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修益:3大建議,讓更多肺癌患者真正與癌共舞!

乳腺癌 肺癌 癌症 腫瘤 醫學界腫瘤頻道 醫學界腫瘤頻道 2017-09-15
支修益:3大建議,讓更多肺癌患者真正與癌共舞!

如何提高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

記者丨田棟樑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2017年9月16日,第八屆中國肺癌南北高峰論壇暨首屆華夏醫學肺癌防治論壇將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召開。身為一名34年來一直致力於肺癌防治和外科治療的胸外科醫生,本屆論壇主席、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日前接受了《醫學界》專訪。

他說:“從醫這34年來,我沒做別的專業領域,就一心一意地專做肺癌防治和以外科手術為主體的綜合治療了,可以說我是一個帶有標籤的醫生:肺癌醫生。”

支修益:3大建議,讓更多肺癌患者真正與癌共舞!

支修益教授

對於即將召開的這屆中國肺癌南北高峰論壇,支修益教授介紹,今年更加強調和突出了公共衛生領域專家的參與,如國家和各省市疾控中心、各省市腫瘤防辦和控煙領域的專家,希望臨床診療領域的更多的專能揉入到肺癌防控體系中去,推動我國控煙與肺癌的預防、早期肺癌篩查、肺癌早診和MDT多學科綜合治療,同時也會在這屆論壇上分享全球肺癌診療領域最新轉化研究成果。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要求到2030年,實現全人群、全生命週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而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惡性腫瘤之首。

支修益教授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早期發現早期肺癌非常重要,只有重視早診和篩查,肺癌的5年生存率才能真正提高,才能讓更多的肺癌患者和家屬不再恐懼癌症,能夠坦然面對肺癌,規範科學的治療肺癌,才能真正做到與癌共舞,帶癌生存。

1

推動肺癌篩查,也要避免過度診療

肺癌早期沒有臨床症狀表現,很多肺癌患者都是因症狀就診發現,臨床確診肺癌時就已經是局部中晚期或晚期肺癌了,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這也是我國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而通過胸部低劑量螺旋CT,再加上血液腫瘤標誌物、相關基因檢測液體活檢技術,以及肺癌抗體檢測等技術就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肺癌",如果發現的肺部病灶小於2釐米,或小於1釐米的亞釐米病灶,外科手術治療後患者五年生存率接近100%。

支修益教授建議,應該把這麼好的肺癌早診手段和治療效果告訴各級政府、社會和企事業單位,在全社會推動肺癌的早期篩查,呼籲民眾特別是中老年朋友重視定期參加健康體檢、重視胸部CT在早期肺癌篩查中的作用。

不光是呼籲各級政府要重視癌症篩查項目,也希望企事業單位領導能把胸部低劑量螺旋CT納入中老年職工健康體檢項目。中老年朋友如果屬於肺癌高危人群,也應該花費一兩百元去醫院或體檢中心做一個胸部CT檢查。

“特別是五十歲以上的、有長期吸菸史的菸民朋友,總得用CT給自己的肺留一個底版吧,總不能這一輩子都沒做過胸部CT吧,初次胸部CT就發現的肺部小結節或微小結節,也不一定就是肺癌,不用過度恐懼,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肺結節在你的肺裡有多久了?”

讓胸部低劑量螺旋CT進入中老年人健康體檢項目,已被確定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肺癌",支修益教授同時也強調,僅僅依靠CT發現的肺部小結節並不一定都是肺癌,要根據結節的形態學特徵如大小、部位、密度、邊緣相關特徵,有無分葉、毛刺、周圍血管徵和引流支氣管等等進行綜合分析,近年來CT影像再結合基因檢測、液體活檢等技術加以鑑別,即通過胸部CT發現肺部小結節後再進行基因檢測,這樣陽性確診率和病人臨床獲益率都高於單一影像診斷。

在支修益教授近期的肺癌特需門診中,接近90%的就診患者都是首次進行胸部CT發現的肺內小結節,支修益教授讓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繼續觀察。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健康體檢的普及和胸部CT的推廣應用,被查出肺內小結節的患者也越來越多,支修益教授特別提醒:“對於胸部CT初次篩查出的肺內小結節,特別是小於1釐米的結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希望醫生要對技術負責、對病人負責、對學科負責,不要一發現肺小結節就以切除為主,作為胸外科醫生,要讓接受肺切除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影像病理符合率大於90%。”

