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深圳 廣州 經濟 香港 上海 金融 銀行 大學 文章 法制 李宇嘉地產筆記 2019-08-26
"
"
“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原創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眾號:李宇嘉地產筆記

1.變化之快,始料未及!

20世紀80年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是香港的口號,香港也是世界上交通信號燈轉得最快的城市。現在,這個口號傳承到了深圳,深圳也將"快"演繹到極致,從30年前國貿3天一層樓的快,到現在華強北組裝手機、富士康的生產線,還是那樣快。外省人來深圳,無一例外地發現,深圳人"三快":做事快、說話快、走路快。半年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橫空出世,深圳、廣州、香港、澳門,一起成為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誰是核心,大家一清二楚。但僅僅半年之後,本以為一切安好的局面,做出了"深圳速度"般的調整。

8月18日,這個風調雨順、日月吉祥的日子,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我看了很多國家層面的、關於某個城市的規劃文件,但從支持一個城市發展、提高城市定位的角度看,這個意見情深之切、用心之苦、期盼之濃,前所未有。毫不誇張,深圳迎來了自1980年建立特區之後,第二次加速騰飛的機會。為什麼這麼講?我們來看看,從大灣區規劃到本次意見,國家眼中的深圳發生了什麼。

2.從未有過的高度

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創新創意之都,這是大灣區規劃對深圳的定位。本次意見中,深圳定位是"全球性標杆",這個詞、這個期許、這個高度從未有過,即便是京滬也難以比肩這一稱謂!而且,讓深圳高光無限的創新創意,再次升級,第四個國家科學中心落地深圳;被科創板風頭蓋過的創業板,將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也要試行註冊制,而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與香港並駕齊驅。從這幾個定位講,它已超越國內所有城市。而且,意見中還明確,深圳是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也就是說,深圳與香港是灣區內齊頭並進的"雙引擎"。

有人以為,深圳的定位要高於香港,其實並非這樣,特首已出來表態了。香港,它代表著國際窗口,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它的市場化、國際化,這是深圳無法匹敵的。香港金融、國際航運、商貿、高端知識服務以及生物醫療等非重工科研,這五大產業都是亞洲頂級;深圳,作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合作,講究的是平等和優勢互補,"雙引擎"的定位,就在於平等地發揮兩種制度、兩種模式的優勢,這才能將大灣區11個城市帶動起來,"一國兩制"才能豐富。

"
“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原創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眾號:李宇嘉地產筆記

1.變化之快,始料未及!

20世紀80年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是香港的口號,香港也是世界上交通信號燈轉得最快的城市。現在,這個口號傳承到了深圳,深圳也將"快"演繹到極致,從30年前國貿3天一層樓的快,到現在華強北組裝手機、富士康的生產線,還是那樣快。外省人來深圳,無一例外地發現,深圳人"三快":做事快、說話快、走路快。半年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橫空出世,深圳、廣州、香港、澳門,一起成為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誰是核心,大家一清二楚。但僅僅半年之後,本以為一切安好的局面,做出了"深圳速度"般的調整。

8月18日,這個風調雨順、日月吉祥的日子,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我看了很多國家層面的、關於某個城市的規劃文件,但從支持一個城市發展、提高城市定位的角度看,這個意見情深之切、用心之苦、期盼之濃,前所未有。毫不誇張,深圳迎來了自1980年建立特區之後,第二次加速騰飛的機會。為什麼這麼講?我們來看看,從大灣區規劃到本次意見,國家眼中的深圳發生了什麼。

2.從未有過的高度

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創新創意之都,這是大灣區規劃對深圳的定位。本次意見中,深圳定位是"全球性標杆",這個詞、這個期許、這個高度從未有過,即便是京滬也難以比肩這一稱謂!而且,讓深圳高光無限的創新創意,再次升級,第四個國家科學中心落地深圳;被科創板風頭蓋過的創業板,將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也要試行註冊制,而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與香港並駕齊驅。從這幾個定位講,它已超越國內所有城市。而且,意見中還明確,深圳是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也就是說,深圳與香港是灣區內齊頭並進的"雙引擎"。

