頗似一根爛繩索。"又云:"學書始欲像,終欲不像。始欲無我,終欲有我。"又云:"穩非俗,險非怪,老非枯,潤非肥,審得此意,決非凡手。"又云:"筆有緩急,墨有潤燥,緩則蓄急成勢。潤取妍,燥見險,得筆得墨,而精神令出。"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 蘭題雜存局部

他又說:"甚矣哉!藝之使人傲也,此昔賢語。大概所謂傲者,自視天下第一,視人皆二三等,或未入流也。餘謂傲不口無,然宜在意而不宜在容,在意者必有成,在容者徒取厭。"又云:"觀花賞葉是清娛,然觀花人多,賞葉人少。……聰明人必須有笨相,若滿面孔聰明,則比愚者更愚。""心中模模糊糊,筆下清清楚楚。""天地之大,容我伸手放腳。""硯有好墨,情動於中,握管伸紙,遂有南人操舟、北人使馬之樂。"又云:"從天人者聖,從人人者奴。""不宜不看,不好不談,不可不想,不能不畫,此亦奪關斬將之意。"又云:"心為名利縈繞,則藝事掃地。""未飲如飲,已飲如醒,宇宙洪荒,一日三省。"這一系列的隻言片語,都足耐人尋味。前代畫家石濤、金農都以題畫著稱,與白蕉可謂鼎足矣,故其生前友好索字畫,常常要請其長題。20世紀60年代他在申城美專執教時,還專開"題跋"一課呢!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另一方面,白蕉耿介的性格、高尚的人品亦為人稱道。他嘗說:"寫字作畫……必在天下重名之外始佳。"又說:"蕉老頭寫蘭無價,知者見愛撿去而已,事異五門獻璞。""善哉無眠,願億萬人共聞好香,何有勞頓耶?"這些話生動地表現出他厭惡名利,只為藝術而創作,為大眾欣賞而服務。白蕉為追求藝術高峰,用盡了畢生精力,創作出珍貴的藝術品貢獻給祖國和人民,自己的一生卻境遇坎坷,最後罹難於十年動亂,使人不勝長嘆流涕。如今國泰民安,經濟蒸蒸日上,白蕉的藝術作品受到了世人再次矚目,這不僅是人們藝術欣賞品位的日益提高,也是對泉下白蕉的最好告慰。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編者按:民國初年,碑學愈盛,帖學式微,海上書壇瀰漫著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金石之氣。自晚清以來牢固佔據主導地位的碑學書風、可謂一枝獨秀、獨領風騷。然而,以白蕉、沈尹默、鄧散木、馬公愚、潘伯鷹、吳湖帆、謝稚柳等為代表的上海書家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一股帖學書風的復興潮流,並逐漸佔據現代書壇的主流地位,開創了碑帖並舉、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作為中國現當代書法史"海上"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書風與深刻的書學見解,為打破碑學獨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復帖學的獨立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帖學創作也對當代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白蕉先生的傳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書較少,篆隸書則更少。其行草以二王為宗,清雋秀朗、淳淡婉麗、瀟灑俊逸,直入山陰堂奧。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先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

——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文 / 蔣炳昌 奚吉平

白蕉是我國近現代藝術史上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建國前後,他與沈尹默、潘伯鷹諸位先生以書法著稱,名盛海上,並稱“書壇三傑”。1998年2月,首都舉辦了"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白蕉的作品也被陳列在九十三位已故著名書法家遺作展上,觀賞者無不陶醉於他那清新秀麗、濃郁的二王風貌和晉人灑脫的神韻。近年來,白蕉被認為是民國以來"帖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限止出境的名單中。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舊屬鬆汀,古稱雲間)人。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之家,至今在該鎮還有兩處故居和一些親戚。他本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旭如,小名桔馨。其上有兩個姐姐,有一個哥哥幼年即亡,其下有一弟繼承父業。二十歲以後,一直以白蕉署名,有時亦別署復生、復翁、雲間下士、無聞子、虛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等別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為何以白蕉為名?他並未對公眾解釋過,世人雖有多方猜測,卻終不得其解。去年筆者卻從白蕉夫人金學儀處解開了這個謎團。1923年。年方十六的白蕉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先入上海海瀾英語專修學校,幾年後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學。不久,他與同鄉女同學就墮入情網,不能自拔,且有白頭之約。當時的婚姻還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那女同學家是外鄉暴發戶,而先生為書香門第,故雙方家長竭力反對。連理之好雖不能如願,二人卻依然苦苦相戀。一日約會,女同學送給白蕉先生一朵白色美人蕉,它像空中飛動的白蝶。他靈機一動,從此廢姓名,改稱“白蕉”,這年他二十虛歲。他埋頭寫白話詩,且用“白蕉”作詩集的名稱,這就是白蕉之名的由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他的書法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世人每觀其書,無不為其清新秀潤的韻味所陶醉。

