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扶出精氣神

三農 畜牧業 農業 紅樹 光明網 2017-06-17

“紅樹樑村共有29戶貧困戶,其中27戶國貧,2戶市貧,他們或是因為疾病,或是因為老邁而喪失勞動能力……”龍口鎮紅樹樑村駐村幹部魏超談起貧困戶的家庭情況,熟悉得像在說自家的事。

見到因受傷導致失去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張飛時,他正忙著建設新雞舍,臉上的笑容透露著的是信心滿滿的幹勁。在張飛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他的小型養殖場。看著在雞舍周圍和樹林裡成群悠閒覓食的雞,張飛打開了話匣子,“受傷之後,我一直都意志消沉,對生活失去信心,是咱們的幹部一次次到家裡與我談心、對話,瞭解我內心的想法,解開我心中的疙瘩,才讓我對生活有了新期待。”

從最初送的幾十只扶貧雞苗到現在的300多隻雞、30多頭豬,張飛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張飛不能幹重活兒,家裡的養殖全靠父母幫忙打理,他自己則是出門找銷路、發展市場。“起初雞蛋沒有銷路,全靠魏超拉上給往出賣了。後來,我就利用趕集的日子在集市上賣,慢慢地市場就打開了,現在魏家峁大部分農家樂的雞蛋全是我給供應的。”用張飛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自打被幫扶,日子過得是一年比一年好,膽子也是越來越大,他現在計劃著打開薛家灣和沙圪堵兩鎮的市場,把農畜產品賣到城裡。該發展什麼,朝什麼路子發展,張飛成竹在胸。

這5年來,魏超由一名統計幹部到駐村幹部,雖然角色變化了,但工作一樣都是關乎國計民生。駐村3年來,魏超也積攢了一肚子的脫貧經。

“改變貧困戶的現狀,讓他們走出困境,不僅僅要在產業扶貧的可持續性上下功夫,更要激發貧困戶自我奮鬥的意志和主動脫貧的強烈願望。精神扶貧的效果或許不如物質扶貧明顯,但一旦取得成功,往往事半功倍。”

(下轉第二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