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

文 | mickjoust

"

文 | mickjoust

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這樣的情形,不知你有沒有似曾相識?

  • 明明之前看到過一篇很有趣的旅行見聞,現在怎麼搜索不到了?
  • 雲盤提醒我要續費了,收藏了太多資料,都捨不得扔,怎麼辦?
  • 報了很多培訓課,都在認真上課,但怎麼遇事還是老樣子處理?

於是,就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平時越是樂於收藏信息,越不知道知識到底該怎麼用。

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到處都是可以收藏轉發的信息,只需要輕輕一點,信息就到手裡。

可這樣輕鬆簡單的收藏,真的能幫助我們快速積累知識嗎?

實際上,我們正在走入一種新的誤區:收藏越多信息,知識就越豐富。

而真正有效的收藏其實是:觸發行動的執行。

為什麼我們總喜歡收藏信息?

首先,收藏越來越便捷。

過去,我們說到收藏信息,更多是收藏實體物品,比如,紙質書,報紙,誰從省城回來說的等,這和今天的信息收藏相比,相對更難獲得,步驟更繁瑣。

而現代人,隨著加班越來越多,學習時間越來越少,看的信息雖然越來越多,但花費的時間卻沒有那麼多。

於是,對信息的強烈渴求,加上便捷的操作,收藏信息變成了新的剛需,和要買房買車才能嫁女兒的丈母孃並沒有本質區別。

因為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不學習,職位可能不報,如果跟不上時代,慢慢就容易被淘汰,只有不斷學習,似乎才能有出路。

於是,收藏開始變得越來越普遍。

其次,收藏能實現及時滿足。

當我們看見一篇好文章時,點擊一次收藏的成本非常的低。

這個動作看似很簡單,但極大的滿足了我們內心的需求。

不管是為了提升自己而學習乾貨文章,還是為了找到旅行攻略策劃一次浪漫旅行,人們天生都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想要佔有。

收藏就是這樣的一個萬能通道,讓我們誤以為可以擁有這個美好的事物。

收藏有點像嗑瓜子,每一次的動作簡單,卻能最快的滿足內心的需要。

換成誰都喜歡這樣的動作。

最後,收藏還滿足了好勝心。

人天生都是喜歡攀比的,現在除了攀比房子車子孩子興趣外,還外加了一項攀比收藏的知識庫存。

不管是收藏了多少部經典電影,還是收藏了多少好文章好新聞,更或者學了哪些付費課程,攀比無處不在。

收藏極大的滿足了我們對攀比的需求。

曾見過一個朋友,為了炫耀自己的電影收藏,去他家時他拿出來100個硬盤,佩服之餘,其實還是攀比的心理在作祟。

愛學習的人攀比收藏的文章數量,發燒友愛攀比收藏的興趣物件,收藏本就是我們喜歡的一種便捷方式。

收藏本身並不會有多大的危害,最多是多買點硬盤,多浪費點錢。

但是,如果沒有搞清楚收藏帶來的一系列思維的誤區,則收藏越多,危害越大。

"

文 | mickjoust

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這樣的情形,不知你有沒有似曾相識?

  • 明明之前看到過一篇很有趣的旅行見聞,現在怎麼搜索不到了?
  • 雲盤提醒我要續費了,收藏了太多資料,都捨不得扔,怎麼辦?
  • 報了很多培訓課,都在認真上課,但怎麼遇事還是老樣子處理?

於是,就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平時越是樂於收藏信息,越不知道知識到底該怎麼用。

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到處都是可以收藏轉發的信息,只需要輕輕一點,信息就到手裡。

可這樣輕鬆簡單的收藏,真的能幫助我們快速積累知識嗎?

實際上,我們正在走入一種新的誤區:收藏越多信息,知識就越豐富。

而真正有效的收藏其實是:觸發行動的執行。

為什麼我們總喜歡收藏信息?

