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

我有一朋友,她覺得自己鼻子太塌,前一陣去做了微整形,就是往鼻子打玻尿酸。

醫生很實在,量給得夠足,鼻子墊得特別高。我朋友很滿意,但我怎麼看怎麼覺得奇怪。然後我明白了,她這鼻子,從人中處就異峰突起,毫無過渡,平地起驚雷。

這醫生,應該是《阿凡達》的影迷……

"

我有一朋友,她覺得自己鼻子太塌,前一陣去做了微整形,就是往鼻子打玻尿酸。

醫生很實在,量給得夠足,鼻子墊得特別高。我朋友很滿意,但我怎麼看怎麼覺得奇怪。然後我明白了,她這鼻子,從人中處就異峰突起,毫無過渡,平地起驚雷。

這醫生,應該是《阿凡達》的影迷……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然後我就想,為什麼人們覺得高鼻樑就是美的,塌鼻樑就是難看的?

為什麼現在的“網紅臉”們,整完看起來都一個樣?

"

我有一朋友,她覺得自己鼻子太塌,前一陣去做了微整形,就是往鼻子打玻尿酸。

醫生很實在,量給得夠足,鼻子墊得特別高。我朋友很滿意,但我怎麼看怎麼覺得奇怪。然後我明白了,她這鼻子,從人中處就異峰突起,毫無過渡,平地起驚雷。

這醫生,應該是《阿凡達》的影迷……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然後我就想,為什麼人們覺得高鼻樑就是美的,塌鼻樑就是難看的?

為什麼現在的“網紅臉”們,整完看起來都一個樣?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越來越雷同的審美,究竟是誰灌輸給我們的?

大眼睛、高鼻樑、尖下巴,長得像外國人……為什麼成了中國人對“美”的統一標準?

中國古代的美女標準,看仕女圖就知道了,以鵝蛋臉,或者滿月臉(俗稱大餅臉)為標準,反正不是現在的錐子臉;五官呢,以清淡為美,眉如遠山,眼若秋水,也不是現在的高鼻深目。

"

我有一朋友,她覺得自己鼻子太塌,前一陣去做了微整形,就是往鼻子打玻尿酸。

醫生很實在,量給得夠足,鼻子墊得特別高。我朋友很滿意,但我怎麼看怎麼覺得奇怪。然後我明白了,她這鼻子,從人中處就異峰突起,毫無過渡,平地起驚雷。

這醫生,應該是《阿凡達》的影迷……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然後我就想,為什麼人們覺得高鼻樑就是美的,塌鼻樑就是難看的?

為什麼現在的“網紅臉”們,整完看起來都一個樣?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越來越雷同的審美,究竟是誰灌輸給我們的?

大眼睛、高鼻樑、尖下巴,長得像外國人……為什麼成了中國人對“美”的統一標準?

中國古代的美女標準,看仕女圖就知道了,以鵝蛋臉,或者滿月臉(俗稱大餅臉)為標準,反正不是現在的錐子臉;五官呢,以清淡為美,眉如遠山,眼若秋水,也不是現在的高鼻深目。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這樣審美體系下的中國人,自然不會覺得洋人相貌漂亮,“赤須碧眼,狀如獼猴,形似羅剎“,或是“黃頭鮮卑奴,狀似惡鬼”……體現中國人對洋人發自內心的蔑視……

即便到了近代,洋人的臉也並不怎麼受歡迎。魯迅在《略論中國人的臉》一文中說:“大約人們一遇到不大看慣的東西,總不免以為他古怪。我還記得初看見西洋人的時候,就覺得他臉太白,頭髮太黃,眼珠太淡,鼻樑太高。雖然不能明明白白地說出理由來,但總而言之:相貌不應該如此。”

總得來說,是中國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警惕性的反映。

那為什麼現在的審美,有了180度的大轉彎?

