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特旗五項舉措助力農牧業產業發展

三農 農業 農村 畜牧業 正北方網 2017-05-05

2017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達旗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以增加農牧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牧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突出問題導向,調整工作重心,重點在“調、推、融、補、改”上聚焦聚力,精準發力,加快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造“北緯40度、黃河幾字灣”健康安全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一、在“調”上聚焦聚力、精準發力。緊扣市場需求,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畜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調優產品結構、經營結構、區域結構,打造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畜產品供給體系。

(一)調優產品結構,打造名優名牌。一是統籌調整種養結構。種植業上,按照“穩糧擴經、增飼促牧、特色增效”的思路,堅持以“訂單促調整”,充分發揮涉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示範引領作用,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帶動農牧民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爭取糧經飼比例由2016年63:20:17調整為58:21:21。年內調減籽粒玉米11萬畝,發展果蔬、玉米等訂單48.5萬畝,目前已落實33.4萬畝。當前,春耕生產正在有序開展,已完成小麥播種7.5萬畝,蔬菜育苗8000萬株,發放涉農貸款25億元。養殖業上,按照“穩羊、增牛、擴豬禽”的思路,加快調整草食家畜養殖結構,年內新增生豬2萬口、獺兔100只,確保奶牛存欄總數達到5.5萬頭以上,加快打造全國奶牛養殖大縣和優質奶源生產輸出基地。目前,優然牧業新建5000頭奶牛牧場已開工;正時3500頭奶牛牧場正在辦理土地置換手續。二是抓好產品質量安全。突出健康、安全、綠色、優質導向,加強產加銷全過程管控,建立健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驗檢測和可追溯體系,推動農牧業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綠色化發展,全面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創建全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旗。目前,創建方案已編制完成,正在全力推動創建各項工作。實施優質農畜產品基地建設,加強“三品一標”認證,不斷提高優質農畜產品品牌數量和生產規模,並鼓勵龍頭企業組建品牌聯盟,組團出擊、聯合營銷,精準對接消費者需求,打造更多“叫得響、立得住”的綠色農畜產品品牌。年內將打造綠色瓜果、蔬菜、飼草等種植基地14萬畝,生產蔬菜、乳肉、青飼、雜糧等29個品種的有機農產品20萬噸以上,新認證有機農產品5個、綠色食品8個、無公害農產品12個。目前,金泰禾已與農戶簽訂有機玉米種植4.2萬畝,申報資料已上報;農香等6家企業(合作社)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認證資料已完成,正在組織上報。

(二)調優經營結構,形成規模效應。一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施高效節水農業項目19.1萬畝,新建農機示範園區3個,培育農機大戶100戶,確保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到93.5%以上。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等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土地入股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確保年內土地集中規模經營達到60萬畝以上。二是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充分發揮涉農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示範引領作用,持續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徹底扭轉農牧戶在市場競爭中“單打獨鬥”的局面,增強農牧民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三是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堅持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持續發展壯大農牧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增強產業集聚效應,著力拓展產業鏈和價值鏈。年內新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家、專業合作組織20個、示範性家庭農牧場20家。

(三)調優區域結構,優化發展佈局。在北部沿河灘區,重點發展瓜果蔬菜、糧油作物、水產養殖、肉牛肉羊養殖及休閒農業等產業,大力推進規模化種養;在中部沙漠邊緣,重點發展優質苜蓿、枸杞林果、肉羊奶牛養殖及沙漠觀光旅遊等產業;在南部丘陵地帶,重點發展五穀雜糧、生豬奶牛、獺兔家禽等特色種養殖業。

二、在“推”上聚焦聚力、精準發力。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著力緩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農牧業生產的矛盾,加快構建生產與生態互促並進、相生共榮的發展新格局,實現農牧業可持續發展。

(一)推進清潔生產。在農業生產上,全面開展控肥、控藥、控膜專項行動,加強劇毒、高毒農藥監管,切實把過量的投入品、過多的汙染物儘快減下來,從生產源頭上控制農藥殘留,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在牧業生產上,大力推行科學、規範、標準化的飼養方式,深入開展農獸藥殘留超標特別是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治理,促進養殖業實現優質優價、獲得更高收益。

(二)加強生態建設。堅持以“退”為“進”,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堅定不移執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嚴查開荒、偷牧等行為。啟動實施“五大綠色長廊”建設,全年計劃植樹造林13.8萬畝,現已完成4萬畝(義務植樹8000畝)。同時,結合我旗沙漠經濟先導區建設,推進紅棗、沙棘、枸杞“三大林沙產業基地”建設,年內種植紅棗5400畝、沙棘6000畝、紅黑枸杞1000畝。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種植艾草2000畝、果桑1000畝。

(三)強化農田保護。深入實施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和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大規模推進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傳統農牧業的現代化改造,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