故沙孟海在題白蕉手書長卷時說:“門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大,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王蘧常也題贈濤雲:“三十書名動海陬,鍾工各欲擅千秋。如何百鍊功成後,傲骨難為繞指柔。”諸位前輩所述,都點到了妙處,並非溢美之辭。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的盛名,並不亞於書名,他寫蘭專寫蘭花中荷瓣、梅瓣、水仙瓣等名種蘭蕙,畫蘭以神韻獨勝。當年世人號之“蘭王”,同時代畫家無不讚嘆欽佩。海上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題其畫有云:“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唐雲在其《蘭蕙冊》上題詩亦云:“萬派歸宗漾酒瓢,與汝共飲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推許之情,昭然可見。

白蕉寫蘭,根源於養蘭、愛蘭。形之於筆墨,則力主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有一則題蘭文,很能說明白蕉少時愛蘭養蘭之情景:

“憶兒時,侍家尊藝蘭,搬泥運甓,警淫察暍,掃蝨防蟻,揭簾封罅,更燥溼經心,四季與蘭蕙手處,見抽銳萌蕾,實生命相也者,此情如昨。”

由於愛蘭,而力求為蘭傳神,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所以有人問他藝蘭祕訣,他回答說:“無祕,只是問真愛還是假愛?只是生活加前人經驗。”這的確是他的實際體會。至於師法自然,不落前人窠臼的主張,題蘭中亦有說到:“或問寫蘭如何乃佳?……於昔賢何所從?日古人何所師?”意思就是說,古人亦是從寫生中得來,何必依傍門戶。他生前曾刻有一方“不入不出翁寫蘭朱印”印章,說明他寫蘭不入哪一家門戶,而是獨師造化的。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白蕉寫蘭是從小就下深功的。題蘭中說:“(小時侍父藝蘭,朝掇盆入室,暮掇盆還庭)一夜模大王帖後,舉目瞥見素壁花影,大動於中,頓盡硯池墨沈,他日遂為常課,此我兒時初學寫蘭也。”又說:“少時學寫蘭蕙,大小紙張狼藉滿地。農袖手面都汙。自罵曰:孽哉此子,長而不改,今且老矣!”可見了他一生寫蘭到老不倦。至於他為寫蘭下苦功的時間,則大多是在夜深人靜之際。他題畫中有道:

“三更更盡無寐客,可憐清芬造像人。……我與妻兒是兩家,移盆窺影獨諮嗟。”“稚子笑聲來小夢,夜燈看畫趕良宵。……天明不寐愁妻子,只為南園小草圖。”“燈火通明萬葉飄,老夫無寐紫毫驕。”“風力能教舞葉長,良宵不逝為花香。”“無寐生花,復翁夜課。”可以想象,白蕉獲此成就是經歷了多少不寐之夜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 墨蘭譜

在藝術追求上,白蕉是一個“常精進”而不滿足者。他說他早年寫蘭“往往得筆不得墨、得墨不得筆,神采已遠,氣候蔑如,品為名種,而高韻不傳。”又說:“狠不易,對自己狠更不易,十紙撕其九,又棄其一。”這種態度是多麼嚴肅啊!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作品,還要“張之素壁,近觀三日,遠觀三日”。自己不能決,再“每從客來一言而定”,是何等地向藝術負責。所以他又說過:“出得好葉,未開好花,不得高枕而臥也,開得好花矣,又喜而不寐矣。……不眠長夜,生平不可計矣!昔人所謂九朽一罷者甘苦自知,而人見是五筆信手拈來者!"這些自道甘苦的言語中,給予我們"慘淡經營"的形象。其對作品負責的精神與一般書畫家信手塗鴉便自以為佳,不可同日而語。然當他寫到得意之筆時,趾高氣揚的題句,也足以令人品味,如"寫到東風筆自飛", "老頭作賊竊得自然", "此三希堂上王阿瓜書法", "思肖知其生,衡山得其技,清湘通其意,八大傳其神,雲間則時一遇之", “問自視與八大、石濤何如?蕉老頭言:故不恨僧道無老頭法也”,得意之態,躍然紙上矣。

