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蟎蟲被認為是已知最強烈的過敏源。

它們幾乎無處不在,甚至每夜成群結隊地與人們同床而眠。

在“三月不晒被,百萬蟎蟲陪你睡”的恐懼中,商家紛紛推出高科技除蟎神器。

人們心想各種昂貴的除蟎儀總能把蟎蟲除乾淨吧,但其實反而深陷除蟎騙局當中。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一年多度的晒被子除蟎蟲活動(圖源:Getty Images)


夜深人靜的時候,也許你正獨自躺在床上寂寞深思。

這時其實不必感到空虛,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在床上。

一種體長一般在0.5毫米左右,有的甚至還不到0.1毫米的生物在默默陪伴著你。

體型雖小,但數量可不少,它的幾十萬乃至數百萬個同類正一同活躍。

沒錯,它們就是人們的貼身“床伴”——蟎蟲。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蟎蟲通常生命週期只有三、四十天。

但在有限的生命中,它們爭分奪秒地繁殖後代。

驚人的繁殖能力讓蟎蟲持續伴人類同行,成為永久的隱患。

而當生命結束,蟎蟲留下的屍體以及排洩物,才是人們的噩夢——作為過敏源引發炎症等疾病。

以下三種蟎蟲,則是讓人聞“蟎”色變的主要源泉。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塵蟎

這是一種有著八隻腳的節肢動物,尋根問祖起來,它還是蜘蛛的遠房親戚。

不過塵蟎在個頭上可就小多了,以至於人們只有藉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們的存在。

憑著不為人見的天然優勢,它們開始侵佔人類家居,引起人類恐慌。

塵蟎與灰塵混為一體,藏匿於沙發上、地毯上、床上、枕頭裡,甚至你最心愛的絨毛娃娃中。

這樣的每30克灰塵中,就可以有多達42000只塵蟎。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顯微鏡中的蟎蟲


塵蟎樂此不疲地與人同居,蹭著人類不經意的一切饋贈。

它們每日的食物,則來自於這個屋子裡人類或動物掉落的汗液、皮屑和毛髮。

短暫的生命週期中,繁殖與死亡不斷更替,卻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困擾。

不僅不交房租伙食費,這成千上萬只來寄宿的塵蟎還對主人狠下毒手。

塵蟎的屍體、分泌物和排洩物成為了引發人們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每隻蟎蟲附帶著12種以上的過敏原,“捉弄”著易敏感人群。

而它們則依然安之若素,在不為人知的角落等著看好戲。

當蟎蟲數量超過一定限度時,人們視覺上還沒發現它們的存在,但身體已經有反應了。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身上經常紅腫瘙癢、鼻炎困擾多時難以徹底康復、時長感到呼吸不順暢……

這些都可能是人體對無處不在,卻無處可尋的塵蟎產生的不良反應。

當它們寄生在身上時,則可能引發蕁麻疹、特異性皮炎等皮膚疾病。

而它們也可能隨人們呼吸道進入身體,引發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等。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塵蟎雖然廣泛地寄居人類家中,但對環境也是有嚴格要求的。

通常溫度22~26℃、相對溼度75%~80%的環境是它們最喜愛的生長環境。

於是相對乾燥的北方而言,溫暖潮溼的南方也就更受蟎蟲青睞。

對一百多戶廣州家庭進行灰塵調查就發現,99%的床褥樣本中都存在塵蟎過敏原。

直觀的數據統計下,人們對於貼身相處的塵蟎更加恐懼了。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蠕形蟎

蠕形蟎與塵蟎的身材體型有些差異,喜好也不太一致。

這種蟎蟲不像塵蟎一樣愛和塵土混在一起,它們開始尋求與人體更親密的接觸。

蠕形蟎又可以細分為兩種,一種是毛囊蟎,另一種是皮脂蟎。

相對應地,它們分別喜歡生活在人體的毛孔、毛囊中,和臉上油膩的皮脂腺中。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蠕形蟎


由於人臉上的毛孔和皮脂腺比其他部位更多,這也成了蠕形蟎的最佳居住地。

一個毛囊中就常常有6個以上的蟎蟲居住,多時可以達到18條。

它們白天在臉上潛伏起來,到了晚上則出來散步、覓食和交配。

它們以皮膚分泌的皮脂、脫落的角質為食。

而且沒錯,蠕形蟎甚至囂張到在你的臉上交配。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等到夜晚寄主已經熟睡,毛囊裡成熟的毛囊蟎則悄悄爬到體表。

乾柴烈火的午夜寂寥時分,雌性毛囊蟎與雄性毛囊蟎開始在毛囊口進行交配。

結束後,雄蟎隨即死去,而雌蟎則鑽回毛囊內產卵,孵育下一代毛囊蟎。

也許你難以想象,有些人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臉上生活著幾百只蟲子。

而這種人可能是我們每一位。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1842年,法國科學家最早在人的耳屎裡發現了蠕形蟎。

人們開始好奇,蠕形蟎到底與人類有多麼密切的聯繫。

早年人們用顯微鏡在臉上檢測蠕形蟎的存在,發現只有12%~25%的成年人感染了。

但受限於顯微鏡的精確度和臉上觀察的難度,這個數據並不準確。

到了2014年,美國科學家用在臉上提取蟎蟲DNA的方式,發現幾乎每一張臉上都生活著蟎蟲。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用黏性物質粘取樣本