有人以為,深圳的定位要高於香港,其實並非這樣,特首已出來表態了。香港,它代表著國際窗口,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它的市場化、國際化,這是深圳無法匹敵的。香港金融、國際航運、商貿、高端知識服務以及生物醫療等非重工科研,這五大產業都是亞洲頂級;深圳,作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合作,講究的是平等和優勢互補,"雙引擎"的定位,就在於平等地發揮兩種制度、兩種模式的優勢,這才能將大灣區11個城市帶動起來,"一國兩制"才能豐富。

“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3.再無明顯"短板"

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城市範例,到底長什麼樣?就是"五位一體",打造成"模範生",即高質量發展、法制城市、文明城市、民生幸福、可持續發展。這並不是口號式的空喊,而是在既有優勢的基礎上,補足發展短板,讓深圳成為一個沒有明顯"短板"的城市。單就經濟而言,深圳從南海小漁村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第三大都會,它的"奇蹟效應",全世界看得見。

但是,深圳的短板,經常被二線城市拿來詬病甚至嘲笑。即便是我這個本地人,也有諸多不滿意,周圍朋友的牢騷一籮筐。老生常談的,就是偌大的一座城市,容不下學生的課桌。不久前,"全國最低的公辦普高升學率(45%)"、"100畝的產業用地慷慨批出,50畝的高中用地支支吾吾",這兩則報道很受關注;醫療問題更嚴重,深圳只有16家三甲醫院,隔壁的廣州有62家,而且這16家也排不進全省的TOP10。看病去廣州,這是深圳人一路向西的意念之一。都說深圳年輕人生命不息,搖號不止,不僅買房買車要搖號,看病也要。

大家可能會想到,城市升了幾級,深圳"人才高地"之身段無人能及,還怕人才不來嗎?別太天真了,"之為人才,首先是人",每個到深圳創業的人,除了看重這是一片"淘金"的熱土,子女和家庭要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醫療。大家都知道,北京、上海、廣州都有"戶籍附加值",也就是,戶籍綁定的大量的、其他城市望塵莫及的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許多優秀人才寧可承受較高的房價痛苦指數,也要獲取京滬兩地的戶籍。而深圳戶籍,無這樣的附加值。

如果,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補不上,"來了就是深圳人",意見中提出的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打造人才高地等等,這些都會成為空中煙花。哪裡缺、就補哪裡。此次意見中,用大量的篇幅強調了深圳下階段將在教育、醫療上的種種舉措,比如中小學教育規模要擴大、一流大學、一流學科要擴建。

4.加速破解高房價困局

談公共服務,不能撇開高房價。3月份,一篇深圳前副市長張思平剖析深圳樓市的文章,流傳甚廣。文章指出,深圳已是全球"最難買得起樓"的城市,高房價造成絕大多數工薪階層買不起房,高租金拉高消費價格,降低中低收入的民生水平,降低深圳人才吸引力,惡化經商環境,製造業、物流業瀕臨空心化……。這些話,句句在理,句句扎心。平安銀行風控部的老總說,別看深圳高光無限,人人唱紅,開業的多,你知道製造業小老闆暗自傷神離開了多少嗎?全國最高的房價收入比(2019年上半年為36.1),最龜縮的居住條件(城中村佔住房供應的51%),精英化傾向(一般製造業逃離後,社會結構呈現兩級分化,即金融+IT的"金領"享受高房價帶來的溢價,而一般生活服務業的"藍領",卻無法安居紮根。

過往,任何城市規劃的藍圖,在房產中介朋友圈裡,都會被置頂,併成為房價大漲的頭條推送。事後諸葛亮,難道他們說的沒道理嗎?此次意見發佈後,很多微信朋友問,大灣區規劃3月份出爐後,深圳樓市火了好一陣子!現在,深圳又突然收穫這麼多利好,可謂千寵萬愛於一身,城市身段上了兩個臺階,所謂的"房價之高",是不是跳上更高是山頭後回望呢?

