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成長三篇(第三篇):開拓發展型市場

市場營銷 深知策劃運營 深知策劃運營 2017-10-06

營銷人成長三篇(第三篇):開拓發展型市場

營銷人成長三篇(第三篇):開拓發展型市場

發展型市場很微妙,如果找到了關鍵點和關鍵因素,突破一下就有較大的提升;但稍不留神,銷量便會一落千丈。

發展型市場特點

這個區域市場的特點是:經銷商普遍偏小,實力不夠,很難有哪家能控制市場;二批商什麼好賣就賣一點,甚至連經銷商也如此,很難形成長期穩定持續的銷量;消費者忠誠度也較差,市場不是很成熟。

相對於成熟市場和新市場,這樣的市場更復雜、更可怕。成熟市場一旦受到攻擊,新市場一旦開發不力,會很明顯的暴露出問題。而這樣的發展市場,很難得出結論,你說銷售不行吧,又每天在出貨;你說好吧,但銷售卻很艱難,幾乎都在靠推動銷售,靠經銷商、二批商、業務員、促銷小姐的推動在銷售。

肯定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或者幾個環節出了問題,要不怎麼會如此艱難,而且感覺總有下滑的危險和趨勢。

在經過走訪批發市場、經銷商訪談、終端和部分消費者的訪問,得出的結論很簡單:產品缺乏競爭力。但有人死不承認,也完全沒有反應過這個問題,所以公司基本對此是不認可的。

營銷人成長三篇(第三篇):開拓發展型市場

況且,我換產品談何容易啊,因為這是一個基礎產品,保量完全靠它,高端產品因為影響小、基數小反而很容易替換。

更換產品

產品是主要原因,其他諸如經銷商實力、配合程度、推廣不力、周邊縣城和鄉鎮市場開發不夠等都是次要原因。地級市場改換產品肯定很難被認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從哪裡入手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第一,從縣城、鄉鎮市場入手;

第二,解決經銷商問題,包括實力、配合度問題;

第三,不同類型的市場導入不同的銷售模式。

這裡所指的從縣城、鄉鎮市場入手並不是大力去開發縣城和鄉鎮市場,因為那樣做很不現實,就算你開發了一個客戶,打一筆款、進了貨,賣不動又有何用?原來在縣級市場不是沒有銷售過該產品,而是由於銷量下滑,導致沒有利潤就“死掉”了,現在再回去做肯定死路一條,渠道、終端肯定不會賣,渠道變成了“不通之路”。

營銷人成長三篇(第三篇):開拓發展型市場

換一款價格差不多的產品(其實比目前銷售的產品價格還高一點),在縣級和鄉鎮市場,就算不成功,產生的不利影響也將變得很小,這個方案最終通過了。

原因也簡單:對公司來說,推一個目前在其他區域在銷的產品,價格還比目前產品高,利潤自然高;如果比目前產品價格低,肯定不行,因為會蔓延到地級市場,對現有產品造成衝擊。對客戶來說,特別是縣級市場的客戶,新產品上市,利潤也不錯,當然原意嘗試,消費者對這個品牌還是有認識的(以前買過這個品牌,至於是哪一個產品,未必太關心),終端價格也沒有變,在消費認知上應該沒有問題。

解決地級市場的問題

我向公司完整的彙報了地級市場的情況,還將縣級市場的新產品銷售情況向部門領導彙報了。並提出讓部門領導實地走訪這兩個市場。領導同意了,但他在走訪了地級市場之後,對著我是一頓狂批,說這個市場基礎還是很好的,但現在渠道利潤下滑、經銷商和終端都沒有利潤,在終端價格上也沒有優勢,還怎麼做?怎麼不早彙報?實際上我也是想讓他來幫助解決問題的。在來之前,他認為這些問題沒有這麼嚴重。我也很冤,前任已經走了,現在居然說我們沒有說出問題的嚴重性。還說,今天中午大家吃一個5元的盒飯,市場做成這樣,還想吃什麼。

晚上走了一些夜場和餐館,感覺他又變得挺高興的,因為他看到了被喝光酒的空瓶;第二天去拜訪了縣城經銷商,他很滿意。決定在地級市場引進新產品,總體來說新產品在地級市場獲得了較好的效果,至少銷量沒有下滑了。

