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

自從大眾發佈朗逸原型車已經很久了,2006年的北京車展發佈的哪吒概念車在當時完全可以說很驚豔。可惜呢,這麼有旅行範的車卻因為一些其他因素沒能量產。

終於到了今天,我們看到朗逸MQB平臺之後,依舊是板磚和吐沫星子齊飛。

在知乎,罵幾句德原朗已經是正確性。不噴大眾好像自己不懂車。不過爆款撐一年可以,撐好幾年就得有良好的品控和充沛的產品力了。

我打算體驗的是最走量的自吸版本車型。為了區分我們就叫新款——朗逸plus,老款大家應該都清楚就是現在的經典朗逸。

"

自從大眾發佈朗逸原型車已經很久了,2006年的北京車展發佈的哪吒概念車在當時完全可以說很驚豔。可惜呢,這麼有旅行範的車卻因為一些其他因素沒能量產。

終於到了今天,我們看到朗逸MQB平臺之後,依舊是板磚和吐沫星子齊飛。

在知乎,罵幾句德原朗已經是正確性。不噴大眾好像自己不懂車。不過爆款撐一年可以,撐好幾年就得有良好的品控和充沛的產品力了。

我打算體驗的是最走量的自吸版本車型。為了區分我們就叫新款——朗逸plus,老款大家應該都清楚就是現在的經典朗逸。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外觀看起來有點高級樣子。

朗逸plus畢竟還是保有足夠多的家族元素。但是第一觀感是,這車不算小。視覺上顯得寬大,這點就夠討人喜歡了。國人就喜愛大車,這個特殊的消費理念之下,這樣大氣一些的外觀還是比較受一些單位用戶的青睞。比如公務員,教師這類有編制的人士。而全面搭載LED大燈和日行燈的做法也會讓路人甲更覺得有面子。畢竟嘛,很多B級車還是低配鹵素燈。就像打遊戲買一身時裝,好看總歸是沒有錯的。

"

自從大眾發佈朗逸原型車已經很久了,2006年的北京車展發佈的哪吒概念車在當時完全可以說很驚豔。可惜呢,這麼有旅行範的車卻因為一些其他因素沒能量產。

終於到了今天,我們看到朗逸MQB平臺之後,依舊是板磚和吐沫星子齊飛。

在知乎,罵幾句德原朗已經是正確性。不噴大眾好像自己不懂車。不過爆款撐一年可以,撐好幾年就得有良好的品控和充沛的產品力了。

我打算體驗的是最走量的自吸版本車型。為了區分我們就叫新款——朗逸plus,老款大家應該都清楚就是現在的經典朗逸。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外觀看起來有點高級樣子。

朗逸plus畢竟還是保有足夠多的家族元素。但是第一觀感是,這車不算小。視覺上顯得寬大,這點就夠討人喜歡了。國人就喜愛大車,這個特殊的消費理念之下,這樣大氣一些的外觀還是比較受一些單位用戶的青睞。比如公務員,教師這類有編制的人士。而全面搭載LED大燈和日行燈的做法也會讓路人甲更覺得有面子。畢竟嘛,很多B級車還是低配鹵素燈。就像打遊戲買一身時裝,好看總歸是沒有錯的。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內飾依舊是大眾風,而配置值得吐槽

內飾,看看最低配啥樣吧。反正除了收音機還有原廠手機支架,很多功能用你5-8英寸的手機屏幕能予以實現。很多人上來就噴,殊不知,這個研發是吃準了近來國內蓬勃發展的營運車(含網約車)市場。除了這臺最低配的風尚版,其餘都是打孔真皮座椅。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次低配的吸引力會更強一些。不過大眾一貫的內飾風格就是如此,目前值得稱讚的老車也就是輝昂和輝騰這倆扛把子。