首先,收藏越來越便捷。

過去,我們說到收藏信息,更多是收藏實體物品,比如,紙質書,報紙,誰從省城回來說的等,這和今天的信息收藏相比,相對更難獲得,步驟更繁瑣。

而現代人,隨著加班越來越多,學習時間越來越少,看的信息雖然越來越多,但花費的時間卻沒有那麼多。

於是,對信息的強烈渴求,加上便捷的操作,收藏信息變成了新的剛需,和要買房買車才能嫁女兒的丈母孃並沒有本質區別。

因為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不學習,職位可能不報,如果跟不上時代,慢慢就容易被淘汰,只有不斷學習,似乎才能有出路。

於是,收藏開始變得越來越普遍。

其次,收藏能實現及時滿足。

當我們看見一篇好文章時,點擊一次收藏的成本非常的低。

這個動作看似很簡單,但極大的滿足了我們內心的需求。

不管是為了提升自己而學習乾貨文章,還是為了找到旅行攻略策劃一次浪漫旅行,人們天生都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想要佔有。

收藏就是這樣的一個萬能通道,讓我們誤以為可以擁有這個美好的事物。

收藏有點像嗑瓜子,每一次的動作簡單,卻能最快的滿足內心的需要。

換成誰都喜歡這樣的動作。

最後,收藏還滿足了好勝心。

人天生都是喜歡攀比的,現在除了攀比房子車子孩子興趣外,還外加了一項攀比收藏的知識庫存。

不管是收藏了多少部經典電影,還是收藏了多少好文章好新聞,更或者學了哪些付費課程,攀比無處不在。

收藏極大的滿足了我們對攀比的需求。

曾見過一個朋友,為了炫耀自己的電影收藏,去他家時他拿出來100個硬盤,佩服之餘,其實還是攀比的心理在作祟。

愛學習的人攀比收藏的文章數量,發燒友愛攀比收藏的興趣物件,收藏本就是我們喜歡的一種便捷方式。

收藏本身並不會有多大的危害,最多是多買點硬盤,多浪費點錢。

但是,如果沒有搞清楚收藏帶來的一系列思維的誤區,則收藏越多,危害越大。

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誤區一:看過越多,眼界越寬

你一定遇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總喜歡說: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年一定要出去旅行N次
  • 經歷越多,眼界才能越寬,做自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最好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有好辦法就用唄

聽上去的確沒錯。

但是,他們最喜歡做的事,依然只不過是收藏。

他們收藏旅行過的城市,收藏熟悉的技能,收藏別人的經驗。

而收藏僅僅只是收藏。

看過越多,只是前提,要想達到眼界越寬,需要的是接下來的動作。

歷史更多的是驚人的相似和重複。

就比如在股市上吃了虧的人,他們看過的可能比任何人都還多,牛市熊市,人性的傾軋,但為什麼到真正行動的時候還是不敢行動?

要不是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呢?

如果只是收藏了看似很正確事實,卻不能從中發現問題出現到解決的路徑。

那麼就是一種不停的收藏,然後以為自己很厲害的“後見之明”。

而該踩的坑依然會踩,眼界依然提升不起來。

破解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不要以數量來衡量,而要以結果帶來了哪些啟發來判斷自己是不是在收藏,還是真的在學習。

"

文 | mickjoust

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這樣的情形,不知你有沒有似曾相識?

  • 明明之前看到過一篇很有趣的旅行見聞,現在怎麼搜索不到了?
  • 雲盤提醒我要續費了,收藏了太多資料,都捨不得扔,怎麼辦?
  • 報了很多培訓課,都在認真上課,但怎麼遇事還是老樣子處理?

於是,就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平時越是樂於收藏信息,越不知道知識到底該怎麼用。

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到處都是可以收藏轉發的信息,只需要輕輕一點,信息就到手裡。

可這樣輕鬆簡單的收藏,真的能幫助我們快速積累知識嗎?

實際上,我們正在走入一種新的誤區:收藏越多信息,知識就越豐富。

而真正有效的收藏其實是:觸發行動的執行。

為什麼我們總喜歡收藏信息?

首先,收藏越來越便捷。

過去,我們說到收藏信息,更多是收藏實體物品,比如,紙質書,報紙,誰從省城回來說的等,這和今天的信息收藏相比,相對更難獲得,步驟更繁瑣。

而現代人,隨著加班越來越多,學習時間越來越少,看的信息雖然越來越多,但花費的時間卻沒有那麼多。

於是,對信息的強烈渴求,加上便捷的操作,收藏信息變成了新的剛需,和要買房買車才能嫁女兒的丈母孃並沒有本質區別。

因為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不學習,職位可能不報,如果跟不上時代,慢慢就容易被淘汰,只有不斷學習,似乎才能有出路。