支修益教授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提醒,是因為他認為中國現階段對肺內小結節的過度診斷、過度治療要遠遠高於診斷不足,治療不足。胸部CT初篩發現的肺部小結節不一定是惡性腫瘤,有可能已經在肺內存在許多年了,只是你首次做胸部CT才發現而己。

其實,有些惰性肺內亞釐米小結節10年都不會發生變化。八月的鄭州會議,《中國胸外科肺部小結節診療專家共識》發佈,胸外科學界發出這樣的聲音就是提醒影像科醫生和胸外科醫生避免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

2

希望更多醫生把精力放在肺癌上

跟肺癌較了30多年勁兒,支修益教授希望能有更多的胸外科醫生、呼吸科醫生和腫瘤內科醫生能像他一樣,能專心致力於肺癌的防治,尤其是已經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肺癌相關學科的高年資醫生,應該在晉升副高以後要鎖定一個亞專科目標了。

“我希望有更多的副高以上職稱的醫生,尤其是在肺癌高發地區,那些已經工作了20年、或25年以上的醫生們,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肺癌的防治研究上。”

支修益教授特別羨慕乳腺外科,這個學科的醫生一輩子幾十年都奉獻給了乳腺癌防治事業了,因此我國乳腺癌的死亡率、早診率在世界上都屬於一流水平,外國同行都能夠豎大拇指稱讚中國乳腺癌防治水平。“如果從事肺癌的醫生也能像乳腺癌醫生那麼專注,我國肺癌的整個治療水平肯定能提升很大一個臺階。”

支修益教授介紹,在我國省市級三甲以上的醫院,只有不到1/3的胸外科醫生專做肺癌手術,甚至會更低比率;呼吸內科專注肺癌診療的醫生則更少,儘管這些年有許多呼吸科醫生開始更關注肺癌了,但專門從事肺癌診中的醫生比例依然很低;放療科幾乎就沒有專注於做肺癌放療的醫生,除了各省市的肺科醫院。

腫瘤內科醫生更是各種各樣腫瘤都治,有肺癌亞專科的腫瘤學科非常之少。“這麼多身兼數職、並非一心一意的臨床醫生在兼職做肺癌防治和臨床診療,肯定會影響到肺癌學科的進步與發展,影響我國肺癌早診早治和規範化診療進程。”

在支修益教授從醫的這30多年裡,他有多次機會可以脫離臨床,去從政或做管理工作,但他都一一婉言謝絕了,在肺癌領域耕耘了幾十年。

他說:“現在眼看也快60歲了,有人問我後不後悔,我真不後悔,這輩子想做的事情都做了,現在希望我們這些老大夫能為年輕醫生搭建一個更好的平臺,也希望從事肺癌的醫生能推動控煙立法推動肺癌篩查,不管是胸外科、呼吸科還是腫瘤內科,也能像乳腺外科一樣,培養一批專心從事肺癌的團隊,推動我國的肺癌防治工作。”

3

探索出可推廣複製的MDT模式

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在歐美國家已經成為工作常態,英國甚至立法,每一位癌症病人都需要經過MDT討論決定綜合治療,這也彰顯了MDT對腫瘤病人診療質量的重要性。

隨著近些年MDT多學科診療模式在國內的火熱,很多醫院也都號稱建立起了MDT診療模式。支修益教授認為我們國家在惡性腫瘤MDT診療方面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一些醫院,病人不是走MDT流程,而是走形式,各科專家都不坐在一起進行討論,如何更加有效地落實多學科綜合治療。

支修益教授在美國各大學醫院和各癌症中心見到的MDT模式,病人住院前的治療方案確定,術後病理結果、基因檢測結果出來後治療方案的制定,都要進行MDT多學科討論,真正的是依靠多學科專家的意見形成既合理又規範的治療方案。

我們國家由於病人量大,每個病人都進行MDT討論還難以真正實現落實。支修益教授希望,國家癌症中心、各省市癌症中心及大學醫院的癌症中心在MDT方面要走在前面,真正建立起一整套MDT常態工作機制,在肺癌早診、術前術後治療、晚期病人綜合治療方面,按照國家頒發的《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真正按照MDT工作模式,推動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進程,探索出一個可複製、可推廣的MDT多學科工作模式,讓MDT工作模式能遍地開花,讓更多的病人能得到多學科規範治療。到了那個時候,中國肺癌MDT診療時代才會到來,現在還只是一個理想。

(本文為醫學界腫瘤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作者和來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