朗逸plus主要是在消費者關注的地方不節約,消費者不關注的地方很節約。比如說這車就沒有液壓撐杆,就是拿鐵棍支撐。其他大眾車上面能見到的,風量獨立控制旋鈕你見不到了。最無語的是,全系不給後視鏡電動摺疊。倒車視頻影像原廠只有頂配才有。

總之,朗逸的內飾比老款是提升了檔次,不過難掩內飾質感不如其他MQB平臺的緊湊車。

方向盤支持了高低前後四向調節,後排有了出風口總歸是個好事。

有意思的是車機系統,低配是大眾自己的MIB,高配則是本土化的CNS系統。對於我來說,高配的CNS雖然比MIB更好,但是和安吉星那種操作手感比起來差遠了。

"

自從大眾發佈朗逸原型車已經很久了,2006年的北京車展發佈的哪吒概念車在當時完全可以說很驚豔。可惜呢,這麼有旅行範的車卻因為一些其他因素沒能量產。

終於到了今天,我們看到朗逸MQB平臺之後,依舊是板磚和吐沫星子齊飛。

在知乎,罵幾句德原朗已經是正確性。不噴大眾好像自己不懂車。不過爆款撐一年可以,撐好幾年就得有良好的品控和充沛的產品力了。

我打算體驗的是最走量的自吸版本車型。為了區分我們就叫新款——朗逸plus,老款大家應該都清楚就是現在的經典朗逸。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外觀看起來有點高級樣子。

朗逸plus畢竟還是保有足夠多的家族元素。但是第一觀感是,這車不算小。視覺上顯得寬大,這點就夠討人喜歡了。國人就喜愛大車,這個特殊的消費理念之下,這樣大氣一些的外觀還是比較受一些單位用戶的青睞。比如公務員,教師這類有編制的人士。而全面搭載LED大燈和日行燈的做法也會讓路人甲更覺得有面子。畢竟嘛,很多B級車還是低配鹵素燈。就像打遊戲買一身時裝,好看總歸是沒有錯的。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內飾依舊是大眾風,而配置值得吐槽

內飾,看看最低配啥樣吧。反正除了收音機還有原廠手機支架,很多功能用你5-8英寸的手機屏幕能予以實現。很多人上來就噴,殊不知,這個研發是吃準了近來國內蓬勃發展的營運車(含網約車)市場。除了這臺最低配的風尚版,其餘都是打孔真皮座椅。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次低配的吸引力會更強一些。不過大眾一貫的內飾風格就是如此,目前值得稱讚的老車也就是輝昂和輝騰這倆扛把子。

朗逸plus主要是在消費者關注的地方不節約,消費者不關注的地方很節約。比如說這車就沒有液壓撐杆,就是拿鐵棍支撐。其他大眾車上面能見到的,風量獨立控制旋鈕你見不到了。最無語的是,全系不給後視鏡電動摺疊。倒車視頻影像原廠只有頂配才有。

總之,朗逸的內飾比老款是提升了檔次,不過難掩內飾質感不如其他MQB平臺的緊湊車。

方向盤支持了高低前後四向調節,後排有了出風口總歸是個好事。

有意思的是車機系統,低配是大眾自己的MIB,高配則是本土化的CNS系統。對於我來說,高配的CNS雖然比MIB更好,但是和安吉星那種操作手感比起來差遠了。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空間和靜態舒適度感受

值得表揚的地方:大眾本土化做的很對,他們把萬年旋鈕調節改成了拉手式調節裝置。

但是之前德國人認為自己的設計很科學。。。。。。

我稱之為鋼鐵直男的頑固。

空間方面比老款強,要不然白叫PLUS了。在前排的儲物空間值得好評的是,有專門的卡槽。

雖然說ETC要全面推廣,將來跑高速不會常用停車拿卡了。但是商場的停車場和一些單位還是很實用。水杯的限位器也值得好評,這點很多B級豪車都沒有做到。中控臺下面的儲物空間也得到了大幅優化。