於是,收藏開始變得越來越普遍。

其次,收藏能實現及時滿足。

當我們看見一篇好文章時,點擊一次收藏的成本非常的低。

這個動作看似很簡單,但極大的滿足了我們內心的需求。

不管是為了提升自己而學習乾貨文章,還是為了找到旅行攻略策劃一次浪漫旅行,人們天生都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想要佔有。

收藏就是這樣的一個萬能通道,讓我們誤以為可以擁有這個美好的事物。

收藏有點像嗑瓜子,每一次的動作簡單,卻能最快的滿足內心的需要。

換成誰都喜歡這樣的動作。

最後,收藏還滿足了好勝心。

人天生都是喜歡攀比的,現在除了攀比房子車子孩子興趣外,還外加了一項攀比收藏的知識庫存。

不管是收藏了多少部經典電影,還是收藏了多少好文章好新聞,更或者學了哪些付費課程,攀比無處不在。

收藏極大的滿足了我們對攀比的需求。

曾見過一個朋友,為了炫耀自己的電影收藏,去他家時他拿出來100個硬盤,佩服之餘,其實還是攀比的心理在作祟。

愛學習的人攀比收藏的文章數量,發燒友愛攀比收藏的興趣物件,收藏本就是我們喜歡的一種便捷方式。

收藏本身並不會有多大的危害,最多是多買點硬盤,多浪費點錢。

但是,如果沒有搞清楚收藏帶來的一系列思維的誤區,則收藏越多,危害越大。

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誤區一:看過越多,眼界越寬

你一定遇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總喜歡說: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年一定要出去旅行N次
  • 經歷越多,眼界才能越寬,做自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最好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有好辦法就用唄

聽上去的確沒錯。

但是,他們最喜歡做的事,依然只不過是收藏。

他們收藏旅行過的城市,收藏熟悉的技能,收藏別人的經驗。

而收藏僅僅只是收藏。

看過越多,只是前提,要想達到眼界越寬,需要的是接下來的動作。

歷史更多的是驚人的相似和重複。

就比如在股市上吃了虧的人,他們看過的可能比任何人都還多,牛市熊市,人性的傾軋,但為什麼到真正行動的時候還是不敢行動?

要不是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呢?

如果只是收藏了看似很正確事實,卻不能從中發現問題出現到解決的路徑。

那麼就是一種不停的收藏,然後以為自己很厲害的“後見之明”。

而該踩的坑依然會踩,眼界依然提升不起來。

破解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不要以數量來衡量,而要以結果帶來了哪些啟發來判斷自己是不是在收藏,還是真的在學習。

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誤區二:保存資料越多,知識越豐富

現在的資訊內容app裡,隨處可見收藏按鈕,其實產品經理們的初衷本來是為了讓人們更方便的保存信息。

但是,因為它及時滿足的特性,反而讓我們忘記了知識積累的基本步驟。

那就是學習,思考,應用三步走,才有可能積累知識。

而收藏只不過是學習的開始一步,甚至都還算不上學習。

  • 看見一篇喜歡的文學小說,被其中優美的修辭所折服,收藏一下,想著要改善自己的寫作水平?
  • 看見生活小技巧,收藏下來,週末做家務時用一用?
  • 看見誰誰明星又離婚了,收藏,看看後面是不是會反轉?避免自己的婚姻也遇到?
  • 看到朋友推薦的一篇乾貨文,趕緊收藏,也好學習最新的高效方法?
  • 群裡又共享免費資源了,趕緊收藏,不然就要被和諧了,下次要看看哪些電子書和視頻值得看?

注意到沒有,收藏這個詞之前動作是不是我們經常在做的動作,而收藏這個詞之後的動作,則偶爾會做,甚至有時都忘記要做這回事了?

我們總是在不斷的重複著收藏,而早已忘記了收藏的目的和接下來的行動。

只有正確的行動才能帶來改變。

比如,收藏美文是為了學習修辭,那麼在收藏後,就應該去分析對應的文章,而不是為了收藏而收藏。

再比如,看了好的乾貨文,要能結合自己的現實場景,找機會應用,在應用過程中,不斷的總結思考,才有可能真的有效。

曾經部門有個小夥子,很愛好收藏,據說一年收藏的乾貨文有5000篇以上,但實際工作中,我卻發現,他在工作中的成績反而是節節下滑,大不如前,後來和他聊過才知道,他以為收藏就是學習,保存資料越多,知識越豐富,就是陷入了這個誤區。

所以說,保存資料越多 ≠ 知識越豐富。

要能結合實際,收藏的資料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一個簡單的辦法是,有目的的收藏資料,並且標記資料在什麼時候必須要處理完。

"

文 | mickjoust

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這樣的情形,不知你有沒有似曾相識?

