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

(1)

《三國演義》留給今天的人最大的表情包,就是唐國強老師飾演諸葛亮的那句:

“我從未見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1)

《三國演義》留給今天的人最大的表情包,就是唐國強老師飾演諸葛亮的那句:

“我從未見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其實諸葛亮罵王朗的話,沒講什麼像樣子的道理,基本是對王朗的人身攻擊,但攻擊的過程中,王朗是“老賊”、“賊”、“賊子”反覆出現了4~5次。至於我們熟悉的,曹操是曹賊,劉備是大耳賊、關羽是赤面賊、張飛是環眼賊、孫權是閉眼賊,手下甘寧是“錦帆賊”……反正讀三國演義算是動了賊窩了,到處都是賊。

——相比之下,周瑜還挺文明的,沒有罵諸葛亮賊,叫他“諸葛村夫”,但魏國人肯定沒那麼好脾氣,《曹真殘碑》就說諸葛亮是“蜀賊”。

沒錯,“賊”這個稱呼,三國演義裡誰也跑不掉,不管你位有多高,權有多重,都是賊。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賊,是怎麼出現的呢?

"

(1)

《三國演義》留給今天的人最大的表情包,就是唐國強老師飾演諸葛亮的那句:

“我從未見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其實諸葛亮罵王朗的話,沒講什麼像樣子的道理,基本是對王朗的人身攻擊,但攻擊的過程中,王朗是“老賊”、“賊”、“賊子”反覆出現了4~5次。至於我們熟悉的,曹操是曹賊,劉備是大耳賊、關羽是赤面賊、張飛是環眼賊、孫權是閉眼賊,手下甘寧是“錦帆賊”……反正讀三國演義算是動了賊窩了,到處都是賊。

——相比之下,周瑜還挺文明的,沒有罵諸葛亮賊,叫他“諸葛村夫”,但魏國人肯定沒那麼好脾氣,《曹真殘碑》就說諸葛亮是“蜀賊”。

沒錯,“賊”這個稱呼,三國演義裡誰也跑不掉,不管你位有多高,權有多重,都是賊。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賊,是怎麼出現的呢?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2)

美國學者雷德菲爾德認為,人類有兩種傳統。一種稱為“大傳統”,也就是以城市、知識分子,上流社會代表的文化。另一種被稱為“小傳統”,也就是農民所代表的文化。這個標準去描述歐美文化,一般是沒什麼問題的。知識分子研究聖經、拉丁文;老百姓去看神話、童話。總之,這兩種傳統對應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但對中國來說並非如此,對應在中國古代,往往這兩種傳統表現出的是同一類人的故事。比如知識分子讀《大唐西域記》,就是講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老百姓讀不了這麼高深的東西,於是我們有了《西遊記》,不但故事可讀性更強,而且影響更大;

"

(1)

《三國演義》留給今天的人最大的表情包,就是唐國強老師飾演諸葛亮的那句:

“我從未見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其實諸葛亮罵王朗的話,沒講什麼像樣子的道理,基本是對王朗的人身攻擊,但攻擊的過程中,王朗是“老賊”、“賊”、“賊子”反覆出現了4~5次。至於我們熟悉的,曹操是曹賊,劉備是大耳賊、關羽是赤面賊、張飛是環眼賊、孫權是閉眼賊,手下甘寧是“錦帆賊”……反正讀三國演義算是動了賊窩了,到處都是賊。

——相比之下,周瑜還挺文明的,沒有罵諸葛亮賊,叫他“諸葛村夫”,但魏國人肯定沒那麼好脾氣,《曹真殘碑》就說諸葛亮是“蜀賊”。

沒錯,“賊”這個稱呼,三國演義裡誰也跑不掉,不管你位有多高,權有多重,都是賊。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賊,是怎麼出現的呢?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2)

美國學者雷德菲爾德認為,人類有兩種傳統。一種稱為“大傳統”,也就是以城市、知識分子,上流社會代表的文化。另一種被稱為“小傳統”,也就是農民所代表的文化。這個標準去描述歐美文化,一般是沒什麼問題的。知識分子研究聖經、拉丁文;老百姓去看神話、童話。總之,這兩種傳統對應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但對中國來說並非如此,對應在中國古代,往往這兩種傳統表現出的是同一類人的故事。比如知識分子讀《大唐西域記》,就是講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老百姓讀不了這麼高深的東西,於是我們有了《西遊記》,不但故事可讀性更強,而且影響更大;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再比如知識分子讀的是《三國志》,我們老百姓讀的則是《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這兩套人重疊在一起,各自說的是各自的故事,彼此之間誰也不挨著。比如《三國志》裡,關羽其實是一個水陸兩棲作戰的高手,圍點打援的軍事指揮家;但在《三國演義》裡,我們會更多的討論關羽的戰鬥力,忠義關二爺。