貌似非常有道理,但風物長宜放眼量,筆者認為,深圳河對岸的那位,是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但高房價導致的"空心化"、社會問題,乃是當前困局的根源,也是發展的最大掣肘。殷鑑不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城市範例,示範的絕非是高房價,反而要在"破解高房價困局"上,給全國指出一條路。高房價不破,來深圳創業和闖蕩的人才,有錢就會買房子,龜縮起來。

回想2015年,股市成為風口上放飛的那頭豬,深圳的科創板變成"神創板",科技園區的創業公司,一上市敲鐘,放下錘子就去後海買房,直接把這個區域的房價推至了"10+",至今還飄在天上沒有下來。曾經的深圳科創四小龍中的大族激光、邁瑞醫療,地產項目幹得風生水起。試想,如果買房、炒地,躺著能賺輕鬆錢、快錢,誰還願意吭哧吭哧在實驗室裡加班熬夜敲鍵盤、編代碼、搞算法,和小白鼠玩遊戲呢?

"
“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原創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眾號:李宇嘉地產筆記

1.變化之快,始料未及!

20世紀80年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是香港的口號,香港也是世界上交通信號燈轉得最快的城市。現在,這個口號傳承到了深圳,深圳也將"快"演繹到極致,從30年前國貿3天一層樓的快,到現在華強北組裝手機、富士康的生產線,還是那樣快。外省人來深圳,無一例外地發現,深圳人"三快":做事快、說話快、走路快。半年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橫空出世,深圳、廣州、香港、澳門,一起成為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誰是核心,大家一清二楚。但僅僅半年之後,本以為一切安好的局面,做出了"深圳速度"般的調整。

8月18日,這個風調雨順、日月吉祥的日子,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我看了很多國家層面的、關於某個城市的規劃文件,但從支持一個城市發展、提高城市定位的角度看,這個意見情深之切、用心之苦、期盼之濃,前所未有。毫不誇張,深圳迎來了自1980年建立特區之後,第二次加速騰飛的機會。為什麼這麼講?我們來看看,從大灣區規劃到本次意見,國家眼中的深圳發生了什麼。

2.從未有過的高度

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創新創意之都,這是大灣區規劃對深圳的定位。本次意見中,深圳定位是"全球性標杆",這個詞、這個期許、這個高度從未有過,即便是京滬也難以比肩這一稱謂!而且,讓深圳高光無限的創新創意,再次升級,第四個國家科學中心落地深圳;被科創板風頭蓋過的創業板,將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也要試行註冊制,而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與香港並駕齊驅。從這幾個定位講,它已超越國內所有城市。而且,意見中還明確,深圳是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也就是說,深圳與香港是灣區內齊頭並進的"雙引擎"。

有人以為,深圳的定位要高於香港,其實並非這樣,特首已出來表態了。香港,它代表著國際窗口,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它的市場化、國際化,這是深圳無法匹敵的。香港金融、國際航運、商貿、高端知識服務以及生物醫療等非重工科研,這五大產業都是亞洲頂級;深圳,作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合作,講究的是平等和優勢互補,"雙引擎"的定位,就在於平等地發揮兩種制度、兩種模式的優勢,這才能將大灣區11個城市帶動起來,"一國兩制"才能豐富。

“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3.再無明顯"短板"

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城市範例,到底長什麼樣?就是"五位一體",打造成"模範生",即高質量發展、法制城市、文明城市、民生幸福、可持續發展。這並不是口號式的空喊,而是在既有優勢的基礎上,補足發展短板,讓深圳成為一個沒有明顯"短板"的城市。單就經濟而言,深圳從南海小漁村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第三大都會,它的"奇蹟效應",全世界看得見。

但是,深圳的短板,經常被二線城市拿來詬病甚至嘲笑。即便是我這個本地人,也有諸多不滿意,周圍朋友的牢騷一籮筐。老生常談的,就是偌大的一座城市,容不下學生的課桌。不久前,"全國最低的公辦普高升學率(45%)"、"100畝的產業用地慷慨批出,50畝的高中用地支支吾吾",這兩則報道很受關注;醫療問題更嚴重,深圳只有16家三甲醫院,隔壁的廣州有62家,而且這16家也排不進全省的TOP10。看病去廣州,這是深圳人一路向西的意念之一。都說深圳年輕人生命不息,搖號不止,不僅買房買車要搖號,看病也要。

大家可能會想到,城市升了幾級,深圳"人才高地"之身段無人能及,還怕人才不來嗎?別太天真了,"之為人才,首先是人",每個到深圳創業的人,除了看重這是一片"淘金"的熱土,子女和家庭要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醫療。大家都知道,北京、上海、廣州都有"戶籍附加值",也就是,戶籍綁定的大量的、其他城市望塵莫及的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許多優秀人才寧可承受較高的房價痛苦指數,也要獲取京滬兩地的戶籍。而深圳戶籍,無這樣的附加值。

