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灣區活力”“中國速度”獲盛讚

採訪團在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廣場展示廳參觀無人機。魏申 攝

6年前還是一片灘塗的深圳前海,今天已成為“特區中的特區”,創新創業的浪潮在此翻騰不息,青年創業者在這裡發光發熱;曾經“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珠海橫琴島,如今正成為城市新中心,道路四通八達,高樓“遍地開花”;原本只是一個天然水庫的東莞松山湖,而今高科技公司集聚,創新的活力競相迸發,正朝著建設“中國硅谷”的目標邁進……

近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省委網信辦聯合省發改委(省大灣區辦)等單位舉辦的“活力灣區 世界共享”東南亞主流網絡媒體灣區行聯合採訪活動落下帷幕。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主流網絡媒體在內的30餘名記者組成採訪團,深入走訪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珠海等城市,感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變化。

●南方日報記者 陳理

深中通道通車後

中山到深圳僅需20分鐘

在中山市,倚在觀景平臺的欄杆旁,記者遠眺廣闊的伶仃洋,微風拂面,碧波粼粼,不遠處的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又一條巨龍將從海底探出海面,連接粵東粵西。它便是我國建設中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世界級集群工程,作為珠三角“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城市群之間唯一公路直連通道,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交通紐帶。

通道的建設困難重重,面臨著嚴苛的建設條件和多樣性的技術方案。其中,具有“超寬”“深埋”“變寬”特點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在世界上是首次大規模應用,建成後將成為全球首例特長雙向8車道海底沉管隧道。

“站在港珠澳大橋這一‘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更有信心。”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楊陽說。深中通道與港珠澳大橋結構相似,而港珠澳大橋已於去年10月份建成通車,為大灣區居民出行帶來便利。據統計,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已有超過千萬人次通行,單日最高通行量接近13萬人次。

如今,深中通道橋樑工程已全線展開,正式邁入建設的關鍵階段,其中中山大橋已完成樁基施工,正在進行承臺施工;東人工島正在全面推進造島工程;西人工島正推進島上暗埋止推段隧道主體結構施工,創造首節沉管對接條件……通道預計將於2024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建成後,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一小時生活圈’。”楊陽介紹,通道竣工後,從中山到深圳機場、深圳前海等地,時間將從2個小時縮短為20分鐘。

由製造轉向智造

大灣區成創新創業熱土

在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一個集掃拖功能於一體的拖地機器人正在地板上勤勤懇懇地工作,時而一往直前,時而減速、避障,獨特的流線型外觀更顯科技感。

全球第一個能自動洗拖布的拖地機器人吸引了採訪團的注意。完成清潔任務後,拖地機器人會回到專屬於它的“小房子”,一個搭配5L大水箱的基站裡,自動回充、清洗和甩幹抹布,真正實現全程不需要人蔘與。據介紹,該款掃地機器人目前已經受到東南亞地區的代理商的關注,並已與新加坡代理商簽約,很快就會跟新加坡的消費者見面。

高度靈敏的運動捕捉攝像機、站上就走的自動滑板、可智能稱重的行李箱……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琳琅滿目的智能設備讓採訪團的記者們大呼過癮。這裡成為兩岸三地青年創新創業的熱土,吸引190家港澳臺及國際團隊在此紮根。

“深圳前海的發展令人矚目,無論是資本支持,還是配套的激勵政策都走在前列,這裡的年輕人富有創新活力,研發出的各種智能設備令人印象深刻。”印度尼西亞《商報》副總編輯孫繼飛說。

從製造轉向智造,粵港澳大灣區正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基礎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致力於打造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科創中心。

傳承活化歷史資源

聯接粵港澳共同記憶

以碧水山石為底,輔以蒼翠樹木點綴,宛如立在水中央的“廣福戲臺”上,傳來悠悠樂曲,身著綠色戲服的粵劇演員緩緩踱步而出,在精緻的木雕、磚雕前表演,唱腔圓潤,動作優美。

在廣州市粵劇博物館錯落雅緻的庭院裡,採訪團感受著古老的粵劇文化,感受粵劇藝術深厚的底蘊。粵劇形成於廣州地區,初期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等地,後來又跟隨華人華僑的腳步,傳播到東南亞、美洲、歐洲。大部分來自東南亞地區的記者對粵曲並不陌生,對他們來說,這便是鄉音。

“泰國是全球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廣州會館、潮州會館遍佈,粵劇我們最熟悉不過了。”泰國星暹日報的僑社新聞主編蘇靈逸說,她還當場哼了一小段《帝女花》。

在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一幢以紅色為底、白色描邊的兩層平房吸引了採訪團的目光,這便是孫中山故居。故居位於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內,以偉人的足跡串聯近代中國發展的歷史,聯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文化記憶。

如今,在廣東,不少類似的文化故地正在重新煥發光彩,它們不僅成為廣東閃亮的文化名片,也成為喚醒大灣區居民共同的文化情感與記憶的載體,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本次灣區行我們走訪了多個關鍵城市,不僅加深了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瞭解,也真切感受到城市建設的‘中國速度’。”孫繼飛說,他將更加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情況,並計劃開設專欄,對大灣區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