前排座椅比老款的支撐包裹性都要強,但是和同為大眾旗下的斯柯達明銳比起來,大眾車的腰部支撐就很尷尬。這個問題在海外版也是這樣,可能說和斯柯達的家用定位有關係。後排座椅的角度改善了一些,在小三角窗的加持下通透感更強。全系標配獨立頭枕,但是中間的凸起實在是太高。能放下一瓶礦泉水,所以中間那個乘客肯定要練劈叉才行。長時間乘坐非常不爽。

不過坐墊長度就得值得大力批判了。真夠短的。

後排空間升級的確實很棒,在一臺A級車裡面可以給優秀的評價。同樣的是後備廂空間,你可以盡情的放下開學的行李。

"

自從大眾發佈朗逸原型車已經很久了,2006年的北京車展發佈的哪吒概念車在當時完全可以說很驚豔。可惜呢,這麼有旅行範的車卻因為一些其他因素沒能量產。

終於到了今天,我們看到朗逸MQB平臺之後,依舊是板磚和吐沫星子齊飛。

在知乎,罵幾句德原朗已經是正確性。不噴大眾好像自己不懂車。不過爆款撐一年可以,撐好幾年就得有良好的品控和充沛的產品力了。

我打算體驗的是最走量的自吸版本車型。為了區分我們就叫新款——朗逸plus,老款大家應該都清楚就是現在的經典朗逸。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外觀看起來有點高級樣子。

朗逸plus畢竟還是保有足夠多的家族元素。但是第一觀感是,這車不算小。視覺上顯得寬大,這點就夠討人喜歡了。國人就喜愛大車,這個特殊的消費理念之下,這樣大氣一些的外觀還是比較受一些單位用戶的青睞。比如公務員,教師這類有編制的人士。而全面搭載LED大燈和日行燈的做法也會讓路人甲更覺得有面子。畢竟嘛,很多B級車還是低配鹵素燈。就像打遊戲買一身時裝,好看總歸是沒有錯的。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內飾依舊是大眾風,而配置值得吐槽

內飾,看看最低配啥樣吧。反正除了收音機還有原廠手機支架,很多功能用你5-8英寸的手機屏幕能予以實現。很多人上來就噴,殊不知,這個研發是吃準了近來國內蓬勃發展的營運車(含網約車)市場。除了這臺最低配的風尚版,其餘都是打孔真皮座椅。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次低配的吸引力會更強一些。不過大眾一貫的內飾風格就是如此,目前值得稱讚的老車也就是輝昂和輝騰這倆扛把子。

朗逸plus主要是在消費者關注的地方不節約,消費者不關注的地方很節約。比如說這車就沒有液壓撐杆,就是拿鐵棍支撐。其他大眾車上面能見到的,風量獨立控制旋鈕你見不到了。最無語的是,全系不給後視鏡電動摺疊。倒車視頻影像原廠只有頂配才有。

總之,朗逸的內飾比老款是提升了檔次,不過難掩內飾質感不如其他MQB平臺的緊湊車。

方向盤支持了高低前後四向調節,後排有了出風口總歸是個好事。

有意思的是車機系統,低配是大眾自己的MIB,高配則是本土化的CNS系統。對於我來說,高配的CNS雖然比MIB更好,但是和安吉星那種操作手感比起來差遠了。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空間和靜態舒適度感受

值得表揚的地方:大眾本土化做的很對,他們把萬年旋鈕調節改成了拉手式調節裝置。

但是之前德國人認為自己的設計很科學。。。。。。

我稱之為鋼鐵直男的頑固。

空間方面比老款強,要不然白叫PLUS了。在前排的儲物空間值得好評的是,有專門的卡槽。

雖然說ETC要全面推廣,將來跑高速不會常用停車拿卡了。但是商場的停車場和一些單位還是很實用。水杯的限位器也值得好評,這點很多B級豪車都沒有做到。中控臺下面的儲物空間也得到了大幅優化。