如果,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補不上,"來了就是深圳人",意見中提出的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打造人才高地等等,這些都會成為空中煙花。哪裡缺、就補哪裡。此次意見中,用大量的篇幅強調了深圳下階段將在教育、醫療上的種種舉措,比如中小學教育規模要擴大、一流大學、一流學科要擴建。

4.加速破解高房價困局

談公共服務,不能撇開高房價。3月份,一篇深圳前副市長張思平剖析深圳樓市的文章,流傳甚廣。文章指出,深圳已是全球"最難買得起樓"的城市,高房價造成絕大多數工薪階層買不起房,高租金拉高消費價格,降低中低收入的民生水平,降低深圳人才吸引力,惡化經商環境,製造業、物流業瀕臨空心化……。這些話,句句在理,句句扎心。平安銀行風控部的老總說,別看深圳高光無限,人人唱紅,開業的多,你知道製造業小老闆暗自傷神離開了多少嗎?全國最高的房價收入比(2019年上半年為36.1),最龜縮的居住條件(城中村佔住房供應的51%),精英化傾向(一般製造業逃離後,社會結構呈現兩級分化,即金融+IT的"金領"享受高房價帶來的溢價,而一般生活服務業的"藍領",卻無法安居紮根。

過往,任何城市規劃的藍圖,在房產中介朋友圈裡,都會被置頂,併成為房價大漲的頭條推送。事後諸葛亮,難道他們說的沒道理嗎?此次意見發佈後,很多微信朋友問,大灣區規劃3月份出爐後,深圳樓市火了好一陣子!現在,深圳又突然收穫這麼多利好,可謂千寵萬愛於一身,城市身段上了兩個臺階,所謂的"房價之高",是不是跳上更高是山頭後回望呢?

貌似非常有道理,但風物長宜放眼量,筆者認為,深圳河對岸的那位,是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但高房價導致的"空心化"、社會問題,乃是當前困局的根源,也是發展的最大掣肘。殷鑑不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城市範例,示範的絕非是高房價,反而要在"破解高房價困局"上,給全國指出一條路。高房價不破,來深圳創業和闖蕩的人才,有錢就會買房子,龜縮起來。

回想2015年,股市成為風口上放飛的那頭豬,深圳的科創板變成"神創板",科技園區的創業公司,一上市敲鐘,放下錘子就去後海買房,直接把這個區域的房價推至了"10+",至今還飄在天上沒有下來。曾經的深圳科創四小龍中的大族激光、邁瑞醫療,地產項目幹得風生水起。試想,如果買房、炒地,躺著能賺輕鬆錢、快錢,誰還願意吭哧吭哧在實驗室裡加班熬夜敲鍵盤、編代碼、搞算法,和小白鼠玩遊戲呢?

“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5.空間突破的長效機制

所以,本次意見裡面再次明確要求深圳: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與人才住房制度。關於樓市,意見裡只有這37個字的表述,但信息量及其豐富。人才住房是各地"搶人"時慣用的工具。來的人,到底看重的是創業環境,還是房子呢?國家層面,對人才住房並未有表態支持或反對。住建部的一位領導私下裡說,"一個定位(房住不炒)、兩個體系(市場+保障)"是國家的大原則,人才住房可作為地方探索,但不能與兩個體系混淆。言下之意是,你可以搞人才房,但不能充當保障房,後者的任務,那是剛性的。

認可人才住房,這是第一次。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大灣區核心引擎,打造創新發展示範區,甚至要吸引港澳才俊來深創業,並享受市民待遇等等。這麼多艱鉅的任務,首先要仰仗人才,住房制度上要突破(反正,此次意見再次強調了,涉及到相關法律,該調整的調整)。由此判斷,去年8月份深圳高調披露的"二次房改方案",看來是得到首肯的,未來將進入加快"落地"的階段。深圳未來的住房供應,將從過去20年的"六四分"到"四六分",即保障房及人才房供應,佔比將從過去的40%增至60%。保障及人才房主導,國內沒哪個城市能做到。