可以這麼說,討論關羽的時候,我們如果聊《三國演義》,就不能談《三國志》,否則就是在耍流氓,反之亦然。

那麼問題在於,這事和“賊”有什麼關係呢?

"

(1)

《三國演義》留給今天的人最大的表情包,就是唐國強老師飾演諸葛亮的那句:

“我從未見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其實諸葛亮罵王朗的話,沒講什麼像樣子的道理,基本是對王朗的人身攻擊,但攻擊的過程中,王朗是“老賊”、“賊”、“賊子”反覆出現了4~5次。至於我們熟悉的,曹操是曹賊,劉備是大耳賊、關羽是赤面賊、張飛是環眼賊、孫權是閉眼賊,手下甘寧是“錦帆賊”……反正讀三國演義算是動了賊窩了,到處都是賊。

——相比之下,周瑜還挺文明的,沒有罵諸葛亮賊,叫他“諸葛村夫”,但魏國人肯定沒那麼好脾氣,《曹真殘碑》就說諸葛亮是“蜀賊”。

沒錯,“賊”這個稱呼,三國演義裡誰也跑不掉,不管你位有多高,權有多重,都是賊。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賊,是怎麼出現的呢?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2)

美國學者雷德菲爾德認為,人類有兩種傳統。一種稱為“大傳統”,也就是以城市、知識分子,上流社會代表的文化。另一種被稱為“小傳統”,也就是農民所代表的文化。這個標準去描述歐美文化,一般是沒什麼問題的。知識分子研究聖經、拉丁文;老百姓去看神話、童話。總之,這兩種傳統對應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但對中國來說並非如此,對應在中國古代,往往這兩種傳統表現出的是同一類人的故事。比如知識分子讀《大唐西域記》,就是講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老百姓讀不了這麼高深的東西,於是我們有了《西遊記》,不但故事可讀性更強,而且影響更大;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再比如知識分子讀的是《三國志》,我們老百姓讀的則是《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這兩套人重疊在一起,各自說的是各自的故事,彼此之間誰也不挨著。比如《三國志》裡,關羽其實是一個水陸兩棲作戰的高手,圍點打援的軍事指揮家;但在《三國演義》裡,我們會更多的討論關羽的戰鬥力,忠義關二爺。

可以這麼說,討論關羽的時候,我們如果聊《三國演義》,就不能談《三國志》,否則就是在耍流氓,反之亦然。

那麼問題在於,這事和“賊”有什麼關係呢?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3)

在中國古代,“賊”這個字並非“小偷”的意思,小偷的名稱是“盜”,比如莊子《盜跖》裡就說,盜跖是柳下惠的親兄弟。而所謂的“賊”其實是有所特指的,其實就是“無產者遊民”。

在兩宋以後,很多農民由於土地被地主豪強吞併後,逐漸開始脫離了正常的社會生活軌道,這些人缺乏基本的生產資料,所以很容易變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舉個例子來說,在張家屯裡,如果張三和張四鬧矛盾殺人滅口,這時候官府是很容易查明真相的。畢竟張三張四有矛盾在前,而且張三全家都在村子裡,也跑不掉,這時候即便排查命案,是比較容易的。

"

(1)

《三國演義》留給今天的人最大的表情包,就是唐國強老師飾演諸葛亮的那句:

“我從未見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其實諸葛亮罵王朗的話,沒講什麼像樣子的道理,基本是對王朗的人身攻擊,但攻擊的過程中,王朗是“老賊”、“賊”、“賊子”反覆出現了4~5次。至於我們熟悉的,曹操是曹賊,劉備是大耳賊、關羽是赤面賊、張飛是環眼賊、孫權是閉眼賊,手下甘寧是“錦帆賊”……反正讀三國演義算是動了賊窩了,到處都是賊。