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誰牛誰說了算。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權力階層決定了話語權。大航海、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奠定了白人世界的話語權。而自1840年以來,東亞文明從未將任何一個西方文明打得喪權辱國,但反例卻充斥了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這漫長的失利、挫敗和淪陷歷史,構築出黃種人對“勝利種族”的仰慕。積弱多年的中國,形成了對“戰勝者面孔”的認可,這是一種動物基因裡“物競天擇”的本能選擇。

"

我有一朋友,她覺得自己鼻子太塌,前一陣去做了微整形,就是往鼻子打玻尿酸。

醫生很實在,量給得夠足,鼻子墊得特別高。我朋友很滿意,但我怎麼看怎麼覺得奇怪。然後我明白了,她這鼻子,從人中處就異峰突起,毫無過渡,平地起驚雷。

這醫生,應該是《阿凡達》的影迷……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然後我就想,為什麼人們覺得高鼻樑就是美的,塌鼻樑就是難看的?

為什麼現在的“網紅臉”們,整完看起來都一個樣?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越來越雷同的審美,究竟是誰灌輸給我們的?

大眼睛、高鼻樑、尖下巴,長得像外國人……為什麼成了中國人對“美”的統一標準?

中國古代的美女標準,看仕女圖就知道了,以鵝蛋臉,或者滿月臉(俗稱大餅臉)為標準,反正不是現在的錐子臉;五官呢,以清淡為美,眉如遠山,眼若秋水,也不是現在的高鼻深目。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這樣審美體系下的中國人,自然不會覺得洋人相貌漂亮,“赤須碧眼,狀如獼猴,形似羅剎“,或是“黃頭鮮卑奴,狀似惡鬼”……體現中國人對洋人發自內心的蔑視……

即便到了近代,洋人的臉也並不怎麼受歡迎。魯迅在《略論中國人的臉》一文中說:“大約人們一遇到不大看慣的東西,總不免以為他古怪。我還記得初看見西洋人的時候,就覺得他臉太白,頭髮太黃,眼珠太淡,鼻樑太高。雖然不能明明白白地說出理由來,但總而言之:相貌不應該如此。”

總得來說,是中國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警惕性的反映。

那為什麼現在的審美,有了180度的大轉彎?

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誰牛誰說了算。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權力階層決定了話語權。大航海、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奠定了白人世界的話語權。而自1840年以來,東亞文明從未將任何一個西方文明打得喪權辱國,但反例卻充斥了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這漫長的失利、挫敗和淪陷歷史,構築出黃種人對“勝利種族”的仰慕。積弱多年的中國,形成了對“戰勝者面孔”的認可,這是一種動物基因裡“物競天擇”的本能選擇。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

我有一朋友,她覺得自己鼻子太塌,前一陣去做了微整形,就是往鼻子打玻尿酸。

醫生很實在,量給得夠足,鼻子墊得特別高。我朋友很滿意,但我怎麼看怎麼覺得奇怪。然後我明白了,她這鼻子,從人中處就異峰突起,毫無過渡,平地起驚雷。

這醫生,應該是《阿凡達》的影迷……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然後我就想,為什麼人們覺得高鼻樑就是美的,塌鼻樑就是難看的?

為什麼現在的“網紅臉”們,整完看起來都一個樣?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越來越雷同的審美,究竟是誰灌輸給我們的?

大眼睛、高鼻樑、尖下巴,長得像外國人……為什麼成了中國人對“美”的統一標準?

中國古代的美女標準,看仕女圖就知道了,以鵝蛋臉,或者滿月臉(俗稱大餅臉)為標準,反正不是現在的錐子臉;五官呢,以清淡為美,眉如遠山,眼若秋水,也不是現在的高鼻深目。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這樣審美體系下的中國人,自然不會覺得洋人相貌漂亮,“赤須碧眼,狀如獼猴,形似羅剎“,或是“黃頭鮮卑奴,狀似惡鬼”……體現中國人對洋人發自內心的蔑視……

即便到了近代,洋人的臉也並不怎麼受歡迎。魯迅在《略論中國人的臉》一文中說:“大約人們一遇到不大看慣的東西,總不免以為他古怪。我還記得初看見西洋人的時候,就覺得他臉太白,頭髮太黃,眼珠太淡,鼻樑太高。雖然不能明明白白地說出理由來,但總而言之:相貌不應該如此。”

總得來說,是中國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警惕性的反映。

那為什麼現在的審美,有了180度的大轉彎?