前排座椅比老款的支撐包裹性都要強,但是和同為大眾旗下的斯柯達明銳比起來,大眾車的腰部支撐就很尷尬。這個問題在海外版也是這樣,可能說和斯柯達的家用定位有關係。後排座椅的角度改善了一些,在小三角窗的加持下通透感更強。全系標配獨立頭枕,但是中間的凸起實在是太高。能放下一瓶礦泉水,所以中間那個乘客肯定要練劈叉才行。長時間乘坐非常不爽。

不過坐墊長度就得值得大力批判了。真夠短的。

後排空間升級的確實很棒,在一臺A級車裡面可以給優秀的評價。同樣的是後備廂空間,你可以盡情的放下開學的行李。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動態表現

對大眾雙離合心存隔閡的不在少數,所以說大眾賣的最好的反而是自吸+MT/AT的車型,也是大眾打江山的功臣。這臺EA211發動機,降低成1.5L了。但是動力的肉是讓人懷疑人生的,大眾德原朗1.5L自動擋完全告訴你,這臺車就是這麼肉,油門踩到底也是白搭。

滿載開空調14秒破百的動力。還有個雷克薩斯ES200可以和你當難兄難弟。

好處呢,是這車確實夠省油。標定的一切換擋邏輯都是建立在油耗基礎之上,而不是平順性。大眾對愛信6AT的調教只能說,能用就成。換擋邏輯一般會把轉速壓在1500轉左右甚至更低。

有的時候呢,我個人等不及就只好掛手動模式低擋高轉速加速。這麼開油耗也才6.8L。

起步絲般順滑不是吹的,但是前三分之一踏板行程比較空虛,如果前車地板油,你的跟車加速力度並不快,很有可能被小鋼炮車型加塞。

"

自從大眾發佈朗逸原型車已經很久了,2006年的北京車展發佈的哪吒概念車在當時完全可以說很驚豔。可惜呢,這麼有旅行範的車卻因為一些其他因素沒能量產。

終於到了今天,我們看到朗逸MQB平臺之後,依舊是板磚和吐沫星子齊飛。

在知乎,罵幾句德原朗已經是正確性。不噴大眾好像自己不懂車。不過爆款撐一年可以,撐好幾年就得有良好的品控和充沛的產品力了。

我打算體驗的是最走量的自吸版本車型。為了區分我們就叫新款——朗逸plus,老款大家應該都清楚就是現在的經典朗逸。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外觀看起來有點高級樣子。

朗逸plus畢竟還是保有足夠多的家族元素。但是第一觀感是,這車不算小。視覺上顯得寬大,這點就夠討人喜歡了。國人就喜愛大車,這個特殊的消費理念之下,這樣大氣一些的外觀還是比較受一些單位用戶的青睞。比如公務員,教師這類有編制的人士。而全面搭載LED大燈和日行燈的做法也會讓路人甲更覺得有面子。畢竟嘛,很多B級車還是低配鹵素燈。就像打遊戲買一身時裝,好看總歸是沒有錯的。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內飾依舊是大眾風,而配置值得吐槽

內飾,看看最低配啥樣吧。反正除了收音機還有原廠手機支架,很多功能用你5-8英寸的手機屏幕能予以實現。很多人上來就噴,殊不知,這個研發是吃準了近來國內蓬勃發展的營運車(含網約車)市場。除了這臺最低配的風尚版,其餘都是打孔真皮座椅。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次低配的吸引力會更強一些。不過大眾一貫的內飾風格就是如此,目前值得稱讚的老車也就是輝昂和輝騰這倆扛把子。

朗逸plus主要是在消費者關注的地方不節約,消費者不關注的地方很節約。比如說這車就沒有液壓撐杆,就是拿鐵棍支撐。其他大眾車上面能見到的,風量獨立控制旋鈕你見不到了。最無語的是,全系不給後視鏡電動摺疊。倒車視頻影像原廠只有頂配才有。