  • 明明之前看到過一篇很有趣的旅行見聞,現在怎麼搜索不到了?
  • 雲盤提醒我要續費了,收藏了太多資料,都捨不得扔,怎麼辦?
  • 報了很多培訓課,都在認真上課,但怎麼遇事還是老樣子處理?

於是,就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平時越是樂於收藏信息,越不知道知識到底該怎麼用。

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到處都是可以收藏轉發的信息,只需要輕輕一點,信息就到手裡。

可這樣輕鬆簡單的收藏,真的能幫助我們快速積累知識嗎?

實際上,我們正在走入一種新的誤區:收藏越多信息,知識就越豐富。

而真正有效的收藏其實是:觸發行動的執行。

為什麼我們總喜歡收藏信息?

首先,收藏越來越便捷。

過去,我們說到收藏信息,更多是收藏實體物品,比如,紙質書,報紙,誰從省城回來說的等,這和今天的信息收藏相比,相對更難獲得,步驟更繁瑣。

而現代人,隨著加班越來越多,學習時間越來越少,看的信息雖然越來越多,但花費的時間卻沒有那麼多。

於是,對信息的強烈渴求,加上便捷的操作,收藏信息變成了新的剛需,和要買房買車才能嫁女兒的丈母孃並沒有本質區別。

因為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不學習,職位可能不報,如果跟不上時代,慢慢就容易被淘汰,只有不斷學習,似乎才能有出路。

於是,收藏開始變得越來越普遍。

其次,收藏能實現及時滿足。

當我們看見一篇好文章時,點擊一次收藏的成本非常的低。

這個動作看似很簡單,但極大的滿足了我們內心的需求。

不管是為了提升自己而學習乾貨文章,還是為了找到旅行攻略策劃一次浪漫旅行,人們天生都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想要佔有。

收藏就是這樣的一個萬能通道,讓我們誤以為可以擁有這個美好的事物。

收藏有點像嗑瓜子,每一次的動作簡單,卻能最快的滿足內心的需要。

換成誰都喜歡這樣的動作。

最後,收藏還滿足了好勝心。

人天生都是喜歡攀比的,現在除了攀比房子車子孩子興趣外,還外加了一項攀比收藏的知識庫存。

不管是收藏了多少部經典電影,還是收藏了多少好文章好新聞,更或者學了哪些付費課程,攀比無處不在。

收藏極大的滿足了我們對攀比的需求。

曾見過一個朋友,為了炫耀自己的電影收藏,去他家時他拿出來100個硬盤,佩服之餘,其實還是攀比的心理在作祟。

愛學習的人攀比收藏的文章數量,發燒友愛攀比收藏的興趣物件,收藏本就是我們喜歡的一種便捷方式。

收藏本身並不會有多大的危害,最多是多買點硬盤,多浪費點錢。

但是,如果沒有搞清楚收藏帶來的一系列思維的誤區,則收藏越多,危害越大。

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誤區一:看過越多,眼界越寬

你一定遇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總喜歡說: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年一定要出去旅行N次
  • 經歷越多,眼界才能越寬,做自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最好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有好辦法就用唄

聽上去的確沒錯。

但是,他們最喜歡做的事,依然只不過是收藏。

他們收藏旅行過的城市,收藏熟悉的技能,收藏別人的經驗。

而收藏僅僅只是收藏。

看過越多,只是前提,要想達到眼界越寬,需要的是接下來的動作。

歷史更多的是驚人的相似和重複。

就比如在股市上吃了虧的人,他們看過的可能比任何人都還多,牛市熊市,人性的傾軋,但為什麼到真正行動的時候還是不敢行動?

要不是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呢?