根據"二次房改方案",從2018到2035年,深圳每年新增10萬套住房,其中7萬套是人才及保障房。不過,根據過去"十一五"、"十二五"住房規劃的經驗總結(筆者參與過這兩個規劃的制定),"沒地"是最大的制約。如果供不出地來,深圳會像香港一樣,走向"高房價無解"的境地。所以,就不奇怪了,為何近期深圳土地"放量"。不過,6月24日5宗地就稱為"史詩級"的供地,隔壁的城市都笑了。

可見,深圳真沒地了。怎麼辦?首先是擠水分,業內稱深圳的土地像吸水的海綿,擠一擠就有了。前兩天,我再次造訪了將閒置做到極致的南山區紅樹灣那宗地,10年前掛的牌子——"城市鉅作,細細研磨中",到現在還未研磨出來,裡面雜草叢生,外面房價已是"10萬+"。近期,深圳發佈閒置土地處置專項行動方案,企業原因的,閒置滿一年一律收回。據悉,已認定閒置的就有564宗。不過,這些合計也只有17平方公里,根本撐不起深圳作為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地位。怎麼辦?既然地位超然了,深莞惠一體化,就從開會,然後無然後了,變為圖紙和項目了。

6."大深圳"呼之欲出

毫無疑問,在深圳開發強度(建設用地總量/行政區域面積)已高達54%,居全國第一的情況下,既要新建很多學校、醫院,(為了提高城市知名度)還要新建很多體育文化設施,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和文化交流活動,還要建設國家科學中心等等。因此,侷促的空間倒逼,產業鏈中下游(包括物流、配件、加工等)整體要牽至外圍,當然也包括配套的部分住房。

因此,當深圳不僅僅是一個大城市,而躍升為一個都會區的核心和引擎,其住房市場的範圍、商品房供應的範圍,將隨著輻射範圍、產業鏈重構,而進一步延展至惠州、東莞和中山等周圍小跟班們。參考廣佛都市圈、大上海都市圈、環北京都市圈,每年1800萬平米的供需量,應該是大深圳這個都市圈合理的供求體量。目前,深莞惠三市加起來的新建商品房市場體量,差不多就是1800萬平米的規模,其中深圳只有可憐的350萬,外圍將再次活躍起來。

"
“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原創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眾號:李宇嘉地產筆記

1.變化之快,始料未及!

20世紀80年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是香港的口號,香港也是世界上交通信號燈轉得最快的城市。現在,這個口號傳承到了深圳,深圳也將"快"演繹到極致,從30年前國貿3天一層樓的快,到現在華強北組裝手機、富士康的生產線,還是那樣快。外省人來深圳,無一例外地發現,深圳人"三快":做事快、說話快、走路快。半年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橫空出世,深圳、廣州、香港、澳門,一起成為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誰是核心,大家一清二楚。但僅僅半年之後,本以為一切安好的局面,做出了"深圳速度"般的調整。

8月18日,這個風調雨順、日月吉祥的日子,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我看了很多國家層面的、關於某個城市的規劃文件,但從支持一個城市發展、提高城市定位的角度看,這個意見情深之切、用心之苦、期盼之濃,前所未有。毫不誇張,深圳迎來了自1980年建立特區之後,第二次加速騰飛的機會。為什麼這麼講?我們來看看,從大灣區規劃到本次意見,國家眼中的深圳發生了什麼。

2.從未有過的高度

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創新創意之都,這是大灣區規劃對深圳的定位。本次意見中,深圳定位是"全球性標杆",這個詞、這個期許、這個高度從未有過,即便是京滬也難以比肩這一稱謂!而且,讓深圳高光無限的創新創意,再次升級,第四個國家科學中心落地深圳;被科創板風頭蓋過的創業板,將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也要試行註冊制,而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與香港並駕齊驅。從這幾個定位講,它已超越國內所有城市。而且,意見中還明確,深圳是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也就是說,深圳與香港是灣區內齊頭並進的"雙引擎"。

有人以為,深圳的定位要高於香港,其實並非這樣,特首已出來表態了。香港,它代表著國際窗口,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它的市場化、國際化,這是深圳無法匹敵的。香港金融、國際航運、商貿、高端知識服務以及生物醫療等非重工科研,這五大產業都是亞洲頂級;深圳,作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合作,講究的是平等和優勢互補,"雙引擎"的定位,就在於平等地發揮兩種制度、兩種模式的優勢,這才能將大灣區11個城市帶動起來,"一國兩制"才能豐富。