總之,朗逸的內飾比老款是提升了檔次,不過難掩內飾質感不如其他MQB平臺的緊湊車。

方向盤支持了高低前後四向調節,後排有了出風口總歸是個好事。

有意思的是車機系統,低配是大眾自己的MIB,高配則是本土化的CNS系統。對於我來說,高配的CNS雖然比MIB更好,但是和安吉星那種操作手感比起來差遠了。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空間和靜態舒適度感受

值得表揚的地方:大眾本土化做的很對,他們把萬年旋鈕調節改成了拉手式調節裝置。

但是之前德國人認為自己的設計很科學。。。。。。

我稱之為鋼鐵直男的頑固。

空間方面比老款強,要不然白叫PLUS了。在前排的儲物空間值得好評的是,有專門的卡槽。

雖然說ETC要全面推廣,將來跑高速不會常用停車拿卡了。但是商場的停車場和一些單位還是很實用。水杯的限位器也值得好評,這點很多B級豪車都沒有做到。中控臺下面的儲物空間也得到了大幅優化。

前排座椅比老款的支撐包裹性都要強,但是和同為大眾旗下的斯柯達明銳比起來,大眾車的腰部支撐就很尷尬。這個問題在海外版也是這樣,可能說和斯柯達的家用定位有關係。後排座椅的角度改善了一些,在小三角窗的加持下通透感更強。全系標配獨立頭枕,但是中間的凸起實在是太高。能放下一瓶礦泉水,所以中間那個乘客肯定要練劈叉才行。長時間乘坐非常不爽。

不過坐墊長度就得值得大力批判了。真夠短的。

後排空間升級的確實很棒,在一臺A級車裡面可以給優秀的評價。同樣的是後備廂空間,你可以盡情的放下開學的行李。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動態表現

對大眾雙離合心存隔閡的不在少數,所以說大眾賣的最好的反而是自吸+MT/AT的車型,也是大眾打江山的功臣。這臺EA211發動機,降低成1.5L了。但是動力的肉是讓人懷疑人生的,大眾德原朗1.5L自動擋完全告訴你,這臺車就是這麼肉,油門踩到底也是白搭。

滿載開空調14秒破百的動力。還有個雷克薩斯ES200可以和你當難兄難弟。

好處呢,是這車確實夠省油。標定的一切換擋邏輯都是建立在油耗基礎之上,而不是平順性。大眾對愛信6AT的調教只能說,能用就成。換擋邏輯一般會把轉速壓在1500轉左右甚至更低。

有的時候呢,我個人等不及就只好掛手動模式低擋高轉速加速。這麼開油耗也才6.8L。

起步絲般順滑不是吹的,但是前三分之一踏板行程比較空虛,如果前車地板油,你的跟車加速力度並不快,很有可能被小鋼炮車型加塞。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2500轉-3500轉時候發動機噪音不太好聽,而且A柱和輪拱的噪音也有些大。當然65KM/H以下這車挺安靜的。6AT升擋積極,50KM/H就能掛上最高檔,但是降檔卻並不情願。這也是大眾車的一貫毛病了。

電子手剎+自動駐車的存在確實比較省力,胎壓監測給了也得說比較良心吧。

雖然很多人提出這車前後濾震能力不一的問題,但是我得說,各位請看老朗逸怎麼標定的。這新朗逸比老款強的不只是一星半點啊!走鵝卵石鋪就的試驗道路,細碎的過濾更好,隔音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懸掛方面也沒有低端大眾車那種緊繃生硬的感覺,拿老速騰說就是有紮實感,但是傳遞震動簡單粗暴,存在多餘的跳動。新車完全是舒適化調教,初段懸掛行程甚至有些日系車的風格了。過井蓋和減速帶,沒有以前的那個叮咣一聲響連帶著震動就到了身上的感覺。中後段的支撐也不錯,不至於大的起伏像是一些老款日系車那樣丟人現眼。