調整經銷商

讓小的經銷商做更小的市場,大的經銷商因為生意重心轉移到其他方面,故配合度不高,將其換掉,增加了一個實力尚可、網絡一般,但有思路和配合度很高的經銷商。

大經銷商被取消經銷資格倒沒有引起強烈的反響,因為他已經重心不在啤酒上了,反而落得輕鬆;但稍小的那個小經銷商由於市場範圍受到壓縮很是不爽。其實小的經銷商還是盡職盡力的,但由於“小富即安”和能力的問題,市場每年基本在原地踏步,增量很少。如果再這樣下去,相當於銷量每年在下降(市場有自然增長)。經銷商地盤被壓縮首先是求情,然後是向總部告狀,最後是威脅。其實看得出來,他對這個品牌還有很有感情的,至少覺得對他的生意很有幫助。

營銷人成長三篇(第三篇):開拓發展型市場

看來不做一個詳細的市場分析,他是不能接受了。雖然公司是支持我縮小該經銷商地盤的,但如果經銷商內心不認可,這樣下去,以後開展工作會很難。我思考了很久,然後和公司、同事都做了溝通,是這樣跟經銷商說的:“公司跟你合作到現在已經3年了,3年中你從一個小店發展到該批發市場排名前列的經銷商,雖說銷售額不是最大的,但名氣卻是最大的。那麼,你覺得你得益於什麼?

第一,你經銷我們的品牌,建立了自己的名聲;

第二,公司的管理、市場操作方法,使你提高了運作市場和業務管理水平;

第三,建立了一支業務員隊伍;

第四,市區小區域範圍的網絡(二批商、終端)建立起來了。

總得來說,你現在有名氣了,而且也有一些其他食品廠家找你做經銷商。你瞭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嗎?優勢剛才已經說了,那劣勢呢?受制於你的固有思維,以為地盤大是第一位的,其實不是。你看看現在你經營的區域,銷量來源最大的是你精耕的部分,這部分的二批和終端網絡很穩固,但其他地方呢,你現在還沒有能力精耕,一年多來,有多少地方是你跟進不到位的,又有多少人對你的送貨、服務不滿呢?

與其做個大區域沒有什麼銷量,而且還要處理一堆後續問題,還不如精耕現在有一定基礎的,還不夠完美的區域,其實你現在的區域也夠大的了,做好就很不錯了。公司有一款高檔產品讓你獨家做娛樂場所……”雖說還是有那麼點不滿,最後經銷商還是讓步了。

整個市場運作採用區域經銷模式,每區進行線路和網點規劃,落實到人。業務員隊伍全部歸辦事處管理,工資發放也由公司直接將錢打到個人的賬戶。將每年的固定費用,如終端、消費者項目的固定投入,改成對終端的進貨獎勵、回收空瓶、回收紙箱和對消費者的開蓋有獎,變得更直接有效。到我離開這個公司的時候,這個市場的運作還是很平穩的。

基礎“較好”的市場,每年都會提升銷量,但每年增長呈現遞減趨勢。在這個市場,問題主要是“大經銷商”的毛病,大進大出,忽視市場的精耕和網點的全覆蓋。對此,我花了大量心血說服公司導入了深度分銷模式。導入這個模式,並不單單是為了控制終端,讓業務員每天全面走訪疲於奔命,而是要獲取公司在組織架構、資源配備的優勢。

本文摘自《一位銷售經理的工作心得》作者:深知精準營銷 CEO 蔣軍

針對經銷商大進大出,終端店老闆進貨價格不統一(二批商送貨價格不統一),意見很大的情況,加強了對總經銷的控制。

第一,兩區各設經銷商一名,各區下面設立重點二批商,直接配送終端。經銷商主要負責二批商的送貨和夜市場所、娛樂場所等難度較大的場所的開發、維護。

第二,業務員分佈到了特約二批商處進行協銷,同時加強了對總經銷的價格監控,對經銷商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考核。

在組織上保證經銷商、二批商、終端和公司總部的合作,信息反饋及時。配備了辦事處文員、電腦、傳真機,對業務員走訪體系進行了規範,整個銷售基礎工作的得到了加強。  

一年多之後,該品牌在這個市場取得了排名第二的市場地位,在某些縣城排在所有品牌的第一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