——相比之下,周瑜還挺文明的,沒有罵諸葛亮賊,叫他“諸葛村夫”,但魏國人肯定沒那麼好脾氣,《曹真殘碑》就說諸葛亮是“蜀賊”。

沒錯,“賊”這個稱呼,三國演義裡誰也跑不掉,不管你位有多高,權有多重,都是賊。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賊,是怎麼出現的呢?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2)

美國學者雷德菲爾德認為,人類有兩種傳統。一種稱為“大傳統”,也就是以城市、知識分子,上流社會代表的文化。另一種被稱為“小傳統”,也就是農民所代表的文化。這個標準去描述歐美文化,一般是沒什麼問題的。知識分子研究聖經、拉丁文;老百姓去看神話、童話。總之,這兩種傳統對應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但對中國來說並非如此,對應在中國古代,往往這兩種傳統表現出的是同一類人的故事。比如知識分子讀《大唐西域記》,就是講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老百姓讀不了這麼高深的東西,於是我們有了《西遊記》,不但故事可讀性更強,而且影響更大;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再比如知識分子讀的是《三國志》,我們老百姓讀的則是《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這兩套人重疊在一起,各自說的是各自的故事,彼此之間誰也不挨著。比如《三國志》裡,關羽其實是一個水陸兩棲作戰的高手,圍點打援的軍事指揮家;但在《三國演義》裡,我們會更多的討論關羽的戰鬥力,忠義關二爺。

可以這麼說,討論關羽的時候,我們如果聊《三國演義》,就不能談《三國志》,否則就是在耍流氓,反之亦然。

那麼問題在於,這事和“賊”有什麼關係呢?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3)

在中國古代,“賊”這個字並非“小偷”的意思,小偷的名稱是“盜”,比如莊子《盜跖》裡就說,盜跖是柳下惠的親兄弟。而所謂的“賊”其實是有所特指的,其實就是“無產者遊民”。

在兩宋以後,很多農民由於土地被地主豪強吞併後,逐漸開始脫離了正常的社會生活軌道,這些人缺乏基本的生產資料,所以很容易變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舉個例子來說,在張家屯裡,如果張三和張四鬧矛盾殺人滅口,這時候官府是很容易查明真相的。畢竟張三張四有矛盾在前,而且張三全家都在村子裡,也跑不掉,這時候即便排查命案,是比較容易的。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但反過來說,如果是李四來到張家屯呢?官府可能根本不知道李四是從哪裡來的,又要去哪。而且李四究竟與張三發生了什麼,誰也不知道,那官府該如何破案呢?

當然,這種情況還算是好的,另一個麻煩的問題在於:如果這些流民聚集在一起,打家劫舍,又該怎麼辦?如果他們佔據天險起義了,又該怎麼辦?

說回《三國演義》,事實上,在整本小說裡,如果我們按照這個視角,真正應當被稱為賊的,只有一撥人:

黃巾軍。

也就是說,只有黃巾軍才是官方認定的“賊寇”,他們才是真正威脅到大漢朝統治。

(4)

好巧不巧,聽三國故事的人,恰恰以這群流民為主的一群人。

試想,那些評述藝人們在講三國故事的時候,官方對黃巾軍的稱謂無法改變,總不能去講“黃巾軍和你們一樣,是一群正義之士,都是好人”吧?這樣第二天就會被官府抓去喂狗了。

但是如果不能改變黃巾軍的官方定性,又怎麼把三國的故事講給普通老百姓聽呢?換句更現實的說法:

"

(1)

《三國演義》留給今天的人最大的表情包,就是唐國強老師飾演諸葛亮的那句:

“我從未見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其實諸葛亮罵王朗的話,沒講什麼像樣子的道理,基本是對王朗的人身攻擊,但攻擊的過程中,王朗是“老賊”、“賊”、“賊子”反覆出現了4~5次。至於我們熟悉的,曹操是曹賊,劉備是大耳賊、關羽是赤面賊、張飛是環眼賊、孫權是閉眼賊,手下甘寧是“錦帆賊”……反正讀三國演義算是動了賊窩了,到處都是賊。

——相比之下,周瑜還挺文明的,沒有罵諸葛亮賊,叫他“諸葛村夫”,但魏國人肯定沒那麼好脾氣,《曹真殘碑》就說諸葛亮是“蜀賊”。

沒錯,“賊”這個稱呼,三國演義裡誰也跑不掉,不管你位有多高,權有多重,都是賊。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賊,是怎麼出現的呢?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2)

