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將打造為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菜籃子”

三農 長江 種植業 經濟 瀘州新聞網 瀘州新聞網 2017-11-01

近年來,瀘州市以項目為抓手,以科技服務為支撐,以基地建設為對象,以產品質量為保證,以市場開拓為動力,重點打造“長江大地菜”品牌,加快現代蔬菜產業建設,培育新型產業綜合體,促進農民增收,確保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菜籃子”的需求,讓蔬菜產業成為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和現代休閒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作為蔬菜產區優勢明顯

我市是全省五大優勢蔬菜產區之一,是全國蔬菜發展優勢規劃區,其優勢體現在何處?

從氣候和地域上講,我市處在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過渡帶,早春氣溫回升快、光照足,早春蔬菜僅比攀枝花蔬菜晚1周左右,比成都蔬菜早近20天,剛好可以填補這一時期的市場空白。與鄰近的重慶、貴州、雲南等地蔬菜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因此,我市早春生產的蔬菜可以大批量地外運,佔領成都、重慶及滇西、黔北等地的市場。進入秋季,我市氣溫下降相對較緩,這就有利於秋延蔬菜的生產,古藺縣、敘永縣等地的高山蔬菜具有調節市內及周邊市場供給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我市加快構建區域性的綜合交通樞紐,給我市的蔬菜外銷帶來了較大的價格優勢,加上“春提早、秋延後和高山錯季”的優勢,輻射了川、滇、黔、渝等的18個縣市,成為西南地區四省市結合部的重要蔬菜生產供應基地和集散中心。

瀘州蔬菜有了統一的品牌

2014年,我市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長江大地菜”品牌,讓瀘州蔬菜有了統一的品牌。

根據以前瀘州蔬菜品牌多、雜、散的情況,我市將區域品牌與企業品牌相融合,以“長江大地菜”為品牌重點,創出瀘州蔬菜品牌。通過樹立“長江大地菜、綠色又生態”的精品意識,創立一批在市場上叫得響、過得硬、佔有率高的品牌產品,提高了我市蔬菜市場佔有率。同時,發揮品牌效應,我市“長江大地菜”不斷進軍高端市場,從而實現蔬菜利益最大化。

省農業廳原廳長任永昌認為,瀘州長江大地菜很有優勢。這是由於四川蔬菜與北方蔬菜在生產環節中都應用了大棚技術。北方蔬菜長期處在大棚裡,具有生長速度快、上市早的優勢;四川蔬菜大棚技術只是應用在前期增溫上,後期則揭開了農膜,蔬菜在自然狀態下生長,病蟲害相對較少。四川蔬菜包括瀘州蔬菜要與北方蔬菜競爭,就要發揮“長江大地菜”的生態優勢,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對此,我市以打造千億示範區為抓手,以長江、沱江沿線為重點,在全市範圍內建成“一園三基地”。“一園”即瀘州市蔬菜科技示範園,“三基地”即沿江蔬菜基地、丘陵特色蔬菜基地和山區錯季蔬菜基地,實行“菜——稻——菜”水旱輪作方式,並根據地處長江、沱江交匯處的實際,大規模發展“長江大地菜”。

目標:成為現代蔬菜產業“川南典範”

根據交通、水源、地勢、土壤、產業基礎等綜合因素,結合城市總體發展規劃,按照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生態安全型發展理念,我市將著力打造沿江精品早春蔬菜基地、丘陵精細蔬菜基地、山區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加工蔬菜基地以及食用菌生產基地。

據市農業局負責人介紹,我市將以標準園和示範區建設為中心,加強技術引進和技術攻關,突出“春提早、山區綠色蔬菜”優勢,發展規模化、集約化、循環友好型的生產模式。建立蔬菜產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推進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工作,預計到2020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15萬畝,其中精品蔬菜產業帶面積達到40萬畝以上。

與此相應,我市將組建瀘州市蔬菜種植企業聯盟,做大“長江大地菜”品牌。培育有市場影響力的現代蔬菜種植企業,培育年加工蔬菜20萬噸的加工龍頭企業,蔬菜加工率達到20%。並完善全市蔬菜市場流通設施和體系建設,實現產地到市場、市場到餐桌無縫對接,成為現代蔬菜產業“川南典範”。

記者 簡放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