“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3.再無明顯"短板"

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城市範例,到底長什麼樣?就是"五位一體",打造成"模範生",即高質量發展、法制城市、文明城市、民生幸福、可持續發展。這並不是口號式的空喊,而是在既有優勢的基礎上,補足發展短板,讓深圳成為一個沒有明顯"短板"的城市。單就經濟而言,深圳從南海小漁村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第三大都會,它的"奇蹟效應",全世界看得見。

但是,深圳的短板,經常被二線城市拿來詬病甚至嘲笑。即便是我這個本地人,也有諸多不滿意,周圍朋友的牢騷一籮筐。老生常談的,就是偌大的一座城市,容不下學生的課桌。不久前,"全國最低的公辦普高升學率(45%)"、"100畝的產業用地慷慨批出,50畝的高中用地支支吾吾",這兩則報道很受關注;醫療問題更嚴重,深圳只有16家三甲醫院,隔壁的廣州有62家,而且這16家也排不進全省的TOP10。看病去廣州,這是深圳人一路向西的意念之一。都說深圳年輕人生命不息,搖號不止,不僅買房買車要搖號,看病也要。

大家可能會想到,城市升了幾級,深圳"人才高地"之身段無人能及,還怕人才不來嗎?別太天真了,"之為人才,首先是人",每個到深圳創業的人,除了看重這是一片"淘金"的熱土,子女和家庭要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醫療。大家都知道,北京、上海、廣州都有"戶籍附加值",也就是,戶籍綁定的大量的、其他城市望塵莫及的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許多優秀人才寧可承受較高的房價痛苦指數,也要獲取京滬兩地的戶籍。而深圳戶籍,無這樣的附加值。

如果,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補不上,"來了就是深圳人",意見中提出的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打造人才高地等等,這些都會成為空中煙花。哪裡缺、就補哪裡。此次意見中,用大量的篇幅強調了深圳下階段將在教育、醫療上的種種舉措,比如中小學教育規模要擴大、一流大學、一流學科要擴建。

4.加速破解高房價困局

談公共服務,不能撇開高房價。3月份,一篇深圳前副市長張思平剖析深圳樓市的文章,流傳甚廣。文章指出,深圳已是全球"最難買得起樓"的城市,高房價造成絕大多數工薪階層買不起房,高租金拉高消費價格,降低中低收入的民生水平,降低深圳人才吸引力,惡化經商環境,製造業、物流業瀕臨空心化……。這些話,句句在理,句句扎心。平安銀行風控部的老總說,別看深圳高光無限,人人唱紅,開業的多,你知道製造業小老闆暗自傷神離開了多少嗎?全國最高的房價收入比(2019年上半年為36.1),最龜縮的居住條件(城中村佔住房供應的51%),精英化傾向(一般製造業逃離後,社會結構呈現兩級分化,即金融+IT的"金領"享受高房價帶來的溢價,而一般生活服務業的"藍領",卻無法安居紮根。

過往,任何城市規劃的藍圖,在房產中介朋友圈裡,都會被置頂,併成為房價大漲的頭條推送。事後諸葛亮,難道他們說的沒道理嗎?此次意見發佈後,很多微信朋友問,大灣區規劃3月份出爐後,深圳樓市火了好一陣子!現在,深圳又突然收穫這麼多利好,可謂千寵萬愛於一身,城市身段上了兩個臺階,所謂的"房價之高",是不是跳上更高是山頭後回望呢?

貌似非常有道理,但風物長宜放眼量,筆者認為,深圳河對岸的那位,是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但高房價導致的"空心化"、社會問題,乃是當前困局的根源,也是發展的最大掣肘。殷鑑不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城市範例,示範的絕非是高房價,反而要在"破解高房價困局"上,給全國指出一條路。高房價不破,來深圳創業和闖蕩的人才,有錢就會買房子,龜縮起來。

回想2015年,股市成為風口上放飛的那頭豬,深圳的科創板變成"神創板",科技園區的創業公司,一上市敲鐘,放下錘子就去後海買房,直接把這個區域的房價推至了"10+",至今還飄在天上沒有下來。曾經的深圳科創四小龍中的大族激光、邁瑞醫療,地產項目幹得風生水起。試想,如果買房、炒地,躺著能賺輕鬆錢、快錢,誰還願意吭哧吭哧在實驗室裡加班熬夜敲鍵盤、編代碼、搞算法,和小白鼠玩遊戲呢?