操控方面,我真的很想說一句,工程師很牛!這臺朗逸的操控表現讓人驚訝,這居然是一臺家用車。我認為他的操控甚至比凌度水準更高。主要是反饋溝通很直接,你能體會到車子極限是哪裡,你的信心是很充足的。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剎車成績在38M,我認為對於大眾家族的車來說算很不錯了。

"

自從大眾發佈朗逸原型車已經很久了,2006年的北京車展發佈的哪吒概念車在當時完全可以說很驚豔。可惜呢,這麼有旅行範的車卻因為一些其他因素沒能量產。

終於到了今天,我們看到朗逸MQB平臺之後,依舊是板磚和吐沫星子齊飛。

在知乎,罵幾句德原朗已經是正確性。不噴大眾好像自己不懂車。不過爆款撐一年可以,撐好幾年就得有良好的品控和充沛的產品力了。

我打算體驗的是最走量的自吸版本車型。為了區分我們就叫新款——朗逸plus,老款大家應該都清楚就是現在的經典朗逸。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外觀看起來有點高級樣子。

朗逸plus畢竟還是保有足夠多的家族元素。但是第一觀感是,這車不算小。視覺上顯得寬大,這點就夠討人喜歡了。國人就喜愛大車,這個特殊的消費理念之下,這樣大氣一些的外觀還是比較受一些單位用戶的青睞。比如公務員,教師這類有編制的人士。而全面搭載LED大燈和日行燈的做法也會讓路人甲更覺得有面子。畢竟嘛,很多B級車還是低配鹵素燈。就像打遊戲買一身時裝,好看總歸是沒有錯的。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內飾依舊是大眾風,而配置值得吐槽

內飾,看看最低配啥樣吧。反正除了收音機還有原廠手機支架,很多功能用你5-8英寸的手機屏幕能予以實現。很多人上來就噴,殊不知,這個研發是吃準了近來國內蓬勃發展的營運車(含網約車)市場。除了這臺最低配的風尚版,其餘都是打孔真皮座椅。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次低配的吸引力會更強一些。不過大眾一貫的內飾風格就是如此,目前值得稱讚的老車也就是輝昂和輝騰這倆扛把子。

朗逸plus主要是在消費者關注的地方不節約,消費者不關注的地方很節約。比如說這車就沒有液壓撐杆,就是拿鐵棍支撐。其他大眾車上面能見到的,風量獨立控制旋鈕你見不到了。最無語的是,全系不給後視鏡電動摺疊。倒車視頻影像原廠只有頂配才有。

總之,朗逸的內飾比老款是提升了檔次,不過難掩內飾質感不如其他MQB平臺的緊湊車。

方向盤支持了高低前後四向調節,後排有了出風口總歸是個好事。

有意思的是車機系統,低配是大眾自己的MIB,高配則是本土化的CNS系統。對於我來說,高配的CNS雖然比MIB更好,但是和安吉星那種操作手感比起來差遠了。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空間和靜態舒適度感受

值得表揚的地方:大眾本土化做的很對,他們把萬年旋鈕調節改成了拉手式調節裝置。

但是之前德國人認為自己的設計很科學。。。。。。

我稱之為鋼鐵直男的頑固。

空間方面比老款強,要不然白叫PLUS了。在前排的儲物空間值得好評的是,有專門的卡槽。

雖然說ETC要全面推廣,將來跑高速不會常用停車拿卡了。但是商場的停車場和一些單位還是很實用。水杯的限位器也值得好評,這點很多B級豪車都沒有做到。中控臺下面的儲物空間也得到了大幅優化。

前排座椅比老款的支撐包裹性都要強,但是和同為大眾旗下的斯柯達明銳比起來,大眾車的腰部支撐就很尷尬。這個問題在海外版也是這樣,可能說和斯柯達的家用定位有關係。後排座椅的角度改善了一些,在小三角窗的加持下通透感更強。全系標配獨立頭枕,但是中間的凸起實在是太高。能放下一瓶礦泉水,所以中間那個乘客肯定要練劈叉才行。長時間乘坐非常不爽。