美國學者雷德菲爾德認為,人類有兩種傳統。一種稱為“大傳統”,也就是以城市、知識分子,上流社會代表的文化。另一種被稱為“小傳統”,也就是農民所代表的文化。這個標準去描述歐美文化,一般是沒什麼問題的。知識分子研究聖經、拉丁文;老百姓去看神話、童話。總之,這兩種傳統對應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但對中國來說並非如此,對應在中國古代,往往這兩種傳統表現出的是同一類人的故事。比如知識分子讀《大唐西域記》,就是講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老百姓讀不了這麼高深的東西,於是我們有了《西遊記》,不但故事可讀性更強,而且影響更大;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再比如知識分子讀的是《三國志》,我們老百姓讀的則是《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這兩套人重疊在一起,各自說的是各自的故事,彼此之間誰也不挨著。比如《三國志》裡,關羽其實是一個水陸兩棲作戰的高手,圍點打援的軍事指揮家;但在《三國演義》裡,我們會更多的討論關羽的戰鬥力,忠義關二爺。

可以這麼說,討論關羽的時候,我們如果聊《三國演義》,就不能談《三國志》,否則就是在耍流氓,反之亦然。

那麼問題在於,這事和“賊”有什麼關係呢?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3)

在中國古代,“賊”這個字並非“小偷”的意思,小偷的名稱是“盜”,比如莊子《盜跖》裡就說,盜跖是柳下惠的親兄弟。而所謂的“賊”其實是有所特指的,其實就是“無產者遊民”。

在兩宋以後,很多農民由於土地被地主豪強吞併後,逐漸開始脫離了正常的社會生活軌道,這些人缺乏基本的生產資料,所以很容易變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舉個例子來說,在張家屯裡,如果張三和張四鬧矛盾殺人滅口,這時候官府是很容易查明真相的。畢竟張三張四有矛盾在前,而且張三全家都在村子裡,也跑不掉,這時候即便排查命案,是比較容易的。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但反過來說,如果是李四來到張家屯呢?官府可能根本不知道李四是從哪裡來的,又要去哪。而且李四究竟與張三發生了什麼,誰也不知道,那官府該如何破案呢?

當然,這種情況還算是好的,另一個麻煩的問題在於:如果這些流民聚集在一起,打家劫舍,又該怎麼辦?如果他們佔據天險起義了,又該怎麼辦?

說回《三國演義》,事實上,在整本小說裡,如果我們按照這個視角,真正應當被稱為賊的,只有一撥人:

黃巾軍。

也就是說,只有黃巾軍才是官方認定的“賊寇”,他們才是真正威脅到大漢朝統治。

(4)

好巧不巧,聽三國故事的人,恰恰以這群流民為主的一群人。

試想,那些評述藝人們在講三國故事的時候,官方對黃巾軍的稱謂無法改變,總不能去講“黃巾軍和你們一樣,是一群正義之士,都是好人”吧?這樣第二天就會被官府抓去喂狗了。

但是如果不能改變黃巾軍的官方定性,又怎麼把三國的故事講給普通老百姓聽呢?換句更現實的說法: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講三國故事的人,應當如何在確保生計的同時,不得罪官府,又不得罪老百姓?

簡單了,所有人說是“賊”。

於是我們發現,在三國演義的世界裡,真正的反派董卓是董賊、奸臣曹操是曹賊;劉表手下文聘投降曹操,就是“背主賊”,孫權的父親孫堅早年做海上海盜,就是“海賊”……

"

(1)

《三國演義》留給今天的人最大的表情包,就是唐國強老師飾演諸葛亮的那句:

“我從未見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其實諸葛亮罵王朗的話,沒講什麼像樣子的道理,基本是對王朗的人身攻擊,但攻擊的過程中,王朗是“老賊”、“賊”、“賊子”反覆出現了4~5次。至於我們熟悉的,曹操是曹賊,劉備是大耳賊、關羽是赤面賊、張飛是環眼賊、孫權是閉眼賊,手下甘寧是“錦帆賊”……反正讀三國演義算是動了賊窩了,到處都是賊。