白蕉的蘭花,不僅僅有流暢的筆勢、淋漓的墨氣、疏密多變的構圖,氣韻更顯得格外高雅,且花葉具有質的感覺和風晴雨露的表現,這些是畫家們終生追求的藝術化境,也是我們最為歎服敬佩之處。他晚年所作,尤為精彩。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擅長篆刻,而世人知之者甚少。老友鄭逸梅曾評其印雲:"白蕉在藝術上是多面手,復擅鐵筆。所刻無論白文、朱文,圓印、方印,都各有風格,或如古賢道貌,或如時女靚裝,或如春郎拔劍,或如屈子搴芳。"

白蕉篆刻不常作,或偶然興至隨手刃石,輒成佳構,自用印文更不同凡響,如"虛室生"、"黃河遠上"、"有何不可"、"東海生"、"蕉老頭"等。"虛室生"者,蓋虛室生白;"黃河遠上"乃截取唐人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句;"有何不可"指本姓也。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楷書作品

白蕉青年時的篆刻作品就為時人青睞。高鋅曾撰文言,白蕉十六歲時,為金山高吹萬治印,吹老賞而賜詩:"我是袖中有東海,君真腕底少全牛。此堂此印此詩句,要令同垂一萬秋。甲子之秋,旭如何子,為我治'袖海堂',印(吹萬藏書樓印)成索詩,即題二十八字報之,希笑政,吹萬居士貢草。"

白蕉的篆刻藝術亦同其書畫一樣,並無師承,全靠自學苦練。他在《雲間言藝錄》中談起當年學習的經歷和心得:"人手覺難,要不怕,在用功時覺難,此即是過關矣,尤其要不怕。同一怕字,程度不同。書畫篆刻諸藝事,大概均須過三關,過得一關,便是進得一程、登高一級。其程甚遠,其級無數。我謂三關,非謂過盡即達。此如陽關三疊之後,遂謂無離情耶。昔年初治篆刻,覺白文甚易,朱文較難,繼以為反是。即又以為反是,終又以為均不易。如此顛倒,竟不知次數。然三關既透,總覺多坦途云爾。……古人論書有云:'作真若草,作草若真',誠千古不傳之祕。初學所不能悟到之一境也。餘渭篆刻亦然,作陰若陽,作陽若陰,妙悟斯者,自可橫絕一世。"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30年代前後,白蕉在篆刻上用功甚勤,經常與黃賓虹通信探討、切磋。在存世的往來信札中,還可見此一幅幅場景。筆者在整理他的資料時,新近發現一封賓老寫給他的信,這封信中極力推重他所篆之印璽雲:"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萬年'二字小璽,駸駸周秦之域,不徒以漢魏為宗。'海曲印記'又得唐宋人名印之趣。餘亦有妙處,迥非時賢所能企及。"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 蘭題雜存局部

近日,見到沈禹鍾在《印人雜詠》裡有詠白蕉詩"能事工書與畫蘭,兩間靈氣入毫端。傾心一見山人刻,斂手甘從壁中觀。"並注云:"白蕉姓何,廢姓不用。松江人,號復翁,又號白雲間。工二王書法,畫蘭為當世第一。印不常作,取徑宋元而高古獨絕,自見鄧散木印,斂手服之,遂小復作。"由於年代久遠,白蕉早年之印已不復見,言其取徑宋元,世人總覺不甚信。兩年前,筆者在傅式詔先生處,見到了白蕉青少年時代所創作的印痕。這是他二十餘歲時的作品,極為珍希。如"共和布衣"、"赤松里人"、"圓通道人"、"俾睨千秋"、"何馥私印"、"旭如二十歲以後書"、"王右軍私淑弟子"等,這清楚地反映了他取法宋元的事實。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白蕉冶印,求者甚多,當時的社會名流如沈恩孚、陳定山、秦瘦鷗、胡澤等均有他所刻之印。他為應付過多的求印者曾作篆刻潤例詩,頗有趣味:"白蕉篆刻直例,此例為親故訂,外間仍不應,系詩一首。兩年一動筆,此事我尤懶。有價非初心,親知亮憫款。急切不可得,迫促豈相愛。怨言若見尋,我本不肯賣。"