不過坐墊長度就得值得大力批判了。真夠短的。

後排空間升級的確實很棒,在一臺A級車裡面可以給優秀的評價。同樣的是後備廂空間,你可以盡情的放下開學的行李。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動態表現

對大眾雙離合心存隔閡的不在少數,所以說大眾賣的最好的反而是自吸+MT/AT的車型,也是大眾打江山的功臣。這臺EA211發動機,降低成1.5L了。但是動力的肉是讓人懷疑人生的,大眾德原朗1.5L自動擋完全告訴你,這臺車就是這麼肉,油門踩到底也是白搭。

滿載開空調14秒破百的動力。還有個雷克薩斯ES200可以和你當難兄難弟。

好處呢,是這車確實夠省油。標定的一切換擋邏輯都是建立在油耗基礎之上,而不是平順性。大眾對愛信6AT的調教只能說,能用就成。換擋邏輯一般會把轉速壓在1500轉左右甚至更低。

有的時候呢,我個人等不及就只好掛手動模式低擋高轉速加速。這麼開油耗也才6.8L。

起步絲般順滑不是吹的,但是前三分之一踏板行程比較空虛,如果前車地板油,你的跟車加速力度並不快,很有可能被小鋼炮車型加塞。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2500轉-3500轉時候發動機噪音不太好聽,而且A柱和輪拱的噪音也有些大。當然65KM/H以下這車挺安靜的。6AT升擋積極,50KM/H就能掛上最高檔,但是降檔卻並不情願。這也是大眾車的一貫毛病了。

電子手剎+自動駐車的存在確實比較省力,胎壓監測給了也得說比較良心吧。

雖然很多人提出這車前後濾震能力不一的問題,但是我得說,各位請看老朗逸怎麼標定的。這新朗逸比老款強的不只是一星半點啊!走鵝卵石鋪就的試驗道路,細碎的過濾更好,隔音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懸掛方面也沒有低端大眾車那種緊繃生硬的感覺,拿老速騰說就是有紮實感,但是傳遞震動簡單粗暴,存在多餘的跳動。新車完全是舒適化調教,初段懸掛行程甚至有些日系車的風格了。過井蓋和減速帶,沒有以前的那個叮咣一聲響連帶著震動就到了身上的感覺。中後段的支撐也不錯,不至於大的起伏像是一些老款日系車那樣丟人現眼。

操控方面,我真的很想說一句,工程師很牛!這臺朗逸的操控表現讓人驚訝,這居然是一臺家用車。我認為他的操控甚至比凌度水準更高。主要是反饋溝通很直接,你能體會到車子極限是哪裡,你的信心是很充足的。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剎車成績在38M,我認為對於大眾家族的車來說算很不錯了。

國民家轎走量版本體驗-朗逸動力一般,但油耗和舒適確實驚豔

榛名總結:

朗逸plus是一臺國民轎車毫不為過。大眾一貫是上市不優惠,過一陣立刻價格跳水。在新老同堂的出售方式之下,和軒逸拼了個旗鼓相當。朗逸plus的抉擇方面,我認為1.4T系列更適合對高速跑的比較多的朋友使用。1.5L市區代步足矣。想開手動的朋友更適合手動舒適版,最低配備車並不多,而且也主要是給營運或單位使用的。

雖然走量的自動擋版本並不算動力強勁,但是全系的節油能力著實讓人佩服。空間大,舒適,還能看起來不掉面子。這就是解決家庭用車的方案。所以朗逸賣的不錯。國內消費者並不需要多麼強勁的動力,代步養家這才是主流的A級消費者需求。

但是面對軒逸和卡羅拉的圍攻,朗逸還需要足夠的進化才能笑傲,繼續霸榜第一名。

德原朗PLUS稱不上是一臺卓越的車,但是家用足夠優秀。這就夠了。大眾會研究中國消費者果然名不虛傳,能解決用戶的需求,才是好產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