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史上最經典的3大營銷案例,結合移動互聯網營銷是啥樣的?

對於任何一個生意人和企業而言,無論經營理念有著怎樣的天差地別,但最終目標卻是殊途同歸——如何最快最高效的銷售出產品,以保證獲得最大化的利潤。

但是終極目標往往也是最難實現的,而實現的關鍵在於是否有獨特的營銷手段。

說起營銷手段,我們腦海中浮現的通常是:大量的時間、人工成本,獨特的創意和不菲的廣告費,各種各樣的推廣活動,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

而真正好的營銷手段往往出其不意,卻深諳消費者的心理,歷經時間的考驗依然有效,下面不妨讓我們來看看史上經典的7大營銷案例,看完肯定有所啟發:

乾貨|史上最經典的3大營銷案例,結合移動互聯網營銷是啥樣的?

一、打一折

看到“打一折”,很多會覺得荒謬,甚至在想小編你是不是傻?這樣我不是虧大了,還賺什麼錢?

但是這個看似很傻的營銷手段,卻一度創造了營銷奇蹟。

首創“打一折”營銷方法的是日本的一家銀座紳士西裝店,他們當時銷售的商品是“日本 GOOD”。他們的銷售計劃如下:

第一天打9折,第二條打8折,第三天第四天打7折,第五天第六天打6折,第七天第八天打5折,

........

第十五天第十六天打1折。

按常理來說,消費者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在最後兩天來購買商品。

但是,商家的預測是:看似要虧本的銷售策略會引人注意,且加大前期的輿論宣傳效果。抱著獵奇的心態,顧客們將蜂擁而至。當然,顧客可以在這打折銷售期間隨意選定購物的的日子,如果你想要以最便宜的價錢購買,那麼你在最後的那二天去買就行了,但是,你想買的東西不一定會留到最後那兩天。

實際狀況是:第一天前來的客人並不多,來的多半是看看,一會兒就走了。從第三天就開始一群一群的光臨,第五天打6折時客人就像洪水般湧來開始搶購,以後就連日客人爆滿,當然等不到打1折,商品就全部買完了。

那麼商家最後虧本了嗎?當然沒有,為了避免喜愛的物品被搶購一空,在到了比預期價格更低的時候就會開始購買,而這個價格商家也獲得了預期的利潤和大量的銷售額。

細心觀察的人會發現,在各大電商平臺這個方法還會被使用。

乾貨|史上最經典的3大營銷案例,結合移動互聯網營銷是啥樣的?

二、明虧暗賺

日本鬆戶市原市長松本清,本是一個頭腦靈活的生意人。他經營“創意藥局”的時候,曾將當時售價200元的膏藥,以80元賣出。由於80元的價格實在太便宜了,所以“創意藥局”連日生意興隆,門庭若市。由於他不顧賠血本的銷售膏藥,所以雖然這種膏藥的銷售量越來越大,但赤字卻免不了越來越高。

再繼續這樣下去,藥局是不是要賠本關門了呢?

相反松本清不但沒有虧本,還賺得滿盆缽。原來,因為膏藥價格低廉,給消費者的印象就是這家店的其他要也比別家便宜,所以每次購買膏藥的時候都會順便購買其他的藥品,而事實上這些藥品的價格與市面上的藥品價格相差無幾,甚至要略高。

但是膏藥引來的顧客流量,讓藥局其他藥品銷量非常好,其間的利潤差不僅彌補了膏藥的虧損,而且給藥店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這種“明虧暗賺”的創意,以降低一種商品的價格,而促銷其它商品,不僅吸引了顧客,而且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有名有利,真是一舉兩得的創意!

同樣,這個方法也為各大微商電商平臺所用,如一元促銷,但要滿足足夠的金額包郵!

乾貨|史上最經典的3大營銷案例,結合移動互聯網營銷是啥樣的?

三、化整為零出奇效

1945年戰敗的德國一片荒涼,一個德國年輕人在街上在叫“賣收音機,賣收音機!”可由於當時在聯軍佔領下的德國,已禁止製造收音機,即使賣收音機也違法的。後來,這位年輕人將組合收音機的所有零件全部準備好,一盒一盒以玩具賣出讓顧客動手組裝。這一做法果然奏效,一年內賣掉了數十萬組,它奠定了德國最大電子公司的基礎。

以上三個經典案例有沒有給你啟發呢?這些案例看似不可思議,但是每一步都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在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一步步引導他們的消費,最終實現營銷目的。

而這些經典營銷手段,即便到了今天,營銷平臺從線下轉到了線上,也依舊被廣泛運用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