“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5.空間突破的長效機制

所以,本次意見裡面再次明確要求深圳: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與人才住房制度。關於樓市,意見裡只有這37個字的表述,但信息量及其豐富。人才住房是各地"搶人"時慣用的工具。來的人,到底看重的是創業環境,還是房子呢?國家層面,對人才住房並未有表態支持或反對。住建部的一位領導私下裡說,"一個定位(房住不炒)、兩個體系(市場+保障)"是國家的大原則,人才住房可作為地方探索,但不能與兩個體系混淆。言下之意是,你可以搞人才房,但不能充當保障房,後者的任務,那是剛性的。

認可人才住房,這是第一次。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大灣區核心引擎,打造創新發展示範區,甚至要吸引港澳才俊來深創業,並享受市民待遇等等。這麼多艱鉅的任務,首先要仰仗人才,住房制度上要突破(反正,此次意見再次強調了,涉及到相關法律,該調整的調整)。由此判斷,去年8月份深圳高調披露的"二次房改方案",看來是得到首肯的,未來將進入加快"落地"的階段。深圳未來的住房供應,將從過去20年的"六四分"到"四六分",即保障房及人才房供應,佔比將從過去的40%增至60%。保障及人才房主導,國內沒哪個城市能做到。

根據"二次房改方案",從2018到2035年,深圳每年新增10萬套住房,其中7萬套是人才及保障房。不過,根據過去"十一五"、"十二五"住房規劃的經驗總結(筆者參與過這兩個規劃的制定),"沒地"是最大的制約。如果供不出地來,深圳會像香港一樣,走向"高房價無解"的境地。所以,就不奇怪了,為何近期深圳土地"放量"。不過,6月24日5宗地就稱為"史詩級"的供地,隔壁的城市都笑了。

可見,深圳真沒地了。怎麼辦?首先是擠水分,業內稱深圳的土地像吸水的海綿,擠一擠就有了。前兩天,我再次造訪了將閒置做到極致的南山區紅樹灣那宗地,10年前掛的牌子——"城市鉅作,細細研磨中",到現在還未研磨出來,裡面雜草叢生,外面房價已是"10萬+"。近期,深圳發佈閒置土地處置專項行動方案,企業原因的,閒置滿一年一律收回。據悉,已認定閒置的就有564宗。不過,這些合計也只有17平方公里,根本撐不起深圳作為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地位。怎麼辦?既然地位超然了,深莞惠一體化,就從開會,然後無然後了,變為圖紙和項目了。

6."大深圳"呼之欲出

毫無疑問,在深圳開發強度(建設用地總量/行政區域面積)已高達54%,居全國第一的情況下,既要新建很多學校、醫院,(為了提高城市知名度)還要新建很多體育文化設施,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和文化交流活動,還要建設國家科學中心等等。因此,侷促的空間倒逼,產業鏈中下游(包括物流、配件、加工等)整體要牽至外圍,當然也包括配套的部分住房。

因此,當深圳不僅僅是一個大城市,而躍升為一個都會區的核心和引擎,其住房市場的範圍、商品房供應的範圍,將隨著輻射範圍、產業鏈重構,而進一步延展至惠州、東莞和中山等周圍小跟班們。參考廣佛都市圈、大上海都市圈、環北京都市圈,每年1800萬平米的供需量,應該是大深圳這個都市圈合理的供求體量。目前,深莞惠三市加起來的新建商品房市場體量,差不多就是1800萬平米的規模,其中深圳只有可憐的350萬,外圍將再次活躍起來。