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誰牛誰說了算。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權力階層決定了話語權。大航海、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奠定了白人世界的話語權。而自1840年以來,東亞文明從未將任何一個西方文明打得喪權辱國,但反例卻充斥了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這漫長的失利、挫敗和淪陷歷史,構築出黃種人對“勝利種族”的仰慕。積弱多年的中國,形成了對“戰勝者面孔”的認可,這是一種動物基因裡“物競天擇”的本能選擇。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所以,直到今天,明星和網紅們的五官,仍然遵循著“洋人”的美標準,所謂的“美”,仍是“洋大人”給予我們的標準。就連我們的廣告,都總要找些外國面孔站臺,以示權威。

"

我有一朋友,她覺得自己鼻子太塌,前一陣去做了微整形,就是往鼻子打玻尿酸。

醫生很實在,量給得夠足,鼻子墊得特別高。我朋友很滿意,但我怎麼看怎麼覺得奇怪。然後我明白了,她這鼻子,從人中處就異峰突起,毫無過渡,平地起驚雷。

這醫生,應該是《阿凡達》的影迷……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然後我就想,為什麼人們覺得高鼻樑就是美的,塌鼻樑就是難看的?

為什麼現在的“網紅臉”們,整完看起來都一個樣?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越來越雷同的審美,究竟是誰灌輸給我們的?

大眼睛、高鼻樑、尖下巴,長得像外國人……為什麼成了中國人對“美”的統一標準?

中國古代的美女標準,看仕女圖就知道了,以鵝蛋臉,或者滿月臉(俗稱大餅臉)為標準,反正不是現在的錐子臉;五官呢,以清淡為美,眉如遠山,眼若秋水,也不是現在的高鼻深目。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這樣審美體系下的中國人,自然不會覺得洋人相貌漂亮,“赤須碧眼,狀如獼猴,形似羅剎“,或是“黃頭鮮卑奴,狀似惡鬼”……體現中國人對洋人發自內心的蔑視……

即便到了近代,洋人的臉也並不怎麼受歡迎。魯迅在《略論中國人的臉》一文中說:“大約人們一遇到不大看慣的東西,總不免以為他古怪。我還記得初看見西洋人的時候,就覺得他臉太白,頭髮太黃,眼珠太淡,鼻樑太高。雖然不能明明白白地說出理由來,但總而言之:相貌不應該如此。”

總得來說,是中國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警惕性的反映。

那為什麼現在的審美,有了180度的大轉彎?

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誰牛誰說了算。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權力階層決定了話語權。大航海、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奠定了白人世界的話語權。而自1840年以來,東亞文明從未將任何一個西方文明打得喪權辱國,但反例卻充斥了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這漫長的失利、挫敗和淪陷歷史,構築出黃種人對“勝利種族”的仰慕。積弱多年的中國,形成了對“戰勝者面孔”的認可,這是一種動物基因裡“物競天擇”的本能選擇。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所以,直到今天,明星和網紅們的五官,仍然遵循著“洋人”的美標準,所謂的“美”,仍是“洋大人”給予我們的標準。就連我們的廣告,都總要找些外國面孔站臺,以示權威。

為什麼“大眼睛高鼻子洋人臉”,成了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按理說,今天的中國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了,但我們引以為豪的微信、淘寶、百度、移動支付,都只是在牆內自給自足,卻遠遠沒有影響世界;而全世界通行的媒介,也鮮有中國人的發聲。看來,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輸出,和我們的審美一樣,還需要一段不短的路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