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還是西醫,在中醫眼中的溼疹是怎麼樣的,你瞭解嗎

溼疹 中醫 皮膚病 蕁麻疹 新生兒 金元四大家 皮膚健康學堂 2019-05-24

近年來,溼疹這種皮膚病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中,發病率不斷上升,無論是新生兒、兒童、成人,都有患溼疹的可能。溼疹雖然不是不治之症,可一旦患上後,不僅瘙癢難忍,而且就難以再擺脫復發的風險,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和外在美觀。那麼,是什麼導致了溼疹的發病?為什麼溼疹會如此頑強不息呢?

其實,現在關於溼疹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多,但人們仍舊對此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認識一下溼疹。

中醫學上,溼疹已有數千

中醫還是西醫,在中醫眼中的溼疹是怎麼樣的,你瞭解嗎

年的歷史,關於它的認識和演變也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它屬於中醫"浸淫瘡"的範疇。根據它的皮損形態和發病部位,中醫上又有了"溼瘡"、"旋耳瘡"、血風瘡"、"腎囊風"、"面油風"、"乳頭風"等說法。關於它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各家說法也有所不同,但總體上都是從"熱邪"、"溼邪"、"風邪"的角度來論述的。這裡,我們集百家之精華,詳細的概述一下溼疹的病因和病機。

中醫還是西醫,在中醫眼中的溼疹是怎麼樣的,你瞭解嗎

溼疹的病因是多樣的,雖不完全清楚,但總體無外乎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內因乃臟腑虛弱、體質差異、飲食不當等,導致脾胃受損,脾失健運、溼熱內生。外因既是環境因素,中醫上稱為風、溼、熱三邪。溼疹的發病機制要是臟腑功能失調,如脾虛溼盛、心火太過、血虛風燥等,致使風、溼、熱毒客於肌膚髮生溼疹。中醫理論的核心是藏象學說,即以五臟、六腑為中心的整體疾病認識觀。對於溼疹,臟腑角度主要是從心、肺、脾、腎四個方面來論述。

中醫還是西醫,在中醫眼中的溼疹是怎麼樣的,你瞭解嗎

中醫上,心臟被認為是精魄所在之處,主血脈,主神志。最早人們就認為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後來指出是由於內有心火,外有風邪所致。金元四大家劉元素也著重指出心火與溼疹的關係。溼疹外在表現於皮膚瘙癢,但內在反映出心的功能失調。血脈失調是其發病的前提,心火是溼疹發病的病因之一,心神失養是其瘙癢的重要病機,這三者相輔相成,貫穿於整個溼疹的發病過程。

中醫還是西醫,在中醫眼中的溼疹是怎麼樣的,你瞭解嗎

《素問》中指出:肺主氣,主宣發、肅降,主皮毛。其主要功能是調節機體氣機運行和水液代謝。一旦功能失調,水液代謝功能就會紊亂,出現水溼內盛,浸淫肌膚,形成溼疹。同時皮膚抵禦外邪的能力也會下降,腠理調節功能失常。

中醫還是西醫,在中醫眼中的溼疹是怎麼樣的,你瞭解嗎

"溼邪"在溼疹發病過程中是是貫穿始末的關鍵致病因素,也是導致其反覆發作、纏綿難愈的根源所在,而脾與溼邪的產生密切相關,高錦庭指出: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一旦失調,溼氣排不出,停於體內,蘊於肌膚,浸淫不止而反覆發作,皮損紅腫、瘙癢不休則是因溼邪化熱所致。故健脾除溼常是溼疹治療的關鍵。

中醫還是西醫,在中醫眼中的溼疹是怎麼樣的,你瞭解嗎

肝臟是人體氣機調節的樞紐,肺的宣發、肅降,脾的運化,都依賴與肝主疏洩,調暢氣機的功能。肝火太旺則致脾失健運,進而水溼內生致溼瘡。此外,肝有藏血的功能,肝臟出了問題,則血虛風燥,皮膚失養,則皮損乾燥、瘙癢、肥厚。溼疹長期發作導致情緒失調,也影響肝主疏洩的功能,繼而加重了皮膚的症狀,二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故而心理因素也是溼疹的重要病因之一。

以上所述,是目前中醫上關於溼疹病因、病機最為普遍的看法,看似複雜,但概括而言就是外邪入侵,臟腑功能失調所致,至於其中的細節,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最好在家中常備乳膏,方便在發現患病的同時及時的塗抹治療和緩解

可用乳膏塗抹來緩解就治癒,建議家裡可用常備不含激素小孩、寶寶、孕婦、老人都可以放心使用的乳膏,針對神經性皮炎、溼疹、蕁麻疹等皮膚病,預防和緩解有很好的效果,家中常備,評論反饋都很不錯,推薦給大家,有需要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 ↓ ↓ ↓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