蠕形蟎與人類等哺乳動物的關係接近於共生關係。

但是當共生平衡被打破,蠕形蟎就可能成為引發人類皮膚病的凶手。

當蠕形蟎過量繁殖,再成批死亡,腐爛的屍體在毛囊或皮脂腺內液化,則引發皮膚髮炎。

一部分青春痘的形成就是因為慘遭蠕形蟎的毒手。

而在人群中,蠕形蟎造成的疾病發病率達到14%左右。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疥蟎

這是比蠕形蟎更親近人類的一種蟎蟲。

疥蟎不滿足於毛囊、皮脂,而是深居皮膚表皮角質層中,取食角質組織和淋巴液。

雌雄疥蟎同樣在皮膚表面交配,此後雌蟎開始用螯枝在角質層上挖掘隧道,產卵在孔穴中。

幾天後,剛孵出的幼蟲走出皮膚活動與成長。

它們在人體皮膚上生活2~4周後,則重複著父母的老路,繼續交配與鑽隧道。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疥蟎


這時受苦的宿主皮膚上出現一道道波浪狀的鱗狀線則是“隧道”痕跡。

這些“隧道”通常在手腕、手指之間,或者腰部皮褶等部位。

與此同時,還伴隨著人類劇烈的瘙癢和紅腫體驗。

這是人類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皮膚病——疥瘡,也就是疥蟎的惡性產物。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殘留的“隧道”與疥瘡


通常疥蟎更多是寄生在貓、狗等動物身上的。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淪為貓奴、狗奴,疥蟎也就轉移到人體身上。

經由同居或性行為,病症在人群中快速傳播。

每年全球大約有3億人不幸患上疥瘡。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除了這三種較為常見的蟎蟲之外,其實圍繞人類的種類還有很多。

目前世界上已經發現了5萬多種蟎蟲,而在人類居住環境中生存的就有40多種。

蟎蟲為患的驚悚事實令人惶恐,人們也因此對蟎蟲深痛惡覺。

於是人們奮起反擊,浩浩蕩蕩的除蟎行動開展了許多年。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夏天的烈日下,架在竹竿、陽臺上的被褥、枕頭就是人們的集體宣戰。

老一輩的家長如此教導我們對抗蟎蟲,但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難道就沒有一些新創意高科技?

再說如今一些小型公寓不再方便晾晒大被子,而許多年輕工薪族也總以沒時間推脫家務。

於是有的商家抓住這個痛點,推出了形形色色的除蟎服務。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既然傳統的晒被子方式是公認的除蟎大殺器,於是商家就開始在這上面大做文章。

太陽照射除蟎,容易讓人認為是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在發揮作用。

於是商家打折紫外線除蟎的噱頭,紛紛推出各種紫外線除蟎儀。

只需看著除蟎儀的紫外線燈,出門一天回來後就能重獲乾淨無蟎的家?

市場上出現了號稱“0.93秒除蟎”、“253.7納米波長紫外線除蟎”等看似滿滿科技感,實則天方夜譚的產品。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某產品宣傳圖


前文也提到蟎蟲的宜居溫度只在20多攝氏度。

烈日晒被子其實是用高溫殺死蟎蟲,而並非紫外線的功勞。

紫外線的作用也並非全無,但即使在30W紫外線燈持續一小時的照射下,才能殺死小部分蟎蟲。

但即便如此,一張輕薄的紙巾就等抵擋紫外線的殺傷力。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而市面上絕大多數紫外線並不會做到如此高功率。

大部分的紫外線燈管只能達到3~5W,用到10W以上的也只在極少數。

不僅對殺死蟎蟲基本無效,而紫外線照射下,即使殺死了蟎蟲,它們的屍體呢?

蟎蟲殘留的屍體依然作為過敏原存在,依然危害著人們。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0.93秒根本不能除蟎,而253.7納米波長更是空穴來風。

紫外線在陽光中的波長範圍為10~400納米。

根據光量子能量公式,波長越短,能量越大,照理來說殺蟎蟲能力也越強。

而介乎其中的253.7納米,其實只是商家節省成本的巧妙計謀。

因為這個波段左右的紫外線燈管,成本造價幾乎是最低廉的。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於是,又衍生了另外一種拍打式除蟎儀。

通過機器拍打被褥衣物,甩拖緊黏其上的蟎蟲,甚至號稱每分鐘拍打上千次。

這種拍打形式同樣作用不大。

高頻率的拍打意味著振幅小,這種力度不足以讓蟎蟲的螯枝脫離對棉織物的堅韌抓取。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琳琅滿目的除蟎儀器標榜著虛偽而無效的高科技,收著許多消費者的智商稅。

實際上暴晒太陽的除蟎土方法,才是最安全有效的智慧。

而不需要高科技,憑藉吸塵器的強效物理吸除就能清除混雜在塵土中的塵蟎。

對於臉上的蠕形蟎,與其信奉各式洗面奶,不如用幾次硫磺皁進行深度清洗去除。

不過這種方式也不能常用,因為硫磺本身對皮膚也有一定的損害能力。


買再多的神器,也除不乾淨你家的蟎蟲


在虛假名頭的高科技面前,傳統的晒被子智慧反而更勝一籌。

同時,無形中加深人們對於蟎蟲的恐懼也可能是人們被潛移默化的一種營銷方式。

對蟎蟲保持適當恐懼,也應科學除蟎啊。

*參考資料

你瞭解蟎蟲嗎[J]. 新華網,2019.01.10.

沈蓮,孫勁旅, 陳軍. 家庭致敏蟎類概述[J]. 應用昆蟲學報, 2010, 47(6):1264-1269.

LucyJones. These microscopic mites live on your face[J]. BBC, 2015.05.08.

蠕形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06.09.02.

ThoemmesM S , Fergus D J , Urban J , et al. Ubiquity and Diversity of Human-AssociatedDemodex Mites[J]. PLOS ONE, 2014, 9.

臉盆說. 在知乎問題“除蟎吸塵器真的有用嗎?”的回答. 2019.06.1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