——相比之下,周瑜還挺文明的,沒有罵諸葛亮賊,叫他“諸葛村夫”,但魏國人肯定沒那麼好脾氣,《曹真殘碑》就說諸葛亮是“蜀賊”。

沒錯,“賊”這個稱呼,三國演義裡誰也跑不掉,不管你位有多高,權有多重,都是賊。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賊,是怎麼出現的呢?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2)

美國學者雷德菲爾德認為,人類有兩種傳統。一種稱為“大傳統”,也就是以城市、知識分子,上流社會代表的文化。另一種被稱為“小傳統”,也就是農民所代表的文化。這個標準去描述歐美文化,一般是沒什麼問題的。知識分子研究聖經、拉丁文;老百姓去看神話、童話。總之,這兩種傳統對應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但對中國來說並非如此,對應在中國古代,往往這兩種傳統表現出的是同一類人的故事。比如知識分子讀《大唐西域記》,就是講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老百姓讀不了這麼高深的東西,於是我們有了《西遊記》,不但故事可讀性更強,而且影響更大;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再比如知識分子讀的是《三國志》,我們老百姓讀的則是《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這兩套人重疊在一起,各自說的是各自的故事,彼此之間誰也不挨著。比如《三國志》裡,關羽其實是一個水陸兩棲作戰的高手,圍點打援的軍事指揮家;但在《三國演義》裡,我們會更多的討論關羽的戰鬥力,忠義關二爺。

可以這麼說,討論關羽的時候,我們如果聊《三國演義》,就不能談《三國志》,否則就是在耍流氓,反之亦然。

那麼問題在於,這事和“賊”有什麼關係呢?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3)

在中國古代,“賊”這個字並非“小偷”的意思,小偷的名稱是“盜”,比如莊子《盜跖》裡就說,盜跖是柳下惠的親兄弟。而所謂的“賊”其實是有所特指的,其實就是“無產者遊民”。

在兩宋以後,很多農民由於土地被地主豪強吞併後,逐漸開始脫離了正常的社會生活軌道,這些人缺乏基本的生產資料,所以很容易變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舉個例子來說,在張家屯裡,如果張三和張四鬧矛盾殺人滅口,這時候官府是很容易查明真相的。畢竟張三張四有矛盾在前,而且張三全家都在村子裡,也跑不掉,這時候即便排查命案,是比較容易的。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但反過來說,如果是李四來到張家屯呢?官府可能根本不知道李四是從哪裡來的,又要去哪。而且李四究竟與張三發生了什麼,誰也不知道,那官府該如何破案呢?

當然,這種情況還算是好的,另一個麻煩的問題在於:如果這些流民聚集在一起,打家劫舍,又該怎麼辦?如果他們佔據天險起義了,又該怎麼辦?

說回《三國演義》,事實上,在整本小說裡,如果我們按照這個視角,真正應當被稱為賊的,只有一撥人:

黃巾軍。

也就是說,只有黃巾軍才是官方認定的“賊寇”,他們才是真正威脅到大漢朝統治。

(4)

好巧不巧,聽三國故事的人,恰恰以這群流民為主的一群人。

試想,那些評述藝人們在講三國故事的時候,官方對黃巾軍的稱謂無法改變,總不能去講“黃巾軍和你們一樣,是一群正義之士,都是好人”吧?這樣第二天就會被官府抓去喂狗了。

但是如果不能改變黃巾軍的官方定性,又怎麼把三國的故事講給普通老百姓聽呢?換句更現實的說法: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講三國故事的人,應當如何在確保生計的同時,不得罪官府,又不得罪老百姓?

簡單了,所有人說是“賊”。

於是我們發現,在三國演義的世界裡,真正的反派董卓是董賊、奸臣曹操是曹賊;劉表手下文聘投降曹操,就是“背主賊”,孫權的父親孫堅早年做海上海盜,就是“海賊”……

三國演義中的髒話:羅貫中下了怎樣一盤“大棋”?

總之,一顆沙子藏在什麼地方最安全?

當然是沙漠裡。

於是我們看到,《三國演義》作為一本“奇書”,對說書藝人來說,他們找到了自己的飯碗;對官方來說,這本書並沒有值得被禁的內容,也就無所謂了;而對看三國演義的老百姓來說呢?書中“忠義”的這些概念,直接導致了天地會等幫派找到了核心“組織綱要”。一箭三雕。

羅貫中真的下的一盤大棋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