“大深圳”來了,她的樓市從此與眾不同

7.樓市迴歸實體經濟

過去,深圳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包容,而包容的載體就是城中村。"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溫馨的口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孔雀東南飛",二線關的通行證和鐵絲網也擋不住。過去幾年,深圳每年流入人口(40多萬)全國第一,超過50%的是學歷人才,而不是80年代的外來妹。未來,包容進一步升級,"補短板"以後,對包括內地和港澳人才吸引力的抬升。同時,越先進的產業,配套的服務就越多,比如家政、保安、配送等,這也將吸引大量生產生活服務業人員流入大深圳這個區域。對於深圳這個當前人口2000萬、存量商品房200萬套(京滬的1/4,廣州的1/3)的城市來說,壓力可想而知。不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對此,深圳準備好了。首先,解決深圳1600萬非戶籍人口、總量高達531萬套的城中村小產權房,政府決定"不拆了"。未來,它將是深圳最大的歷史遺產,也將是充滿活力與文化,併成為外來人口融入深圳的寶貴的低成本空間,類似馬化騰(當年在城中村創業)等千萬創業人才一樣,回憶俱往矣,但美好而崢嶸的歲月。不久前,萬科退出"萬村計劃",根源就在於,它抬高了租金,外來人口"傷不起",多數人不同意;其次,新建住房,70%是保障房及人才房,最低售價和租金為商品房價的50%和30%,這是內地哪個城市都割不起肉的奢侈。新建商品住房,儘管還有40%的體量,但限地價、競配建(保障房、人才住房)常態化,地價對房價的拉動,將成為歷史。6月份,深圳5宗地配建了30%的人才住房,樓市開始迴歸實體經濟了。未來,你超高價買新房,或許在給深圳的科技創新做貢獻。

8.最後說說樓市的機會

人口紅利、投資驅動、資金加持等,這些促成我國房價上漲的動力全面弱化,房價告別"單邊上漲"。未來,投資樓市就是投資城市。我們看看全球灣區核心城市,東日本不動產流通機構近期發佈報告稱,今年7月份首都圈二手公寓成交單價為53.51萬日元(約3.5萬人民幣),同比增加2.6%,連續6個月上漲,而日本其他區域房價則喋喋不休,有的縣市則免費送房、送裝修金;據美國地產網站Zillow統計,舊金山灣區灣房屋總價中位數已經自2012年4月以來實現連續83個月同比上漲,去年5月和6月創下歷史新高,達到87.5萬美元。

要看深圳未來的樓市走向,可以參考這些城市。不過,這些城市的房價,儘管部分區域,比如東京銀座、六本木,紐約中央公園、長島等,富人云集、房價非常高、漲幅也很高,但拉長時間軸來看整體,他們不像深圳一樣,在短短10年內就翻了10倍。這些城市走的是"人口、產業、規劃、地產"協同發展的路徑,房價漲幅相對緩和,長期走勢略高於通脹率。

參考來看深圳,有所不同。當人才、人口大規模湧向大深圳,"二次人口紅利"為深圳盡享,當教育醫療的短板補上,當城市越來越知名了,當深圳的中產階層將壯大,揮別了"金領"與"藍領"兩級分化的社會畸形結構,塔基厚實了,塔身粗壯了,住房需求躍上了數個臺階。同時,產業升級助推空間的單位產值上升,每塊地更值錢了。未來,深圳房價上漲的壓力更大了,除了住房制度革新、調控政策強化,房產稅或許將首先在這一區域落地。因為,不管是壓縮房產獲利空間,還是打造公共服務導向型的政府,給地方開闢財源,房產稅或將率在深圳落地。

未來,深圳房價上漲,反映人口和收入的因素,通脹和資金面因素,但由於住房制度全面迴歸保障、向人才傾斜。加上,房產稅、所得稅、遺產稅等壓制,深圳的整體房價更反映實體經濟的紅利,中心區將類似於東京的六本木、銀座,紐約的長島、中央公園,倫敦的海德公園等。整體看,大深圳的這種投資紅利,將慢慢與股票、債券、資產證券化等類同,迴歸一般資產序列,而中心區物業稀缺化,將誕生財富與區位價值、文化價值兼具的豪宅。當下,投資深圳正當其時,但不動產也好、股票也好、實體也好,要抱著與城市一起成長(而不是急功近利),分享長期紅利(而不是投機心態的短期攫取)。當然,對於樓市而言,不排除獲得房產稅後的超平均收益,類似於股市大白馬,但案例甚少,考驗智力,努力去淘寶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