如果只是收藏了看似很正確事實,卻不能從中發現問題出現到解決的路徑。

那麼就是一種不停的收藏,然後以為自己很厲害的“後見之明”。

而該踩的坑依然會踩,眼界依然提升不起來。

破解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不要以數量來衡量,而要以結果帶來了哪些啟發來判斷自己是不是在收藏,還是真的在學習。

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誤區二:保存資料越多,知識越豐富

現在的資訊內容app裡,隨處可見收藏按鈕,其實產品經理們的初衷本來是為了讓人們更方便的保存信息。

但是,因為它及時滿足的特性,反而讓我們忘記了知識積累的基本步驟。

那就是學習,思考,應用三步走,才有可能積累知識。

而收藏只不過是學習的開始一步,甚至都還算不上學習。

  • 看見一篇喜歡的文學小說,被其中優美的修辭所折服,收藏一下,想著要改善自己的寫作水平?
  • 看見生活小技巧,收藏下來,週末做家務時用一用?
  • 看見誰誰明星又離婚了,收藏,看看後面是不是會反轉?避免自己的婚姻也遇到?
  • 看到朋友推薦的一篇乾貨文,趕緊收藏,也好學習最新的高效方法?
  • 群裡又共享免費資源了,趕緊收藏,不然就要被和諧了,下次要看看哪些電子書和視頻值得看?

注意到沒有,收藏這個詞之前動作是不是我們經常在做的動作,而收藏這個詞之後的動作,則偶爾會做,甚至有時都忘記要做這回事了?

我們總是在不斷的重複著收藏,而早已忘記了收藏的目的和接下來的行動。

只有正確的行動才能帶來改變。

比如,收藏美文是為了學習修辭,那麼在收藏後,就應該去分析對應的文章,而不是為了收藏而收藏。

再比如,看了好的乾貨文,要能結合自己的現實場景,找機會應用,在應用過程中,不斷的總結思考,才有可能真的有效。

曾經部門有個小夥子,很愛好收藏,據說一年收藏的乾貨文有5000篇以上,但實際工作中,我卻發現,他在工作中的成績反而是節節下滑,大不如前,後來和他聊過才知道,他以為收藏就是學習,保存資料越多,知識越豐富,就是陷入了這個誤區。

所以說,保存資料越多 ≠ 知識越豐富。

要能結合實際,收藏的資料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一個簡單的辦法是,有目的的收藏資料,並且標記資料在什麼時候必須要處理完。

收藏1000條信息,不如學懂1個知識

誤區三:花錢買知識,知識自動擁有

現在知識付費越來越普遍,花錢買知識似乎成了新的一種流行。

但是,花錢買知識絕不等於知識自動擁有。

花錢買知識是一種錯覺,花錢的目的本來是為了節省尋找和篩選知識的時間,但是我們卻容易把它變成收藏的新寵兒。

  • 收藏了某個大神的方法論,只要下次應用方法論,猶如大神在旁。
  • 收藏了培訓班發的游泳視頻,只要堅持學習,就能快速學會。
  • 收藏了老師發的資料,只要按時完成作業,能力自然就能提升一個層次

然而,事實卻截然相反。

到了要用大神方法論時,才發現很多細節沒有實踐考慮過,感覺很是彆扭。游泳讓練習大腿,而明明整體配合動作都會做了,還是遊不好。突然加班,老師佈置的作業再等一等,看能不能補交。

於是,時間就這樣慢慢過去,以為花錢買到了知識,然而卻還要自己花時間去做?這也太浪費錢了吧。

結果,最終變成了浪費錢,還要花時間的半途而廢?

然而,學習知識本來就是這樣,花錢的目的只是節約了一部分的時間,不能買斷時間。

知識的積累需求時間和方法,不能簡單的認為花錢就是擁有知識,而且花錢的知識,可能因為質量更高而需要更多的時間學習。

一個簡單的破解辦法就是,花錢只是更快的開始,接下來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稀釋知識,不斷融合進自己的知識系統。

持續踐行

總結一下。

收藏帶來的知識積累三大誤區:一是看過越多,眼界越寬;二是保存資料越多,知識越豐富;三是花錢買知識,知識自動擁有。

這些誤區背後的本質都是:收藏知識 = 積累知識。

實際上,積累知識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系統化的訓練才有可能做到。

收藏更多的是滿足了我們的即時獲得的成就感,收藏是第一步而不是最後一步。

破解之法有:一,不以數量衡量,以觸發了多少行動來衡量。二,帶著目的收藏資料,在收藏時就對數量進行把關和控制。三,改變對知識付費的認知,願意花時間去學習積累。

越是想要收藏,越要控制自己不去收藏,收藏後能做到及時處理轉化,才是真正的積累知識的最佳方法。

學習需要花時間和金錢,而且收效很慢,但是隻要願意改變,則在未來某一天會收到絕大的效果。

希望從現在開始,你不再「收藏」知識,而是真正「擁有」知識。


持續踐行,一路同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