白蕉與鄧散木是莫逆之交。他倆相識於上世紀30年代。在交遊中,白蕉逐漸瞭解到"散木冶印,驂靳秦漢,雜以封泥古陶,有睥睨千古之勢。"他認為"老鐵刻劃深得陽剛之美,然議者遂以老鐵所刻,純屬陽剛,則又非也。昔人評東坡居士詞,一以'關西大漢唱大江東去'為口舌,是不知擎起欲同頭,有恨無人省之類者也。欲以豪放概坡詞,正復皮相耳",並登報聲明謂"白蕉摩挲金石,少時刻畫,世多俗手,遂長其傲,謂天下無英雄,王天下者當我","及識純鐵,觀其致力甚深,益用自棄","昔南田草衣作山水,乃見石谷之畫,乃棄去,專力於花卉。蓋不欲第二人也。則白蕉又焉能不擱筆?"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上世紀40年代後,因各種緣故先生基本上不操刀,60年代初,終因右目僅存光感,幾乎失明,無奈放棄鐵筆。此後,他除了經常使用過去自制之印外,還接受友人鄧散木、陳巨來、葉潞淵、唐雲諸先生及單孝天、方去疾等為之所作之印。

白蕉的詩詞題跋,幽默詼諧,妙趣橫生。如他論書,頗多雋語:"運筆能發能收。只看和尚手中鐃鈸,空中著力,只看剃頭司務執刀。"又云:"包慎伯草書用筆一路翻滾,大是賣膏藥好漢表演,花拳模樣。康長素本是狂士,好作大言欺俗,其書頗似一根爛繩索。"又云:"學書始欲像,終欲不像。始欲無我,終欲有我。"又云:"穩非俗,險非怪,老非枯,潤非肥,審得此意,決非凡手。"又云:"筆有緩急,墨有潤燥,緩則蓄急成勢。潤取妍,燥見險,得筆得墨,而精神令出。"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 蘭題雜存局部

他又說:"甚矣哉!藝之使人傲也,此昔賢語。大概所謂傲者,自視天下第一,視人皆二三等,或未入流也。餘謂傲不口無,然宜在意而不宜在容,在意者必有成,在容者徒取厭。"又云:"觀花賞葉是清娛,然觀花人多,賞葉人少。……聰明人必須有笨相,若滿面孔聰明,則比愚者更愚。""心中模模糊糊,筆下清清楚楚。""天地之大,容我伸手放腳。""硯有好墨,情動於中,握管伸紙,遂有南人操舟、北人使馬之樂。"又云:"從天人者聖,從人人者奴。""不宜不看,不好不談,不可不想,不能不畫,此亦奪關斬將之意。"又云:"心為名利縈繞,則藝事掃地。""未飲如飲,已飲如醒,宇宙洪荒,一日三省。"這一系列的隻言片語,都足耐人尋味。前代畫家石濤、金農都以題畫著稱,與白蕉可謂鼎足矣,故其生前友好索字畫,常常要請其長題。20世紀60年代他在申城美專執教時,還專開"題跋"一課呢!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作品

另一方面,白蕉耿介的性格、高尚的人品亦為人稱道。他嘗說:"寫字作畫……必在天下重名之外始佳。"又說:"蕉老頭寫蘭無價,知者見愛撿去而已,事異五門獻璞。""善哉無眠,願億萬人共聞好香,何有勞頓耶?"這些話生動地表現出他厭惡名利,只為藝術而創作,為大眾欣賞而服務。白蕉為追求藝術高峰,用盡了畢生精力,創作出珍貴的藝術品貢獻給祖國和人民,自己的一生卻境遇坎坷,最後罹難於十年動亂,使人不勝長嘆流涕。如今國泰民安,經濟蒸蒸日上,白蕉的藝術作品受到了世人再次矚目,這不僅是人們藝術欣賞品位的日益提高,也是對泉下白蕉的最好告慰。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白蕉書法 蘭題雜存局部

—END—

轉載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郵箱:cmlwf@126.com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