三、在“融”上聚焦聚力、精準發力。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推進農牧業“接二連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一)完善加工流通體系。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大力推廣“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加銷模式,提高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年內將高標準規劃建設1處農畜產品加工物流園區,目前正在開展規劃、選址等前期工作。一是提升農畜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大力發展現代食品工業,扶持壯大東達、萬通、四季青等本土涉農企業,謀劃引進一批補鏈型、強鏈型“農字號”龍頭企業,力爭每一個產業都有一個龍頭企業推動,不斷壯大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目前,萬通小雜糧加工廠基本建成,金泰禾蔬菜脫水加工廠設備已進廠,寶丰奶製品加工廠已開工,方天農業大米加工廠有望近期開工。二是提高農畜產品供給體系流通效率。抓住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契機,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牧業行動,促進農牧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深度對接融合,把電商產業打造成為我旗農村牧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促進保善堂、金泰禾、風水樑等現有農畜產品物流園區提檔升級,健全完善輻射東西、連接城鄉、線上線下、服務便捷的供給流通體系。目前保善堂、金泰禾等園區功能配套正在全力推進完善中。

(二)加快鄉村旅遊發展。實施“旅遊+”戰略,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增加農牧民收入、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按照“一鄉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藝”的思路,大力發展農業觀光遊、採摘體驗遊,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拉長鄉村旅遊產業鏈條,促進農村牧區一二三產緊密連接、整合發展。年內重點打造5個鄉村旅遊示範點,目前二溝灣、黃胡圪樑已投入運營,保善堂等計劃6月份啟動運營。

四、在“補”上聚焦聚力、精準發力。當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農牧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科技創新仍是制約我旗農村牧區發展的短板。我們將從最薄弱的環節、最突出的問題、最貧困的群體入手,加快補齊發展短板,增強農村牧區發展後勁。

(一)在脫貧攻堅上持續發力。圍繞“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在持續鞏固和提升脫貧成果的基礎上,堅持以貧困人口增收為核心,以產業發展為引領,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針對2016年已脫貧的戶子,按照“脫貧不脫鉤、扶上馬送一程”要求,做到“四個不減”(幹部幫服、扶貧貸款、政府保障、社會幫扶力度),確保這些戶子持續穩定增收;針對2017年新識別和2016年轉入市貧的戶子,我們對致貧原因進行了認真分析,在“四個不減”的基礎上,突出“三個重點”(醫療、產業和電商扶貧)、推廣“四種模式”(訂單包銷、定額分紅、借雞下蛋、眾籌幫扶),確保2017年新識別國貧戶穩定脫貧、市低收入戶人均純收入增長20%以上。

(二)在美麗鄉村建設上持續發力。積極籌措資金,因地制宜推進“十個全覆蓋”尾留工程、樑外地區和“8?17”洪災水毀區域公共服務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深化“四有三配套”管護機制,逐步配套完善村莊排汙排水、垃圾清運等設施,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實現村莊管理常態化、長效化。推進美麗鄉村與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23個產業示範村。同時,推進農村牧區社區試點建設,確保全旗30%的嘎查村完成建設任務。深入開展“鄉風文明大行動”,倡導文明新風尚,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引導群眾廣泛參與村莊環境維護、道路養護、綠化管護,提高農村牧區文明程度和宜居宜業水平。

(三)在科技創新上持續發力。大力實施“科教興農、科教興牧”戰略,堅持增產與增效並重、良種與良法配套,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牧業,推動農牧業全面走上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內涵式發展軌道。下一步,將繼續加大“三服務一保障一體系”建設,特別是圍繞科技研發、科技推廣、科技人才這三個重點,引進培養打造一批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農牧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立“農科教結合、產學研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的應用,促進我旗農牧業科技整體水平加快提升。

五、在“改”上聚焦聚力、精準發力。繼續全面深化農村牧區各項改革,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不斷培育農村牧區發展新動能。

(一)抓住產權改革這個“關鍵招”。加快推進確權登記工作。嚴格按照土地、草牧場確權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壓實責任,倒排工期,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抓緊工作進度,確保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土地草牧場確權工作。目前,全旗已開展81個嘎查村、545個社、34985戶耕地測繪工作,共完成確權面積約74.7萬畝,佔總面積的33%;完成草牧場外業測繪190萬畝,完成總任務量的55%。推動落實好“三權分置”改革。堅持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積極穩妥推進土地草牧場集體所有權、農牧戶承包權、土地草牧場經營權分置改革,逐步放活經營權,變“死資源”為“活資本”,讓土地草牧場資源真正活起來,為農村牧區長遠發展和農牧民持續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二)用好財政金融這個“助推器”。發揮好財政支農支牧和金融助農的撬動作用,吸引更多地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牧業和農村牧區,做大“三農三牧”投入的總盤子,逐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下一步,將進一步統籌整合涉農涉牧資金,完善工作機制,著力優化投入結構,提升支農支牧效能,特別是深入推進國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建設。目前,我旗“兩權”抵押貸款平臺已投入運行,已受理合作社和農牧民抵押貸款3630萬元。

(三)激活創業創新這個“大引擎”。在政策支持上,我們將整合市場準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創業培訓、社會保障等優惠政策,打造農村牧區“雙創”政策的窪地,引導高校畢業生、企業家、科技人員等各類人才回鄉創業創新。在平臺建設上,我們將鼓勵旗、蘇木建立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創客服務平臺,全面推行訂單、定向、定崗培訓,搞好用工對接和“訂單式”輸出,使農村牧區成為“雙創”的廣闊天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