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讓普羅大眾喝上了茅臺,你還唱衰它?'

"
"
Costco讓普羅大眾喝上了茅臺,你還唱衰它?

原創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眾號:李宇嘉地產筆記

1.

中秋節前,筆者去香港開會。想著"雙節"來臨,市場傳言53度的飛天茅臺,可能將突破3000元/瓶,於是順道在免稅店買了兩瓶,每瓶摺合人民幣2283.6元。即便近期人民幣貶值,多花了一百多元,但想想,能以低於市場價近20%買到國產頭號奢侈品,而且還是貨真價實的真茅臺,壓箱底當"硬通貨"也好、送人也好,可謂"兩相宜",心裡竊喜一番。

但不成想,近期53度飛天茅臺的市場零售價,居然下跌了10%。9月11日,茅臺股價下跌4.85%,創年內第二大單日跌幅,並直接帶崩了白酒板塊。奇怪了,此前券商不斷上調茅臺目標價,市場也篤定漲價。理由還是原產地"信仰"與價格無彈性的需求端:世界上只有1個茅臺鎮、1條赤水河,而國人需求的基因裡,不是咖啡、雞尾酒,而是茶和白酒。馬雲說:"年輕人總有一天會喝茅臺,要到45歲才見分曉。"。既然如此,為何跌價了呢?

2.

對於飛天茅臺為何"不飛"了?業內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廠家開始壓縮銷售鏈條上的價格盤剝。"讓工薪族喝得起",這是國酒茅臺的國企責任。但是,廠家低價出貨的良好訴求(出廠價僅969元/元),到大經銷商囤貨,再到小經銷商搶貨,中間環節再夾雜上黃牛干擾,最後到消費者手中,已將價格推高至雲端了。但即便是2500元的零售價,也難以買到真品。

作為國企,酒廠賣一瓶只拿到969元,而中間大概1500元流入到各色經銷商、黃牛及寄生在流通環節上的"薅羊毛者"。國企損失了稅收、消費者花高價買不到正品,這個奢侈品的使用價值還剩多少?管控銷售鏈條價格盤剝,一直就未停過,"酒喝不炒"、"嚴守1499元的價格底線"等,絕不是新任董事長才強調的,不久前因尋租"落馬"的那位也說過。

關鍵是重構銷售鏈條。否則,在出廠價遠低於消費者用鈔票"投出"的市場價的情況下,對經銷商和黃牛來說,倒賣茅臺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任何反囤積、反黃牛的政策,都會被對策攻陷;對消費者來講,改變不了工薪階層消費不起,想消費的有錢人被薅了幾層羊毛,還不一定買到正品的命運;對茅臺酒來說,它會繼續撒"酒瘋","酒炒不喝"的結局就無解。

3.

近期,美國會員制商超Costco又火了,還是因為飛天茅臺脫銷的事情。不久前Costco上海閔行店開業時,就因為飛天茅臺脫銷火了一把。不過,基於中國零售行業滔天駭浪的慘烈競爭,業內都不看好Costco,很多人掰手指數Costco離倒下去還有多久。以後,大家別這麼幹了,因為Costco可能是普通消費者,甚至是工薪階層,能喝得起茅臺的唯一念想了。

1498元,比出廠價還低1元,這是Costco給出的會員價,它比國內經銷商之間流轉價格至少低了500多元,比零售價格低了1000多元。9月11日至12日,也就是中秋節前2天,只要排3個多小時,Costco的會員就能以這個超低的價格,買到一瓶飛天53度的茅臺酒。

以往經久不治的黃牛黨,在這裡很難派上用場。進場時先排3-4個小時的隊,工作人員逐個核實會員,會員付款後,再拿購物小票領取一張購酒卡(一卡一瓶),最後去專窗排隊領酒。若經歷這般周折,還有會員將酒賣給黃牛,那也是"拼到醉"。不過,如此倒賣的佔比不到10%。而且,門外的黃牛價為1900元,比以往的2200元降了不少,也算是"去泡沫"了。

4.

茅臺廠就是看重Costco成熟的會員模式,連續兩次將2萬瓶茅臺批給Costco,讓消費者有可靠、便捷的渠道買到。這恰恰迎合了Costco這類提供會員喜歡的商品,讓利會員吸引入會,靠會員費盈利的商家。若貨源都投給Costco等會員制商超,茅臺酒的零售價會降低不少。

事實上,消費品用材大多很便宜(茅臺成本是售價的1/50)。很大程度上,價格高是銷售環節盤剝的結果。近期的豬肉、運動鞋,之前的阿膠,除供給端的問題,流通環節層層盤剝和炒作是價高的主因。國家要建23個物流樞紐,也是為降低零售成本。市場經濟我們搞了40多年,但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實在是汗顏。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真得感謝Costco。它告訴我們,什麼叫"顧客是上帝"。希望類似Costco的商超多一些,這也是消費崛起的福音。

5.

回到地產,房價之所以高,也是流通環節的盤剝和炒作所致。其實,土地價格、建築材料價格是較低的,人工成本也是可控的。但是,每一個流通環節都在炒作。首先,土地出讓環節,政府要炒一輪規劃,土地賣個好價錢,"不規劃、不賣地";開發報建環節,炒一輪項目規劃、設計理念;銷售環節,還要將此前炒的規劃、設計再炒一遍,講給買房者聽。

近期的、遠景的,能實現的,不能實現的,統統是房價上漲的理由。房子要拆時,更新也好、整治也好,還要炒一輪。現在,從土地出讓環節,就開始打擊各個流通環節的炒作,"三規合一"、"多規合一",地價上漲的邏輯變了,其他環節也如此。就像53度茅臺一樣,所謂的稀缺,都是講出來的故事、割韭菜和薅羊毛的噱頭,泡沫都是流通環節炒出來的,終歸要被擠壓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