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本質在於人的精力管理

時間管理 交通 拖延症 睡眠 新快報 2017-05-27

(瞭解沙龍更多信息,可掃描二維碼)

時間管理本質在於人的精力管理時間管理本質在於人的精力管理時間管理本質在於人的精力管理

誰的一天不是24小時,為什麼別人乾的事兒就比你多?

292期

沙龍主題

如何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

主講嘉賓

馮南石: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博士,15年500強工作經歷,10餘年管理經驗。潛心於現代企業管理的研究,並實踐於團隊建設與管理、高效執行力體系建設、領導力藝術及溝通訓練等領域。

沙龍時間

5月20日19:00-22:00

沙龍地點

廣州市天河路533號新快報社6樓605(太平洋電腦城斜對面新快報社內)

■主持人語

高效起來,從擺脫手機的束縛開始吧!

時間的珍貴連三歲小孩都知道,要珍惜時間的道理我們也懂得許多。我們偉大的魯迅先生就說過,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是慢性自殺。特別是都市人,每天在工作和生活的高壓下,更加不敢懈怠。但是,沒有在既定的時間完成預期的工作,或者無法實現原定計劃就不是浪費時間了嗎?低效的工作生活同樣也是在浪費生命!

其實,正如馮老師所說,要讓自己的時間變得高效,首先要找出自己的時間黑洞。往往梳理後會發現,主次不清、目標不明、三心二意是通病,往往在一些小事中時間就不經意地溜走了。

回想一下,這種場景是不是經常發生:在做一件事情時,電話來了,接完了電話,順便去回覆下微信,不經意間又刷一遍朋友圈,再評論一下。就這樣,十幾分鍾、半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就過去了,而之前手頭的事情又耽擱了。

把控自己的時間,高效起來,不如就從小事做起,簡單地先從擺脫手機的束縛開始!具體的時間,就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別讓手機見縫插針。(駱智冕)

作為企業管理者,你是否疲於應付業務應酬,卻沒時間陪伴家人或幹些感興趣的“私事”?作為企業員工,你是否經常焦頭爛額,卻又抱怨“時間不夠用”?

時間這東西,一天就24小時。既沒法開源也不能節流,也不能“今天多用明天少用”。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博士、前華為中興諮詢顧問馮南石在本期的新快報管理沙龍上指出,“時間管理”本質上源於“個人管理”,更準確地說,是“精力管理”。

■新快報記者 餘世鵬

企業時間管理:做好分工,有效賦能

馮南石指出,效率的提升源於社會分工與自由協作。

他列舉了《國富論》開篇的“造針”例子。大頭針生產共有18個工序,在沒有分工情況下,每個人負責多個生產環節,每天最多生產不會超過20根針。但如果在培訓基礎上,每個人只負責一道工序,如甲專門負責拉鐵絲,乙專門負責弄直,丙負責磨平等,這麼平均每天能夠生產4800根針。這說明,專業化基礎上的勞動分工,可成百倍地提高時間的生產效率。

其次,馮南石指出,效率提升帶來企業利潤的增加,企業主會在企業管理上投入更多。比如華為提倡的“減員增效”理念:在結構優化基礎上,3個員工可獲得以往4個人的工資水平,還能夠創造出5個人的績效。

隨著管理實踐的深入,多數企業管理者意識到了“授權”的重要性。但是,馮南石指出,如果下屬沒掌握到必要的能力就給予授權,最後的錯誤還得由授權者埋單,反而得不償失。

某公司客服部門接到主要客戶投訴,最初是部門領導親自處理,但隨著業務拓展,投訴數量增加後領導就忙不過來了。“領導一天也只有24小時。”馮南石說到,授權分兩步。首先是領導讓下屬小王在一旁看自己處理投訴全過程;其次,第二次讓小王上手處理,但領導者一邊給予必要的指導。第三次,領導就可以全身而退,讓小王直接處理投訴了。

讓精力在“正確的事情”上有的放矢

作為中層員工,如果你整天疲於奔命,卻成效甚微,甚至會懷疑“是不是我的努力還不夠”?很可能是工作方向出了問題!

馮南石就此指出,“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比如,一家擁有大市場規模的企業,會面臨千奇百怪的客戶需求。如果分別滿足,則企業資源成本太高,也因人力不夠導致產品性能下降。馮南石建議,大部分需求表面上看不一樣,但內涵卻差別不大。這可對客戶需求進行“精細化管理”,然後通過平臺化定製滿足需求,既可以提升穩定性和質量,也節約了成本。

多數人都知道“重要又緊急”的先處理,“不重要不緊急”的後處理。但馮南石指出,“重要又緊急”事情多由“重要但不緊急”事情發展而來。時間管理者要有全局思維,未雨綢繆之時,先把“重要但不緊急”事情處理好,就大大減少重要緊急事情的發生概率。

如“處理緊急郵件”這是“重要又緊急”的事情。但如果前期在“郵件分類管理”上做足功夫,則每天花在回覆郵件的時間就大大減少。

做好“精力管理”有技巧

馮南石指出,時間管理本質就是個人精力管理。要通過時間的節制與取捨,把精力和產出匹配起來。

首先,要發掘自己的高效時間段,並加以高效利用,“事情一旦開始,就已經投入時間成本,要一以貫之把它做完。”

其次,馮南石指出,一次只幹一件事情,“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人腦和CPU不一樣,同類的事情應同時處理,如玩微信和發朋友圈,要麼不分享,要麼就集中分享。”

再次,要克服拖延症!馮南石根據研究成果指出,拖延症其實是一個心理學問題,本質是“畏難”!因此,要遵循“先難後易”順序,“如果你每天早上必須做的第一件事是吃掉一隻青蛙,那麼你一整天都會感到滿足,因為這已是你一天中要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情。”

還有,當工作被外來因素突然打斷時,要從 “尾巴”上做好思路銜接。

比如你正在寫一個重要的項目方案,領導突然來電要你去他辦公室。“為了不讓你思路中斷,可以和領導說‘請先等兩分鐘,我把手頭上文檔保存好再過來’。保存的同時,你要快速整理下前後思路,以保證下一次拿起來時能夠快速承接。”

■延伸

工作很累?其實這輩子可能你只幹不到6年

以20歲工作60歲退出職場,一般有40年的工作時間需要合理分配。根據以下表格顯示,除了吃飯睡覺工作交通外,剩下我們個人可支配的時間(包括真正的工作和生活),做40年中只有5.7年。

序號 項目 每天耗時 40年耗時 結餘

1 睡眠 8小時 13.3年 26.7年

2 一日三餐 2.5小時 4.2年 22.5年

3 交通 1.5小時 2.5年 20年

4 會議 1小時 1.7年 18.3年

5 看視頻 1小時 1.7年 16.6年

6 電話,上網,聊天 3小時 5年 11.6年

7 個人衛生 1.5小時 2.5年 9.1年

8 休假,白日夢,鬧情緒,身體不適 2小時 3.4年 5.7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